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教育改革、百家爭鳴
家父崇禎不聽勸,開局秒變太上皇 作者:囉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慈烺拿出一個本子。
上麵記載著很多重要的事情。
那都是他從上一世的記憶中整理出來的。
其中包括了曆史大事件、曆史走向,還有科技發展方向,可靠可用的人才等等。
本子上麵朱慈烺用的全是簡體字,並且還用了不少拚音替代文字。
這樣別出心裁的記錄方式,就不怕泄密了。
萬一被別人看到了這個本子,也搞不清楚上麵記載的是什麽內容?
朱慈烺時不時的就會拿著這個本子來看一遍,順便看看能不能想起來其他還需要補充的東西。
上麵記載著經濟軍事、農業發展方向、交通與科技,還有科舉改革、稅收和教育等多個方麵的內容,可謂是包羅萬象。
朱慈烺看了一遍之後。
又把關於選秀的事情給記了上去。
至今已經登基有半年多了,目前也隻在稅收方麵作出了改革。
其他的方麵稍微有些變動,但是改革的幅度並不大。
並且這個稅收政策也不是那麽順利。
前不久朝廷大軍南下,這一下子就占據了大量的地盤。
新的商稅政策也隨之推廣過去,結果遭到了各地豪商的暗中抵製。
比如少報營業額和利潤,瞞報進貨和出貨量等等,甚至還興起了走私行業和地下黑市。
這一切都是為了逃稅避稅。
朱慈烺對此不但沒有生氣,反而是喜聞樂見。
因為這個新的稅收政策是朱慈烺下達的旨意,所有商戶都要按照這個政策來交稅。
有人故意偷稅漏稅的話,那是什麽?
那就是犯了欺君之罪啊!
朱慈烺讓東廠和錦衣衛到處去暗中調查,隻要查到了證據之後,那就是抄家滅族。
當然了,這樣也不是長久之計。
朱慈烺準備把稅務司獨立出來,另外還要增加一個統計部門。
統計部門的一個重要職責,就是對朝廷實際控製區域內的商業情況,進行全麵的統計與監控。
像港口碼頭,出城進城的城門口,以及重要地段的關卡,那是大批貨物根本不可能完全避開的。
所有貨物經過那些地方的時候,全部都把詳細情況給記錄下來。
比如是從哪裏進的貨,貨主是誰?
運輸過程中經過了哪些地方?
還有目的地是哪裏,運過去又要賣哪些大商戶或者是要進行零售等等。
把這些信息全部都記錄下來。
再把所有統計數據與信息匯總起來,那麽統計工作的重要性就顯出來了。
簡單來說就是貨物它總得有個來處,賣出去他總得有個去處。
無論是原材料還是成品,或者是農產品等等,隻要把這種統計方式形成網格,並能夠籠罩朝廷的實際控製區域。
那麽所有商業活動都將會被統計在冊。
到時候誰想再偷稅漏稅,那可就沒有那麽容易了。
至於因此而興起的走私行業。
底層的參與者可以不用掉腦袋,因為很多人也是為了找份活幹混口飯吃。
其中管事的人以及背後牽扯到的地方豪強,還有貪官汙吏等等。
那就必須進行嚴懲,該殺的就殺,該抓去挖礦的就抓去挖礦。
所以現在的新稅收政策,雖然推行下去並沒有那麽順利,但是朱慈烺卻一點都不擔心。
朱慈烺現在著急的反而是教育改革和人才培養問題。
就比如說要全麵搞統計工作,這就需要大量的相關人才。
沒有可靠可用的人手的話,這些政策就執行不下去。
所以朱慈烺決定不再等下去了。
要立刻著手教育和科舉改革……
……
心裏麵有了決定之後。
朱慈烺在最初的草案上又填充了一些內容,做了一些改動。
到了次日早上開朝會的時候。
各位大臣匯報完了日常工作。
朱慈烺:“各位愛卿,科考方案已經公布了一段時間,除了儒學之外,其他需要科考的內容也已經公布。
反響如何,想必大家都很清楚。前路多艱,但是我們不能因此而停止前行。因此、朕決定對教育製度和內容做出改革,各位愛卿以為如何?”
“皇上英明……”文武大臣齊聲喊道。
因為大家都習慣了這種情況了。
朱慈烺有什麽新的改革措施,往往是自己在朝堂上提出來,根本不需要借助他人之口。
不像別的皇帝要搞個什麽改革,往往還要迂迴一下,由別的大臣先提出來。
大權在握的朱慈烺卻不需要這一套。
在君權與臣權的較量之中,朱慈烺占據了壓倒性的絕對優勢。
當然是怎麽辦事效率高就怎麽來。
而文武大臣對於朱慈烺剛才說的這些。
當初決定作出科考內容的改革時,他們就知道了早晚會有這一天。
本著打不過就加入的原則。
文武大臣知道反對也沒用,那就隻能選擇支持了……
朱慈烺接著說道:“很好,看來各位愛卿也有銳意進取之心,窮則思,思則變,因時應勢而為之,方能解決實際之問題。
關於教育製度和內容的改革也是如此,國子監從此取消,改為大明綜合學府,將會從州學和其他參考人員之中招生入學。地方上的州學和縣學等學校不變,主要是對教育內容作出改變。
普通的鄉鎮學校和族學,教學內容以識字和數學這兩科為主。其中的優異者可以進入縣學,從縣開始原有的儒學、武學、醫學和陰陽學,以及社學等內容的基礎上,增加數學工學農學等科目。
從縣學升入府學和州學的時候,這些內容都要列入考核範圍。並且這些科目所占的比例,相互之間的差距不能太大。大概的方案就是這樣,各位愛卿可有什麽好建議?”
明朝時期的官學當中,除了儒學也有一些其他的學科,隻是那些學科根本不受重視而已。
後來更是直接變成了空有其名。
朱慈烺的意思是要把原有的其他學科恢複,而且還要增加更多的學科和內容。
內閣首輔範景文:“陛下聖明,隻是所學科目和內容太多,並且每個科目都重要,學子們隻怕精力有限,難以全都顧及。”
吏部尚書李邦華:“首輔大人的擔心不無道理,還有就是儒家的反彈,可能會非常的激烈。如果陛下已有對策,請陛下將對策明示臣等,臣等必定全力執行下去。”
朱慈烺:“以後府學與州學並列,都可以直接報考大明綜合學府。而在綜合學府錄取新生的時候,根據學生的特長和意願,招錄進入不同的學科。
在大明綜合學府裏麵,無論是儒學醫學,還是農學工學等等,每一個科目都將有一個專門的專業。這些專業畢業出來的學生,將會進入不同的領域去工作。
讀書不僅僅是為了做官,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做官,其他的領域也需要有文化有才能的專業人才。當然了,比如農學工學等等其他的領域,在這這行業當中有一定的成就和貢獻之人,那也會給予相應的品級,享受相應的待遇……”
眾人聽得瞪大了眼睛。
這次白改革可真是太猛了!
比如專門研究農學和醫學的人才,以後也可以成為有品級的官員。
這必然會吸引很多對這些學科感興趣的人,投身到這些行業當中去。
其他的學科的人才都可以有相應的品級和待遇的話,那麽儒學的統治地位就會瞬間崩塌。
這是在培養各方麵的人才的同時,順便徹底打破儒學的統治地位。
而人都是會趨利避害的。
既然學習其他的學科,也能得到很好的待遇,就會有很多的人去選擇其他學科。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科考那條路。
朝堂上的文武大臣,不約而同地浮現出了一句話:百家爭鳴,百花齊放!
自從秦朝時代之後,這將是前所未有的重大改革。
所有人都對朱慈烺的這種大氣魄敬佩無比。
於是文武大臣齊聲高唿:“陛下聖明,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上麵記載著很多重要的事情。
那都是他從上一世的記憶中整理出來的。
其中包括了曆史大事件、曆史走向,還有科技發展方向,可靠可用的人才等等。
本子上麵朱慈烺用的全是簡體字,並且還用了不少拚音替代文字。
這樣別出心裁的記錄方式,就不怕泄密了。
萬一被別人看到了這個本子,也搞不清楚上麵記載的是什麽內容?
朱慈烺時不時的就會拿著這個本子來看一遍,順便看看能不能想起來其他還需要補充的東西。
上麵記載著經濟軍事、農業發展方向、交通與科技,還有科舉改革、稅收和教育等多個方麵的內容,可謂是包羅萬象。
朱慈烺看了一遍之後。
又把關於選秀的事情給記了上去。
至今已經登基有半年多了,目前也隻在稅收方麵作出了改革。
其他的方麵稍微有些變動,但是改革的幅度並不大。
並且這個稅收政策也不是那麽順利。
前不久朝廷大軍南下,這一下子就占據了大量的地盤。
新的商稅政策也隨之推廣過去,結果遭到了各地豪商的暗中抵製。
比如少報營業額和利潤,瞞報進貨和出貨量等等,甚至還興起了走私行業和地下黑市。
這一切都是為了逃稅避稅。
朱慈烺對此不但沒有生氣,反而是喜聞樂見。
因為這個新的稅收政策是朱慈烺下達的旨意,所有商戶都要按照這個政策來交稅。
有人故意偷稅漏稅的話,那是什麽?
那就是犯了欺君之罪啊!
朱慈烺讓東廠和錦衣衛到處去暗中調查,隻要查到了證據之後,那就是抄家滅族。
當然了,這樣也不是長久之計。
朱慈烺準備把稅務司獨立出來,另外還要增加一個統計部門。
統計部門的一個重要職責,就是對朝廷實際控製區域內的商業情況,進行全麵的統計與監控。
像港口碼頭,出城進城的城門口,以及重要地段的關卡,那是大批貨物根本不可能完全避開的。
所有貨物經過那些地方的時候,全部都把詳細情況給記錄下來。
比如是從哪裏進的貨,貨主是誰?
運輸過程中經過了哪些地方?
還有目的地是哪裏,運過去又要賣哪些大商戶或者是要進行零售等等。
把這些信息全部都記錄下來。
再把所有統計數據與信息匯總起來,那麽統計工作的重要性就顯出來了。
簡單來說就是貨物它總得有個來處,賣出去他總得有個去處。
無論是原材料還是成品,或者是農產品等等,隻要把這種統計方式形成網格,並能夠籠罩朝廷的實際控製區域。
那麽所有商業活動都將會被統計在冊。
到時候誰想再偷稅漏稅,那可就沒有那麽容易了。
至於因此而興起的走私行業。
底層的參與者可以不用掉腦袋,因為很多人也是為了找份活幹混口飯吃。
其中管事的人以及背後牽扯到的地方豪強,還有貪官汙吏等等。
那就必須進行嚴懲,該殺的就殺,該抓去挖礦的就抓去挖礦。
所以現在的新稅收政策,雖然推行下去並沒有那麽順利,但是朱慈烺卻一點都不擔心。
朱慈烺現在著急的反而是教育改革和人才培養問題。
就比如說要全麵搞統計工作,這就需要大量的相關人才。
沒有可靠可用的人手的話,這些政策就執行不下去。
所以朱慈烺決定不再等下去了。
要立刻著手教育和科舉改革……
……
心裏麵有了決定之後。
朱慈烺在最初的草案上又填充了一些內容,做了一些改動。
到了次日早上開朝會的時候。
各位大臣匯報完了日常工作。
朱慈烺:“各位愛卿,科考方案已經公布了一段時間,除了儒學之外,其他需要科考的內容也已經公布。
反響如何,想必大家都很清楚。前路多艱,但是我們不能因此而停止前行。因此、朕決定對教育製度和內容做出改革,各位愛卿以為如何?”
“皇上英明……”文武大臣齊聲喊道。
因為大家都習慣了這種情況了。
朱慈烺有什麽新的改革措施,往往是自己在朝堂上提出來,根本不需要借助他人之口。
不像別的皇帝要搞個什麽改革,往往還要迂迴一下,由別的大臣先提出來。
大權在握的朱慈烺卻不需要這一套。
在君權與臣權的較量之中,朱慈烺占據了壓倒性的絕對優勢。
當然是怎麽辦事效率高就怎麽來。
而文武大臣對於朱慈烺剛才說的這些。
當初決定作出科考內容的改革時,他們就知道了早晚會有這一天。
本著打不過就加入的原則。
文武大臣知道反對也沒用,那就隻能選擇支持了……
朱慈烺接著說道:“很好,看來各位愛卿也有銳意進取之心,窮則思,思則變,因時應勢而為之,方能解決實際之問題。
關於教育製度和內容的改革也是如此,國子監從此取消,改為大明綜合學府,將會從州學和其他參考人員之中招生入學。地方上的州學和縣學等學校不變,主要是對教育內容作出改變。
普通的鄉鎮學校和族學,教學內容以識字和數學這兩科為主。其中的優異者可以進入縣學,從縣開始原有的儒學、武學、醫學和陰陽學,以及社學等內容的基礎上,增加數學工學農學等科目。
從縣學升入府學和州學的時候,這些內容都要列入考核範圍。並且這些科目所占的比例,相互之間的差距不能太大。大概的方案就是這樣,各位愛卿可有什麽好建議?”
明朝時期的官學當中,除了儒學也有一些其他的學科,隻是那些學科根本不受重視而已。
後來更是直接變成了空有其名。
朱慈烺的意思是要把原有的其他學科恢複,而且還要增加更多的學科和內容。
內閣首輔範景文:“陛下聖明,隻是所學科目和內容太多,並且每個科目都重要,學子們隻怕精力有限,難以全都顧及。”
吏部尚書李邦華:“首輔大人的擔心不無道理,還有就是儒家的反彈,可能會非常的激烈。如果陛下已有對策,請陛下將對策明示臣等,臣等必定全力執行下去。”
朱慈烺:“以後府學與州學並列,都可以直接報考大明綜合學府。而在綜合學府錄取新生的時候,根據學生的特長和意願,招錄進入不同的學科。
在大明綜合學府裏麵,無論是儒學醫學,還是農學工學等等,每一個科目都將有一個專門的專業。這些專業畢業出來的學生,將會進入不同的領域去工作。
讀書不僅僅是為了做官,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做官,其他的領域也需要有文化有才能的專業人才。當然了,比如農學工學等等其他的領域,在這這行業當中有一定的成就和貢獻之人,那也會給予相應的品級,享受相應的待遇……”
眾人聽得瞪大了眼睛。
這次白改革可真是太猛了!
比如專門研究農學和醫學的人才,以後也可以成為有品級的官員。
這必然會吸引很多對這些學科感興趣的人,投身到這些行業當中去。
其他的學科的人才都可以有相應的品級和待遇的話,那麽儒學的統治地位就會瞬間崩塌。
這是在培養各方麵的人才的同時,順便徹底打破儒學的統治地位。
而人都是會趨利避害的。
既然學習其他的學科,也能得到很好的待遇,就會有很多的人去選擇其他學科。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科考那條路。
朝堂上的文武大臣,不約而同地浮現出了一句話:百家爭鳴,百花齊放!
自從秦朝時代之後,這將是前所未有的重大改革。
所有人都對朱慈烺的這種大氣魄敬佩無比。
於是文武大臣齊聲高唿:“陛下聖明,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