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一生皆苦
重生漢末,開局收劉宏為徒 作者:玄武仙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266章 一生皆苦
西苑,羌人俘虜營內!
一隊夥夫打扮的漢子,推著一車車的食物,來到了營地中央的空地上。
望著前方一排排的營帳,一名手持銅鑼的男子,上前敲響了手中的銅鑼。
“開飯了,都出來吃飯!!”
沒有絲毫迴應,也不見一個俘虜出現。
“媽的,這幫大爺,居然連吃飯都請不動他們?”
看著依舊靜悄悄的營地,手持銅鑼的男子,忍不住咒罵了一聲。
“好了好了。”
一名年長的同伴,上前勸道:“陛下不是說了嗎,要我等心胸寬廣,要多多引導教化他們!”
“陛下的金口玉言,俺自然是記得,可這幫家夥實在太氣人了,你叫我怎麽心胸寬廣?”手持銅鑼的男子,一臉氣悶的迴道。
“就是,咱們大漢境內,還有不知道多少人正在挨餓呢,可幫家夥呢,好吃好喝的供著他們,卻還啥也不幹!”
“依我看,這幫家夥,根本就無法感化!”
“哼,說的是,餓死他們得了……”
隨著銅鑼男子的話落,周圍的其他人,也紛紛一臉氣憤的加入了進來,表達著各自的不滿。
自從那日獻俘儀式結束之後,人們便依照劉宏的話,對這些羌人俘虜多有善待,每日好吃好喝不說,也有不少人嚐試與他們進行一番友好的溝通交流。
可惜的是,這些羌人俘虜,就跟一群死人似的,一個個的既不說話、也不動彈,對於人們釋放的諸多善意,那也是無動於衷。
這讓許多不明真相的人,隻以為這些羌人俘虜是一群頑固不化、無法教化之人,自然多有不滿。
就在這時,一行三人從營門口的方向,來到了這群漢子的近前。
這三人不是別人,正是張角、張梁、張寶三兄弟。
一名漢子上前將三人攔住:“喂,誰讓你們進來的?不知道這是哪裏嗎?怎可隨意亂闖?”
張角上前起手一禮,道:“貧道張角,奉聖天子陛下和王師之命,前來教導開化那些愚昧之人!”
“原來是這樣,那道長請便!”
聽聞張角是奉了天子和王師的命令前來,那漢子倒也沒有懷疑,趕忙讓開了身形。
畢竟,在這天子腳下,還沒誰有那個膽子,敢假借天子和王師的名頭行事。
隨後,張角向這群漢子問明了顛禾所在的營帳,便帶著張梁、張寶二人徑直離去了。
“哎,你們說,這幾個道人能行嗎?”
“我看懸,畢竟連王師都說不動那些羌人,他們就能行?”
“這也說不準,那幫羌人不識王化,說不定就信奉鬼神呢?”
“這倒也是……”
看著張角三人的背影,那群漢子也忍不住議論紛紛。
……
一座寬敞的營帳內,羌人首領顛禾,正平躺在一張床榻上,雙目無神的盯著帳頂,腦海中,也不斷的浮現著父母妻兒的身影。
原本他以為到了洛陽之後,自己就可以解脫了,然後去另一個世界與家人團聚。
但出乎意料的是,大漢的天子不僅沒有取他們的性命,反而還對他們多有優待,讓他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與善意。
不過,雖然很是感激大漢天子對他們包容與優待,但顛禾以及諸多羌人也早就心如死灰。
要不是因為族中祭祀說過,自殺之人的靈魂是無法進入另一個世界的,他們隻怕早就自我了結了。
“貧道奉太一上神之命,前來引渡有緣之人,不知可否入內一敘?”
聽到營帳外突然傳來的聲音,顛禾不由眼瞼一動,並扭頭看向了帳門方向。
顯然,那所謂的“太一上神”成功引起了他的注意。
在大漢的神係當中,太一,乃是人們信奉的至高神,無論是民間百姓還是官吏貴族,大多崇拜太一,將其視為天的象征,也就是俗稱的老天爺。
雖然羌人有著自己信奉的圖騰和神明,但在他們的認知當中,自家部落當中所供奉的神明,無論是神位還是能力,都是比不上太一的。
因此,在聽到來人自稱是太一的信奉者之後,正值迷茫當中的顛禾,不禁有些動容。
猶豫片刻,顛禾隨即下了床榻,然後朝著帳外走去。
掀開帳簾,隻見三名道人正站在帳前,為首的一名道人,手持一根九節杖,滿臉的和煦與慈愛,讓人一看,便不覺對其心生好感與親近。
顛禾也隨即拱手行禮,“在下顛禾,見過三位道長!”
“居士不必多禮!”
張角單手虛扶,目光飄向帳內,笑著問道:“不知可否入內一敘?”
“哦,道長裏麵請!”
迴過神來的顛禾,趕忙將張角幾人引了進去。
雙方落座之後,張角上下打量了顛禾一眼,然後凝聲道:“觀居士印堂無光、雙目無神,似有神魂缺失之相,可是家中之人,遭遇了不測?”
“道長慧眼!”
顛禾歎了口氣,神情苦楚的說道:“在下的妻兒老小,盡皆遇難,在下如今已無心留戀紅塵,故而心神不寧!”
隨後,顛禾也是毫不隱晦的將部落的遭遇,大概的說與了張角。
“原來如此!”
張角一臉悲憫的點了點頭,然後看向顛禾,“居士能得上天關愛,實乃一大幸事啊!”
“上天關愛?”
顛禾一怔,隨即猛的看向張角,“道長此話何意?在下以及整個部落的父母妻兒盡皆遇難,上不可行人倫、下無法傳後嗣。
上天便是這般關愛在下的嗎?幸事又從何說來?”
“居士稍安勿躁!”
張角一臉的平靜,聲音平緩的說道:“居士且自問,自汝懂事之時起,可曾經曆過苦難?”
顛禾雙目一沉,“在下自懂事之初,便開始放羊牧馬,成年後又開始四處廝殺。
然而,不管在下與部落眾人如何努力,始終無法擺脫他人的鄙夷與欺淩。
食不果腹不說,命懸一線之事,更是常伴我身,可謂是一生皆苦!”
“是嗎?”
張角淡淡的看了顛禾一眼,“你說你一生皆苦,那你可曾想過為何會經曆那些苦難?而你又從苦難當中得到或是學到了什麽?”
西苑,羌人俘虜營內!
一隊夥夫打扮的漢子,推著一車車的食物,來到了營地中央的空地上。
望著前方一排排的營帳,一名手持銅鑼的男子,上前敲響了手中的銅鑼。
“開飯了,都出來吃飯!!”
沒有絲毫迴應,也不見一個俘虜出現。
“媽的,這幫大爺,居然連吃飯都請不動他們?”
看著依舊靜悄悄的營地,手持銅鑼的男子,忍不住咒罵了一聲。
“好了好了。”
一名年長的同伴,上前勸道:“陛下不是說了嗎,要我等心胸寬廣,要多多引導教化他們!”
“陛下的金口玉言,俺自然是記得,可這幫家夥實在太氣人了,你叫我怎麽心胸寬廣?”手持銅鑼的男子,一臉氣悶的迴道。
“就是,咱們大漢境內,還有不知道多少人正在挨餓呢,可幫家夥呢,好吃好喝的供著他們,卻還啥也不幹!”
“依我看,這幫家夥,根本就無法感化!”
“哼,說的是,餓死他們得了……”
隨著銅鑼男子的話落,周圍的其他人,也紛紛一臉氣憤的加入了進來,表達著各自的不滿。
自從那日獻俘儀式結束之後,人們便依照劉宏的話,對這些羌人俘虜多有善待,每日好吃好喝不說,也有不少人嚐試與他們進行一番友好的溝通交流。
可惜的是,這些羌人俘虜,就跟一群死人似的,一個個的既不說話、也不動彈,對於人們釋放的諸多善意,那也是無動於衷。
這讓許多不明真相的人,隻以為這些羌人俘虜是一群頑固不化、無法教化之人,自然多有不滿。
就在這時,一行三人從營門口的方向,來到了這群漢子的近前。
這三人不是別人,正是張角、張梁、張寶三兄弟。
一名漢子上前將三人攔住:“喂,誰讓你們進來的?不知道這是哪裏嗎?怎可隨意亂闖?”
張角上前起手一禮,道:“貧道張角,奉聖天子陛下和王師之命,前來教導開化那些愚昧之人!”
“原來是這樣,那道長請便!”
聽聞張角是奉了天子和王師的命令前來,那漢子倒也沒有懷疑,趕忙讓開了身形。
畢竟,在這天子腳下,還沒誰有那個膽子,敢假借天子和王師的名頭行事。
隨後,張角向這群漢子問明了顛禾所在的營帳,便帶著張梁、張寶二人徑直離去了。
“哎,你們說,這幾個道人能行嗎?”
“我看懸,畢竟連王師都說不動那些羌人,他們就能行?”
“這也說不準,那幫羌人不識王化,說不定就信奉鬼神呢?”
“這倒也是……”
看著張角三人的背影,那群漢子也忍不住議論紛紛。
……
一座寬敞的營帳內,羌人首領顛禾,正平躺在一張床榻上,雙目無神的盯著帳頂,腦海中,也不斷的浮現著父母妻兒的身影。
原本他以為到了洛陽之後,自己就可以解脫了,然後去另一個世界與家人團聚。
但出乎意料的是,大漢的天子不僅沒有取他們的性命,反而還對他們多有優待,讓他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與善意。
不過,雖然很是感激大漢天子對他們包容與優待,但顛禾以及諸多羌人也早就心如死灰。
要不是因為族中祭祀說過,自殺之人的靈魂是無法進入另一個世界的,他們隻怕早就自我了結了。
“貧道奉太一上神之命,前來引渡有緣之人,不知可否入內一敘?”
聽到營帳外突然傳來的聲音,顛禾不由眼瞼一動,並扭頭看向了帳門方向。
顯然,那所謂的“太一上神”成功引起了他的注意。
在大漢的神係當中,太一,乃是人們信奉的至高神,無論是民間百姓還是官吏貴族,大多崇拜太一,將其視為天的象征,也就是俗稱的老天爺。
雖然羌人有著自己信奉的圖騰和神明,但在他們的認知當中,自家部落當中所供奉的神明,無論是神位還是能力,都是比不上太一的。
因此,在聽到來人自稱是太一的信奉者之後,正值迷茫當中的顛禾,不禁有些動容。
猶豫片刻,顛禾隨即下了床榻,然後朝著帳外走去。
掀開帳簾,隻見三名道人正站在帳前,為首的一名道人,手持一根九節杖,滿臉的和煦與慈愛,讓人一看,便不覺對其心生好感與親近。
顛禾也隨即拱手行禮,“在下顛禾,見過三位道長!”
“居士不必多禮!”
張角單手虛扶,目光飄向帳內,笑著問道:“不知可否入內一敘?”
“哦,道長裏麵請!”
迴過神來的顛禾,趕忙將張角幾人引了進去。
雙方落座之後,張角上下打量了顛禾一眼,然後凝聲道:“觀居士印堂無光、雙目無神,似有神魂缺失之相,可是家中之人,遭遇了不測?”
“道長慧眼!”
顛禾歎了口氣,神情苦楚的說道:“在下的妻兒老小,盡皆遇難,在下如今已無心留戀紅塵,故而心神不寧!”
隨後,顛禾也是毫不隱晦的將部落的遭遇,大概的說與了張角。
“原來如此!”
張角一臉悲憫的點了點頭,然後看向顛禾,“居士能得上天關愛,實乃一大幸事啊!”
“上天關愛?”
顛禾一怔,隨即猛的看向張角,“道長此話何意?在下以及整個部落的父母妻兒盡皆遇難,上不可行人倫、下無法傳後嗣。
上天便是這般關愛在下的嗎?幸事又從何說來?”
“居士稍安勿躁!”
張角一臉的平靜,聲音平緩的說道:“居士且自問,自汝懂事之時起,可曾經曆過苦難?”
顛禾雙目一沉,“在下自懂事之初,便開始放羊牧馬,成年後又開始四處廝殺。
然而,不管在下與部落眾人如何努力,始終無法擺脫他人的鄙夷與欺淩。
食不果腹不說,命懸一線之事,更是常伴我身,可謂是一生皆苦!”
“是嗎?”
張角淡淡的看了顛禾一眼,“你說你一生皆苦,那你可曾想過為何會經曆那些苦難?而你又從苦難當中得到或是學到了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