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投誠
皇帝年少,我從安南開始挽天傾 作者:長風聽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時間飛速流逝,轉眼之間便是十幾日的光陰。不知不覺間,寧吉城附近的各個小鎮或村莊已經盡數落入乾軍之手。如今的河道上,布滿了巨大的北遼戰船,氣勢恢宏。這些戰船每天清晨都會準時出現在寧吉周邊的小港,停留一個時辰之久。在這段時間裏,數量驚人的乾軍士卒如潮水般從戰船上湧出,迅速列隊。當他們下船時,發出的聲響猶如驚雷,掀起漫天的風沙。一時間,煙塵彌漫,整個港口都被籠罩其中,人們隻能從遠處隱約看到模糊的輪廓。
就這樣,連續十幾日,北遼戰船在寧吉四周的港口依次停靠,逐個卸下物資和士卒。乾軍如此浩大的動靜自然無法逃過寧吉城中崔古的眼睛,也逃不過寧吉四周被乾軍分隔開的叛軍城池。他們紛紛派遣探馬前去偵察,但多數探馬有去無迴。最終,他們得到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乾軍每天都在持續增兵。連續十幾日下來,可能已有數萬人馬集結於此。
當叛軍得知這個消息時,他們陷入了一片混亂和困惑之中。尤其是那些位於四周小城中的叛軍,原本守軍就為數不多,聽到乾軍正在不斷增兵後,每天都處於惶恐不安的狀態。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每天派出斥候查乾軍的動靜,但每次都被乾軍包圍並消滅殆盡。
就這樣,時間過去了十幾天,終於有少數斥候脫兵迴到了周邊叛軍的營地。然而,他們帶迴的卻是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寧吉那邊的崔統領在乾軍的圍攻下,已經決定舉城投降,而乾朝也開始準備正式接受他的投降。
這一消息猶如一道驚雷,讓周圍的叛軍們無法再保持平靜。他們不能接受自己這些起兵謀反的手下仍在堅守城池,而他們的首領卻選擇了投降。於是,他們紛紛采取行動,不再坐以待斃。一些叛軍開始向趙國公泰禾暗中傳遞可以獻城,一時間信使紛紛向趙國公所在的地方前去。
趙國公泰禾坐在營帳內,麵無表情地注視著來自各地的信使們。他的臉色平靜得讓人看不出一絲波瀾,但眼神卻犀利如鷹隼般銳利。他用低沉而平穩的聲音問道:“諸位使者今日前來,有何貴幹呢?”其實泰禾心裏非常清楚這些人的來意,但他故意不提,因為在談判時,率先開口往往容易陷入被動局麵。
眾信使互相對視一眼後,沒有人願意首先發言。一時間,整個營帳陷入了沉默之中,氣氛顯得有些尷尬和緊張。然而,趙國公泰禾並不著急,他慢慢地品味著手中的熱茶,仿佛周圍的一切都與他無關。大約過了一炷香的時間,終於有一名信使按捺不住了,他站起身來,恭敬地對趙國公說道:“大人,在下是受我家羅將軍之托,特地前來向您獻上我們山陽縣的。”
這名信使的話打破了僵局,讓原本沉寂的營帳頓時變得熱鬧起來。其他信使紛紛附和,表示願意獻出自己所在的郡縣,希望能夠得到趙國公的庇護。麵對如此場景,趙國公泰禾並沒有表現出過多的驚訝或喜悅,他依舊保持著冷靜和淡定。
就這樣,連續十幾日,北遼戰船在寧吉四周的港口依次停靠,逐個卸下物資和士卒。乾軍如此浩大的動靜自然無法逃過寧吉城中崔古的眼睛,也逃不過寧吉四周被乾軍分隔開的叛軍城池。他們紛紛派遣探馬前去偵察,但多數探馬有去無迴。最終,他們得到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乾軍每天都在持續增兵。連續十幾日下來,可能已有數萬人馬集結於此。
當叛軍得知這個消息時,他們陷入了一片混亂和困惑之中。尤其是那些位於四周小城中的叛軍,原本守軍就為數不多,聽到乾軍正在不斷增兵後,每天都處於惶恐不安的狀態。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每天派出斥候查乾軍的動靜,但每次都被乾軍包圍並消滅殆盡。
就這樣,時間過去了十幾天,終於有少數斥候脫兵迴到了周邊叛軍的營地。然而,他們帶迴的卻是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寧吉那邊的崔統領在乾軍的圍攻下,已經決定舉城投降,而乾朝也開始準備正式接受他的投降。
這一消息猶如一道驚雷,讓周圍的叛軍們無法再保持平靜。他們不能接受自己這些起兵謀反的手下仍在堅守城池,而他們的首領卻選擇了投降。於是,他們紛紛采取行動,不再坐以待斃。一些叛軍開始向趙國公泰禾暗中傳遞可以獻城,一時間信使紛紛向趙國公所在的地方前去。
趙國公泰禾坐在營帳內,麵無表情地注視著來自各地的信使們。他的臉色平靜得讓人看不出一絲波瀾,但眼神卻犀利如鷹隼般銳利。他用低沉而平穩的聲音問道:“諸位使者今日前來,有何貴幹呢?”其實泰禾心裏非常清楚這些人的來意,但他故意不提,因為在談判時,率先開口往往容易陷入被動局麵。
眾信使互相對視一眼後,沒有人願意首先發言。一時間,整個營帳陷入了沉默之中,氣氛顯得有些尷尬和緊張。然而,趙國公泰禾並不著急,他慢慢地品味著手中的熱茶,仿佛周圍的一切都與他無關。大約過了一炷香的時間,終於有一名信使按捺不住了,他站起身來,恭敬地對趙國公說道:“大人,在下是受我家羅將軍之托,特地前來向您獻上我們山陽縣的。”
這名信使的話打破了僵局,讓原本沉寂的營帳頓時變得熱鬧起來。其他信使紛紛附和,表示願意獻出自己所在的郡縣,希望能夠得到趙國公的庇護。麵對如此場景,趙國公泰禾並沒有表現出過多的驚訝或喜悅,他依舊保持著冷靜和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