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後宮的暗潮
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 作者:安知小鍋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麗妃的話像一顆石子,在郭淩峰心頭激起千層浪。他知道,這看似無意的一句話,實則暗藏殺機。陶夭夭對他的心意,他並非毫無察覺,隻是他深知自己身處漩渦之中,實在不宜再招惹是非。而這麗妃,顯然是想要利用這一點,挑撥他和陶夭夭的關係,甚至借機打擊公主一派。
“麗妃娘娘說笑了,”郭淩峰不動聲色地端起茶杯,輕輕抿了一口,“公主殿下身份尊貴,臣對她隻有敬仰之情,不敢有絲毫逾越。”
麗妃見郭淩峰不上鉤,也不惱怒,隻是意味深長地笑了笑,“是嗎?那就好。本宮也是擔心侯爺年輕有為,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纏住,耽誤了前程。”
郭淩峰自然聽得出她話裏的威脅之意,但他隻是淡淡一笑,並不接話。兩人又寒暄了幾句,郭淩峰便借口有事,起身告辭。
離開麗妃的寢宮,郭淩峰心中的不安愈發強烈。他知道,這場後宮的暗潮洶湧,遠比他想象的還要複雜。他必須盡快查清真相,才能保護自己和陶夭夭。
當天晚上,郭淩峰借口處理公務,將自己關在書房裏,仔細迴想最近發生的事情。他總覺得,麗妃今日的舉動太過刻意,仿佛是有人在背後指使。
“是誰呢?”郭淩峰眉頭緊鎖,腦海中浮現出一個個人影。突然,他像是想到了什麽,猛地站起身,快步走到書桌前,鋪開一張宣紙,提筆寫下幾個名字。
而此時,皇宮的另一邊,皇帝正在批閱奏折。麗妃款款走進來,為他輕輕揉捏肩膀,聲音嬌媚動人,“皇上,您已經批閱了一天的奏折了,要注意休息啊。”
皇帝放下手中的筆,轉頭看著麗妃,眼中滿是寵溺,“愛妃今日怎麽有空來朕這裏?”
麗妃輕輕依偎在皇帝懷裏,狀似無意地說道:“臣妾今日聽聞了一些關於公主和郭侯爺的傳聞,心裏有些擔心,所以想來問問皇上。”
皇帝眉頭微皺,“什麽傳聞?”
麗妃故作猶豫地咬了咬嘴唇,“臣妾也不知真假,隻是聽說……公主似乎對郭侯爺動了真心……”
她話音未落,皇帝的臉色已經陰沉下來,“此事當真?”
“臣妾也不知……”麗妃垂下眼簾,掩蓋住眼底的得意之色,“隻是,無風不起浪……”
深夜,一個黑影悄無聲息地潛入了郭淩峰的書房,將一封信箋塞進了他的手中,“侯爺,這是我家娘娘要奴婢交給您的,請您務必仔細閱讀。”說罷,不等郭淩峰反應,便轉身消失在夜色中。郭淩峰展開信箋,借著微弱的燭光,一行娟秀的字跡映入眼簾:“麗妃挑撥,切勿相信,吾心如明月,天地可鑒。”落款是陶夭夭的印章,一抹淡淡的桃花香氣從信紙上散發出來,仿佛在無聲地訴說著她的委屈和無奈。
郭淩峰的心中五味雜陳,他自然相信陶夭夭的為人,但麗妃的舉動和那番話語,也不像是空穴來風。他將信箋放在燭火上點燃,看著它化作灰燼,心中暗自決定,要盡快查清此事,還陶夭夭一個清白。
次日,郭淩峰故意在禦花園流連,果然,沒過多久,便遇見了獨自一人賞花的陶夭夭。她今日穿著一襲素雅的白色衣裙,臉上不施粉黛,卻更顯得清麗脫俗,隻是眉宇間帶著一絲淡淡的憂愁。
“公主殿下。”郭淩峰上前行禮,語氣恭敬而疏離。
陶夭夭見到郭淩峰,眼中閃過一絲驚喜,但很快便被掩蓋下去,她微微點頭,語氣平靜地說道:“郭侯爺不必多禮。”
兩人沉默了片刻,郭淩峰開口道:“昨日麗妃娘娘所說之事,不知……”
陶夭夭臉色一白,不等他說完,便打斷道:“侯爺不必再提,清者自清,濁者自濁,我行的正坐得端,不怕別人議論。”
郭淩峰還想再說什麽,卻被陶夭夭身邊的宮女巧妙地打斷,說是皇後娘娘召見,陶夭夭便匆匆離去,隻留下一抹淡淡的香氣,在空氣中漸漸消散。
郭淩峰看著她的背影,心中疑慮更深。就在這時,不遠處傳來一陣銀鈴般的笑聲,麗妃身著華服,在宮女的簇擁下走了過來。
“喲,這不是郭侯爺嗎?”麗妃故作驚訝地說道,“怎麽,在思念公主殿下了?”
郭淩峰不動聲色地避開她的目光,淡淡地說道:“麗妃娘娘說笑了,臣隻是在欣賞禦花園的景色罷了。”
麗妃掩嘴一笑,目光有意無意地掃過郭淩峰手中的玉佩,那是陶夭夭親手送給他的,整個後宮獨一無二,“是嗎?那本宮可要提醒侯爺一句,這禦花園的花雖美,卻也容易藏汙納垢,有些事情,眼見也不一定為實啊。”
說完,麗妃便帶著宮女們揚長而去,隻留下郭淩峰一人站在原地,眉頭緊鎖。他隱隱覺得,麗妃這番話似乎另有所指。
當天晚上,皇帝忽然心血來潮,想要微服出巡,體驗民間生活。麗妃早有準備,安排了一出好戲。在經過一處僻靜的酒樓時,皇帝無意間看到二樓雅間裏,一個身形與陶夭夭極其相似的女子,正與一個年輕男子舉止親密,談笑風生。
皇帝頓時怒火中燒,指著那雅間,聲音冰冷刺骨:“去,給朕查清楚,那女子是誰!”
皇帝的命令如同一道驚雷,瞬間在寂靜的夜晚炸響。侍衛不敢怠慢,立刻衝進酒樓,將那對男女“請”了下來。
昏暗的燈光下,那女子衣衫不整,眼角含淚,楚楚可憐,正是陶夭夭。而她身旁的男子,則是一身書生打扮,麵容清秀,隻是此時臉上卻帶著幾分慌亂和不安。
“公主殿下,怎麽會是你?”郭淩峰心中震驚,語氣中卻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懷疑。
陶夭夭看到郭淩峰,仿佛看到了救星一般,淚水奪眶而出:“侯爺,救我!我被人陷害了!”
那書生也急忙解釋道:“這位大人,我與公主隻是偶然相遇,並非有意冒犯,還請明察!”
皇帝怒氣衝衝地走上前,指著陶夭夭怒斥道:“大膽!竟敢私會外男,成何體統!”
陶夭夭臉色蒼白,卻依然倔強地辯解道:“父皇,我沒有,我是被人陷害的!我根本不認識他!”
皇帝哪裏肯信,正要下令將二人拿下,郭淩峰卻突然站了出來,躬身說道:“陛下,此事蹊蹺,還請陛下息怒,待查明真相再做定奪。”
皇帝深深地看了郭淩峰一眼,又看了看哭得梨花帶雨的陶夭夭,終究還是壓下了心中的怒火,冷哼一聲:“好,就依你所言!來人,將他們帶迴宮中,嚴加審問!”
迴到皇宮後,陶夭夭立刻被禁足在自己的寢宮中。她心急如焚,卻又無計可施,隻能一遍遍地迴想著當日的情形,試圖找出破綻。
郭淩峰心事重重地迴到府中,腦海中不斷浮現出當日在酒樓裏看到的那一幕。他雖然心中有疑,但並未輕易相信,決定進一步觀察。
幾日後,舊愛妃子主動求見郭淩峰,她淚眼婆娑,哭訴著自己的委屈和冤屈,並將矛頭直指麗妃,稱這一切都是麗妃的陰謀,目的是為了陷害她和陶夭夭,獨占皇帝的寵愛。
郭淩峰看著眼前梨花帶雨的女子,心中五味雜陳。他深知後宮的險惡,但也明白眼見不一定為實,更何況,他對麗妃的心機和手段也早有領教。
“你說的這些,可有證據?”郭淩峰問道,語氣平靜,卻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威嚴。
舊愛妃子眼神閃爍,支支吾吾地說不出話來,最後隻得低聲說道:“臣妾……臣妾沒有證據,但是……”
“沒有證據,就不要妄加揣測。”郭淩峰冷冷地打斷了她的話,起身走到窗前,望著窗外漆黑的夜空,心中卻如同這夜色一般,充滿了迷茫和困惑。
他究竟該相信誰?是舊愛妃子聲淚俱下的控訴,還是新寵妃子胸有成竹的自信?
沉默良久,郭淩峰終於轉過身,看著依舊跪在地上的舊愛妃子,緩緩開口道:“你先迴去吧,此事……”
他頓了頓,似乎在斟酌著什麽,最終隻吐出了一句:“我會查清楚。”
舊愛妃子聞言,眼神中閃過一絲失望,卻也不敢再多說什麽,隻得叩謝皇恩,起身緩緩退了出去。
郭淩峰看著她離去的背影,心中五味雜陳。舊愛妃子溫婉賢淑,與他相伴多年,曾經也是他心中不可替代的存在。但如今,新人笑,舊人哭,後宮的殘酷和現實,讓他不得不重新審視這段感情。
他走到書桌前,鋪開一張宣紙,提筆寫下“麗妃”二字。筆鋒淩厲,力透紙背,仿佛要將這紙張刺穿一般。他想起麗妃嬌媚的笑容,想起她巧言令色的手段,心中漸漸升起一絲懷疑。
麗妃,真的如她表麵那般單純無辜嗎?
郭淩峰放下手中的筆,腦海中不斷迴放著這幾日發生的事情。從陶夭夭被陷害,到舊愛妃子聲淚俱下的控訴,再到麗妃雲淡風輕的辯解,每一幕都像是一塊塊拚圖碎片,在他腦海中拚湊出一個撲朔迷離的真相。
他揉了揉眉心,心中煩躁不安。他知道,後宮的鬥爭,從來都不是簡單的善惡之分,而是利益的博弈,是權力的遊戲。他不能輕易相信任何一方的話,也不能被表象所迷惑。
“來人。”郭淩峰沉聲喚道。
一名侍衛應聲而入,單膝跪地,恭敬地問道:“陛下有何吩咐?”
“傳朕旨意,沒有朕的允許,任何人不得探視陶夭夭。”郭淩峰語氣冰冷,不容置疑。
“遵旨。”侍衛領命而去。
郭淩峰站起身,走到窗前,望著天邊那一輪明月,心中暗暗下定決心。
他要查清楚這一切,還所有人一個公道,也給自己一個交代。
就在這時,一名小太監匆匆走了進來,跪倒在地,顫聲說道:“陛下,奴才…奴才…”
“何事如此驚慌?”郭淩峰眉頭微蹙,心中隱隱升起一絲不安。
“奴才…奴才…”小太監深吸一口氣,仿佛下定了某種決心,抬頭看著郭淩峰,一字一句地說道,“奴才有關於麗妃娘娘的事情要稟報…”
“麗妃娘娘說笑了,”郭淩峰不動聲色地端起茶杯,輕輕抿了一口,“公主殿下身份尊貴,臣對她隻有敬仰之情,不敢有絲毫逾越。”
麗妃見郭淩峰不上鉤,也不惱怒,隻是意味深長地笑了笑,“是嗎?那就好。本宮也是擔心侯爺年輕有為,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纏住,耽誤了前程。”
郭淩峰自然聽得出她話裏的威脅之意,但他隻是淡淡一笑,並不接話。兩人又寒暄了幾句,郭淩峰便借口有事,起身告辭。
離開麗妃的寢宮,郭淩峰心中的不安愈發強烈。他知道,這場後宮的暗潮洶湧,遠比他想象的還要複雜。他必須盡快查清真相,才能保護自己和陶夭夭。
當天晚上,郭淩峰借口處理公務,將自己關在書房裏,仔細迴想最近發生的事情。他總覺得,麗妃今日的舉動太過刻意,仿佛是有人在背後指使。
“是誰呢?”郭淩峰眉頭緊鎖,腦海中浮現出一個個人影。突然,他像是想到了什麽,猛地站起身,快步走到書桌前,鋪開一張宣紙,提筆寫下幾個名字。
而此時,皇宮的另一邊,皇帝正在批閱奏折。麗妃款款走進來,為他輕輕揉捏肩膀,聲音嬌媚動人,“皇上,您已經批閱了一天的奏折了,要注意休息啊。”
皇帝放下手中的筆,轉頭看著麗妃,眼中滿是寵溺,“愛妃今日怎麽有空來朕這裏?”
麗妃輕輕依偎在皇帝懷裏,狀似無意地說道:“臣妾今日聽聞了一些關於公主和郭侯爺的傳聞,心裏有些擔心,所以想來問問皇上。”
皇帝眉頭微皺,“什麽傳聞?”
麗妃故作猶豫地咬了咬嘴唇,“臣妾也不知真假,隻是聽說……公主似乎對郭侯爺動了真心……”
她話音未落,皇帝的臉色已經陰沉下來,“此事當真?”
“臣妾也不知……”麗妃垂下眼簾,掩蓋住眼底的得意之色,“隻是,無風不起浪……”
深夜,一個黑影悄無聲息地潛入了郭淩峰的書房,將一封信箋塞進了他的手中,“侯爺,這是我家娘娘要奴婢交給您的,請您務必仔細閱讀。”說罷,不等郭淩峰反應,便轉身消失在夜色中。郭淩峰展開信箋,借著微弱的燭光,一行娟秀的字跡映入眼簾:“麗妃挑撥,切勿相信,吾心如明月,天地可鑒。”落款是陶夭夭的印章,一抹淡淡的桃花香氣從信紙上散發出來,仿佛在無聲地訴說著她的委屈和無奈。
郭淩峰的心中五味雜陳,他自然相信陶夭夭的為人,但麗妃的舉動和那番話語,也不像是空穴來風。他將信箋放在燭火上點燃,看著它化作灰燼,心中暗自決定,要盡快查清此事,還陶夭夭一個清白。
次日,郭淩峰故意在禦花園流連,果然,沒過多久,便遇見了獨自一人賞花的陶夭夭。她今日穿著一襲素雅的白色衣裙,臉上不施粉黛,卻更顯得清麗脫俗,隻是眉宇間帶著一絲淡淡的憂愁。
“公主殿下。”郭淩峰上前行禮,語氣恭敬而疏離。
陶夭夭見到郭淩峰,眼中閃過一絲驚喜,但很快便被掩蓋下去,她微微點頭,語氣平靜地說道:“郭侯爺不必多禮。”
兩人沉默了片刻,郭淩峰開口道:“昨日麗妃娘娘所說之事,不知……”
陶夭夭臉色一白,不等他說完,便打斷道:“侯爺不必再提,清者自清,濁者自濁,我行的正坐得端,不怕別人議論。”
郭淩峰還想再說什麽,卻被陶夭夭身邊的宮女巧妙地打斷,說是皇後娘娘召見,陶夭夭便匆匆離去,隻留下一抹淡淡的香氣,在空氣中漸漸消散。
郭淩峰看著她的背影,心中疑慮更深。就在這時,不遠處傳來一陣銀鈴般的笑聲,麗妃身著華服,在宮女的簇擁下走了過來。
“喲,這不是郭侯爺嗎?”麗妃故作驚訝地說道,“怎麽,在思念公主殿下了?”
郭淩峰不動聲色地避開她的目光,淡淡地說道:“麗妃娘娘說笑了,臣隻是在欣賞禦花園的景色罷了。”
麗妃掩嘴一笑,目光有意無意地掃過郭淩峰手中的玉佩,那是陶夭夭親手送給他的,整個後宮獨一無二,“是嗎?那本宮可要提醒侯爺一句,這禦花園的花雖美,卻也容易藏汙納垢,有些事情,眼見也不一定為實啊。”
說完,麗妃便帶著宮女們揚長而去,隻留下郭淩峰一人站在原地,眉頭緊鎖。他隱隱覺得,麗妃這番話似乎另有所指。
當天晚上,皇帝忽然心血來潮,想要微服出巡,體驗民間生活。麗妃早有準備,安排了一出好戲。在經過一處僻靜的酒樓時,皇帝無意間看到二樓雅間裏,一個身形與陶夭夭極其相似的女子,正與一個年輕男子舉止親密,談笑風生。
皇帝頓時怒火中燒,指著那雅間,聲音冰冷刺骨:“去,給朕查清楚,那女子是誰!”
皇帝的命令如同一道驚雷,瞬間在寂靜的夜晚炸響。侍衛不敢怠慢,立刻衝進酒樓,將那對男女“請”了下來。
昏暗的燈光下,那女子衣衫不整,眼角含淚,楚楚可憐,正是陶夭夭。而她身旁的男子,則是一身書生打扮,麵容清秀,隻是此時臉上卻帶著幾分慌亂和不安。
“公主殿下,怎麽會是你?”郭淩峰心中震驚,語氣中卻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懷疑。
陶夭夭看到郭淩峰,仿佛看到了救星一般,淚水奪眶而出:“侯爺,救我!我被人陷害了!”
那書生也急忙解釋道:“這位大人,我與公主隻是偶然相遇,並非有意冒犯,還請明察!”
皇帝怒氣衝衝地走上前,指著陶夭夭怒斥道:“大膽!竟敢私會外男,成何體統!”
陶夭夭臉色蒼白,卻依然倔強地辯解道:“父皇,我沒有,我是被人陷害的!我根本不認識他!”
皇帝哪裏肯信,正要下令將二人拿下,郭淩峰卻突然站了出來,躬身說道:“陛下,此事蹊蹺,還請陛下息怒,待查明真相再做定奪。”
皇帝深深地看了郭淩峰一眼,又看了看哭得梨花帶雨的陶夭夭,終究還是壓下了心中的怒火,冷哼一聲:“好,就依你所言!來人,將他們帶迴宮中,嚴加審問!”
迴到皇宮後,陶夭夭立刻被禁足在自己的寢宮中。她心急如焚,卻又無計可施,隻能一遍遍地迴想著當日的情形,試圖找出破綻。
郭淩峰心事重重地迴到府中,腦海中不斷浮現出當日在酒樓裏看到的那一幕。他雖然心中有疑,但並未輕易相信,決定進一步觀察。
幾日後,舊愛妃子主動求見郭淩峰,她淚眼婆娑,哭訴著自己的委屈和冤屈,並將矛頭直指麗妃,稱這一切都是麗妃的陰謀,目的是為了陷害她和陶夭夭,獨占皇帝的寵愛。
郭淩峰看著眼前梨花帶雨的女子,心中五味雜陳。他深知後宮的險惡,但也明白眼見不一定為實,更何況,他對麗妃的心機和手段也早有領教。
“你說的這些,可有證據?”郭淩峰問道,語氣平靜,卻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威嚴。
舊愛妃子眼神閃爍,支支吾吾地說不出話來,最後隻得低聲說道:“臣妾……臣妾沒有證據,但是……”
“沒有證據,就不要妄加揣測。”郭淩峰冷冷地打斷了她的話,起身走到窗前,望著窗外漆黑的夜空,心中卻如同這夜色一般,充滿了迷茫和困惑。
他究竟該相信誰?是舊愛妃子聲淚俱下的控訴,還是新寵妃子胸有成竹的自信?
沉默良久,郭淩峰終於轉過身,看著依舊跪在地上的舊愛妃子,緩緩開口道:“你先迴去吧,此事……”
他頓了頓,似乎在斟酌著什麽,最終隻吐出了一句:“我會查清楚。”
舊愛妃子聞言,眼神中閃過一絲失望,卻也不敢再多說什麽,隻得叩謝皇恩,起身緩緩退了出去。
郭淩峰看著她離去的背影,心中五味雜陳。舊愛妃子溫婉賢淑,與他相伴多年,曾經也是他心中不可替代的存在。但如今,新人笑,舊人哭,後宮的殘酷和現實,讓他不得不重新審視這段感情。
他走到書桌前,鋪開一張宣紙,提筆寫下“麗妃”二字。筆鋒淩厲,力透紙背,仿佛要將這紙張刺穿一般。他想起麗妃嬌媚的笑容,想起她巧言令色的手段,心中漸漸升起一絲懷疑。
麗妃,真的如她表麵那般單純無辜嗎?
郭淩峰放下手中的筆,腦海中不斷迴放著這幾日發生的事情。從陶夭夭被陷害,到舊愛妃子聲淚俱下的控訴,再到麗妃雲淡風輕的辯解,每一幕都像是一塊塊拚圖碎片,在他腦海中拚湊出一個撲朔迷離的真相。
他揉了揉眉心,心中煩躁不安。他知道,後宮的鬥爭,從來都不是簡單的善惡之分,而是利益的博弈,是權力的遊戲。他不能輕易相信任何一方的話,也不能被表象所迷惑。
“來人。”郭淩峰沉聲喚道。
一名侍衛應聲而入,單膝跪地,恭敬地問道:“陛下有何吩咐?”
“傳朕旨意,沒有朕的允許,任何人不得探視陶夭夭。”郭淩峰語氣冰冷,不容置疑。
“遵旨。”侍衛領命而去。
郭淩峰站起身,走到窗前,望著天邊那一輪明月,心中暗暗下定決心。
他要查清楚這一切,還所有人一個公道,也給自己一個交代。
就在這時,一名小太監匆匆走了進來,跪倒在地,顫聲說道:“陛下,奴才…奴才…”
“何事如此驚慌?”郭淩峰眉頭微蹙,心中隱隱升起一絲不安。
“奴才…奴才…”小太監深吸一口氣,仿佛下定了某種決心,抬頭看著郭淩峰,一字一句地說道,“奴才有關於麗妃娘娘的事情要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