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是非不辯不明
家父崇禎不聽勸,開局秒變太上皇 作者:囉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舜水越看越震驚。
雖然他也倡導實用教育,提倡推廣實用之學。
但是他卻沒有想過要徹底廢掉儒家,更沒有從這些角度去深入分析過儒學。
看完了儒家十大罪之後。
這讓朱舜水內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
朱舜水抬頭看向張世忠,神情中滿是訝異:“張大人,這是朝廷的旨意?不知這些內容出自哪位大人之手?”
張世忠迴應道:“當然是朝廷發下來的了,雖然我也讀過一點書,可我哪有這樣的水平。至於這些東西出自哪位大人之手?這個我也不太清楚。
隻是聽說,我隻是聽說的啊!聽說這些文章和內容,都是朝堂上的大臣根據當今陛下的意思,在陛下的原話之上編寫而成的……”
朱舜水不禁感慨道:“陛下聖明,吾皇萬歲,大明能夠有如此聖君,乃天下之福也。”
張世忠笑著說道:“我們正要把這些東西張貼出去,朱兄是否同去?”
朱舜水點頭應道:“如此也好,我也想看看其他人的反應如何?”
張世忠朗聲道:“哈哈哈,我也很期待其他人的反應……”
這兩人一起走向衙門外邊,讓人把那些文件整齊地貼在了公告欄上。
這立刻就引起了不少人的圍觀。
隻是很多人都被抓了。
剩下的讀書人在這個時候都不太敢冒頭,所以在外麵圍觀的很多人不怎麽識字。
張世忠讓人把公告的內容大聲宣讀了一遍。
很多人聽得興奮不已,紛紛拍手叫好。
朱舜水看著沒什麽事了,就像張世忠提出告辭。
之後他就在城裏四處逛了起來。
他想看一看在朝廷的這些舉措之下,對老百姓的生活會有什麽實質性的影響?
結果在城裏四處逛了一圈,卻發現老百姓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
無論是做生意的還是做工的,又或者是進城的普通農戶。
大家該幹嘛就繼續幹嘛。
隻是多了一些茶餘飯後的談資而已……
……
城裏麵很多人都在熱烈地討論儒家十罪。
並且隨著消息的不斷擴散,議論的人越來越多。
後麵在張世忠他們的主持之下,幹脆在城內搞了一場盛大的大辯論。
允許讀書人相互討論與辯駁,這儒家十宗罪是否真有其事?
朱舜水自然也興致勃勃地去湊熱鬧了。
張世忠看到朱舜水之後,就過來跟他閑聊。
朱舜水稱讚道:“張大人這一招高明,通過這樣的辯論之後,無論是讀書人還是普通民眾,對於儒家的好與壞自然會有更多的認知,張大人的手段令人佩服啊!”
“嘿嘿。”張世忠笑道:“朱兄過獎了,我可沒有這樣的本事。皇帝陛下說了是非不辯不明,其實這是陛下的意思,我不過是照做而已。”
朱舜水由衷感歎:“是非不辯而不明,這句話說得太好了,陛下當真是高瞻遠矚。”
張世忠接著說道:“那是肯定的,要是沒有過人的見識,陛下登基才不到一年,怎麽可能幹得出那麽多的大事來呀?”
朱舜水連連點頭:“張大人言之有理。”
張世忠又道:“對了,上次朝廷製定的新教材,不知道被哪個王八犢子一把火燒了。現在新的教材又印出來了,並且已經分發到了各地。
朱兄你要不要看一下?看過那些教材之後,自認可以擔任教學任務的人,就可以前往京城參加考核。聽說考核合格之後,還會進行統一的培訓,培訓出來之後,那就可以到各地去任教了。”
朱舜水忙道:“竟然還有這種事情?那就麻煩張大人了。”
張世忠擺手道:“有什麽麻煩不麻煩呢?這本來就是我應該做的事情,衙門裏共有10套教材,朱兄要是感興趣的話,不但可以去翻閱,還可以自己抄寫一份。”
朱舜水感激道:“多謝張大人告知此事,那我就先去那邊看一看新的教材,告辭……”
……
朱舜水離開了舉辦辯論的地方。
轉頭就去買了一些紙和筆,然後匆匆去了衙門那邊。
到了地方才發現已經有很多讀書人,在那裏爭相觀看新的教材。
很多人一邊看一邊不斷抄寫。
每一本教材的旁邊都圍著一群人。
朱舜水湊過去全部看了一遍。
發現新教材竟有很多本,有關於農學的教材,有的是關於算學的專用教材,有的是關於各種技術的教材,比如采礦和冶煉的技術等等。
朱舜水跟著津津有味的看了起來。
接下來的兩天,朱舜水都在衙門那邊如癡如醉地看書和抄書。
等他把所有的教材都抄完之後。
才知道他的朋友已經被放出來了。
然後去趕緊去見他的朋友,並問了一下被抓之後的情況。
朱舜水的朋友告訴他。
被抓進去之後的讀書人,當天就被集中起來學習儒家十罪,並且把懲罰規則明確的告訴了他們。
所以那些家夥不管願意還是不願意,都隻能跟著大家一起學習。
並且相互之間還為此而辯論爭吵起來。
結果吵著吵著,很多人對儒學的觀感竟然越來越差,包括他自己也是如此。
加上他沒有什麽違法亂紀的事情,在認錯並寫下保證書之後,就這樣被放了出來。
朱舜水說道:“李兄能夠平安無事,那我就放心多了。我即將啟程去京師,李兄是否與我同行?”
“唉!我這一大家子都在保定城,不是說走就能走的啊!預祝朱兄一路順利,此去前途一片光明。”
朱舜水說道:“就借李兄的吉言了……”
接著兩人好好喝了一頓大酒,算是告別之前好好的聚一下。
到了次日。
朱舜水在友人的相送之下,坐上馬車準備前往京城。
結果就在他們到了城門口的時候。
剛好遇到了張世忠帶兵出城。
朱舜水趕忙說道:“張大人,本想去向張大人告辭的,但是張大人事務繁忙,所以就沒有去打擾張大人,沒想到卻在城門口相遇了。”
張世忠豪爽地說道:“這說明我和張兄有緣,對了,我們要去寺廟裏麵處理那些禿賊,朱兄有沒有興趣一起去看一看?”
朱舜水猶豫道:“張大人執行公務,我跟著去的話不太合適吧?”
張世忠說道:“沒什麽不合適的,隻要有興趣的都可以前去觀看。並且此事也需要一些見證人,否則有些家夥會說我們胡亂殺人。”
朱舜水應道:“既然如此,那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張世忠大聲道:“好,那就一起走吧……”
雖然他也倡導實用教育,提倡推廣實用之學。
但是他卻沒有想過要徹底廢掉儒家,更沒有從這些角度去深入分析過儒學。
看完了儒家十大罪之後。
這讓朱舜水內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
朱舜水抬頭看向張世忠,神情中滿是訝異:“張大人,這是朝廷的旨意?不知這些內容出自哪位大人之手?”
張世忠迴應道:“當然是朝廷發下來的了,雖然我也讀過一點書,可我哪有這樣的水平。至於這些東西出自哪位大人之手?這個我也不太清楚。
隻是聽說,我隻是聽說的啊!聽說這些文章和內容,都是朝堂上的大臣根據當今陛下的意思,在陛下的原話之上編寫而成的……”
朱舜水不禁感慨道:“陛下聖明,吾皇萬歲,大明能夠有如此聖君,乃天下之福也。”
張世忠笑著說道:“我們正要把這些東西張貼出去,朱兄是否同去?”
朱舜水點頭應道:“如此也好,我也想看看其他人的反應如何?”
張世忠朗聲道:“哈哈哈,我也很期待其他人的反應……”
這兩人一起走向衙門外邊,讓人把那些文件整齊地貼在了公告欄上。
這立刻就引起了不少人的圍觀。
隻是很多人都被抓了。
剩下的讀書人在這個時候都不太敢冒頭,所以在外麵圍觀的很多人不怎麽識字。
張世忠讓人把公告的內容大聲宣讀了一遍。
很多人聽得興奮不已,紛紛拍手叫好。
朱舜水看著沒什麽事了,就像張世忠提出告辭。
之後他就在城裏四處逛了起來。
他想看一看在朝廷的這些舉措之下,對老百姓的生活會有什麽實質性的影響?
結果在城裏四處逛了一圈,卻發現老百姓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
無論是做生意的還是做工的,又或者是進城的普通農戶。
大家該幹嘛就繼續幹嘛。
隻是多了一些茶餘飯後的談資而已……
……
城裏麵很多人都在熱烈地討論儒家十罪。
並且隨著消息的不斷擴散,議論的人越來越多。
後麵在張世忠他們的主持之下,幹脆在城內搞了一場盛大的大辯論。
允許讀書人相互討論與辯駁,這儒家十宗罪是否真有其事?
朱舜水自然也興致勃勃地去湊熱鬧了。
張世忠看到朱舜水之後,就過來跟他閑聊。
朱舜水稱讚道:“張大人這一招高明,通過這樣的辯論之後,無論是讀書人還是普通民眾,對於儒家的好與壞自然會有更多的認知,張大人的手段令人佩服啊!”
“嘿嘿。”張世忠笑道:“朱兄過獎了,我可沒有這樣的本事。皇帝陛下說了是非不辯不明,其實這是陛下的意思,我不過是照做而已。”
朱舜水由衷感歎:“是非不辯而不明,這句話說得太好了,陛下當真是高瞻遠矚。”
張世忠接著說道:“那是肯定的,要是沒有過人的見識,陛下登基才不到一年,怎麽可能幹得出那麽多的大事來呀?”
朱舜水連連點頭:“張大人言之有理。”
張世忠又道:“對了,上次朝廷製定的新教材,不知道被哪個王八犢子一把火燒了。現在新的教材又印出來了,並且已經分發到了各地。
朱兄你要不要看一下?看過那些教材之後,自認可以擔任教學任務的人,就可以前往京城參加考核。聽說考核合格之後,還會進行統一的培訓,培訓出來之後,那就可以到各地去任教了。”
朱舜水忙道:“竟然還有這種事情?那就麻煩張大人了。”
張世忠擺手道:“有什麽麻煩不麻煩呢?這本來就是我應該做的事情,衙門裏共有10套教材,朱兄要是感興趣的話,不但可以去翻閱,還可以自己抄寫一份。”
朱舜水感激道:“多謝張大人告知此事,那我就先去那邊看一看新的教材,告辭……”
……
朱舜水離開了舉辦辯論的地方。
轉頭就去買了一些紙和筆,然後匆匆去了衙門那邊。
到了地方才發現已經有很多讀書人,在那裏爭相觀看新的教材。
很多人一邊看一邊不斷抄寫。
每一本教材的旁邊都圍著一群人。
朱舜水湊過去全部看了一遍。
發現新教材竟有很多本,有關於農學的教材,有的是關於算學的專用教材,有的是關於各種技術的教材,比如采礦和冶煉的技術等等。
朱舜水跟著津津有味的看了起來。
接下來的兩天,朱舜水都在衙門那邊如癡如醉地看書和抄書。
等他把所有的教材都抄完之後。
才知道他的朋友已經被放出來了。
然後去趕緊去見他的朋友,並問了一下被抓之後的情況。
朱舜水的朋友告訴他。
被抓進去之後的讀書人,當天就被集中起來學習儒家十罪,並且把懲罰規則明確的告訴了他們。
所以那些家夥不管願意還是不願意,都隻能跟著大家一起學習。
並且相互之間還為此而辯論爭吵起來。
結果吵著吵著,很多人對儒學的觀感竟然越來越差,包括他自己也是如此。
加上他沒有什麽違法亂紀的事情,在認錯並寫下保證書之後,就這樣被放了出來。
朱舜水說道:“李兄能夠平安無事,那我就放心多了。我即將啟程去京師,李兄是否與我同行?”
“唉!我這一大家子都在保定城,不是說走就能走的啊!預祝朱兄一路順利,此去前途一片光明。”
朱舜水說道:“就借李兄的吉言了……”
接著兩人好好喝了一頓大酒,算是告別之前好好的聚一下。
到了次日。
朱舜水在友人的相送之下,坐上馬車準備前往京城。
結果就在他們到了城門口的時候。
剛好遇到了張世忠帶兵出城。
朱舜水趕忙說道:“張大人,本想去向張大人告辭的,但是張大人事務繁忙,所以就沒有去打擾張大人,沒想到卻在城門口相遇了。”
張世忠豪爽地說道:“這說明我和張兄有緣,對了,我們要去寺廟裏麵處理那些禿賊,朱兄有沒有興趣一起去看一看?”
朱舜水猶豫道:“張大人執行公務,我跟著去的話不太合適吧?”
張世忠說道:“沒什麽不合適的,隻要有興趣的都可以前去觀看。並且此事也需要一些見證人,否則有些家夥會說我們胡亂殺人。”
朱舜水應道:“既然如此,那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張世忠大聲道:“好,那就一起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