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其他的教化之法
重生漢末,開局收劉宏為徒 作者:玄武仙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233章 其他的教化之法
“師父有所不知。”
劉宏拿起那封信件,凝聲道:“關東的那些地方豪族,除鐵器生意之外,每家之中都有著大量的土地。
而司隸校尉,此前在主持移民屯田的時候,從他們各家之中,征調走了大批的佃農、奴隸。
因此,那些地方豪族,為了能夠耕種自家土地,這才沒有反對朝廷對鐵器價格的限製。
也就是說,關東這邊之所以能夠推行順利,主要還是因為那些地方豪族,更加需要曲轅犁!”
“嗯,此事,為師倒也有所預料!”
王潛點了點頭,然後問道:“關西那邊呢,這邊是因為什麽?”
“唉……”
劉宏歎了口氣,聲音有些沉重,“關西那邊,之所以推行不利,其原因還是跟徒兒之前的決策失誤有關。
正如師父說的那樣,壞秩序,總強過無秩序。
以往關西的地主豪強,雖控製了地方勢力、背離了朝廷的掌控,但也居中平和了當地漢羌之間的矛盾。
如今,那些地主豪強被盡數誅殺,中間勢力全部清空,變成了朝廷直麵當地百姓的局麵。
而朝廷委派過去的那些官吏,對當地的民生、習俗、語言等情況,並不甚熟悉。
因此,那些官吏,雖然在一直盡心盡力的推行著朝廷的法令,但卻不被當地百姓所理解,甚至還有不少抗拒的行為……”
說起此事,劉宏的臉上,也不禁浮現出一抹懊惱的神色。
當初的他,以為隻要將禍亂關西的罪魁禍首給清除掉,那關西之地就會盡入掌控之中。
可結果,事情的發展,卻是大大的出乎了他的預料。
如今,關西之地,不僅沒有如他預想中的那樣得到有效的治理,反而是各種問題叢生。
看到劉宏如此模樣,王潛也隨著歎了口氣,然後問道:“那你可曾想過,當地百姓,為何抗拒朝廷法令?”
“想過!”
劉宏點點頭,“就如師父此前說過的那樣,以往關東士族掌控朝堂之時,對關西過於輕視,派過去的官員,對當地百姓也過於嚴酷,使得關西之民,對朝廷並無甚好感。
加之,羌人禍亂關西六十餘年,當地百姓飽受戰亂之苦,卻從未得到過朝廷的庇護。
如此,當地之人,對於朝廷並無任何情感可言,自然也不像關東這邊的百姓那樣,擁護朝廷的政策!”
“嗯”
王潛點了點頭,凝聲道:“你想的這些,雖然不錯,但卻都是一些表麵現象而已,卻並未觸及根源!”
“根源?”
劉宏微微一怔,“不知師父所說之根源,是為何物?”
王潛:“教化!”
“教化?”
劉宏神色一動,“師父是說,關西之民,之所以抗拒朝廷,是因教化不夠?”
“不錯!”
王潛點了點頭,凝聲道:“正所謂取地易、治地難。
正如一塊土地,將其占據很容易,但若想使其產糧,則需耗費一番苦工,對其進行翻耕、澆灌、除草等諸多事宜方可。
治理一地之民,也是如此,除去相應政策之外,還需從文化、語言、服飾等方麵入手,潛移默化的影響其認知,使其能夠在情感上歸屬於大漢,並將自己視作大漢的一員。
隻有做到如此,朝廷方能在治理方麵,無往而不利!”
“師父此言在理,可是……”
劉宏遲疑的看了王潛一眼,道:“可是,那教化之事,絕非一朝一夕可以達成。
我大漢之民,自孝武帝以降至今,曆經三百多年,方才以漢民自居。
如今的朝廷,哪裏還有那麽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對關西之地行教化之事?”
“你的顧慮,倒也不無道理!”
聽到劉宏的一番話,王潛不由點了點頭,眼中閃過一絲凝重。
雖然他已經為劉宏規劃了對外殖民的策略,但是如西域、遼東以及東海、南海周邊等一些必要的土地,還是需要將其據為己有的。
至於如何將這些必要之地,徹底吸收成為大漢領土的一部分,就是需要著重考慮的問題了。
若是能為那些必要之地打上大漢的烙印,即便是後來子孫不爭氣,將其給搞丟了,那也總有機會以“自古以來”的名義,再將其給收迴來。
因此,對於那些必要之地,行教化之事,在文化、語言、服飾上麵對其進行吸收和同化,就顯得很有必要了。
可是,正如劉宏所說的那樣,教化之事,乃是一個極為漫長的過程,有時候甚至需要兩代甚至三代以上才能取得一些成效。
可如今的大漢,也沒有那麽多的精力和時間去慢慢做那些事情。
“師父。”
劉宏突然開口道:“您說,就沒有什麽其他辦法,能夠讓人們盡快的認可大漢嗎?
就算不能徹底接受大漢的統治,起碼也要對大漢心存敬畏,做到不抵觸、不抗拒才是!”
“這個嘛……”
聽到劉宏這麽一問,王潛不由神色一動,腦海中不禁浮現出一個可怕的組織——宗教。
縱觀世界曆史,宗教與不同國家之間,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尤其是在中世紀的歐洲,教皇憑借著上帝代言人的身份,不僅可以對一國的國王進行加冕,甚至還可以直接幹預那些國家的政務,其地位之高,幾乎是淩駕於所有國家之上。
還有中東的伊斯蘭國家,大多都是政教合一的政治格局。
而那些宗教,之所以能夠影響甚至淩駕於王權之上,靠的就是那非同尋常的洗腦能力。
放眼諸多宗教,雖然它們的理念與信仰各不相同,但其本質,卻都是通過向世人灌輸一些虛無縹緲的鬼神之說,來引出人們的敬畏心,從而操控其精神。
而在文化教育與科技水平皆不發達的古代,絕大多數的人都是無知的,在看到一些未知的事物與災難之後,都會心生恐懼,並渴望尋求一個解釋。
如此一來,也就給諸多宗教學說,提供了發展傳播的土壤。
有人問:為何會打雷?
宗教的人會說:是上帝在抽煙。
有人問:為什麽會鬧瘟疫?
宗教的人會說:是因為人們不信他,上帝再懲罰。
“師父有所不知。”
劉宏拿起那封信件,凝聲道:“關東的那些地方豪族,除鐵器生意之外,每家之中都有著大量的土地。
而司隸校尉,此前在主持移民屯田的時候,從他們各家之中,征調走了大批的佃農、奴隸。
因此,那些地方豪族,為了能夠耕種自家土地,這才沒有反對朝廷對鐵器價格的限製。
也就是說,關東這邊之所以能夠推行順利,主要還是因為那些地方豪族,更加需要曲轅犁!”
“嗯,此事,為師倒也有所預料!”
王潛點了點頭,然後問道:“關西那邊呢,這邊是因為什麽?”
“唉……”
劉宏歎了口氣,聲音有些沉重,“關西那邊,之所以推行不利,其原因還是跟徒兒之前的決策失誤有關。
正如師父說的那樣,壞秩序,總強過無秩序。
以往關西的地主豪強,雖控製了地方勢力、背離了朝廷的掌控,但也居中平和了當地漢羌之間的矛盾。
如今,那些地主豪強被盡數誅殺,中間勢力全部清空,變成了朝廷直麵當地百姓的局麵。
而朝廷委派過去的那些官吏,對當地的民生、習俗、語言等情況,並不甚熟悉。
因此,那些官吏,雖然在一直盡心盡力的推行著朝廷的法令,但卻不被當地百姓所理解,甚至還有不少抗拒的行為……”
說起此事,劉宏的臉上,也不禁浮現出一抹懊惱的神色。
當初的他,以為隻要將禍亂關西的罪魁禍首給清除掉,那關西之地就會盡入掌控之中。
可結果,事情的發展,卻是大大的出乎了他的預料。
如今,關西之地,不僅沒有如他預想中的那樣得到有效的治理,反而是各種問題叢生。
看到劉宏如此模樣,王潛也隨著歎了口氣,然後問道:“那你可曾想過,當地百姓,為何抗拒朝廷法令?”
“想過!”
劉宏點點頭,“就如師父此前說過的那樣,以往關東士族掌控朝堂之時,對關西過於輕視,派過去的官員,對當地百姓也過於嚴酷,使得關西之民,對朝廷並無甚好感。
加之,羌人禍亂關西六十餘年,當地百姓飽受戰亂之苦,卻從未得到過朝廷的庇護。
如此,當地之人,對於朝廷並無任何情感可言,自然也不像關東這邊的百姓那樣,擁護朝廷的政策!”
“嗯”
王潛點了點頭,凝聲道:“你想的這些,雖然不錯,但卻都是一些表麵現象而已,卻並未觸及根源!”
“根源?”
劉宏微微一怔,“不知師父所說之根源,是為何物?”
王潛:“教化!”
“教化?”
劉宏神色一動,“師父是說,關西之民,之所以抗拒朝廷,是因教化不夠?”
“不錯!”
王潛點了點頭,凝聲道:“正所謂取地易、治地難。
正如一塊土地,將其占據很容易,但若想使其產糧,則需耗費一番苦工,對其進行翻耕、澆灌、除草等諸多事宜方可。
治理一地之民,也是如此,除去相應政策之外,還需從文化、語言、服飾等方麵入手,潛移默化的影響其認知,使其能夠在情感上歸屬於大漢,並將自己視作大漢的一員。
隻有做到如此,朝廷方能在治理方麵,無往而不利!”
“師父此言在理,可是……”
劉宏遲疑的看了王潛一眼,道:“可是,那教化之事,絕非一朝一夕可以達成。
我大漢之民,自孝武帝以降至今,曆經三百多年,方才以漢民自居。
如今的朝廷,哪裏還有那麽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對關西之地行教化之事?”
“你的顧慮,倒也不無道理!”
聽到劉宏的一番話,王潛不由點了點頭,眼中閃過一絲凝重。
雖然他已經為劉宏規劃了對外殖民的策略,但是如西域、遼東以及東海、南海周邊等一些必要的土地,還是需要將其據為己有的。
至於如何將這些必要之地,徹底吸收成為大漢領土的一部分,就是需要著重考慮的問題了。
若是能為那些必要之地打上大漢的烙印,即便是後來子孫不爭氣,將其給搞丟了,那也總有機會以“自古以來”的名義,再將其給收迴來。
因此,對於那些必要之地,行教化之事,在文化、語言、服飾上麵對其進行吸收和同化,就顯得很有必要了。
可是,正如劉宏所說的那樣,教化之事,乃是一個極為漫長的過程,有時候甚至需要兩代甚至三代以上才能取得一些成效。
可如今的大漢,也沒有那麽多的精力和時間去慢慢做那些事情。
“師父。”
劉宏突然開口道:“您說,就沒有什麽其他辦法,能夠讓人們盡快的認可大漢嗎?
就算不能徹底接受大漢的統治,起碼也要對大漢心存敬畏,做到不抵觸、不抗拒才是!”
“這個嘛……”
聽到劉宏這麽一問,王潛不由神色一動,腦海中不禁浮現出一個可怕的組織——宗教。
縱觀世界曆史,宗教與不同國家之間,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尤其是在中世紀的歐洲,教皇憑借著上帝代言人的身份,不僅可以對一國的國王進行加冕,甚至還可以直接幹預那些國家的政務,其地位之高,幾乎是淩駕於所有國家之上。
還有中東的伊斯蘭國家,大多都是政教合一的政治格局。
而那些宗教,之所以能夠影響甚至淩駕於王權之上,靠的就是那非同尋常的洗腦能力。
放眼諸多宗教,雖然它們的理念與信仰各不相同,但其本質,卻都是通過向世人灌輸一些虛無縹緲的鬼神之說,來引出人們的敬畏心,從而操控其精神。
而在文化教育與科技水平皆不發達的古代,絕大多數的人都是無知的,在看到一些未知的事物與災難之後,都會心生恐懼,並渴望尋求一個解釋。
如此一來,也就給諸多宗教學說,提供了發展傳播的土壤。
有人問:為何會打雷?
宗教的人會說:是上帝在抽煙。
有人問:為什麽會鬧瘟疫?
宗教的人會說:是因為人們不信他,上帝再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