第34章 修路大略
人在漢末,我堂兄是劉備 作者:皮卡丘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三月底,劉平迴到了武都。
跟他一起迴來的,還有楊特父子三人。如今楊氏氐人已經徹底歸順武都,盧文和劉德然兩人已經給他們登記造冊了。
而墾荒也可以毫無顧慮的一路往南,推進到李氏氐人附近。
楊庚和楊乙的那五千氐人士兵,也被留了下來。楊氏不能長期養著這五千人,但是武都可以。
這五千人暫時由留在平河的張飛率領,以平河為起點,往南進行軍屯。
楊特父子直接交給劉備去處理,劉平迴來之後,還有其他的事情要做。
修路。
武都,劉平的班房裏,他剛剛迴來,閻特就找了過來。
武都的路政之前都交到了閻特手裏。他現在找過來,其實就是把這段時間路政的事情給劉平說一下。
名義上他是武都除了劉備之外的第二人,但是閻特心裏門兒清武都政務這一塊誰才是話事人,自己的位置擺的很正。
“如今正在勘察路線。”閻特介紹道:“已有的官道還好說一些,但是通往羌人、氐人的幾條新路線還得實地考察之後才能最終確定路線。”
“另外,嘉陵道、羌道這些地方,雖然有官道,但也相當於沒有,暫時也不能動工。”
“如今能動工的有這麽幾條線,一是以下辨為中心的下辨至上祿官道、下辨至武都官道、下辨至循成道官道、下辨至平樂道官道、下辨至河池官道。”
“同時,再以上祿為起始點,途經河池、循成、平樂、武都、嘉陵,修建一條道路來。”
劉平聞言點點頭。
嘉陵道在武都最西邊,河池在下辨東邊。按照閻特的路線規劃,就會修成一個以下辨為中心連接各縣的閉合路線。
不過沒有算上最東邊的故道和最南邊的沮縣。
而且接下來劉平要新設的平河縣以及未來在李氏族人附近設立新故道縣也沒有規劃在內。
沉思了片刻,劉平道:“整體規劃是沒問題的,但是有一點,把故道和沮縣也納入進來。尤其是故道至下辨的這一條路,必須好好修整拓寬一下。要想富先修路,如果咱們的貨物出不去,外麵的貨物進不來,那就壞事了。”
“道路不好走的事情,糜主簿都說了好多次了,這個是當務之急。”
閻特點點頭:“行,那某再做調整。”
劉平又道:“除此之外,再修一條到目前平河北岸墾荒營寨的路。某打算在那裏新設一個縣城。”
“好!”
“對了,分包的事情辦的怎麽樣了?”劉平笑著問道。
聽到劉平問起這個事情,閻特臉上也露出了笑容,道:“還算順利。”
“如今下辨至上祿縣的這一部分,已經被虞家承包了。不出意外的話,他們過幾天就要動工了。下辨至武都的則被城裏幾個商人合夥承包了,說是下個月開始動工。”
頓了頓閻特又道:“下辨至河池這一條線是最長的,糜主簿那邊應了下來 ,說是糜老爺子會帶人整修,不光如此。糜主簿還說了,他們家會把路一直修到跟有雍州接上為止。不過當時某做預算的時候,沒有做到這麽遠,所以還沒答應。”
劉平笑了笑道:“這是好事兒,答應他們便是。至於錢的問題,咱們可以分期付款嘛。今年給不了,就分成兩年給,兩年給不了就分成三年給。”
“分期付款?”閻特愣了一下,他是萬萬沒想到這一點。
倒不是說分期付款是什麽新鮮玩意,頂多劉平這個說法新鮮罷了。他是沒想到這種民間的交易方式,能被劉平放在政事上使用。
“其他的呢?閻郡丞你們家沒承包啊?”劉平笑著問道。
閻特臉上也帶上了笑容,道:“自然也是有的,既能賺錢又能給郡裏做事,我閻家肯定責無旁貸。下辨至平樂道,循成道的路線就是我家承包的。”
劉平點點頭。
“像是羌道、嘉陵道、平樂道、循成道這些地方,都已經撤縣了。”劉平頓了頓道:“咱們既然把路修了過去,就得恢複一下。”
“循成道靠近下辨,以下辨現在的發展速度,就不需要恢複縣製了,但是平樂道還是可以的嘛。”
“修路的事情,你多上心,有什麽需要幫忙的,你直接找主公便是。”
閻特點點頭,又道:“還有個事兒,咱們現在人手不足。”
說到人手不足,劉平也覺得腦子疼。
閻特繼續道:“說實話,之前某都沒覺得治理一個郡竟然需要這麽多人手。”
“聽閻郡丞這意思,是怪某家咯?”劉平開了一個小玩笑。
閻特自然也聽出來,佯裝不高興的迴道:“可不是嗎?以前咱們郡府衙門有個十幾個人就差不多了。加上各種小吏、下人也不過百餘人。現在呢?光是正兒八經的讀書人,就將近兩百人。就這,還是忙不過來。”
“治下各縣也是如此,大家都忙得腳不沾地。”
劉平有些無奈,解釋道:“整個武都郡,漢胡都算上四十多萬人口,君府衙門加上各縣衙門,一共才多少人?能湊出來一千人嗎?”
“恐怕五百都困難吧?這還得算上咱們君府衙門的大小官員了。咱們就算有五百來個人,能治理好四十多萬人嗎?”
“要是在中原地區還好,這裏可不一樣,漢胡雜居,情況複雜,事情又多,人手不足是必然的。”
人手不足的問題,不光是武都,整個大漢,甚至可以說整個古代,都麵臨這個問題。
漢室如今的官民比例是多少呢?1比8000多的。如果拉平均的話,一個官員要為八千多個百姓的吃喝拉撒,婚喪嫁娶忙活。
用腳後跟想都知道,這種情況大家最好的辦法就是得過且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沒有事。
武都如今的政務可以說是冠絕大漢,除了洛陽和長安之外,應該沒有任何一個郡的政務能比得上武都的。
但是洛陽和長安又有多少官員呢?比武都可多的多了。
人手不足這件事,劉備也好、劉平也好一直都心裏有數。但這事兒不好解決,涼州本就不如中原地區富庶,而稍微有點能力的人,又不太願意來武都。
看看劉備手下這些人吧。涼州本地的占了絕大多數,而願意跟劉備來武都的人都是哪些呢?
首先是劉備自己的宗親,也就是以劉平為首這些人,包括劉德然、劉元起、劉睿、關羽、張飛等。
其次就是涿郡的老鄉,簡雍、李同、李誌、張萌、張賽、盧文這些。
從這裏就能看出來,願意來涼州的人,都是跟劉備沾親帶故的,一點關係沒有的,一個都沒來。
這地方,不吸引人。
“道理某都懂啊。”閻特搓搓手道:“前些日子主公有一個同窗來了,暫時還沒有安排事情做。說是等你迴來安排,某就是想問問,能不能讓這位先跟我一起處理路政的事情。”
“同窗?”劉平懵了一下,隨即反應過來。他之前寫信給了一個同窗,想來就是此人了。
“是高誘兄嗎?”劉平問道。
閻特點點頭:“此人學識淵博,有名師風範,某與他數次交談,觀其人聽其言,是個有能力肯幹事的。”
“既然如此,那就先讓他幫著你吧。”
劉平答應下來。
盧植的學生有一個特點,都是實幹派。不管是劉備、公孫瓚還是劉平、高誘。可能在學術上不太行,但是能力上都是沒的說的。
在劉平的印象裏,高誘極為擅長算學,是個很有科研精神的男人。
“我那格物司還少個主事兒的,就先讓高誘負責。讓他領著格物司去給閻特幫忙,正好合適。”劉平心裏有了打算。
跟閻特聊了一會兒,他便去忙了。
劉平則離開班房,去見了高誘一麵。兩人讀書的時候關係也就那樣,高誘跟公孫瓚的關係更好一些。
但也沒有仇,不然的話也不會一封書信,高誘就千裏萬裏的跑了過來。
兩人見麵,劉平就把自己的打算告訴了高誘。
高誘對格物司很是感興趣,尤其是曲轅犁。他來到武都最常幹的事兒,就是研究曲轅犁。
所以劉平的安排,高誘很是滿意。
這事兒,還得告知劉備才行。雖然劉平知道劉備是不會拒絕的,但這任命最好還是劉備親自下達,他頂多也就是推薦。
雖然隻是走個形式,但是有些時候形式比什麽都重要。
跟他一起迴來的,還有楊特父子三人。如今楊氏氐人已經徹底歸順武都,盧文和劉德然兩人已經給他們登記造冊了。
而墾荒也可以毫無顧慮的一路往南,推進到李氏氐人附近。
楊庚和楊乙的那五千氐人士兵,也被留了下來。楊氏不能長期養著這五千人,但是武都可以。
這五千人暫時由留在平河的張飛率領,以平河為起點,往南進行軍屯。
楊特父子直接交給劉備去處理,劉平迴來之後,還有其他的事情要做。
修路。
武都,劉平的班房裏,他剛剛迴來,閻特就找了過來。
武都的路政之前都交到了閻特手裏。他現在找過來,其實就是把這段時間路政的事情給劉平說一下。
名義上他是武都除了劉備之外的第二人,但是閻特心裏門兒清武都政務這一塊誰才是話事人,自己的位置擺的很正。
“如今正在勘察路線。”閻特介紹道:“已有的官道還好說一些,但是通往羌人、氐人的幾條新路線還得實地考察之後才能最終確定路線。”
“另外,嘉陵道、羌道這些地方,雖然有官道,但也相當於沒有,暫時也不能動工。”
“如今能動工的有這麽幾條線,一是以下辨為中心的下辨至上祿官道、下辨至武都官道、下辨至循成道官道、下辨至平樂道官道、下辨至河池官道。”
“同時,再以上祿為起始點,途經河池、循成、平樂、武都、嘉陵,修建一條道路來。”
劉平聞言點點頭。
嘉陵道在武都最西邊,河池在下辨東邊。按照閻特的路線規劃,就會修成一個以下辨為中心連接各縣的閉合路線。
不過沒有算上最東邊的故道和最南邊的沮縣。
而且接下來劉平要新設的平河縣以及未來在李氏族人附近設立新故道縣也沒有規劃在內。
沉思了片刻,劉平道:“整體規劃是沒問題的,但是有一點,把故道和沮縣也納入進來。尤其是故道至下辨的這一條路,必須好好修整拓寬一下。要想富先修路,如果咱們的貨物出不去,外麵的貨物進不來,那就壞事了。”
“道路不好走的事情,糜主簿都說了好多次了,這個是當務之急。”
閻特點點頭:“行,那某再做調整。”
劉平又道:“除此之外,再修一條到目前平河北岸墾荒營寨的路。某打算在那裏新設一個縣城。”
“好!”
“對了,分包的事情辦的怎麽樣了?”劉平笑著問道。
聽到劉平問起這個事情,閻特臉上也露出了笑容,道:“還算順利。”
“如今下辨至上祿縣的這一部分,已經被虞家承包了。不出意外的話,他們過幾天就要動工了。下辨至武都的則被城裏幾個商人合夥承包了,說是下個月開始動工。”
頓了頓閻特又道:“下辨至河池這一條線是最長的,糜主簿那邊應了下來 ,說是糜老爺子會帶人整修,不光如此。糜主簿還說了,他們家會把路一直修到跟有雍州接上為止。不過當時某做預算的時候,沒有做到這麽遠,所以還沒答應。”
劉平笑了笑道:“這是好事兒,答應他們便是。至於錢的問題,咱們可以分期付款嘛。今年給不了,就分成兩年給,兩年給不了就分成三年給。”
“分期付款?”閻特愣了一下,他是萬萬沒想到這一點。
倒不是說分期付款是什麽新鮮玩意,頂多劉平這個說法新鮮罷了。他是沒想到這種民間的交易方式,能被劉平放在政事上使用。
“其他的呢?閻郡丞你們家沒承包啊?”劉平笑著問道。
閻特臉上也帶上了笑容,道:“自然也是有的,既能賺錢又能給郡裏做事,我閻家肯定責無旁貸。下辨至平樂道,循成道的路線就是我家承包的。”
劉平點點頭。
“像是羌道、嘉陵道、平樂道、循成道這些地方,都已經撤縣了。”劉平頓了頓道:“咱們既然把路修了過去,就得恢複一下。”
“循成道靠近下辨,以下辨現在的發展速度,就不需要恢複縣製了,但是平樂道還是可以的嘛。”
“修路的事情,你多上心,有什麽需要幫忙的,你直接找主公便是。”
閻特點點頭,又道:“還有個事兒,咱們現在人手不足。”
說到人手不足,劉平也覺得腦子疼。
閻特繼續道:“說實話,之前某都沒覺得治理一個郡竟然需要這麽多人手。”
“聽閻郡丞這意思,是怪某家咯?”劉平開了一個小玩笑。
閻特自然也聽出來,佯裝不高興的迴道:“可不是嗎?以前咱們郡府衙門有個十幾個人就差不多了。加上各種小吏、下人也不過百餘人。現在呢?光是正兒八經的讀書人,就將近兩百人。就這,還是忙不過來。”
“治下各縣也是如此,大家都忙得腳不沾地。”
劉平有些無奈,解釋道:“整個武都郡,漢胡都算上四十多萬人口,君府衙門加上各縣衙門,一共才多少人?能湊出來一千人嗎?”
“恐怕五百都困難吧?這還得算上咱們君府衙門的大小官員了。咱們就算有五百來個人,能治理好四十多萬人嗎?”
“要是在中原地區還好,這裏可不一樣,漢胡雜居,情況複雜,事情又多,人手不足是必然的。”
人手不足的問題,不光是武都,整個大漢,甚至可以說整個古代,都麵臨這個問題。
漢室如今的官民比例是多少呢?1比8000多的。如果拉平均的話,一個官員要為八千多個百姓的吃喝拉撒,婚喪嫁娶忙活。
用腳後跟想都知道,這種情況大家最好的辦法就是得過且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沒有事。
武都如今的政務可以說是冠絕大漢,除了洛陽和長安之外,應該沒有任何一個郡的政務能比得上武都的。
但是洛陽和長安又有多少官員呢?比武都可多的多了。
人手不足這件事,劉備也好、劉平也好一直都心裏有數。但這事兒不好解決,涼州本就不如中原地區富庶,而稍微有點能力的人,又不太願意來武都。
看看劉備手下這些人吧。涼州本地的占了絕大多數,而願意跟劉備來武都的人都是哪些呢?
首先是劉備自己的宗親,也就是以劉平為首這些人,包括劉德然、劉元起、劉睿、關羽、張飛等。
其次就是涿郡的老鄉,簡雍、李同、李誌、張萌、張賽、盧文這些。
從這裏就能看出來,願意來涼州的人,都是跟劉備沾親帶故的,一點關係沒有的,一個都沒來。
這地方,不吸引人。
“道理某都懂啊。”閻特搓搓手道:“前些日子主公有一個同窗來了,暫時還沒有安排事情做。說是等你迴來安排,某就是想問問,能不能讓這位先跟我一起處理路政的事情。”
“同窗?”劉平懵了一下,隨即反應過來。他之前寫信給了一個同窗,想來就是此人了。
“是高誘兄嗎?”劉平問道。
閻特點點頭:“此人學識淵博,有名師風範,某與他數次交談,觀其人聽其言,是個有能力肯幹事的。”
“既然如此,那就先讓他幫著你吧。”
劉平答應下來。
盧植的學生有一個特點,都是實幹派。不管是劉備、公孫瓚還是劉平、高誘。可能在學術上不太行,但是能力上都是沒的說的。
在劉平的印象裏,高誘極為擅長算學,是個很有科研精神的男人。
“我那格物司還少個主事兒的,就先讓高誘負責。讓他領著格物司去給閻特幫忙,正好合適。”劉平心裏有了打算。
跟閻特聊了一會兒,他便去忙了。
劉平則離開班房,去見了高誘一麵。兩人讀書的時候關係也就那樣,高誘跟公孫瓚的關係更好一些。
但也沒有仇,不然的話也不會一封書信,高誘就千裏萬裏的跑了過來。
兩人見麵,劉平就把自己的打算告訴了高誘。
高誘對格物司很是感興趣,尤其是曲轅犁。他來到武都最常幹的事兒,就是研究曲轅犁。
所以劉平的安排,高誘很是滿意。
這事兒,還得告知劉備才行。雖然劉平知道劉備是不會拒絕的,但這任命最好還是劉備親自下達,他頂多也就是推薦。
雖然隻是走個形式,但是有些時候形式比什麽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