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齊聚商薑
皇帝年少,我從安南開始挽天傾 作者:長風聽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商薑的東南方向,距離其三百五十裏的地方,有一座熱鬧非凡、車水馬龍的城池,名叫浗州城。
這座城市地理位置優越,緊鄰東海,是整個安南地區唯一的海港,也是連接海外多個國家貿易往來的重要樞紐,因此成為了南方罕見且繁榮的港口城市。
然而就在幾天前,這座城市被萬民軍攻占,並成為了萬民軍與海盜勾結的據點。
盡管夜幕已經降臨,但整座城市仍然燈火輝煌,熱鬧異常。不過,令人奇怪的是,大街上幾乎看不到任何普通百姓的身影。相反,這裏隻有萬民軍的士兵和海盜們在肆無忌憚地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
商薑城中,熱鬧非凡,縣衙門口貼著一張張告示,吸引著過往的行人。這些告示正是蘇溫言發布的募兵令和招賢令。經過數日的招募,蘇溫言的軍隊已經有了一萬名民夫和五千名工匠加入。
第三天,蘇溫言來到了營地,看到了眼前壯觀的景象。萬名名夫整齊地排列在營帳前,雖然他們依舊在交頭接耳,但卻能夠整齊的列隊,已然是難能可貴的事情。;而五千名工匠則忙碌地穿梭於各個營帳之間,修補破損的裝備和武器。蘇溫言滿意地點點頭,然後轉頭看向站在一旁躬身的蔣凱之,眼中閃過一絲讚賞。
蔣凱之身材矮小,體型肥胖,一臉橫肉,看起來並不起眼,但他的辦事能力卻讓蘇溫言十分滿意。此刻,蔣凱之正躬身在蘇溫言身旁,聽到蘇溫言的誇獎後,他立刻露出諂媚的笑容,說道:\"多謝蘇將軍,這些都是下官分內之事,如果沒有將軍的教導,下官絕對無法完成這些任務。\"
蘇溫言微微一笑,對蔣凱之的迴答感到非常滿意。他拍了拍蔣凱之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你不必謙虛,你所做的一切本將軍都看在眼裏,你確實是一個能幹的官員。等迴到京城,我一定會向皇上稟報你的功績,並請求給予你應有的賞賜。\"
蔣凱之感激涕零,連忙道謝:\"謝謝蘇將軍!能得到將軍的賞識,下官深感榮幸。這些事情都是下官應該做的,隻要能為將軍效力,下官願意付出任何努力。\"
蘇溫言微微點頭,表示認可。此刻的安南,對於蘇溫言來說,隻要是能夠辦實事、能有所作為的官員,他都願意給予重任。不論這些官員的出身如何,官職大小與否,甚至是否曾經貪汙過,隻要他們能夠真心實意為百姓做事,蘇溫言都會加以重用。
不過,他會嚴格限製這些人的權力範圍,絕不會允許他們插手自己軍隊內部事務。蘇溫言唯一的要求就是要確保剩下的城池能夠正常運轉,妥善安置那些流離失所的難民們。
這三天來,蘇溫言一直在忙碌地繪製各種攻城器械的設計圖。完成後,他轉過頭對身旁的雅竹說道:“快去把衛玉叫來。”雅竹立刻抱拳行禮,然後迅速轉身去找衛玉。
衛玉同樣是蘇溫言從龍驤衛士卒中挑選出來並予以提拔的人才。如今,他擔任遊羽營千戶一職,是一名麵容俊秀、氣質儒雅的年輕將領。
由於他長相出眾,頗具書生氣息,因此被人們稱為\"玉麵將軍\"。然而,盡管他外表看起來文弱書生一般,但實際上卻是個英勇善戰的武將,擅長使用長槍,並精通兵法,用兵如神。
很快,在雅竹的帶領之下,衛玉便來到了蘇溫言的身前。衛玉身著銀色甲胄,腰佩寶劍,快步走上前向蘇溫言行禮道:“末將拜見將軍!”蘇溫言笑著將其扶起,而後從懷中掏出了一疊厚厚的圖紙,說道:“你去將這些圖紙分發給工匠們,記住,每個隊伍隻能得到一張圖紙,而且每張圖紙隻包含器械的一部分,明白了嗎?”
衛玉聽見蘇溫言的話,連忙點了點頭,開口迴答道:“將軍放心,屬下明白。”蘇溫言滿意地點了點頭,而後將手中的圖紙遞給了他,接著對雅竹說道:“你去幫一下衛玉。”雅竹行了一個軍禮後,與衛玉一同離開了高台,向著下方的工匠處走去。
.....
時間如同沙漏中的沙子一般,緩慢地流逝著。遊羽營在商薑停留了整整十日,這期間,沈虎和蔣炆率領著兩千名遊羽營士卒,與遊弩斥候一同展開了一場全麵的圍剿行動。他們的目標是商薑周圍方圓一百五十裏內的叛軍,將這些叛亂分子徹底消滅。
在這場激烈的戰鬥中,沈虎和蔣炆展現出了這幾個月所學的卓越的領導才能和軍事素養。他們巧妙地運用戰術,分兵多路,逐一擊破小股叛軍。在一次次的大勝之中,遊羽營的士卒士氣達到了頂峰。此時蘇溫言便將他們全都叫了迴來,隻留下遊弩斥候在外麵打探情報。
蘇溫言知曉,若是再繼續讓遊羽營作戰,可能會遭受到一場慘敗,畢竟古人說過,驕兵必敗。
經過十天的努力,商薑周圍的叛軍終於被肅清。到了第十一天,已經看不到任何叛軍的蹤影。
蘇溫言聽見遊弩斥候的匯報,心中滿是欣慰,遊羽營的成果。比他預想的好太多了。
而後又過了兩天,就在第十三天,龍驤衛剩餘的士卒在薛貴和齊國忠的帶領下抵達了商薑。
他們一路馬不停蹄向安南趕來,步卒沒有戰馬,所以他們行動稍微緩慢。
隨他們一同而來的還有兩萬民夫,是宋瑾派遣的勞役,專門為龍驤衛押送糧草物資。
蘇溫言將他們全都安排下來,決定讓所有人休息兩日,兩日之後,六萬五千人開拔,直撲安南東南方向的浗州。
隻要將浗州拿下,那麽之後的糧草便可從海上運送過來,缺糧的問題便可解決。浗州還有一條航線,是從北遼的光州出發,沿海岸順勢南下,直到安南浗州。
雖然以往很少人走過,但蘇溫言知曉,這條路是可行的。當年老北遼王平定天下之時,便這樣走過。
這座城市地理位置優越,緊鄰東海,是整個安南地區唯一的海港,也是連接海外多個國家貿易往來的重要樞紐,因此成為了南方罕見且繁榮的港口城市。
然而就在幾天前,這座城市被萬民軍攻占,並成為了萬民軍與海盜勾結的據點。
盡管夜幕已經降臨,但整座城市仍然燈火輝煌,熱鬧異常。不過,令人奇怪的是,大街上幾乎看不到任何普通百姓的身影。相反,這裏隻有萬民軍的士兵和海盜們在肆無忌憚地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
商薑城中,熱鬧非凡,縣衙門口貼著一張張告示,吸引著過往的行人。這些告示正是蘇溫言發布的募兵令和招賢令。經過數日的招募,蘇溫言的軍隊已經有了一萬名民夫和五千名工匠加入。
第三天,蘇溫言來到了營地,看到了眼前壯觀的景象。萬名名夫整齊地排列在營帳前,雖然他們依舊在交頭接耳,但卻能夠整齊的列隊,已然是難能可貴的事情。;而五千名工匠則忙碌地穿梭於各個營帳之間,修補破損的裝備和武器。蘇溫言滿意地點點頭,然後轉頭看向站在一旁躬身的蔣凱之,眼中閃過一絲讚賞。
蔣凱之身材矮小,體型肥胖,一臉橫肉,看起來並不起眼,但他的辦事能力卻讓蘇溫言十分滿意。此刻,蔣凱之正躬身在蘇溫言身旁,聽到蘇溫言的誇獎後,他立刻露出諂媚的笑容,說道:\"多謝蘇將軍,這些都是下官分內之事,如果沒有將軍的教導,下官絕對無法完成這些任務。\"
蘇溫言微微一笑,對蔣凱之的迴答感到非常滿意。他拍了拍蔣凱之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你不必謙虛,你所做的一切本將軍都看在眼裏,你確實是一個能幹的官員。等迴到京城,我一定會向皇上稟報你的功績,並請求給予你應有的賞賜。\"
蔣凱之感激涕零,連忙道謝:\"謝謝蘇將軍!能得到將軍的賞識,下官深感榮幸。這些事情都是下官應該做的,隻要能為將軍效力,下官願意付出任何努力。\"
蘇溫言微微點頭,表示認可。此刻的安南,對於蘇溫言來說,隻要是能夠辦實事、能有所作為的官員,他都願意給予重任。不論這些官員的出身如何,官職大小與否,甚至是否曾經貪汙過,隻要他們能夠真心實意為百姓做事,蘇溫言都會加以重用。
不過,他會嚴格限製這些人的權力範圍,絕不會允許他們插手自己軍隊內部事務。蘇溫言唯一的要求就是要確保剩下的城池能夠正常運轉,妥善安置那些流離失所的難民們。
這三天來,蘇溫言一直在忙碌地繪製各種攻城器械的設計圖。完成後,他轉過頭對身旁的雅竹說道:“快去把衛玉叫來。”雅竹立刻抱拳行禮,然後迅速轉身去找衛玉。
衛玉同樣是蘇溫言從龍驤衛士卒中挑選出來並予以提拔的人才。如今,他擔任遊羽營千戶一職,是一名麵容俊秀、氣質儒雅的年輕將領。
由於他長相出眾,頗具書生氣息,因此被人們稱為\"玉麵將軍\"。然而,盡管他外表看起來文弱書生一般,但實際上卻是個英勇善戰的武將,擅長使用長槍,並精通兵法,用兵如神。
很快,在雅竹的帶領之下,衛玉便來到了蘇溫言的身前。衛玉身著銀色甲胄,腰佩寶劍,快步走上前向蘇溫言行禮道:“末將拜見將軍!”蘇溫言笑著將其扶起,而後從懷中掏出了一疊厚厚的圖紙,說道:“你去將這些圖紙分發給工匠們,記住,每個隊伍隻能得到一張圖紙,而且每張圖紙隻包含器械的一部分,明白了嗎?”
衛玉聽見蘇溫言的話,連忙點了點頭,開口迴答道:“將軍放心,屬下明白。”蘇溫言滿意地點了點頭,而後將手中的圖紙遞給了他,接著對雅竹說道:“你去幫一下衛玉。”雅竹行了一個軍禮後,與衛玉一同離開了高台,向著下方的工匠處走去。
.....
時間如同沙漏中的沙子一般,緩慢地流逝著。遊羽營在商薑停留了整整十日,這期間,沈虎和蔣炆率領著兩千名遊羽營士卒,與遊弩斥候一同展開了一場全麵的圍剿行動。他們的目標是商薑周圍方圓一百五十裏內的叛軍,將這些叛亂分子徹底消滅。
在這場激烈的戰鬥中,沈虎和蔣炆展現出了這幾個月所學的卓越的領導才能和軍事素養。他們巧妙地運用戰術,分兵多路,逐一擊破小股叛軍。在一次次的大勝之中,遊羽營的士卒士氣達到了頂峰。此時蘇溫言便將他們全都叫了迴來,隻留下遊弩斥候在外麵打探情報。
蘇溫言知曉,若是再繼續讓遊羽營作戰,可能會遭受到一場慘敗,畢竟古人說過,驕兵必敗。
經過十天的努力,商薑周圍的叛軍終於被肅清。到了第十一天,已經看不到任何叛軍的蹤影。
蘇溫言聽見遊弩斥候的匯報,心中滿是欣慰,遊羽營的成果。比他預想的好太多了。
而後又過了兩天,就在第十三天,龍驤衛剩餘的士卒在薛貴和齊國忠的帶領下抵達了商薑。
他們一路馬不停蹄向安南趕來,步卒沒有戰馬,所以他們行動稍微緩慢。
隨他們一同而來的還有兩萬民夫,是宋瑾派遣的勞役,專門為龍驤衛押送糧草物資。
蘇溫言將他們全都安排下來,決定讓所有人休息兩日,兩日之後,六萬五千人開拔,直撲安南東南方向的浗州。
隻要將浗州拿下,那麽之後的糧草便可從海上運送過來,缺糧的問題便可解決。浗州還有一條航線,是從北遼的光州出發,沿海岸順勢南下,直到安南浗州。
雖然以往很少人走過,但蘇溫言知曉,這條路是可行的。當年老北遼王平定天下之時,便這樣走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