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計確實絕妙!一來,能讓我等避免在這亂世中孤立無援、獨自抗衡強敵,從而大幅降低可能遭受的損失;二來,還可趁此良機,暗中探察各方勢力的虛實與底蘊。其三,與權健聯合,董卓及其麾下勢力覆滅的幾率將大大增加,當真是一箭三雕之良策!”田豐捋著胡須,目光睿智而沉穩,緩緩說道。
張錚微微頷首,眼中閃過一抹讚賞,朗聲道:“我亦覺此計甚妙。不知諸位還有其他見解嗎?”
眾人相互對視,紛紛抱拳,齊聲應道:“我等並無異議。”
“好!既然如此,便依此計行事。”張錚果斷下令,正欲部署後續行動之時,隻見高虎腳步匆匆,大步跨進營帳。
他身姿挺拔,抱拳拱手,神情恭敬而急切地說道:“大人,剛收到關將軍的急件!”言罷,便將手中的絹布呈上。
張錚抬手接過絹布,展開後便專注地看了起來。須臾,他嘴角微微上揚,浮現出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
田豐見張錚這般莫名的神情,心中好奇頓生,忍不住開口問道:“大人,雲長在信中究竟說了何事?您緣何露出這般笑容?”
張錚抬起頭來,輕輕抖了抖手中的絹布,語氣帶著幾分感慨:“方才我等還在商議聯合各方勢力,一同討伐那董卓逆賊,沒承想,已然有人先行一步了。”
“什麽?!”眾人聽聞,皆是又驚又疑,臉上滿是不可置信之色 。
隻見他神色凝重,手中緊握著一封信件,緩緩開口道:“諸位,這是袁紹特意要雲長轉交給我的信件。”
說著,他將絹布遞給田豐,繼續說道,“這裏麵不僅有他的親筆信,還複寫了一份皇帝的討賊董卓密旨。”
眾人聽聞,皆是一驚,紛紛湊近看。田豐說道:“信中所言,皇帝秘密派人給他送來密旨,要求他聯合各方勢力,即刻共同來京勤王,討伐董卓這逆賊。”
王棟眉頭緊皺,滿臉疑惑,忍不住說道:“董卓的罪行,我們還是前些日子從何太後口中得知的,本以為我們已是最早知曉的一批人了,萬萬沒想到袁紹居然比我們還早知道。可真是奇了怪了,他究竟是怎麽得到皇帝密旨的呢?”
王朗輕輕撫著胡須,臉上露出一絲不以為然的神色,說道:“這有什麽好大驚小怪的。你們可別忘了,袁紹家族的政治地位那可是高得很呐!連續四代人都位列三公之位 。”
他稍作停頓,端起茶杯輕抿一口,繼續娓娓道來:“袁紹的高祖袁安,在漢章帝時任司空、司徒,當年他審理楚王謀反案,公正嚴明,不偏不倚,那可是聞名天下,也正是從那時起,奠定了袁氏家族的根基。”
“袁安之子袁敞,在漢和帝時雖短暫代理司空之職,任職時間不長,可在朝中眾人心中,他也是被默認為三公之一的。”
王朗放下茶杯,比劃著手勢,講得繪聲繪色,“到了袁安之孫袁湯,那更是了不起,在漢桓帝時期,曆任司空、司徒、太尉,是袁氏家族中唯一將三公職位都做了個遍的人物,還被封為安國亭侯。”
“至於袁湯的兩個兒子袁逢和袁隗,袁逢擔任司空,袁隗擔任太尉,手握軍權,位高權重。而且袁氏的門生故吏遍布朝野,早已形成了一個龐大無比的官僚網絡。就連外戚和宦官集團,平日裏見了袁氏家族的人,都得禮讓三分。有如此龐大的實力做支撐,皇帝選擇交給他,也算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吧?”
王棟滿臉驚訝,忍不住出聲:“著實沒想到,這袁紹的家族背景竟如此深厚。”王棟出身壺關縣小吏,一路摸爬滾打才升至如今的職位,平日裏鮮少有機會接觸到袁紹這般高高在上的大人物,對其所知極為有限,今日聽聞袁紹家世,內心滿是震撼。
與王棟截然不同,王朗身為漢末聞名遐邇的經學家,早年曾拜在太尉楊賜門下潛心求學。憑借對經籍的精通,他被朝廷授予郎中一職,長期遊走於上層社會,對各路達官顯貴的底細自然了如指掌。
這時,陳登神色憂慮,向前一步問道:“那我們該如何行事?還要出兵嗎?需不需要主動聯絡其他勢力呢?”
張錚略作思忖,沉穩開口:“出兵一事,勢在必行。至於聯絡其他勢力,既然袁紹有意牽頭,那就讓他去操辦。如此一來,倒也省了我們不少心思。”
王朗接著發問:“那準備帶哪支軍隊出征呢?”
張錚條理清晰地分析道:“子山的陷陣軍此刻正在幽州與公孫瓚激烈交戰,戰線吃緊,難以抽身南下;雲長的虎賁軍在冀州與韓馥、袁紹等人形成對峙之勢,同樣無法輕易調離。眼下,唯有子龍的上黨軍暫無作戰任務,傳令下去,調他們與我一同出征。”
……
幾乎與此同時,其他各方勢力也如同收到命運的召喚一般,陸陸續續先後接到了同樣的傳信。
這其中,有身處南陽、兵多糧足且野心勃勃的後將軍袁術;有暫居徐州、以仁德之名廣布四方,正努力積攢實力的劉備;
有身為豫州刺史,看似手握一方大權,實則在複雜局勢中小心翼翼的孔伷;兗州刺史劉岱,坐擁兗州膏腴之地,也在接到傳信的那一刻陷入沉思;
河內太守王匡,一直渴望在亂世中嶄露頭角,如今看著手中傳信,眼神中透露出興奮與期待;
陳留太守張邈,為人豪爽,喜好結交天下豪傑,收到傳信後亦是表情凝重;東郡太守橋瑁,早有匡扶漢室之誌,麵對傳信,當即召集麾下謀士商議;
山陽太守袁遺,雖身處山陽,但對天下局勢一直密切關注,接到傳信後,內心五味雜陳;
濟北相鮑信,年輕有為且頗具遠見,看完傳信,立刻開始調派人手;還有長沙郡太守孫堅,以勇猛善戰聞名,他接到傳信時,正操練兵馬,聽聞此事,手中長槍猛地一震;
就連時任濟南相的曹操,也收到了這份改變天下格局的傳信,他沉吟良久,臉上露出捉摸不透的神情。
各方勢力在接到傳信後,反應截然不同。有的震驚得呆立當場,仿佛聽到了天方夜譚;有的則憤怒不已,認為這是一場陰謀;還有的滿心疑惑,不知這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深意。
但無一例外,他們都深知此事幹係重大,紛紛派出自己的心腹人馬。這些人馬有的快馬加鞭,朝著洛陽城疾馳而去,試圖從洛陽城中打探到最真實的消息;有的則奔赴渤海袁紹處,想要當麵詢問袁紹,核實情況真偽。
經過一番緊張的奔波與打探,各方勢力終於核實完畢。確定消息屬實後,他們紛紛開始緊鑼密鼓地準備起來。
一時間,各州郡內人來人往,熱鬧非凡。士兵們忙著操練、籌備糧草,工匠們趕製兵器、修繕盔甲,謀士們則日夜商議著應對之策。
時光匆匆,在這忙碌的氛圍中,很快一個月就悄然過去了 ,而天下大勢,也即將迎來一場翻天覆地的變革。
張錚微微頷首,眼中閃過一抹讚賞,朗聲道:“我亦覺此計甚妙。不知諸位還有其他見解嗎?”
眾人相互對視,紛紛抱拳,齊聲應道:“我等並無異議。”
“好!既然如此,便依此計行事。”張錚果斷下令,正欲部署後續行動之時,隻見高虎腳步匆匆,大步跨進營帳。
他身姿挺拔,抱拳拱手,神情恭敬而急切地說道:“大人,剛收到關將軍的急件!”言罷,便將手中的絹布呈上。
張錚抬手接過絹布,展開後便專注地看了起來。須臾,他嘴角微微上揚,浮現出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
田豐見張錚這般莫名的神情,心中好奇頓生,忍不住開口問道:“大人,雲長在信中究竟說了何事?您緣何露出這般笑容?”
張錚抬起頭來,輕輕抖了抖手中的絹布,語氣帶著幾分感慨:“方才我等還在商議聯合各方勢力,一同討伐那董卓逆賊,沒承想,已然有人先行一步了。”
“什麽?!”眾人聽聞,皆是又驚又疑,臉上滿是不可置信之色 。
隻見他神色凝重,手中緊握著一封信件,緩緩開口道:“諸位,這是袁紹特意要雲長轉交給我的信件。”
說著,他將絹布遞給田豐,繼續說道,“這裏麵不僅有他的親筆信,還複寫了一份皇帝的討賊董卓密旨。”
眾人聽聞,皆是一驚,紛紛湊近看。田豐說道:“信中所言,皇帝秘密派人給他送來密旨,要求他聯合各方勢力,即刻共同來京勤王,討伐董卓這逆賊。”
王棟眉頭緊皺,滿臉疑惑,忍不住說道:“董卓的罪行,我們還是前些日子從何太後口中得知的,本以為我們已是最早知曉的一批人了,萬萬沒想到袁紹居然比我們還早知道。可真是奇了怪了,他究竟是怎麽得到皇帝密旨的呢?”
王朗輕輕撫著胡須,臉上露出一絲不以為然的神色,說道:“這有什麽好大驚小怪的。你們可別忘了,袁紹家族的政治地位那可是高得很呐!連續四代人都位列三公之位 。”
他稍作停頓,端起茶杯輕抿一口,繼續娓娓道來:“袁紹的高祖袁安,在漢章帝時任司空、司徒,當年他審理楚王謀反案,公正嚴明,不偏不倚,那可是聞名天下,也正是從那時起,奠定了袁氏家族的根基。”
“袁安之子袁敞,在漢和帝時雖短暫代理司空之職,任職時間不長,可在朝中眾人心中,他也是被默認為三公之一的。”
王朗放下茶杯,比劃著手勢,講得繪聲繪色,“到了袁安之孫袁湯,那更是了不起,在漢桓帝時期,曆任司空、司徒、太尉,是袁氏家族中唯一將三公職位都做了個遍的人物,還被封為安國亭侯。”
“至於袁湯的兩個兒子袁逢和袁隗,袁逢擔任司空,袁隗擔任太尉,手握軍權,位高權重。而且袁氏的門生故吏遍布朝野,早已形成了一個龐大無比的官僚網絡。就連外戚和宦官集團,平日裏見了袁氏家族的人,都得禮讓三分。有如此龐大的實力做支撐,皇帝選擇交給他,也算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吧?”
王棟滿臉驚訝,忍不住出聲:“著實沒想到,這袁紹的家族背景竟如此深厚。”王棟出身壺關縣小吏,一路摸爬滾打才升至如今的職位,平日裏鮮少有機會接觸到袁紹這般高高在上的大人物,對其所知極為有限,今日聽聞袁紹家世,內心滿是震撼。
與王棟截然不同,王朗身為漢末聞名遐邇的經學家,早年曾拜在太尉楊賜門下潛心求學。憑借對經籍的精通,他被朝廷授予郎中一職,長期遊走於上層社會,對各路達官顯貴的底細自然了如指掌。
這時,陳登神色憂慮,向前一步問道:“那我們該如何行事?還要出兵嗎?需不需要主動聯絡其他勢力呢?”
張錚略作思忖,沉穩開口:“出兵一事,勢在必行。至於聯絡其他勢力,既然袁紹有意牽頭,那就讓他去操辦。如此一來,倒也省了我們不少心思。”
王朗接著發問:“那準備帶哪支軍隊出征呢?”
張錚條理清晰地分析道:“子山的陷陣軍此刻正在幽州與公孫瓚激烈交戰,戰線吃緊,難以抽身南下;雲長的虎賁軍在冀州與韓馥、袁紹等人形成對峙之勢,同樣無法輕易調離。眼下,唯有子龍的上黨軍暫無作戰任務,傳令下去,調他們與我一同出征。”
……
幾乎與此同時,其他各方勢力也如同收到命運的召喚一般,陸陸續續先後接到了同樣的傳信。
這其中,有身處南陽、兵多糧足且野心勃勃的後將軍袁術;有暫居徐州、以仁德之名廣布四方,正努力積攢實力的劉備;
有身為豫州刺史,看似手握一方大權,實則在複雜局勢中小心翼翼的孔伷;兗州刺史劉岱,坐擁兗州膏腴之地,也在接到傳信的那一刻陷入沉思;
河內太守王匡,一直渴望在亂世中嶄露頭角,如今看著手中傳信,眼神中透露出興奮與期待;
陳留太守張邈,為人豪爽,喜好結交天下豪傑,收到傳信後亦是表情凝重;東郡太守橋瑁,早有匡扶漢室之誌,麵對傳信,當即召集麾下謀士商議;
山陽太守袁遺,雖身處山陽,但對天下局勢一直密切關注,接到傳信後,內心五味雜陳;
濟北相鮑信,年輕有為且頗具遠見,看完傳信,立刻開始調派人手;還有長沙郡太守孫堅,以勇猛善戰聞名,他接到傳信時,正操練兵馬,聽聞此事,手中長槍猛地一震;
就連時任濟南相的曹操,也收到了這份改變天下格局的傳信,他沉吟良久,臉上露出捉摸不透的神情。
各方勢力在接到傳信後,反應截然不同。有的震驚得呆立當場,仿佛聽到了天方夜譚;有的則憤怒不已,認為這是一場陰謀;還有的滿心疑惑,不知這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深意。
但無一例外,他們都深知此事幹係重大,紛紛派出自己的心腹人馬。這些人馬有的快馬加鞭,朝著洛陽城疾馳而去,試圖從洛陽城中打探到最真實的消息;有的則奔赴渤海袁紹處,想要當麵詢問袁紹,核實情況真偽。
經過一番緊張的奔波與打探,各方勢力終於核實完畢。確定消息屬實後,他們紛紛開始緊鑼密鼓地準備起來。
一時間,各州郡內人來人往,熱鬧非凡。士兵們忙著操練、籌備糧草,工匠們趕製兵器、修繕盔甲,謀士們則日夜商議著應對之策。
時光匆匆,在這忙碌的氛圍中,很快一個月就悄然過去了 ,而天下大勢,也即將迎來一場翻天覆地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