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勇往直前,紛紛支持
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 作者:安知小鍋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翌日清晨,薄霧還未散去,郭淩峰便帶著幾名工匠和隨從,再次來到了文華書院。殘垣斷壁間,雜草叢生,昔日的朗朗書聲早已被風吹散,隻剩下幾聲烏鴉的哀鳴,更顯荒涼。
“大人,這書院破敗不堪,要修繕恐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啊。”一名老工匠看著眼前景象,忍不住搖頭歎息。
“是啊,工程量確實不小。”郭淩峰環顧四周,心中卻燃起熊熊鬥誌,“但隻要我們用心去做,就沒有什麽困難是克服不了的!來,把圖紙拿來,我們先勘察地形,規劃布局。”
眾人按圖索驥,仔細丈量著每一寸土地,記錄著每一處需要修繕的地方。郭淩峰一邊傾聽工匠們的意見,一邊在圖紙上勾勾畫畫,力求將書院改造得實用又美觀。
“這間屋子采光最好,可以改建成教室。”郭淩峰指著其中一間屋子說道,“窗戶要擴大一些,桌椅要重新打造,還要添置一些書架和黑板……”
“這片空地可以用來建一個操場,讓學生們課餘時間可以鍛煉身體。”陶夭夭指著書院後方的一片空地說道,“還可以種些花草樹木,美化環境。”
“妙啊!”郭淩峰眼前一亮,“夭夭,你的想法總是這麽周到。”
幾天的實地考察和討論後,一份詳細的改造計劃新鮮出爐。修繕破損的房屋、增添必要的教學設施、開辟新的功能區域……每一項工作都安排得井井有條。
資金問題是改造工作最大的難題。陶夭夭充分發揮了她的人脈關係,積極奔走於各大商會和富商之間,向他們闡述郭淩峰的教育理念和改造計劃,最終成功爭取到了一筆不菲的讚助。
“郭大人,我早就聽說您要改造文華書院,為寒門學子提供讀書的機會,這份善舉令人敬佩!這點銀兩不成敬意,還請笑納。”一位富商將一箱銀子送到郭淩峰麵前,慷慨解囊。
“是啊,郭大人心係天下,我等也願盡綿薄之力,為教育事業貢獻一份力量!”其他商人也紛紛表示支持。
有了資金的支持,改造工作得以順利進行。工匠們日夜趕工,原本破敗不堪的文華書院漸漸煥發出新的生機。眼看著書院即將完工,郭淩峰卻突然收到一封來自朱熹的親筆信……
信紙泛黃,透著淡淡的墨香,朱熹的字跡蒼勁有力,卻透著一絲擔憂:“聞君欲重振文華書院,此乃功德無量之事。然書院改造非同小可,需兼顧實用與傳承,老夫不揣淺陋,願遣幾名學生前往協助,共襄盛舉。”
郭淩峰讀罷,心中感慨萬千。朱熹作為一代儒學宗師,能主動伸出援手,實屬難得。這不僅是對自己改造計劃的肯定,更是新舊學派之間一次難得的交流機會。
數日後,幾名風塵仆仆的年輕人來到了文華書院。他們是朱熹最得意的弟子,各個博學多才,謙遜有禮。為首的青年名叫沈括,年方二十,卻已著書立說,在學術界小有名氣。
“學生沈括,奉老師之命,前來協助郭大人改造書院。”沈括恭敬地向郭淩峰行禮道,“老師還讓我等帶來了一些書籍和教具,希望能有所幫助。”
“諸位遠道而來,辛苦了!”郭淩峰熱情地接待了這些年輕人,“朱老先生能派你們前來,我感激不盡。書院改造需要各位的智慧和力量,請隨我來。”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沈括等人積極參與到書院的改造工作中,他們不僅提供了許多寶貴的意見,還將朱熹的教育理念融入到書院的設計中,使之既保留了傳統書院的韻味,又充滿了時代氣息。
其中,一位名叫方誌遠的學生,思維活躍,創意無限。他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設計了一套獨特的教學方法,將枯燥的知識融入到生動有趣的遊戲和活動中,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我覺得學習應該像玩遊戲一樣,充滿挑戰和樂趣。”方誌遠向郭淩峰和陶夭夭展示著他設計的教學道具,“你看,這個九宮格可以用來學習算術,這個轉盤可以用來背誦詩詞……”
“誌遠,你的想法真是太棒了!”陶夭夭對這個年輕人的創意讚不絕口,“我相信孩子們一定會喜歡你的教學方法的。”
郭淩峰看著眼前這群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心中充滿了希望。他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文華書院一定會成為一所培養人才的搖籃,為國家和社會輸送更多棟梁之材。
然而,就在書院改造接近尾聲的時候,村口卻出現了一群衣衫襤褸的身影,他們挑著簡單的行李,步履蹣跚地向書院走來……
“他們……是來做什麽的?”陶夭夭秀眉微蹙,看著那些衣衫襤褸的身影,心中湧起一絲疑惑。
“他們是附近村莊的貧苦學子,聽聞書院招募幫工,便結伴而來,希望能為書院盡一份力,同時也賺取一些生活費用。”郭淩峰看著那些步履蹣跚卻目光堅定的年輕人,眼中充滿了讚賞。
消息傳開,村民們紛紛趕來,他們驚訝地看著這些平日裏隻知埋頭苦讀的學子們,竟然挽起褲腿,扛起木頭,加入到書院的建設中。他們搬運磚瓦,清理雜草,揮汗如雨,卻毫無怨言。
“這些孩子,真是不容易啊……”一位老農看著那些瘦弱的身影,不禁感歎道,“為了讀書,他們吃了多少苦啊!”
“是啊,真是讓人敬佩!”另一位村民附和道,“他們不僅勤奮好學,還如此能吃苦,將來必成大器!”
沈括看著這些貧苦學子,心中感慨萬千。他出身書香門第,自幼錦衣玉食,從未體驗過生活的艱辛。而這些學子,為了求學,不惜付出一切,這種精神深深地觸動了他。
“郭大人,這些學子勤奮刻苦,令人欽佩。”沈括走到郭淩峰身邊,誠懇地說道,“我們身為書院的學生,更應該以身作則,為他們樹立榜樣。”
郭淩峰點了點頭,深有同感。他看向那些正在忙碌的宮廷教師們,他們利用業餘時間,為改造工作提供技術支持,指導工匠們施工,確保工程質量。
“諸位大人辛苦了!”郭淩峰向他們拱手致謝,“書院的改造,離不開各位的支持和幫助!”
“郭大人客氣了,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一位宮廷教師笑著說道,“能為教育事業貢獻一份力量,我們感到十分榮幸。”
夕陽西下,晚霞映紅了半邊天。村民們自發地為學子們送來熱騰騰的飯菜,看著他們狼吞虎咽地吃著,眼中充滿了慈愛。
“慢點吃,別噎著!”一位大娘看著一位瘦弱的學子,心疼地說道。
“謝謝大娘!”學子感激地抬起頭,眼中閃爍著淚光。
夜幕降臨,繁星點點。郭淩峰和陶夭夭並肩走在迴府的路上,看著遠處燈火通明的書院,心中充滿了希望。
“淩峰,你看,書院的燈亮了……”陶夭夭指著遠處,輕聲說道。
“是啊,那是希望的燈光……”郭淩峰握住陶夭夭的手,目光堅定,“我相信,文華書院一定會成為……”
他的話還沒說完,身後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緊接著,一個慌張的聲音在他們耳邊響起……
“郭大人,不好了!書院……書院出事了!”
郭淩峰和陶夭夭猛然迴頭,來人是書院的雜役老王,此刻他上氣不接下氣,滿頭大汗,神色慌張。
“老王,你別急,慢慢說,書院怎麽了?”陶夭夭連忙扶住老王,柔聲問道。
老王深吸一口氣,顫抖著說:“今天下午,不知從哪裏來了一夥人,把書院新建的校舍給砸了,還……還打傷了幾個學生和工匠!”
“什麽?!”郭淩峰臉色驟變,一把抓住老王的胳膊,“可知是什麽人幹的?!”
老王搖搖頭,滿麵愁容:“那些人來勢洶洶,二話不說就動手,我們也不敢上前,等他們走了才敢出來查看……”
“豈有此理!光天化日之下,竟敢如此大膽!”郭淩峰怒火中燒,他知道書院改造觸動了某些人的利益,卻沒想到他們竟敢如此猖狂。
“淩峰,現在不是生氣的時候,我們趕緊去書院看看吧!”陶夭夭拉了拉郭淩峰的衣袖,冷靜地說道。
郭淩峰深吸一口氣,強壓下心中的怒火,對老王說:“老王,你速去報官,就說有人蓄意破壞書院,打傷學生,請官府速速緝拿兇手!”
“是,郭大人!”老王不敢耽擱,轉身就往城裏跑去。
郭淩峰和陶夭夭也匆匆趕往書院。
趕到書院時,眼前的景象令他們觸目驚心。原本即將完工的校舍一片狼藉,斷壁殘垣,瓦礫遍地,新建的桌椅板凳被砸得粉碎,到處都是一片混亂。幾個受傷的學生和工匠正在接受簡單的包紮,臉上滿是痛苦和憤怒。
“是誰?是誰幹的?!”郭淩峰強忍著怒火,一字一頓地問道。
“是……是城東的惡霸,趙三爺……”一個受傷的學生咬牙切齒地說道,“他們說……說我們搶了他們的生意,不讓我們再建書院……”
郭淩峰握緊了拳頭,眼中閃過一絲寒光。看來,這場衝突是不可避免的。他原本想低調行事,息事寧人,卻不想對方如此咄咄逼人。
“淩峰,現在怎麽辦?”陶夭夭看著滿目瘡痍的書院,心中充滿了擔憂。
“放心,我不會讓他們得逞的!”郭淩峰眼中閃過一絲堅毅,他轉過身,看著那些義憤填膺的學生和工匠,沉聲說道,“各位,我知道大家都很氣憤,但是請大家相信我,我一定會給大家一個交代!”
“郭大人,我們相信您!”學生和工匠們異口同聲地說道。他們知道,郭淩峰是真心為了他們好,為了書院好,為了大宋的教育事業好。
郭淩峰點了點頭,眼中充滿了自信。他知道,這場鬥爭才剛剛開始,但他不會退縮,更不會屈服。他一定會帶領大家,克服重重困難,將書院建成,讓所有孩子都能接受教育,改變命運!
經過數月的努力,在郭淩峰的帶領下,克服了資金短缺、材料不足、人為破壞等重重困難,廢棄的文華書院終於煥然一新。昔日破敗不堪的景象一去不返,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整齊的校舍、寬敞明亮的教室、綠樹成蔭的庭院,書聲琅琅,充滿了生機與活力,成為了當地教育普及的示範基地。
看著眼前的一切,郭淩峰和陶夭夭相視一笑。
“淩峰,接下來,我們……”陶夭夭話還沒說完,就被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斷……
“大人,這書院破敗不堪,要修繕恐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啊。”一名老工匠看著眼前景象,忍不住搖頭歎息。
“是啊,工程量確實不小。”郭淩峰環顧四周,心中卻燃起熊熊鬥誌,“但隻要我們用心去做,就沒有什麽困難是克服不了的!來,把圖紙拿來,我們先勘察地形,規劃布局。”
眾人按圖索驥,仔細丈量著每一寸土地,記錄著每一處需要修繕的地方。郭淩峰一邊傾聽工匠們的意見,一邊在圖紙上勾勾畫畫,力求將書院改造得實用又美觀。
“這間屋子采光最好,可以改建成教室。”郭淩峰指著其中一間屋子說道,“窗戶要擴大一些,桌椅要重新打造,還要添置一些書架和黑板……”
“這片空地可以用來建一個操場,讓學生們課餘時間可以鍛煉身體。”陶夭夭指著書院後方的一片空地說道,“還可以種些花草樹木,美化環境。”
“妙啊!”郭淩峰眼前一亮,“夭夭,你的想法總是這麽周到。”
幾天的實地考察和討論後,一份詳細的改造計劃新鮮出爐。修繕破損的房屋、增添必要的教學設施、開辟新的功能區域……每一項工作都安排得井井有條。
資金問題是改造工作最大的難題。陶夭夭充分發揮了她的人脈關係,積極奔走於各大商會和富商之間,向他們闡述郭淩峰的教育理念和改造計劃,最終成功爭取到了一筆不菲的讚助。
“郭大人,我早就聽說您要改造文華書院,為寒門學子提供讀書的機會,這份善舉令人敬佩!這點銀兩不成敬意,還請笑納。”一位富商將一箱銀子送到郭淩峰麵前,慷慨解囊。
“是啊,郭大人心係天下,我等也願盡綿薄之力,為教育事業貢獻一份力量!”其他商人也紛紛表示支持。
有了資金的支持,改造工作得以順利進行。工匠們日夜趕工,原本破敗不堪的文華書院漸漸煥發出新的生機。眼看著書院即將完工,郭淩峰卻突然收到一封來自朱熹的親筆信……
信紙泛黃,透著淡淡的墨香,朱熹的字跡蒼勁有力,卻透著一絲擔憂:“聞君欲重振文華書院,此乃功德無量之事。然書院改造非同小可,需兼顧實用與傳承,老夫不揣淺陋,願遣幾名學生前往協助,共襄盛舉。”
郭淩峰讀罷,心中感慨萬千。朱熹作為一代儒學宗師,能主動伸出援手,實屬難得。這不僅是對自己改造計劃的肯定,更是新舊學派之間一次難得的交流機會。
數日後,幾名風塵仆仆的年輕人來到了文華書院。他們是朱熹最得意的弟子,各個博學多才,謙遜有禮。為首的青年名叫沈括,年方二十,卻已著書立說,在學術界小有名氣。
“學生沈括,奉老師之命,前來協助郭大人改造書院。”沈括恭敬地向郭淩峰行禮道,“老師還讓我等帶來了一些書籍和教具,希望能有所幫助。”
“諸位遠道而來,辛苦了!”郭淩峰熱情地接待了這些年輕人,“朱老先生能派你們前來,我感激不盡。書院改造需要各位的智慧和力量,請隨我來。”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沈括等人積極參與到書院的改造工作中,他們不僅提供了許多寶貴的意見,還將朱熹的教育理念融入到書院的設計中,使之既保留了傳統書院的韻味,又充滿了時代氣息。
其中,一位名叫方誌遠的學生,思維活躍,創意無限。他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設計了一套獨特的教學方法,將枯燥的知識融入到生動有趣的遊戲和活動中,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我覺得學習應該像玩遊戲一樣,充滿挑戰和樂趣。”方誌遠向郭淩峰和陶夭夭展示著他設計的教學道具,“你看,這個九宮格可以用來學習算術,這個轉盤可以用來背誦詩詞……”
“誌遠,你的想法真是太棒了!”陶夭夭對這個年輕人的創意讚不絕口,“我相信孩子們一定會喜歡你的教學方法的。”
郭淩峰看著眼前這群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心中充滿了希望。他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文華書院一定會成為一所培養人才的搖籃,為國家和社會輸送更多棟梁之材。
然而,就在書院改造接近尾聲的時候,村口卻出現了一群衣衫襤褸的身影,他們挑著簡單的行李,步履蹣跚地向書院走來……
“他們……是來做什麽的?”陶夭夭秀眉微蹙,看著那些衣衫襤褸的身影,心中湧起一絲疑惑。
“他們是附近村莊的貧苦學子,聽聞書院招募幫工,便結伴而來,希望能為書院盡一份力,同時也賺取一些生活費用。”郭淩峰看著那些步履蹣跚卻目光堅定的年輕人,眼中充滿了讚賞。
消息傳開,村民們紛紛趕來,他們驚訝地看著這些平日裏隻知埋頭苦讀的學子們,竟然挽起褲腿,扛起木頭,加入到書院的建設中。他們搬運磚瓦,清理雜草,揮汗如雨,卻毫無怨言。
“這些孩子,真是不容易啊……”一位老農看著那些瘦弱的身影,不禁感歎道,“為了讀書,他們吃了多少苦啊!”
“是啊,真是讓人敬佩!”另一位村民附和道,“他們不僅勤奮好學,還如此能吃苦,將來必成大器!”
沈括看著這些貧苦學子,心中感慨萬千。他出身書香門第,自幼錦衣玉食,從未體驗過生活的艱辛。而這些學子,為了求學,不惜付出一切,這種精神深深地觸動了他。
“郭大人,這些學子勤奮刻苦,令人欽佩。”沈括走到郭淩峰身邊,誠懇地說道,“我們身為書院的學生,更應該以身作則,為他們樹立榜樣。”
郭淩峰點了點頭,深有同感。他看向那些正在忙碌的宮廷教師們,他們利用業餘時間,為改造工作提供技術支持,指導工匠們施工,確保工程質量。
“諸位大人辛苦了!”郭淩峰向他們拱手致謝,“書院的改造,離不開各位的支持和幫助!”
“郭大人客氣了,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一位宮廷教師笑著說道,“能為教育事業貢獻一份力量,我們感到十分榮幸。”
夕陽西下,晚霞映紅了半邊天。村民們自發地為學子們送來熱騰騰的飯菜,看著他們狼吞虎咽地吃著,眼中充滿了慈愛。
“慢點吃,別噎著!”一位大娘看著一位瘦弱的學子,心疼地說道。
“謝謝大娘!”學子感激地抬起頭,眼中閃爍著淚光。
夜幕降臨,繁星點點。郭淩峰和陶夭夭並肩走在迴府的路上,看著遠處燈火通明的書院,心中充滿了希望。
“淩峰,你看,書院的燈亮了……”陶夭夭指著遠處,輕聲說道。
“是啊,那是希望的燈光……”郭淩峰握住陶夭夭的手,目光堅定,“我相信,文華書院一定會成為……”
他的話還沒說完,身後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緊接著,一個慌張的聲音在他們耳邊響起……
“郭大人,不好了!書院……書院出事了!”
郭淩峰和陶夭夭猛然迴頭,來人是書院的雜役老王,此刻他上氣不接下氣,滿頭大汗,神色慌張。
“老王,你別急,慢慢說,書院怎麽了?”陶夭夭連忙扶住老王,柔聲問道。
老王深吸一口氣,顫抖著說:“今天下午,不知從哪裏來了一夥人,把書院新建的校舍給砸了,還……還打傷了幾個學生和工匠!”
“什麽?!”郭淩峰臉色驟變,一把抓住老王的胳膊,“可知是什麽人幹的?!”
老王搖搖頭,滿麵愁容:“那些人來勢洶洶,二話不說就動手,我們也不敢上前,等他們走了才敢出來查看……”
“豈有此理!光天化日之下,竟敢如此大膽!”郭淩峰怒火中燒,他知道書院改造觸動了某些人的利益,卻沒想到他們竟敢如此猖狂。
“淩峰,現在不是生氣的時候,我們趕緊去書院看看吧!”陶夭夭拉了拉郭淩峰的衣袖,冷靜地說道。
郭淩峰深吸一口氣,強壓下心中的怒火,對老王說:“老王,你速去報官,就說有人蓄意破壞書院,打傷學生,請官府速速緝拿兇手!”
“是,郭大人!”老王不敢耽擱,轉身就往城裏跑去。
郭淩峰和陶夭夭也匆匆趕往書院。
趕到書院時,眼前的景象令他們觸目驚心。原本即將完工的校舍一片狼藉,斷壁殘垣,瓦礫遍地,新建的桌椅板凳被砸得粉碎,到處都是一片混亂。幾個受傷的學生和工匠正在接受簡單的包紮,臉上滿是痛苦和憤怒。
“是誰?是誰幹的?!”郭淩峰強忍著怒火,一字一頓地問道。
“是……是城東的惡霸,趙三爺……”一個受傷的學生咬牙切齒地說道,“他們說……說我們搶了他們的生意,不讓我們再建書院……”
郭淩峰握緊了拳頭,眼中閃過一絲寒光。看來,這場衝突是不可避免的。他原本想低調行事,息事寧人,卻不想對方如此咄咄逼人。
“淩峰,現在怎麽辦?”陶夭夭看著滿目瘡痍的書院,心中充滿了擔憂。
“放心,我不會讓他們得逞的!”郭淩峰眼中閃過一絲堅毅,他轉過身,看著那些義憤填膺的學生和工匠,沉聲說道,“各位,我知道大家都很氣憤,但是請大家相信我,我一定會給大家一個交代!”
“郭大人,我們相信您!”學生和工匠們異口同聲地說道。他們知道,郭淩峰是真心為了他們好,為了書院好,為了大宋的教育事業好。
郭淩峰點了點頭,眼中充滿了自信。他知道,這場鬥爭才剛剛開始,但他不會退縮,更不會屈服。他一定會帶領大家,克服重重困難,將書院建成,讓所有孩子都能接受教育,改變命運!
經過數月的努力,在郭淩峰的帶領下,克服了資金短缺、材料不足、人為破壞等重重困難,廢棄的文華書院終於煥然一新。昔日破敗不堪的景象一去不返,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整齊的校舍、寬敞明亮的教室、綠樹成蔭的庭院,書聲琅琅,充滿了生機與活力,成為了當地教育普及的示範基地。
看著眼前的一切,郭淩峰和陶夭夭相視一笑。
“淩峰,接下來,我們……”陶夭夭話還沒說完,就被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