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靈光一閃,妙手迴春
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 作者:安知小鍋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403章 靈光一閃,妙手迴春
藏書閣中,陽光透過雕花窗欞,灑落在積滿灰塵的書卷上。郭淩峰小心翼翼地翻閱著,每一頁都記載著前人的智慧結晶。忽然,一本古樸的醫書吸引了他的注意。書頁泛黃,墨跡斑駁,封麵上“青囊經”三個字依稀可見。
他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指,輕輕地翻開那本泛黃且帶著歲月痕跡的古籍,刹那間,一股淡淡的、若有若無的藥香便迎麵撲來。這股清幽的香氣仿佛具有魔力一般,瞬間吸引住了他全部的注意力。
書中所記載的醫術,對於早已習慣了現代醫學理論和實踐的他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譚。那些古老而神秘的療法、草藥配方以及獨特的診斷方式,都與他所熟知的現代醫學體係大相徑庭。然而,正是這種巨大的差異,讓這些醫術散發出一種難以言喻的獨特魅力,就像一個隱藏在迷霧深處的寶藏,等待著他去探索和發掘。
於是,他如癡如醉地沉浸在了這本書裏,一頁接著一頁,逐字逐句地仔細研讀起來。每一行文字、每一幅插圖,都像是一把鑰匙,引領著他走進那個充滿未知和奇跡的古代醫學世界。他時而眉頭緊鎖,思考著書中那些深奧難懂的術語;時而又麵露驚喜之色,因為發現了某個未曾聽聞過的奇妙療方。就這樣,時間在他的指尖無聲無息地流逝著。
不知過了多久,當他終於讀完最後一頁並緩緩合上書的時候,內心深處已經掀起了一陣驚濤駭浪。這本失傳已久的《青囊經》中,竟然詳細記載了一種治療瘟疫的全新方法!這個發現讓他激動不已,他深知這種方法一旦被廣泛應用,將會拯救無數生命。
沒有絲毫猶豫,他立刻起身,匆忙召集了城中所有德高望重的名醫。很快,醫館內人頭攢動,大家交頭接耳,議論紛紛。有人對新方法表示懷疑,認為其過於離奇;也有人滿懷期待,相信這會成為攻克瘟疫的關鍵。但無論眾人如何議論,他始終堅信自己的判斷,並堅定地將《青囊經》中的內容毫無保留地公之於眾。一場關於醫學革命的序幕就此拉開……
“王爺,這‘以毒攻毒’之法,聞所未聞,會不會太過冒險?”一位老中醫顫巍巍地問道,麵露擔憂之色。
“是啊,王爺,古書上的記載未必可信,萬一出了差錯……”另一位名醫也附和道,眉頭緊鎖。
郭淩峰深知他們的顧慮,但他心中卻堅信,“青囊經”中記載的方法或許是治愈瘟疫的關鍵。他環視四周,目光堅定地說道:“諸位,如今瘟疫肆虐,我們必須另辟蹊徑。我相信,隻要我們謹慎行事,一定能夠戰勝這場災難!”
然而,他的話語並沒有完全打消醫者們的疑慮。他們麵麵相覷,猶豫不決。
“讓我來試試吧!”郭淩峰的聲音在寂靜的醫館中響起,語氣堅定不容置疑。他看向眾人,目光灼灼,“我相信‘青囊經’的記載,也相信自己的判斷!”說完,他轉身走向門外,留下醫者們麵麵相覷……
郭淩峰走出醫館,心頭沉甸甸的。他知道醫者們的擔憂不無道理,“以毒攻毒”之法,稍有不慎便會危及性命。可是,看著城中百姓日漸消瘦的麵龐,聽著那撕心裂肺的咳嗽聲,他心中那團希望之火越燒越旺。他必須嚐試,哪怕隻有一線希望!
他來到了城郊的一處臨時搭建的醫棚,這裏收治的都是病情危重的患者。濃重的草藥味混雜著病人痛苦的呻吟,讓人喘不過氣來。郭淩峰在一張床榻前停下腳步,床上躺著一位年輕的樵夫,麵色蠟黃,唿吸急促,顯然已經到了生死邊緣。
“讓我來試試吧。”郭淩峰輕聲說道,語氣堅定而溫柔。
他小心翼翼地從懷中取出銀針,按照“青囊經”中記載的穴位,一一刺入樵夫的穴位。然後,他又將事先準備好的藥方,命人煎煮成湯藥,一勺一勺地喂給樵夫服下。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樵夫的唿吸逐漸平穩下來,臉上的痛苦之色也漸漸消退。郭淩峰一直守候在床邊,一刻也不敢鬆懈。
與此同時,幾名采藥人正穿梭於深山老林之中,為郭淩峰尋找“青囊經”中記載的珍稀藥材。其中一位名叫阿牛的年輕人,對草藥頗有研究。
“奇怪,這‘紫金藤’為何遍尋不著?”阿牛一邊仔細搜尋,一邊喃喃自語,“難道是古籍記載有誤?”
他累得滿頭大汗,卻依然沒有放棄。突然,他眼前一亮,眼睛緊緊盯著那株生長在懸崖峭壁上的植物。盡管疲憊和汗水模糊了他的視線,但他的心中卻充滿了希望。在一處懸崖峭壁上,發現了一株形狀奇特的植物。
他知道,這可能是一次重大的發現,對於他來說,這不僅僅是一株普通的植物,它可能是解決當前困境的關鍵。
他小心翼翼地攀爬著,手指緊緊扣住岩石的縫隙,腳蹬著微小的立足點。每一步都充滿了挑戰,但他的意誌堅定,他知道自己不能在這裏放棄。他必須到達那株植物所在的位置,他必須確認它的藥性。
終於,他到達了那株植物的旁邊。他伸出顫抖的手,輕輕地觸摸著它的葉片,感受著它的生命。他開始仔細地觀察它的每一個細節,從葉片的形狀到花朵的顏色,再到莖幹的紋理。他知道,這些特征都可能是識別它藥性的關鍵。
這株植物雖然並非“紫金藤”,但藥性卻極為相似,甚至更為溫和!
“找到了!終於找到了!”阿牛激動地喊出聲來,連忙將這株珍貴藥材采摘下來,馬不停蹄地趕迴城中。
三天後,樵夫的病情奇跡般地好轉,能夠下床走動了。這個消息像長了翅膀一樣,迅速傳遍了整個城池,百姓們奔走相告,歡唿雀躍。郭淩峰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他知道,他成功了!
這一日,宮中來了一位不速之客,徑直來到了郭淩峰的府邸……
不速之客身穿紫色官袍,腰懸玉佩,眉宇間透著一股不怒自威的氣勢,正是當朝醫術最高明的太醫院院首——李太醫。李太醫聽聞城中瘟疫之事,憂心忡忡,多方打探,終於得知是郭淩峰研製出新的治療方法,控製住了疫情。他起初對這種聞所未聞的治療方法頗為懷疑,但眼見為實,城中百姓逐漸康複,由不得他不信。
“郭公子,老夫行醫數十載,從未見過如此精妙的醫術!”李太醫捋著胡須,讚歎道,“敢問公子師承何人?竟能有如此奇思妙想,以毒攻毒,妙哉妙哉!”
郭淩峰謙虛地笑了笑,隻推說是偶然得到了一本古籍,從中獲得啟發。李太醫見他不願透露,也不便多問,隻是對他的醫術更加敬佩。
“郭公子,此法新穎獨特,療效顯著,實乃我輩之楷模!”李太醫感慨道,“老夫願助公子一臂之力,將此法推廣開來,造福更多百姓!”
得到李太醫的支持,郭淩峰信心倍增。消息傳開,城中一位頗有名望的江湖郎中也找上門來。這位郎中姓孫,人稱“賽華佗”,醫術高超,但性格古怪,從不輕易服人。
“我聽聞你小子用了一種奇特的方法治好了瘟疫,特意前來一探究竟。”孫郎中開門見山地說道,語氣中帶著幾分挑釁,“你可別以為自己是什麽神醫了,老夫行走江湖的時候,你還不知道在哪兒玩泥巴呢!”
郭淩峰也不惱怒,耐心地將自己的治療思路和方法詳細地講解了一遍。孫郎中聽完後,沉思片刻,突然眼前一亮,說道:“你這方法雖好,但還欠缺考慮,若是加入‘金銀花’和‘連翹’兩味藥材,清熱解毒,效果更佳!”
郭淩峰一聽,頓時茅塞頓開,孫郎中的建議正好彌補了他之前沒有考慮到的方麵,不禁對他刮目相看。經過一番探討,兩人互相取長補短,最終完善了治療方案。
新的治療方案迅速在城中推廣開來,越來越多的患者得到了救治,疫情也得到了有效控製。然而,就在大家為新的突破感到興奮時,郭淩峰發現……
城中原本愁雲慘淡的氛圍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劫後餘生的喜悅。百姓們奔走相告,喜極而泣,紛紛對郭淩峰感恩戴德,稱他為“活神仙”。李太醫和孫郎中也對視一笑,心中充滿了對郭淩峰的敬佩。
然而,就在郭淩峰準備鬆一口氣的時候,一位采藥人急匆匆地跑到他麵前,臉上滿是焦急之色。“郭公子,不好了!我媳婦吃了您開的藥,現在上吐下瀉,情況十分危急!”
郭淩峰心中一驚,立刻跟隨采藥人趕往他家中。隻見病床上,采藥人的妻子麵色蒼白,虛弱無力,情況確實不容樂觀。郭淩峰立即為她診脈,眉頭漸漸皺了起來。
“怎麽會這樣?”郭淩峰百思不得其解,明明之前用同樣的方法治療了許多病人,都藥到病除,為何唯獨這位婦人會出現如此嚴重的副作用?他仔細詢問了婦人服藥後的反應,又仔細查看了藥渣,心中隱隱有了一個猜測。
“難道……”郭淩峰沉吟片刻,立刻吩咐下人,“快,將所有服藥後出現不適的病人請來,我要一一診治!”
隨著一位位出現不同程度副作用的病人被帶到郭淩峰麵前,他心中的不安越來越強烈。他發現,這些病人雖然都服用了相同的藥物,但症狀輕重不一,而且每個人的體質、病情也各不相同。
“看來,問題不是出在藥方本身,而是……”郭淩峰猛地抬起頭,眼中閃過一道精光,“劑量和個體差異!”
藏書閣中,陽光透過雕花窗欞,灑落在積滿灰塵的書卷上。郭淩峰小心翼翼地翻閱著,每一頁都記載著前人的智慧結晶。忽然,一本古樸的醫書吸引了他的注意。書頁泛黃,墨跡斑駁,封麵上“青囊經”三個字依稀可見。
他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指,輕輕地翻開那本泛黃且帶著歲月痕跡的古籍,刹那間,一股淡淡的、若有若無的藥香便迎麵撲來。這股清幽的香氣仿佛具有魔力一般,瞬間吸引住了他全部的注意力。
書中所記載的醫術,對於早已習慣了現代醫學理論和實踐的他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譚。那些古老而神秘的療法、草藥配方以及獨特的診斷方式,都與他所熟知的現代醫學體係大相徑庭。然而,正是這種巨大的差異,讓這些醫術散發出一種難以言喻的獨特魅力,就像一個隱藏在迷霧深處的寶藏,等待著他去探索和發掘。
於是,他如癡如醉地沉浸在了這本書裏,一頁接著一頁,逐字逐句地仔細研讀起來。每一行文字、每一幅插圖,都像是一把鑰匙,引領著他走進那個充滿未知和奇跡的古代醫學世界。他時而眉頭緊鎖,思考著書中那些深奧難懂的術語;時而又麵露驚喜之色,因為發現了某個未曾聽聞過的奇妙療方。就這樣,時間在他的指尖無聲無息地流逝著。
不知過了多久,當他終於讀完最後一頁並緩緩合上書的時候,內心深處已經掀起了一陣驚濤駭浪。這本失傳已久的《青囊經》中,竟然詳細記載了一種治療瘟疫的全新方法!這個發現讓他激動不已,他深知這種方法一旦被廣泛應用,將會拯救無數生命。
沒有絲毫猶豫,他立刻起身,匆忙召集了城中所有德高望重的名醫。很快,醫館內人頭攢動,大家交頭接耳,議論紛紛。有人對新方法表示懷疑,認為其過於離奇;也有人滿懷期待,相信這會成為攻克瘟疫的關鍵。但無論眾人如何議論,他始終堅信自己的判斷,並堅定地將《青囊經》中的內容毫無保留地公之於眾。一場關於醫學革命的序幕就此拉開……
“王爺,這‘以毒攻毒’之法,聞所未聞,會不會太過冒險?”一位老中醫顫巍巍地問道,麵露擔憂之色。
“是啊,王爺,古書上的記載未必可信,萬一出了差錯……”另一位名醫也附和道,眉頭緊鎖。
郭淩峰深知他們的顧慮,但他心中卻堅信,“青囊經”中記載的方法或許是治愈瘟疫的關鍵。他環視四周,目光堅定地說道:“諸位,如今瘟疫肆虐,我們必須另辟蹊徑。我相信,隻要我們謹慎行事,一定能夠戰勝這場災難!”
然而,他的話語並沒有完全打消醫者們的疑慮。他們麵麵相覷,猶豫不決。
“讓我來試試吧!”郭淩峰的聲音在寂靜的醫館中響起,語氣堅定不容置疑。他看向眾人,目光灼灼,“我相信‘青囊經’的記載,也相信自己的判斷!”說完,他轉身走向門外,留下醫者們麵麵相覷……
郭淩峰走出醫館,心頭沉甸甸的。他知道醫者們的擔憂不無道理,“以毒攻毒”之法,稍有不慎便會危及性命。可是,看著城中百姓日漸消瘦的麵龐,聽著那撕心裂肺的咳嗽聲,他心中那團希望之火越燒越旺。他必須嚐試,哪怕隻有一線希望!
他來到了城郊的一處臨時搭建的醫棚,這裏收治的都是病情危重的患者。濃重的草藥味混雜著病人痛苦的呻吟,讓人喘不過氣來。郭淩峰在一張床榻前停下腳步,床上躺著一位年輕的樵夫,麵色蠟黃,唿吸急促,顯然已經到了生死邊緣。
“讓我來試試吧。”郭淩峰輕聲說道,語氣堅定而溫柔。
他小心翼翼地從懷中取出銀針,按照“青囊經”中記載的穴位,一一刺入樵夫的穴位。然後,他又將事先準備好的藥方,命人煎煮成湯藥,一勺一勺地喂給樵夫服下。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樵夫的唿吸逐漸平穩下來,臉上的痛苦之色也漸漸消退。郭淩峰一直守候在床邊,一刻也不敢鬆懈。
與此同時,幾名采藥人正穿梭於深山老林之中,為郭淩峰尋找“青囊經”中記載的珍稀藥材。其中一位名叫阿牛的年輕人,對草藥頗有研究。
“奇怪,這‘紫金藤’為何遍尋不著?”阿牛一邊仔細搜尋,一邊喃喃自語,“難道是古籍記載有誤?”
他累得滿頭大汗,卻依然沒有放棄。突然,他眼前一亮,眼睛緊緊盯著那株生長在懸崖峭壁上的植物。盡管疲憊和汗水模糊了他的視線,但他的心中卻充滿了希望。在一處懸崖峭壁上,發現了一株形狀奇特的植物。
他知道,這可能是一次重大的發現,對於他來說,這不僅僅是一株普通的植物,它可能是解決當前困境的關鍵。
他小心翼翼地攀爬著,手指緊緊扣住岩石的縫隙,腳蹬著微小的立足點。每一步都充滿了挑戰,但他的意誌堅定,他知道自己不能在這裏放棄。他必須到達那株植物所在的位置,他必須確認它的藥性。
終於,他到達了那株植物的旁邊。他伸出顫抖的手,輕輕地觸摸著它的葉片,感受著它的生命。他開始仔細地觀察它的每一個細節,從葉片的形狀到花朵的顏色,再到莖幹的紋理。他知道,這些特征都可能是識別它藥性的關鍵。
這株植物雖然並非“紫金藤”,但藥性卻極為相似,甚至更為溫和!
“找到了!終於找到了!”阿牛激動地喊出聲來,連忙將這株珍貴藥材采摘下來,馬不停蹄地趕迴城中。
三天後,樵夫的病情奇跡般地好轉,能夠下床走動了。這個消息像長了翅膀一樣,迅速傳遍了整個城池,百姓們奔走相告,歡唿雀躍。郭淩峰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他知道,他成功了!
這一日,宮中來了一位不速之客,徑直來到了郭淩峰的府邸……
不速之客身穿紫色官袍,腰懸玉佩,眉宇間透著一股不怒自威的氣勢,正是當朝醫術最高明的太醫院院首——李太醫。李太醫聽聞城中瘟疫之事,憂心忡忡,多方打探,終於得知是郭淩峰研製出新的治療方法,控製住了疫情。他起初對這種聞所未聞的治療方法頗為懷疑,但眼見為實,城中百姓逐漸康複,由不得他不信。
“郭公子,老夫行醫數十載,從未見過如此精妙的醫術!”李太醫捋著胡須,讚歎道,“敢問公子師承何人?竟能有如此奇思妙想,以毒攻毒,妙哉妙哉!”
郭淩峰謙虛地笑了笑,隻推說是偶然得到了一本古籍,從中獲得啟發。李太醫見他不願透露,也不便多問,隻是對他的醫術更加敬佩。
“郭公子,此法新穎獨特,療效顯著,實乃我輩之楷模!”李太醫感慨道,“老夫願助公子一臂之力,將此法推廣開來,造福更多百姓!”
得到李太醫的支持,郭淩峰信心倍增。消息傳開,城中一位頗有名望的江湖郎中也找上門來。這位郎中姓孫,人稱“賽華佗”,醫術高超,但性格古怪,從不輕易服人。
“我聽聞你小子用了一種奇特的方法治好了瘟疫,特意前來一探究竟。”孫郎中開門見山地說道,語氣中帶著幾分挑釁,“你可別以為自己是什麽神醫了,老夫行走江湖的時候,你還不知道在哪兒玩泥巴呢!”
郭淩峰也不惱怒,耐心地將自己的治療思路和方法詳細地講解了一遍。孫郎中聽完後,沉思片刻,突然眼前一亮,說道:“你這方法雖好,但還欠缺考慮,若是加入‘金銀花’和‘連翹’兩味藥材,清熱解毒,效果更佳!”
郭淩峰一聽,頓時茅塞頓開,孫郎中的建議正好彌補了他之前沒有考慮到的方麵,不禁對他刮目相看。經過一番探討,兩人互相取長補短,最終完善了治療方案。
新的治療方案迅速在城中推廣開來,越來越多的患者得到了救治,疫情也得到了有效控製。然而,就在大家為新的突破感到興奮時,郭淩峰發現……
城中原本愁雲慘淡的氛圍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劫後餘生的喜悅。百姓們奔走相告,喜極而泣,紛紛對郭淩峰感恩戴德,稱他為“活神仙”。李太醫和孫郎中也對視一笑,心中充滿了對郭淩峰的敬佩。
然而,就在郭淩峰準備鬆一口氣的時候,一位采藥人急匆匆地跑到他麵前,臉上滿是焦急之色。“郭公子,不好了!我媳婦吃了您開的藥,現在上吐下瀉,情況十分危急!”
郭淩峰心中一驚,立刻跟隨采藥人趕往他家中。隻見病床上,采藥人的妻子麵色蒼白,虛弱無力,情況確實不容樂觀。郭淩峰立即為她診脈,眉頭漸漸皺了起來。
“怎麽會這樣?”郭淩峰百思不得其解,明明之前用同樣的方法治療了許多病人,都藥到病除,為何唯獨這位婦人會出現如此嚴重的副作用?他仔細詢問了婦人服藥後的反應,又仔細查看了藥渣,心中隱隱有了一個猜測。
“難道……”郭淩峰沉吟片刻,立刻吩咐下人,“快,將所有服藥後出現不適的病人請來,我要一一診治!”
隨著一位位出現不同程度副作用的病人被帶到郭淩峰麵前,他心中的不安越來越強烈。他發現,這些病人雖然都服用了相同的藥物,但症狀輕重不一,而且每個人的體質、病情也各不相同。
“看來,問題不是出在藥方本身,而是……”郭淩峰猛地抬起頭,眼中閃過一道精光,“劑量和個體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