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智慧耕耘
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 作者:安知小鍋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夜深人靜,郭淩峰卻毫無睡意。他站在窗邊,望著遠處田野上空如銀盤般的圓月,腦海中不斷迴放著傍晚在田埂邊看到的景象。
那條用於灌溉的水渠,水流緩慢,淤泥堆積,不少地方甚至出現了幹涸的跡象。他想起白天與老農張山的對話,老人滿是皺紋的臉上寫滿了對天氣的擔憂,“今年雨水還算充沛,若是碰上幹旱的年份,這水渠裏的水,怕是不夠用嘍……”
傳統的灌溉方式效率低下,水資源浪費嚴重,這是他來到這裏後一直想要解決的問題。
第二天清晨,郭淩峰就帶著幾名家丁,拿著鋤頭、鏟子等工具,來到了田間地頭。
“郭公子,您這是……”老農張山看到這一幕,疑惑地問道。
“張伯,我想試試新的灌溉方法,看看能不能提高效率,節省水資源。”郭淩峰一邊說著,一邊向家丁們比劃著,“來,大家把水渠拓寬一些,再挖幾條分支,這樣就能將水引到更遠的地方。”
老農張山看著郭淩峰的舉動,眉頭緊鎖,欲言又止。
“張伯,您是不是有什麽顧慮?”郭淩峰看出了老人的心思。
張山歎了口氣,緩緩說道:“郭公子,您的好意,我們都明白。可是這祖祖輩輩傳下來的灌溉方式,您一下子要改,我們擔心……”
“擔心什麽?”
“擔心破壞了農田的生態平衡,影響收成啊!”張山說出心中的擔憂。
郭淩峰耐心地解釋道:“張伯,您放心,我帶來的這種灌溉方法,叫做‘水車灌溉’,不僅效率高,而且不會破壞生態平衡,還能更均勻地給農田澆水,提高產量呢!”
“水車灌溉?”張山和其他村民還是第一次聽到這個詞,臉上滿是疑惑。
“對,水車灌溉!”郭淩峰說著,從懷中掏出一張圖紙,上麵詳細地繪製著水車的構造和使用方法,“大家請看,這就是水車……”
郭淩峰詳細地講解著水車的工作原理和優勢,村民們聽得目瞪口呆,眼中逐漸燃起了一絲希望。
“郭公子,這水車真的有您說的那麽神奇嗎?”一位村民忍不住問道。
“眼見為實,耳聽為虛。這樣吧,我們先選一塊田做實驗,如果效果好,大家再推廣,如何?”郭淩峰提議道。
村民們紛紛點頭,表示同意。
“好,就這麽定了!”郭淩峰說著,目光堅定地看向遠方,“張伯,麻煩您幫我找幾個木匠來,我們一起打造這改變命運的水車!”張山聽完郭淩峰的話,渾濁的老眼閃著光,他用力拍了拍郭淩峰的肩膀,“好!好小子,有魄力!我這就去找村裏的木匠,讓他們加緊時間,務必盡快把這水車給造出來!”說罷,他便步履匆匆地朝村裏走去。
消息傳到鎮上的農官劉青耳中,他立刻馬不停蹄地趕了過來。劉青年輕時也曾幻想過做出一番改變,隻是多年來受困於現實,銳氣磨損了不少。如今看到郭淩峰雷厲風行的作風,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輕時的影子。
“郭公子,這件事我已經聽說了,您真是造福一方百姓啊!”劉青激動地說道,“需要什麽材料、人手,您盡管開口,我一定全力支持!”
郭淩峰笑著拱手道:“那就多謝劉大人了!我相信,隻要我們齊心協力,一定能讓這片土地煥發出新的生機!”
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對這項新技術持樂觀態度。村婦趙六站在田埂邊,看著郭淩峰和劉青等人忙碌的身影,眉頭緊鎖,一臉擔憂地向身邊的張山問道:“張大哥,這水車真的有那麽好用嗎?我看這東西結構複雜,造價肯定不便宜,而且操作起來也麻煩,到時候別費了力氣,還耽誤了農時啊!”
張山理解趙六的擔憂,畢竟農民靠天吃飯,任何一點風險都可能導致顆粒無收,於是安慰道:“趙六妹子,你別擔心,郭公子說了,這水車不僅效率高,還能節省人力,等建成之後,你家的田也能多分到水呢!”
“話雖如此,可我還是覺得心裏沒底……”趙六歎了口氣,望著田野,眼神中充滿了迷茫和不安。
一切準備就緒,木匠們在郭淩峰的指導下開始建造水車。幾根粗壯的木樁被深深地打入地下,作為水車的支架,齒輪、木板等部件也在工匠們靈巧的雙手下逐漸成型。村民們每天都會聚集在田邊,好奇地觀望著這個龐然大物,議論紛紛。
“這水車真的能像郭公子說的那樣,把水引到高處嗎?”
“我看懸,這木頭做的東西,能有多大的力氣?”
麵對村民們的質疑,郭淩峰隻是笑了笑,並沒有多說什麽。他知道,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等到水車建成,一切疑惑都會煙消雲散。
數日後,水車終於建造完成。它矗立在田野之間,宛如一頭沉睡的巨獸,等待著被喚醒的那一刻。村民們也放下了手中的農活,紛紛聚集過來,想要親眼見證這奇跡的發生。
郭淩峰深吸一口氣,走到水車前,挽起袖子,露出結實的手臂。他將木柄插入齒輪的卡槽,用力一推,沉睡的巨獸仿佛在瞬間被注入了生命,巨大的水輪緩緩轉動起來,發出“吱呀吱呀”的聲音。清澈的河水被水鬥舀起,沿著水槽一路攀升,最終傾瀉而出,灌溉到幹渴的田地裏。
“動了!動了!水真的被引上來了!”人群中爆發出陣陣驚唿,村民們瞪大了眼睛,臉上寫滿了難以置信。趙六更是激動地抓住張山的胳膊,聲音顫抖著問道:“張大哥,我沒看錯吧?這水真的上來了?”
張山笑著拍了拍她的手背,安慰道:“沒錯,你沒看錯,郭公子真的做到了!”
郭淩峰示範了幾遍水車的操作方法,簡單易懂,即使是從未接觸過這類器械的村民也能輕鬆上手。為了打消村民們的疑慮,郭淩峰還特意邀請了幾位村民親自體驗,感受水車的便利。
“這水車真是太神奇了!以前挑水澆地,一天下來累得腰酸背痛,現在有了它,真是省了不少力氣!”一位體驗過水車的村民興奮地說道。
“是啊,有了這水車,以後再也不用擔心幹旱了!”另一位村民也附和道。
看到村民們臉上的喜悅和期待,郭淩峰心中充滿了成就感。他知道,這僅僅隻是一個開始,未來還有更多的事情等著他去做。
就在這時,一位身形消瘦、精神矍鑠的老者在劉青的陪同下走上前來。他仔細觀察著水車的結構,時不時地用手敲打幾下,仿佛在思考著什麽。
“這位是李七老先生,是遠近聞名的農業專家,今日特地前來,為我們提供技術指導。”劉青向郭淩峰介紹道。
李七仔細檢查了水車後,提出了幾條改進意見,例如如何提高水車的運轉效率、如何延長水車的壽命等。郭淩峰虛心接受,並與李七探討了改進方案。
在李七的指導下,村民們對水車進行了一些細微的調整。改進後的水車運轉更加平穩,效率也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夜幕降臨,水車在田野間靜靜地運轉,將源源不斷的水流送往田地,滋潤著幹渴的土地。村民們看著眼前這不可思議的一幕,心中充滿了希望。
然而,就在不遠處的一片樹林裏,一雙陰冷的眼睛正注視著這一切,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哼,好一出造福百姓的戲碼,我倒要看看,你能得意多久……”
日子一天天過去,田野裏的莊稼在水車的灌溉下,如同吸飽了水的孩童,舒展著翠綠的腰肢,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茁壯成長。以往需要費力挑水灌溉大半個月的田地,如今隻需水車幾日的功夫便已滋潤完畢。村民們節省下來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田間管理中,期盼著今年的豐收。
“郭公子,您真是我們的大恩人啊!今年有了這水車,收成肯定錯不了!”張山看著綠油油的稻田,笑得合不攏嘴。
“是啊,郭公子,您可真是活菩薩轉世!”趙六也跟著附和,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看著村民們喜笑顏開的模樣,郭淩峰心中也充滿了喜悅。他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然而,就在一片歡欣鼓舞中,一絲不和諧的聲音卻悄然出現。
“這水車看著是方便,可誰知道會不會有什麽後遺症?我可是聽說,有些地方用了新奇玩意兒,結果把地都給毀了!”村東頭的老王酸溜溜地說道。
“老王,你就別瞎說了!這水車可是李七老先生親自指導改進的,能有什麽問題?”張山反駁道。
“那可說不準,誰知道這李七是不是跟郭公子一夥的,故意來騙咱們?”老王依然固執己見。
老王的這番話,雖然沒有指名道姓,但明裏暗裏都在暗示郭淩峰不安好心。周圍的村民們雖然沒有完全相信他的話,但心中也不免產生了一絲疑慮。畢竟,新事物總是伴隨著未知的風險,誰也不能保證水車真的就百利而無一害。
郭淩峰自然也察覺到了村民們態度的微妙變化,但他並沒有急於辯解,隻是微微一笑,繼續指導村民們如何更好地使用和維護水車。他知道,謠言止於智者,隻要時間一長,水車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自然會打破這些無稽之談。
然而,郭淩峰沒有想到的是,老王的這番話,僅僅隻是一個開始。在不遠處的一間茶館裏,一個身穿綢緞,身材臃腫的中年男子正聽著手下的匯報,他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麵,眼中閃爍著貪婪和陰狠的光芒。
“你說,那個姓郭的小子,真的弄出了一種可以自動灌溉田地的水車?”
“迴老爺,千真萬確!小的親眼所見,那水車……”
“啪!”中年男子猛地一拍桌子,打斷了手下的匯報,語氣森然,“看來,我得好好會會這位郭公子了。”
那條用於灌溉的水渠,水流緩慢,淤泥堆積,不少地方甚至出現了幹涸的跡象。他想起白天與老農張山的對話,老人滿是皺紋的臉上寫滿了對天氣的擔憂,“今年雨水還算充沛,若是碰上幹旱的年份,這水渠裏的水,怕是不夠用嘍……”
傳統的灌溉方式效率低下,水資源浪費嚴重,這是他來到這裏後一直想要解決的問題。
第二天清晨,郭淩峰就帶著幾名家丁,拿著鋤頭、鏟子等工具,來到了田間地頭。
“郭公子,您這是……”老農張山看到這一幕,疑惑地問道。
“張伯,我想試試新的灌溉方法,看看能不能提高效率,節省水資源。”郭淩峰一邊說著,一邊向家丁們比劃著,“來,大家把水渠拓寬一些,再挖幾條分支,這樣就能將水引到更遠的地方。”
老農張山看著郭淩峰的舉動,眉頭緊鎖,欲言又止。
“張伯,您是不是有什麽顧慮?”郭淩峰看出了老人的心思。
張山歎了口氣,緩緩說道:“郭公子,您的好意,我們都明白。可是這祖祖輩輩傳下來的灌溉方式,您一下子要改,我們擔心……”
“擔心什麽?”
“擔心破壞了農田的生態平衡,影響收成啊!”張山說出心中的擔憂。
郭淩峰耐心地解釋道:“張伯,您放心,我帶來的這種灌溉方法,叫做‘水車灌溉’,不僅效率高,而且不會破壞生態平衡,還能更均勻地給農田澆水,提高產量呢!”
“水車灌溉?”張山和其他村民還是第一次聽到這個詞,臉上滿是疑惑。
“對,水車灌溉!”郭淩峰說著,從懷中掏出一張圖紙,上麵詳細地繪製著水車的構造和使用方法,“大家請看,這就是水車……”
郭淩峰詳細地講解著水車的工作原理和優勢,村民們聽得目瞪口呆,眼中逐漸燃起了一絲希望。
“郭公子,這水車真的有您說的那麽神奇嗎?”一位村民忍不住問道。
“眼見為實,耳聽為虛。這樣吧,我們先選一塊田做實驗,如果效果好,大家再推廣,如何?”郭淩峰提議道。
村民們紛紛點頭,表示同意。
“好,就這麽定了!”郭淩峰說著,目光堅定地看向遠方,“張伯,麻煩您幫我找幾個木匠來,我們一起打造這改變命運的水車!”張山聽完郭淩峰的話,渾濁的老眼閃著光,他用力拍了拍郭淩峰的肩膀,“好!好小子,有魄力!我這就去找村裏的木匠,讓他們加緊時間,務必盡快把這水車給造出來!”說罷,他便步履匆匆地朝村裏走去。
消息傳到鎮上的農官劉青耳中,他立刻馬不停蹄地趕了過來。劉青年輕時也曾幻想過做出一番改變,隻是多年來受困於現實,銳氣磨損了不少。如今看到郭淩峰雷厲風行的作風,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輕時的影子。
“郭公子,這件事我已經聽說了,您真是造福一方百姓啊!”劉青激動地說道,“需要什麽材料、人手,您盡管開口,我一定全力支持!”
郭淩峰笑著拱手道:“那就多謝劉大人了!我相信,隻要我們齊心協力,一定能讓這片土地煥發出新的生機!”
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對這項新技術持樂觀態度。村婦趙六站在田埂邊,看著郭淩峰和劉青等人忙碌的身影,眉頭緊鎖,一臉擔憂地向身邊的張山問道:“張大哥,這水車真的有那麽好用嗎?我看這東西結構複雜,造價肯定不便宜,而且操作起來也麻煩,到時候別費了力氣,還耽誤了農時啊!”
張山理解趙六的擔憂,畢竟農民靠天吃飯,任何一點風險都可能導致顆粒無收,於是安慰道:“趙六妹子,你別擔心,郭公子說了,這水車不僅效率高,還能節省人力,等建成之後,你家的田也能多分到水呢!”
“話雖如此,可我還是覺得心裏沒底……”趙六歎了口氣,望著田野,眼神中充滿了迷茫和不安。
一切準備就緒,木匠們在郭淩峰的指導下開始建造水車。幾根粗壯的木樁被深深地打入地下,作為水車的支架,齒輪、木板等部件也在工匠們靈巧的雙手下逐漸成型。村民們每天都會聚集在田邊,好奇地觀望著這個龐然大物,議論紛紛。
“這水車真的能像郭公子說的那樣,把水引到高處嗎?”
“我看懸,這木頭做的東西,能有多大的力氣?”
麵對村民們的質疑,郭淩峰隻是笑了笑,並沒有多說什麽。他知道,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等到水車建成,一切疑惑都會煙消雲散。
數日後,水車終於建造完成。它矗立在田野之間,宛如一頭沉睡的巨獸,等待著被喚醒的那一刻。村民們也放下了手中的農活,紛紛聚集過來,想要親眼見證這奇跡的發生。
郭淩峰深吸一口氣,走到水車前,挽起袖子,露出結實的手臂。他將木柄插入齒輪的卡槽,用力一推,沉睡的巨獸仿佛在瞬間被注入了生命,巨大的水輪緩緩轉動起來,發出“吱呀吱呀”的聲音。清澈的河水被水鬥舀起,沿著水槽一路攀升,最終傾瀉而出,灌溉到幹渴的田地裏。
“動了!動了!水真的被引上來了!”人群中爆發出陣陣驚唿,村民們瞪大了眼睛,臉上寫滿了難以置信。趙六更是激動地抓住張山的胳膊,聲音顫抖著問道:“張大哥,我沒看錯吧?這水真的上來了?”
張山笑著拍了拍她的手背,安慰道:“沒錯,你沒看錯,郭公子真的做到了!”
郭淩峰示範了幾遍水車的操作方法,簡單易懂,即使是從未接觸過這類器械的村民也能輕鬆上手。為了打消村民們的疑慮,郭淩峰還特意邀請了幾位村民親自體驗,感受水車的便利。
“這水車真是太神奇了!以前挑水澆地,一天下來累得腰酸背痛,現在有了它,真是省了不少力氣!”一位體驗過水車的村民興奮地說道。
“是啊,有了這水車,以後再也不用擔心幹旱了!”另一位村民也附和道。
看到村民們臉上的喜悅和期待,郭淩峰心中充滿了成就感。他知道,這僅僅隻是一個開始,未來還有更多的事情等著他去做。
就在這時,一位身形消瘦、精神矍鑠的老者在劉青的陪同下走上前來。他仔細觀察著水車的結構,時不時地用手敲打幾下,仿佛在思考著什麽。
“這位是李七老先生,是遠近聞名的農業專家,今日特地前來,為我們提供技術指導。”劉青向郭淩峰介紹道。
李七仔細檢查了水車後,提出了幾條改進意見,例如如何提高水車的運轉效率、如何延長水車的壽命等。郭淩峰虛心接受,並與李七探討了改進方案。
在李七的指導下,村民們對水車進行了一些細微的調整。改進後的水車運轉更加平穩,效率也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夜幕降臨,水車在田野間靜靜地運轉,將源源不斷的水流送往田地,滋潤著幹渴的土地。村民們看著眼前這不可思議的一幕,心中充滿了希望。
然而,就在不遠處的一片樹林裏,一雙陰冷的眼睛正注視著這一切,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哼,好一出造福百姓的戲碼,我倒要看看,你能得意多久……”
日子一天天過去,田野裏的莊稼在水車的灌溉下,如同吸飽了水的孩童,舒展著翠綠的腰肢,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茁壯成長。以往需要費力挑水灌溉大半個月的田地,如今隻需水車幾日的功夫便已滋潤完畢。村民們節省下來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田間管理中,期盼著今年的豐收。
“郭公子,您真是我們的大恩人啊!今年有了這水車,收成肯定錯不了!”張山看著綠油油的稻田,笑得合不攏嘴。
“是啊,郭公子,您可真是活菩薩轉世!”趙六也跟著附和,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看著村民們喜笑顏開的模樣,郭淩峰心中也充滿了喜悅。他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然而,就在一片歡欣鼓舞中,一絲不和諧的聲音卻悄然出現。
“這水車看著是方便,可誰知道會不會有什麽後遺症?我可是聽說,有些地方用了新奇玩意兒,結果把地都給毀了!”村東頭的老王酸溜溜地說道。
“老王,你就別瞎說了!這水車可是李七老先生親自指導改進的,能有什麽問題?”張山反駁道。
“那可說不準,誰知道這李七是不是跟郭公子一夥的,故意來騙咱們?”老王依然固執己見。
老王的這番話,雖然沒有指名道姓,但明裏暗裏都在暗示郭淩峰不安好心。周圍的村民們雖然沒有完全相信他的話,但心中也不免產生了一絲疑慮。畢竟,新事物總是伴隨著未知的風險,誰也不能保證水車真的就百利而無一害。
郭淩峰自然也察覺到了村民們態度的微妙變化,但他並沒有急於辯解,隻是微微一笑,繼續指導村民們如何更好地使用和維護水車。他知道,謠言止於智者,隻要時間一長,水車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自然會打破這些無稽之談。
然而,郭淩峰沒有想到的是,老王的這番話,僅僅隻是一個開始。在不遠處的一間茶館裏,一個身穿綢緞,身材臃腫的中年男子正聽著手下的匯報,他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麵,眼中閃爍著貪婪和陰狠的光芒。
“你說,那個姓郭的小子,真的弄出了一種可以自動灌溉田地的水車?”
“迴老爺,千真萬確!小的親眼所見,那水車……”
“啪!”中年男子猛地一拍桌子,打斷了手下的匯報,語氣森然,“看來,我得好好會會這位郭公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