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科舉放榜
人在漢末,我堂兄是劉備 作者:皮卡丘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虎牢關的情報,整理出來了。
李傕和郭汜兩個人各帶領一批人馬,投誠了曹操和袁紹二人。胡軫和徐榮兩人趁夜帶兵殺了出來,足夠帶著不到一萬騎兵,進入了上庸。
隨後兩個人在休息了一夜以後趕往成都。
守在上庸一線的袁術,也默默撤兵,不過他的心情不太美麗。
“欺人太甚!豎子不足與謀!”袁術一臉憤慨的說著。
旁邊紀靈正好生安慰著:“左右不過是消耗了一些糧草罷了,主公何至於此?”
袁術不理他。
他生氣的原因是覺得沒麵子了。你曹操不過是宦官以後,你袁本初不過是個庶出。
三家合力本就是為了幫助劉璋牽扯劉備軍力,現在好了,劉璋沒了,你倆得了好處,就我袁公路全程打醬油。
太不體麵了!
越想越氣,袁術覺得如果自己不做點兒什麽的話,一定會被天下人恥笑的。
一路往壽春而去的路上,袁術也是腦洞大開,找來了紀靈。
“你說,我們拿下荊州和揚州怎麽樣?”
紀靈人都傻了:“這怕是不行吧?荊州劉表乃是漢室宗親,揚州雖然並非鐵板一塊,但那孫文台也不是好相與的。”
“最關鍵的是咱們師出無名啊。”
袁術聽了,一臉憤慨的說道:“師出無名?那劉玄德攻打益州不也一樣?”
“主公三思啊!”紀靈又勸。
袁術估計是上頭了,對紀靈說道:“不用再勸了,迴去就征兵備戰!”
“苦也!”紀靈心裏苦笑一聲。
想著迴去以後一定要好好勸一勸自家主公。
就在袁公路發瘋的時候,茫茫大海之上,一支船隊搖搖晃晃。
“嘔……某……嘔……真……嘔……”呂布感覺自己快虛脫了。
之前他也不是沒有坐過船,萬萬沒想到這海船竟然如此顛簸,這一路上他是受盡了折磨。
公孫越給呂布拍著後背,道:“好消息啊奉先,我們看到陸地了!”
呂布聞言眼睛一亮:“真的嗎?!嘔……這一次不會嘔……再是什麽小島了吧?嘔……”
這路上他們看到了太多次陸地了,每一次都是空歡喜一場。
“不是!”公孫越搖搖頭:“你出來看看就知道了。”
說著公孫越扶起呂布,來到了甲板上。在霧氣朦朧之中,呂布看到了一條長長的海岸線,兩邊都望不到頭。
“這裏就是夷州?”
“應該就是了!”
“應該?”呂布看向公孫越。
公孫越撓撓頭,道:“某也沒來過啊。還是之前聽船匠說過這裏,大概知道方向就來試試。”
“試試?!”呂布聲音提高了八度:“你瘋了啊?這也能試試?”
“那咋了?!”公孫越懟了迴去:“不出海,咱們去哪兒?”
“踏馬的,三韓之地不行?”
“那地方沒法啊。再說了,夷州多好啊,孤懸海外,說不定咱們可以在這裏建立自己的國家自己當皇帝呢。”
“你當還是我當?”
“一人一半啊,你覺得怎麽樣?”
“好!那就一人一半。”
要不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呢,這兩個人腦子都不太聰明,但是想的都挺好的。
……
四月初二,科舉放榜。其實初一就能放榜的,劉平給壓到了初二,且沒有給具體的理由。
不過左右不過一天的時間,也沒人太在意。
放榜的地方,就在劉備的王宮門口。
其實大家都覺得不合適,但是劉備偏要如此,眾人也就隨他去了,
為了放榜,劉平特意讓人刷了一麵紅牆出來。上麵列出來了這一次的前三百名。
榜首,馮翊人張既!二至四名分別是武都人董川,南陽人陳震,武威人賈穆。簡雍看好的那位徐幹排在第十五名。前十名裏麵還有一位劉平比較在意的人。
李律。
此時,李律和賈穆兩個人就在劉平身後站著。
“你們倆,怎麽跑去參加科舉了?”劉平沒有迴頭,就這麽開口問道。
李律有些不好意思,開口道:“是某攛掇兄長的,本想拿下榜首,沒想到……”
劉平笑了起來,說道:“既然考中了,就來我的班房吧。”
兩人對視一眼都應了下來。
這兩人,李律是李儒的侄子,賈穆是賈詡的長子。
兩個人偷偷摸摸來參加科考,本來是打算一鳴驚人的,萬萬沒想到遇到了對手。
劉平甚至不好意思打擊他們兩個人。這一次科考,張既和董川兩個人斷層領先。
咋說呢,李律,賈穆水平不差。如果是遊戲的話,這兩個人怎麽說也得有一兩項屬性值能達到八十。
但是吧,張既和董川這兩個人,內政屬性起步能成長到九十五的那種。
一等一的超級人才。
這兩個人,劉平打算當成他的第四任大秘來培養。等把他們培養出來了,正好諸葛亮也長大了,可以接班。
諸葛亮都不一定需要幫手,他是福報本報一個人就能扛起來丞相班房了。
當然這是玩笑話,他肯定不會讓諸葛亮像原本的曆史軌跡那樣,過勞死。
下麵有人歡喜有人愁,考中的人開心異常,沒考中的人各有不甘。
但很快他們也都笑了起來。
吏部的人下場了。
最終劉平領著前三十名考生去了丞相班房,到了以後荀彧安排他們登記造冊,領取身份牌。
如今丞相班房也不是之前那樣隨意了,也劃分了等級和分工。
首先是丞相的助手,也可以說是丞相班房二把手,長史。這個位置之前是荀封,現在是諸葛玄。
不過諸葛玄基本上不怎麽來,他就是掛名領待遇,他現在的主要工作是在工部。
實際上行使長史權力的是荀彧和諸葛瑾兩個人。
當然現在就隻剩下荀彧一個人了。
剩下的人分成了九個部分,分別是:司直、參軍、司馬、軍師、征事、少史、掾屬、主簿、門下督。
其中司直算是三把手,主要負責丞相府內部監察和對百官的監察。
參軍、司馬、軍師、征事都是負責軍務的,主要跟兵部和都督府對接。其中職責有所偏差。
參軍類似參謀,主要幫助兵部和都督府參讚軍事。司馬主要負責具體的軍事管理,如今的情況下,更多的是負責部分成都的城防。
李傕和郭汜兩個人各帶領一批人馬,投誠了曹操和袁紹二人。胡軫和徐榮兩人趁夜帶兵殺了出來,足夠帶著不到一萬騎兵,進入了上庸。
隨後兩個人在休息了一夜以後趕往成都。
守在上庸一線的袁術,也默默撤兵,不過他的心情不太美麗。
“欺人太甚!豎子不足與謀!”袁術一臉憤慨的說著。
旁邊紀靈正好生安慰著:“左右不過是消耗了一些糧草罷了,主公何至於此?”
袁術不理他。
他生氣的原因是覺得沒麵子了。你曹操不過是宦官以後,你袁本初不過是個庶出。
三家合力本就是為了幫助劉璋牽扯劉備軍力,現在好了,劉璋沒了,你倆得了好處,就我袁公路全程打醬油。
太不體麵了!
越想越氣,袁術覺得如果自己不做點兒什麽的話,一定會被天下人恥笑的。
一路往壽春而去的路上,袁術也是腦洞大開,找來了紀靈。
“你說,我們拿下荊州和揚州怎麽樣?”
紀靈人都傻了:“這怕是不行吧?荊州劉表乃是漢室宗親,揚州雖然並非鐵板一塊,但那孫文台也不是好相與的。”
“最關鍵的是咱們師出無名啊。”
袁術聽了,一臉憤慨的說道:“師出無名?那劉玄德攻打益州不也一樣?”
“主公三思啊!”紀靈又勸。
袁術估計是上頭了,對紀靈說道:“不用再勸了,迴去就征兵備戰!”
“苦也!”紀靈心裏苦笑一聲。
想著迴去以後一定要好好勸一勸自家主公。
就在袁公路發瘋的時候,茫茫大海之上,一支船隊搖搖晃晃。
“嘔……某……嘔……真……嘔……”呂布感覺自己快虛脫了。
之前他也不是沒有坐過船,萬萬沒想到這海船竟然如此顛簸,這一路上他是受盡了折磨。
公孫越給呂布拍著後背,道:“好消息啊奉先,我們看到陸地了!”
呂布聞言眼睛一亮:“真的嗎?!嘔……這一次不會嘔……再是什麽小島了吧?嘔……”
這路上他們看到了太多次陸地了,每一次都是空歡喜一場。
“不是!”公孫越搖搖頭:“你出來看看就知道了。”
說著公孫越扶起呂布,來到了甲板上。在霧氣朦朧之中,呂布看到了一條長長的海岸線,兩邊都望不到頭。
“這裏就是夷州?”
“應該就是了!”
“應該?”呂布看向公孫越。
公孫越撓撓頭,道:“某也沒來過啊。還是之前聽船匠說過這裏,大概知道方向就來試試。”
“試試?!”呂布聲音提高了八度:“你瘋了啊?這也能試試?”
“那咋了?!”公孫越懟了迴去:“不出海,咱們去哪兒?”
“踏馬的,三韓之地不行?”
“那地方沒法啊。再說了,夷州多好啊,孤懸海外,說不定咱們可以在這裏建立自己的國家自己當皇帝呢。”
“你當還是我當?”
“一人一半啊,你覺得怎麽樣?”
“好!那就一人一半。”
要不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呢,這兩個人腦子都不太聰明,但是想的都挺好的。
……
四月初二,科舉放榜。其實初一就能放榜的,劉平給壓到了初二,且沒有給具體的理由。
不過左右不過一天的時間,也沒人太在意。
放榜的地方,就在劉備的王宮門口。
其實大家都覺得不合適,但是劉備偏要如此,眾人也就隨他去了,
為了放榜,劉平特意讓人刷了一麵紅牆出來。上麵列出來了這一次的前三百名。
榜首,馮翊人張既!二至四名分別是武都人董川,南陽人陳震,武威人賈穆。簡雍看好的那位徐幹排在第十五名。前十名裏麵還有一位劉平比較在意的人。
李律。
此時,李律和賈穆兩個人就在劉平身後站著。
“你們倆,怎麽跑去參加科舉了?”劉平沒有迴頭,就這麽開口問道。
李律有些不好意思,開口道:“是某攛掇兄長的,本想拿下榜首,沒想到……”
劉平笑了起來,說道:“既然考中了,就來我的班房吧。”
兩人對視一眼都應了下來。
這兩人,李律是李儒的侄子,賈穆是賈詡的長子。
兩個人偷偷摸摸來參加科考,本來是打算一鳴驚人的,萬萬沒想到遇到了對手。
劉平甚至不好意思打擊他們兩個人。這一次科考,張既和董川兩個人斷層領先。
咋說呢,李律,賈穆水平不差。如果是遊戲的話,這兩個人怎麽說也得有一兩項屬性值能達到八十。
但是吧,張既和董川這兩個人,內政屬性起步能成長到九十五的那種。
一等一的超級人才。
這兩個人,劉平打算當成他的第四任大秘來培養。等把他們培養出來了,正好諸葛亮也長大了,可以接班。
諸葛亮都不一定需要幫手,他是福報本報一個人就能扛起來丞相班房了。
當然這是玩笑話,他肯定不會讓諸葛亮像原本的曆史軌跡那樣,過勞死。
下麵有人歡喜有人愁,考中的人開心異常,沒考中的人各有不甘。
但很快他們也都笑了起來。
吏部的人下場了。
最終劉平領著前三十名考生去了丞相班房,到了以後荀彧安排他們登記造冊,領取身份牌。
如今丞相班房也不是之前那樣隨意了,也劃分了等級和分工。
首先是丞相的助手,也可以說是丞相班房二把手,長史。這個位置之前是荀封,現在是諸葛玄。
不過諸葛玄基本上不怎麽來,他就是掛名領待遇,他現在的主要工作是在工部。
實際上行使長史權力的是荀彧和諸葛瑾兩個人。
當然現在就隻剩下荀彧一個人了。
剩下的人分成了九個部分,分別是:司直、參軍、司馬、軍師、征事、少史、掾屬、主簿、門下督。
其中司直算是三把手,主要負責丞相府內部監察和對百官的監察。
參軍、司馬、軍師、征事都是負責軍務的,主要跟兵部和都督府對接。其中職責有所偏差。
參軍類似參謀,主要幫助兵部和都督府參讚軍事。司馬主要負責具體的軍事管理,如今的情況下,更多的是負責部分成都的城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