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各方反應
重生漢末,開局收劉宏為徒 作者:玄武仙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潛離開後不久,劉宏便傳令尚書台,先後頒布了數十道詔書。
第一道詔書,便是拜王潛為將作大匠,凡天下工匠,皆歸其掌管,天下工程皆由其負責。
隨後,就是拜崔寔為河南尹,並征召陽球為廷尉。
最後,才是一大堆征辟羽林郎的詔書。
至於考核選官一事,劉宏並未急著下詔,而是在等一個合適的時機。
隨著詔書傳出,朝野內外頓時一片嘩然!
人們這才知道,原來當今天子,竟還有著一個老師。
竇武府邸。
此前黨人齊聚、高朋滿座的廳堂,此時卻是顯得比較冷清。
除竇家子弟和手下幾個門客之外,客座上,也就隻有尚書令尹勳、侍禦史劉鯈、宗正劉陶等少數幾個人而已。
掃望眾人一眼,竇武麵露不愉的看了尹勳一眼,道:“尹尚書,天子突發那麽多詔書,你為何不來提前告知?”
“唉,大將軍,如今這尚書台的人,一大半都投向了天子,剩下的人,也都是一些牆頭草,下官根本就指使不動啊!”
尹勳苦笑著解釋道,他這個尚書令,已然成了一個空架子,根本沒有絲毫分量了。
“這不可能!”竇武臉色一變,“天子小小年紀,且一直生活在解瀆亭,怎麽可能有這般手段?”
劉鯈也點頭附和道:“嗯,在下曾護送天子從河間一路來到洛陽,與天子也頗為相熟。
天子仁孝良善、極重感情,確實不是那種心思深沉之人。”
“可是天子又何以在一夜之間,控製了皇宮,並誅殺了侯覽、王甫等人呢?”尹勳反問道。
“這個嘛……”
竇武雙眼微眯,“依我看,這一切,應該全都是出自那個王潛的手筆,畢竟盧子幹與我傳信之時,可不止一次的提及此人。”
“嗯,倒也有此可能!”
對於竇武的推斷,其餘幾人卻是不約而同點了點頭。
尹勳突然開口問道:“大將軍,讓在下奇怪的是,這王潛既是帝師,那當今天子,為何卻隻拜其為將作大匠呢?”
竇武皺了皺眉頭,“這也是本將疑惑之處,這將作大匠雖然也屬兩千石,但其地位和身份,卻與三公、九卿有著不小的差距,與帝師身份,明顯不符!”
“大將軍,您說天子如此安排,會不會是因為擔心那些清流?”劉鯈意有所指道。
“哦?”竇武眉頭一挑,“此話怎講?”
劉鯈凝聲道:“大將軍,您想啊,那陳蕃乃為清流之首,又位居上公太傅之職。
如今他們好不容易翻身,自然不會容忍其他人染指朝堂。
那王潛雖是帝師,但一無背景、二無寸功,天子若是直接將其拜為三公或是九卿,必會招來一眾清流的反對和打壓!
所以,天子也隻能退而求其次,使其屈居將作大匠之職了!”
竇武一臉認同的點了點頭,而後眼睛一亮,“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王潛或可拉攏?”
劉鯈點頭道:“試試倒也無妨,再怎麽說他也是當今帝師,若是能得到他的支持,總歸是一樁好事!”
竇武點了點頭,隨即說道:“還有那崔寔,此人不屬清流,也可以接觸一下,至於那個陽球嘛……”
說起陽球,竇武突然頓了一下,然後目露詢問的看向眾人。
尹勳:“大將軍,依我看,咱們隻需不去招惹那陽球即可,至於拉攏的話,還是算了!”
聽到這話,其餘眾人也紛紛點了點頭。
對他們來說,那陽球就是一個孤臣,他不來找你麻煩,就得謝天謝地了,至於拉攏,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也罷,既如此,那咱們還是商議一下朝中的事務吧!”
看到眾人態度一致,竇武也不再堅持,隨後便與眾人開始商討起了接下來的事情。
對於如今竇武而言,他不僅辭去了錄尚書事一職,還跟那些清流黨人徹底決裂,想要維持自己的權利地位,就隻能將目光放在外朝上麵了。
而今,黨錮尚未正式解除,朝中仍有許多空缺,剛好方便他竇武趁機安插自己的人手。
就在竇武這邊忙著商議爭權的同時,一眾清流黨人也紛紛趕到了陳蕃的府邸當中。
當然,此時的清流黨人,因為登基大典一事,心中對劉宏還是充滿好感的。
所以,對於劉宏拜王潛為將作大匠一事,他們不僅沒有絲毫異議,反而稱頌劉宏是一位守規矩、不以權謀私的聖明君主。
至於崔寔和陽球,一個素有賢名、一個政績可查,雖不屬清流一派,但劉宏對他們的任命倒也合情合理,讓人無話可說。
至於征辟羽林郎一事,這些清流黨人跟竇武一樣,同樣也沒放在心上。
畢竟,羽林軍是天子親軍,用誰不用誰,完全就是天子一個人說了算,不要說他們這些外人了,便是當今太後都不能隨意指手畫腳。
“太傅,天子既已查清那刺客乃是侯覽、王甫等人所派,那我等便已洗清嫌疑,還請您上書陛下,盡快解除禁錮才是!”
“是啊太傅,若再拖延下去的話,必將為竇武所趁,屆時一切都來不及了!”
“我聽說,那竇武已然開始四下走動了……”
偌大的客廳內,一眾清流黨人,全部是麵舉焦急,吵嚷個不停,全然沒有了過去那種沉穩、冷靜。
端坐在首位上的陳蕃,聽著眾人的絮叨,眉頭擰出了一個川字。
自從登基大典上鬧了那麽一出之後,他總算是明白了李膺當初對他的勸告,徹底看清了眼前這些家夥的真麵目。
在他看來,這些家夥,之所以如此焦急,擔心外戚掌權是假,急著入主朝堂才是真。
看著眼前的這些人們,陳蕃眼眸深處,不禁閃過一絲失望。
想當初梁冀為禍朝堂之時,無數士人,為了心中的正義,不惜身死,也要挺身而出,與梁冀展開殊死爭鬥。
在當時,士人皆以李固、杜喬、陳蕃為楷模,並將那些投靠了外戚、宦官的人稱為“濁流”,而他們則自詡為“清流”。
可是,自梁冀倒台,李固、杜喬等人死後,清流發起的“清議”便成為了一種鬥爭手段,整個團體也逐漸變了味道。
而今,這個團體已然發展壯大到,連陳蕃也無法約束的地步了。
緩緩掃望眾人一眼,陳蕃沉聲說道:“明日朝會,老夫可以上書陛下解除黨錮。
但你們也要一同上書,請求陛下誅殺所有宦官,並彈劾王潛!”
第一道詔書,便是拜王潛為將作大匠,凡天下工匠,皆歸其掌管,天下工程皆由其負責。
隨後,就是拜崔寔為河南尹,並征召陽球為廷尉。
最後,才是一大堆征辟羽林郎的詔書。
至於考核選官一事,劉宏並未急著下詔,而是在等一個合適的時機。
隨著詔書傳出,朝野內外頓時一片嘩然!
人們這才知道,原來當今天子,竟還有著一個老師。
竇武府邸。
此前黨人齊聚、高朋滿座的廳堂,此時卻是顯得比較冷清。
除竇家子弟和手下幾個門客之外,客座上,也就隻有尚書令尹勳、侍禦史劉鯈、宗正劉陶等少數幾個人而已。
掃望眾人一眼,竇武麵露不愉的看了尹勳一眼,道:“尹尚書,天子突發那麽多詔書,你為何不來提前告知?”
“唉,大將軍,如今這尚書台的人,一大半都投向了天子,剩下的人,也都是一些牆頭草,下官根本就指使不動啊!”
尹勳苦笑著解釋道,他這個尚書令,已然成了一個空架子,根本沒有絲毫分量了。
“這不可能!”竇武臉色一變,“天子小小年紀,且一直生活在解瀆亭,怎麽可能有這般手段?”
劉鯈也點頭附和道:“嗯,在下曾護送天子從河間一路來到洛陽,與天子也頗為相熟。
天子仁孝良善、極重感情,確實不是那種心思深沉之人。”
“可是天子又何以在一夜之間,控製了皇宮,並誅殺了侯覽、王甫等人呢?”尹勳反問道。
“這個嘛……”
竇武雙眼微眯,“依我看,這一切,應該全都是出自那個王潛的手筆,畢竟盧子幹與我傳信之時,可不止一次的提及此人。”
“嗯,倒也有此可能!”
對於竇武的推斷,其餘幾人卻是不約而同點了點頭。
尹勳突然開口問道:“大將軍,讓在下奇怪的是,這王潛既是帝師,那當今天子,為何卻隻拜其為將作大匠呢?”
竇武皺了皺眉頭,“這也是本將疑惑之處,這將作大匠雖然也屬兩千石,但其地位和身份,卻與三公、九卿有著不小的差距,與帝師身份,明顯不符!”
“大將軍,您說天子如此安排,會不會是因為擔心那些清流?”劉鯈意有所指道。
“哦?”竇武眉頭一挑,“此話怎講?”
劉鯈凝聲道:“大將軍,您想啊,那陳蕃乃為清流之首,又位居上公太傅之職。
如今他們好不容易翻身,自然不會容忍其他人染指朝堂。
那王潛雖是帝師,但一無背景、二無寸功,天子若是直接將其拜為三公或是九卿,必會招來一眾清流的反對和打壓!
所以,天子也隻能退而求其次,使其屈居將作大匠之職了!”
竇武一臉認同的點了點頭,而後眼睛一亮,“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王潛或可拉攏?”
劉鯈點頭道:“試試倒也無妨,再怎麽說他也是當今帝師,若是能得到他的支持,總歸是一樁好事!”
竇武點了點頭,隨即說道:“還有那崔寔,此人不屬清流,也可以接觸一下,至於那個陽球嘛……”
說起陽球,竇武突然頓了一下,然後目露詢問的看向眾人。
尹勳:“大將軍,依我看,咱們隻需不去招惹那陽球即可,至於拉攏的話,還是算了!”
聽到這話,其餘眾人也紛紛點了點頭。
對他們來說,那陽球就是一個孤臣,他不來找你麻煩,就得謝天謝地了,至於拉攏,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也罷,既如此,那咱們還是商議一下朝中的事務吧!”
看到眾人態度一致,竇武也不再堅持,隨後便與眾人開始商討起了接下來的事情。
對於如今竇武而言,他不僅辭去了錄尚書事一職,還跟那些清流黨人徹底決裂,想要維持自己的權利地位,就隻能將目光放在外朝上麵了。
而今,黨錮尚未正式解除,朝中仍有許多空缺,剛好方便他竇武趁機安插自己的人手。
就在竇武這邊忙著商議爭權的同時,一眾清流黨人也紛紛趕到了陳蕃的府邸當中。
當然,此時的清流黨人,因為登基大典一事,心中對劉宏還是充滿好感的。
所以,對於劉宏拜王潛為將作大匠一事,他們不僅沒有絲毫異議,反而稱頌劉宏是一位守規矩、不以權謀私的聖明君主。
至於崔寔和陽球,一個素有賢名、一個政績可查,雖不屬清流一派,但劉宏對他們的任命倒也合情合理,讓人無話可說。
至於征辟羽林郎一事,這些清流黨人跟竇武一樣,同樣也沒放在心上。
畢竟,羽林軍是天子親軍,用誰不用誰,完全就是天子一個人說了算,不要說他們這些外人了,便是當今太後都不能隨意指手畫腳。
“太傅,天子既已查清那刺客乃是侯覽、王甫等人所派,那我等便已洗清嫌疑,還請您上書陛下,盡快解除禁錮才是!”
“是啊太傅,若再拖延下去的話,必將為竇武所趁,屆時一切都來不及了!”
“我聽說,那竇武已然開始四下走動了……”
偌大的客廳內,一眾清流黨人,全部是麵舉焦急,吵嚷個不停,全然沒有了過去那種沉穩、冷靜。
端坐在首位上的陳蕃,聽著眾人的絮叨,眉頭擰出了一個川字。
自從登基大典上鬧了那麽一出之後,他總算是明白了李膺當初對他的勸告,徹底看清了眼前這些家夥的真麵目。
在他看來,這些家夥,之所以如此焦急,擔心外戚掌權是假,急著入主朝堂才是真。
看著眼前的這些人們,陳蕃眼眸深處,不禁閃過一絲失望。
想當初梁冀為禍朝堂之時,無數士人,為了心中的正義,不惜身死,也要挺身而出,與梁冀展開殊死爭鬥。
在當時,士人皆以李固、杜喬、陳蕃為楷模,並將那些投靠了外戚、宦官的人稱為“濁流”,而他們則自詡為“清流”。
可是,自梁冀倒台,李固、杜喬等人死後,清流發起的“清議”便成為了一種鬥爭手段,整個團體也逐漸變了味道。
而今,這個團體已然發展壯大到,連陳蕃也無法約束的地步了。
緩緩掃望眾人一眼,陳蕃沉聲說道:“明日朝會,老夫可以上書陛下解除黨錮。
但你們也要一同上書,請求陛下誅殺所有宦官,並彈劾王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