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布局深遠,論功行賞
家父崇禎不聽勸,開局秒變太上皇 作者:囉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眾人聽著許直說的話語
仿佛陰霾中透出了一縷曙光,臉上紛紛露出恍然大悟之色。
至此,他們終於明晰了朱慈烺推行教育改革的真實用意。
這可真是高瞻遠矚,深謀遠慮啊!
長久以來,在傳統教育模式的桎梏之下,天下莘莘學子,無一不是埋頭苦讀四書五經。
因為想要考取功名,想要當官發財,那就隻能通過八股取士的製度向上爬。
於是對於出身相對普通的人來說,那就是他們唯一的出路。
除了這一條道路之外,他們根本沒有別的跨越階層的辦法。
在他們眼中,這儒家經典便是那通往仕途、光宗耀祖的唯一通途。
以至於偌大的大明,隻有極少數敢於突破常規的人,才會將目光投向其他學科領域。
而如今,朱慈烺精心擘畫的教育改革,宛如一陣春風,悄然吹進了這略顯沉悶的教育天地。
與之相輔相成的全新考試製度,以及與之緊密相連的誘人職位與待遇。
更是如同一盞熠熠生輝的明燈,為無數讀書人在迷茫的求知之路上,照亮了新的方向。
眾人已然預見,在不久的將來,鑽研儒學之外各類學科的讀書人,必將如雨後春筍般大量湧現。
因為已經封伯的宋應星,就是無數學子最好的榜樣。
要知道在其他部門當官的話,哪怕是做到了內閣首輔與六部尚書這樣的高位。
那也是不可能封爵的。
非軍功不能封爵,這是大明的鐵律。
到目前為止能夠打破這條鐵律的人,就唯有宋應星一個。
所以除了儒學之外,其他學科的吸引力瞬間就放大了無數倍。
直到此刻,朝堂上的文武大臣,才算是看清了朱慈烺在教育方麵的布局。
無數的讀書人湧入其他行業。
雖然不是每一個都能夠功成名就,但是肯定會誕生很多相關的人才。
他們將帶著各自的學識與才華,為大明王朝注入源源不斷的新鮮活力,推動這個古老國度邁向全新的發展征程。
吳麟征率先反應過來,他向前邁出一步。
滿臉崇敬的高聲讚頌道:“許大人所言甚是,陛下聖明,吾皇萬歲。”
那聲音堅定有力,仿佛要將對皇帝的欽佩之情傳至九霄雲外。
緊接著,群臣仿佛受到了某種感召。
紛紛齊聲高唿道:“陛下聖明,吾皇萬歲……”
朱慈烺身著明黃色龍袍,端坐在首位之上。
看著這些文武大臣明白了他的用意,不禁微微點點頭。
轉頭看向工部尚書王家彥。
微笑著說道:“王愛卿,想必你也清楚,無論是打造那動力強勁的火車頭,還是修築貫穿南北的鐵路,鋼鐵,無疑是其中最為關鍵且不可或缺的要素。
雖說在高麗半島與扶桑等地,我大明已設有不少大型的礦場與煉鋼煉鐵廠,看似布局廣泛,但就目前的形勢而言,鋼鐵產量仍遠遠無法滿足我們日益增長的需求。朕上次特意命你們全力改進煉鋼技術,不知如今成效究竟如何了?”
王家彥聽聞,趕忙整了整朝服,恭敬地走出隊列,上前幾步,俯身行禮。
語氣中帶著幾分謹慎與誠懇的迴稟道:“啟稟陛下,臣等日夜不敢懈怠,目前已取得些許成效。經過工部工匠們的不懈努力,煉鐵煉鋼的效率較之前確有提升,大約提高了兩成左右。
不過與陛下所期望達到的效果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臣深感愧疚。臣往後必將更加用心,力求不讓陛下失望……”
王家彥微微低頭,額頭上隱隱滲出細密的汗珠。
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焦慮與自責。
朱慈烺微微點頭,神色並未有過多的責備。
而是語重心長地說道:“如此甚好。在改進技術的同時,亦要加大開采規模,雙管齊下,盡量增加鋼鐵產量,如此方能滿足我大明日益發展之所需。
既然火車與鐵路的技術如今已基本成熟,那麽工部、戶部等相關部門,你們需相互協調、合計一番,先著手修建一條從京城到天津港的鐵路。此乃我大明的首條鐵路,意義非凡,切不可掉以輕心。”
王家彥等人趕忙躬身行禮,齊聲說道:“臣等遵旨。”
聲音中滿是堅決與莊重,裏麵更是激動不已。
大明朝廷的第1條鐵路。
這必然是會被載入史冊的。
他們親自參與了此事,那麽在後世的史書上,又多添了一筆他們的功績。
所以這種事情他們當然樂意了。
朱慈烺的目光掃過眾人:“我大明修建的第一條鐵路,就如同第一條水泥公路一般,在修築過程中,必然會遇到諸多未曾預見的問題。你們務必將遇到的每一個問題都詳細記錄下來,日後盡力避免,並要積極探尋應對之策。
諸位愛卿都曾看過萬曆年間的《坤輿萬國圖》,想必都知曉這世界廣袤無垠,遼闊得超乎想象。如此多的土地,與其白白留給他人,倒不如逐步納入我大明版圖。
倘若日後我大明領土不斷拓展,疆域變得浩瀚無邊,那麽交通的重要性必將超乎想象。而火車與鐵路,無疑將在很大程度上解決這一難題,諸位愛卿可明白朕的意思?”
眾人聽聞此言,皆大為震撼。
沒想到朱慈烺的謀劃竟如此深遠,目光已然望向了更為廣闊的天地。
所有人趕忙恭敬地齊聲應道:“陛下英明,臣等遵旨……”
朱慈烺微微頷首,臉上露出一絲欣慰之色。
接著說道:“此次百工伯宋應星帶領眾人做出如此巨大的貢獻,諸位愛卿認為應當如何賞賜?”
話音剛落,宋應星趕忙出列。
恭敬地行禮,言辭懇切地說道:“老臣謝陛下隆恩,然此等功勞,實非老臣一人之功,皆賴陛下英明領導,以及眾多工匠齊心協力。
老臣實在不敢獨自居功,故而懇請陛下收迴賞賜,否則老臣實在受之有愧啊!”
宋應星一臉謙遜,眼神中滿是真誠。
範景文微微皺眉。
向前一步拱手說道:“宋大人,我等皆相信你所言句句屬實。但有功不賞,有過不罰,此乃治國之大忌,更是對陛下聖明的抹黑啊!
況且此次火車與鐵路之事,實乃國之重器,關乎我大明未來興衰,宋大人之功不可磨滅。”
李邦華也緊接著說道:“依宋大人這份功勞,便是直接封侯也不為過。但宋大人堅持不受爵位,這也是高風亮節。
可是其他賞賜卻絕不能少。否則,宋大人你不接受封賞,讓其他有功之人又當如何?陛下又該置於何地?”
宋應星聽後,微微一愣。
思索片刻,隨即再次行禮,滿臉愧疚地說道:“請陛下恕罪,皆是老臣考慮不周,險些誤了大事。”
朱慈烺微笑著擺擺手說道:“宋愛卿不必多禮。諸位愛卿還是說說,具體應當如何賞賜吧?”
範景文說道:“火車與鐵路,對我大明至關重要,必須重賞。老臣建議,賞賜宋大人十萬兩銀子,其他有功人員,依照功勞大小依次進行賞賜。”
吳麟征趕忙附和道:“範大人言之有理,臣附議。”
淩義渠也出列說道:“如今戶部庫銀充足,如何賞賜,全憑陛下定奪。”
仿佛陰霾中透出了一縷曙光,臉上紛紛露出恍然大悟之色。
至此,他們終於明晰了朱慈烺推行教育改革的真實用意。
這可真是高瞻遠矚,深謀遠慮啊!
長久以來,在傳統教育模式的桎梏之下,天下莘莘學子,無一不是埋頭苦讀四書五經。
因為想要考取功名,想要當官發財,那就隻能通過八股取士的製度向上爬。
於是對於出身相對普通的人來說,那就是他們唯一的出路。
除了這一條道路之外,他們根本沒有別的跨越階層的辦法。
在他們眼中,這儒家經典便是那通往仕途、光宗耀祖的唯一通途。
以至於偌大的大明,隻有極少數敢於突破常規的人,才會將目光投向其他學科領域。
而如今,朱慈烺精心擘畫的教育改革,宛如一陣春風,悄然吹進了這略顯沉悶的教育天地。
與之相輔相成的全新考試製度,以及與之緊密相連的誘人職位與待遇。
更是如同一盞熠熠生輝的明燈,為無數讀書人在迷茫的求知之路上,照亮了新的方向。
眾人已然預見,在不久的將來,鑽研儒學之外各類學科的讀書人,必將如雨後春筍般大量湧現。
因為已經封伯的宋應星,就是無數學子最好的榜樣。
要知道在其他部門當官的話,哪怕是做到了內閣首輔與六部尚書這樣的高位。
那也是不可能封爵的。
非軍功不能封爵,這是大明的鐵律。
到目前為止能夠打破這條鐵律的人,就唯有宋應星一個。
所以除了儒學之外,其他學科的吸引力瞬間就放大了無數倍。
直到此刻,朝堂上的文武大臣,才算是看清了朱慈烺在教育方麵的布局。
無數的讀書人湧入其他行業。
雖然不是每一個都能夠功成名就,但是肯定會誕生很多相關的人才。
他們將帶著各自的學識與才華,為大明王朝注入源源不斷的新鮮活力,推動這個古老國度邁向全新的發展征程。
吳麟征率先反應過來,他向前邁出一步。
滿臉崇敬的高聲讚頌道:“許大人所言甚是,陛下聖明,吾皇萬歲。”
那聲音堅定有力,仿佛要將對皇帝的欽佩之情傳至九霄雲外。
緊接著,群臣仿佛受到了某種感召。
紛紛齊聲高唿道:“陛下聖明,吾皇萬歲……”
朱慈烺身著明黃色龍袍,端坐在首位之上。
看著這些文武大臣明白了他的用意,不禁微微點點頭。
轉頭看向工部尚書王家彥。
微笑著說道:“王愛卿,想必你也清楚,無論是打造那動力強勁的火車頭,還是修築貫穿南北的鐵路,鋼鐵,無疑是其中最為關鍵且不可或缺的要素。
雖說在高麗半島與扶桑等地,我大明已設有不少大型的礦場與煉鋼煉鐵廠,看似布局廣泛,但就目前的形勢而言,鋼鐵產量仍遠遠無法滿足我們日益增長的需求。朕上次特意命你們全力改進煉鋼技術,不知如今成效究竟如何了?”
王家彥聽聞,趕忙整了整朝服,恭敬地走出隊列,上前幾步,俯身行禮。
語氣中帶著幾分謹慎與誠懇的迴稟道:“啟稟陛下,臣等日夜不敢懈怠,目前已取得些許成效。經過工部工匠們的不懈努力,煉鐵煉鋼的效率較之前確有提升,大約提高了兩成左右。
不過與陛下所期望達到的效果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臣深感愧疚。臣往後必將更加用心,力求不讓陛下失望……”
王家彥微微低頭,額頭上隱隱滲出細密的汗珠。
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焦慮與自責。
朱慈烺微微點頭,神色並未有過多的責備。
而是語重心長地說道:“如此甚好。在改進技術的同時,亦要加大開采規模,雙管齊下,盡量增加鋼鐵產量,如此方能滿足我大明日益發展之所需。
既然火車與鐵路的技術如今已基本成熟,那麽工部、戶部等相關部門,你們需相互協調、合計一番,先著手修建一條從京城到天津港的鐵路。此乃我大明的首條鐵路,意義非凡,切不可掉以輕心。”
王家彥等人趕忙躬身行禮,齊聲說道:“臣等遵旨。”
聲音中滿是堅決與莊重,裏麵更是激動不已。
大明朝廷的第1條鐵路。
這必然是會被載入史冊的。
他們親自參與了此事,那麽在後世的史書上,又多添了一筆他們的功績。
所以這種事情他們當然樂意了。
朱慈烺的目光掃過眾人:“我大明修建的第一條鐵路,就如同第一條水泥公路一般,在修築過程中,必然會遇到諸多未曾預見的問題。你們務必將遇到的每一個問題都詳細記錄下來,日後盡力避免,並要積極探尋應對之策。
諸位愛卿都曾看過萬曆年間的《坤輿萬國圖》,想必都知曉這世界廣袤無垠,遼闊得超乎想象。如此多的土地,與其白白留給他人,倒不如逐步納入我大明版圖。
倘若日後我大明領土不斷拓展,疆域變得浩瀚無邊,那麽交通的重要性必將超乎想象。而火車與鐵路,無疑將在很大程度上解決這一難題,諸位愛卿可明白朕的意思?”
眾人聽聞此言,皆大為震撼。
沒想到朱慈烺的謀劃竟如此深遠,目光已然望向了更為廣闊的天地。
所有人趕忙恭敬地齊聲應道:“陛下英明,臣等遵旨……”
朱慈烺微微頷首,臉上露出一絲欣慰之色。
接著說道:“此次百工伯宋應星帶領眾人做出如此巨大的貢獻,諸位愛卿認為應當如何賞賜?”
話音剛落,宋應星趕忙出列。
恭敬地行禮,言辭懇切地說道:“老臣謝陛下隆恩,然此等功勞,實非老臣一人之功,皆賴陛下英明領導,以及眾多工匠齊心協力。
老臣實在不敢獨自居功,故而懇請陛下收迴賞賜,否則老臣實在受之有愧啊!”
宋應星一臉謙遜,眼神中滿是真誠。
範景文微微皺眉。
向前一步拱手說道:“宋大人,我等皆相信你所言句句屬實。但有功不賞,有過不罰,此乃治國之大忌,更是對陛下聖明的抹黑啊!
況且此次火車與鐵路之事,實乃國之重器,關乎我大明未來興衰,宋大人之功不可磨滅。”
李邦華也緊接著說道:“依宋大人這份功勞,便是直接封侯也不為過。但宋大人堅持不受爵位,這也是高風亮節。
可是其他賞賜卻絕不能少。否則,宋大人你不接受封賞,讓其他有功之人又當如何?陛下又該置於何地?”
宋應星聽後,微微一愣。
思索片刻,隨即再次行禮,滿臉愧疚地說道:“請陛下恕罪,皆是老臣考慮不周,險些誤了大事。”
朱慈烺微笑著擺擺手說道:“宋愛卿不必多禮。諸位愛卿還是說說,具體應當如何賞賜吧?”
範景文說道:“火車與鐵路,對我大明至關重要,必須重賞。老臣建議,賞賜宋大人十萬兩銀子,其他有功人員,依照功勞大小依次進行賞賜。”
吳麟征趕忙附和道:“範大人言之有理,臣附議。”
淩義渠也出列說道:“如今戶部庫銀充足,如何賞賜,全憑陛下定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