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拜訪韓師
皇帝年少,我從安南開始挽天傾 作者:長風聽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二日清晨,蘇溫言蘇溫言早早便起來了,昨日蘇溫言向韓師遞了拜帖說今日去拜訪對方,對方今日也無事,所以也同意了蘇溫言的請求。
蘇溫言從床榻上起來,穿上一身青色的長袍,肩上帶著白狼裘,腰佩玉環。在雅竹的服侍下將長發高高束起, 而後出門來到餐廳。
此時,餐廳中的餐桌之上,已經擺好了五個饅頭,一碟鹹菜,一碗肉粥。蘇溫言來到桌邊,緩緩坐下,而後一手拿著筷子,一手拿著饅頭吃了起來。
蘇溫言自小習武,所以吃的比較多。吃完早飯之後,蘇溫言拿上昨日買好的筆墨紙硯,騎上自己的駿馬,向韓府走去。
韓府離蘇溫言的所在的北遼王府不遠,都在福壽街上,蘇溫言沒一會便到了韓府。
蘇溫言敲了敲韓府的門,沒一會,大門便被門房打開。門房看見是蘇溫言,臉上堆滿了笑容,而後彎腰開口說到:“原來是世子來了,我家大人正在書房等您呢。來世子隨老奴來。”
門房的老漢為蘇溫言比了一個請的手勢,蘇溫言微微頷首,跟在對方的身後。
蘇溫言踏過青石鋪就的韓府門前,心中湧起一股複雜的情緒,這是他第一次來拜訪韓師。這座府邸曆經歲月滄桑,卻依舊散發著古樸而莊重的氣息。高聳的府門兩側,矗立著兩尊石獅,它們威武雄壯,鎮守著府邸的安寧。
蘇溫言步入府內,映入眼簾的是一片寬闊而幽深的庭院。庭院中央,一棵古老的鬆樹參天而立,枝繁葉茂,鬱鬱蔥蔥。樹下的石桌石凳上,似乎還殘留著往日師生品茶論道的痕跡。微風吹過,鬆針輕輕搖曳,發出沙沙的聲響,雖然古樸,但卻不顯老態。
穿過庭院,蘇溫言來到了正廳。正廳內,擺設著古樸典雅的家具,每一件都透露著歲月的痕跡。牆上掛著幾幅字畫,筆力遒勁,氣韻生動,讓人不禁駐足欣賞。蘇溫言的目光在字畫間流轉,心中不禁感歎韓載太師的書法造詣深厚。
在正廳的盡頭,一扇屏風擋住了視線。蘇溫言繞過屏風,隻見一位須發皆白的老者正端坐在書桌前,手持毛筆,專心致誌地書寫著什麽。這位老者正是韓載太師,他的臉上刻著歲月的溝壑,但雙眼卻炯炯有神,透露出一種睿智和深邃。
蘇溫言輕輕咳嗽了一聲,打破了書房的寧靜。韓載太師抬起頭,看見是蘇溫言,臉上露出了和煦的笑容。他放下手中的毛筆,站起身來,迎向蘇溫言。
還未到跟前,韓師爽朗的笑聲便傳到了蘇溫言的耳邊:“哈哈哈,子瞻來了,快到這邊來坐。”韓載一邊說著,一邊將蘇溫言的手拉過。
蘇溫言看著韓師爽朗的笑容,臉上也露出了微笑,他開口說道:“韓師,這是我送你的禮物。”
這時,韓載才看向蘇溫言手中,手中是一個精美的木盒。木盒之上雕刻著繁美的花紋,花紋以竹為主題,布滿木盒的四周。
韓載認出了蘇溫言手中的東西,這是京城之中最好的書齋之中的東西。韓載捋了捋自己長長的胡子,眼中滿是欣喜,隻不過他還是略做正經的說到:“哎,子瞻啊,你來就來嘛,幹嘛帶這些東西。
而後他又看向蘇溫言的另一隻手,手中是兩壇酒。韓載一看見蘇溫言手中的酒壇,眼中便布滿了綠光,直直的盯著酒壇。
蘇溫言看著老師的樣子,笑著開口說到:“韓師,學生知曉您好久沒喝到這北遼的段玉燒了,今日特意給您帶來的。”
韓載聽見特意為他帶來的,心中浮現一股暖流,臉上的笑容更盛,配合著臉上的皺紋形成了一道道溝壑。
他笑著說道:“哈哈哈,子瞻啊,還是你小子懂我啊,來來來,快來這邊坐。”說著,韓載一邊拿過蘇溫言手中的酒壇,一邊將蘇溫言拉到一旁坐下。
待蘇溫言坐下之後,韓載直接將酒壇打開,仰頭猛喝了一口。
“善,哈哈哈,這京城的酒柔情似水,還是北遼的烈酒爽口。”韓載一邊喝一邊笑著說道。
蘇溫言在一邊擔心的開口說到:“韓師,慢點喝,這酒醉人。”
韓載擺了擺手,不以為意,他開口說到:“子瞻,你可別小看為師的酒量,想當初為師可是被稱為韓千杯的。”說著韓載有喝了一口。
喝完之後,韓載拉著蘇溫言,他開口說到:“來,子瞻看看為師這幅畫畫得如何?”
蘇溫言隨著韓載的手指看去,隻見案桌之上,一幅畫被擺在了上麵。
畫麵中央,一位身著華服的男子正站在一座古樸的亭台之上,遠眺著波瀾壯闊的江景。他的背影挺拔而威嚴,宛如一位身居高位的君王,卻又不顯絲毫的張揚與霸氣。
男子的麵容被巧妙地隱藏在亭台的陰影之中,隻露出半張側臉,那輪廓分明,仿佛是用最細膩的筆觸精心雕刻而成。他的眼睛深邃而銳利,仿佛能洞察世間的一切,卻又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一種難以言喻的深沉與複雜。
亭台四周,翠竹環繞,清風吹過,竹葉沙沙作響,仿佛在訴說著不為人知的秘密。在畫麵的左下角,一位老者正悠然地坐在江邊垂釣,他的眼神平靜而深邃,仿佛已經看穿了世間的紛擾與喧囂。
然而,在這幅看似平和寧靜的畫作中,卻隱藏著一種微妙的張力。那男子站在亭台上,看似在欣賞江景,但他的目光卻時不時地瞥向遠方,仿佛在尋找著什麽。而他的腳下,那亭台的台階,看似平整無比,卻在某處微微翹起,仿佛預示著某種不穩定的力量正在暗中湧動。
在畫麵的右上角,一輪明月高懸天際,月光如水灑落在江麵上,波光粼粼。而在那明月之下,一片烏雲卻悄然聚集,若隱若現,仿佛在暗示著即將到來的風暴。
蘇溫言對畫中沒有太多的造詣,隻能粗淺的知曉畫的好壞,對畫的意境參透卻是不太了解。
蘇溫言仔細端詳這桌案上的畫,而後轉頭看向一旁的韓師,開口說到:“韓師果然是丹青大家,這幅畫若是放在外麵不知道多少人會爭得頭破血流。”
“哈哈哈,你呀,就知道說好話來恭維我。”韓載打趣道。
蘇溫言笑著說道:“韓師,你明知我丹青方麵造詣不高,隻能看出這些東西,怎麽能是恭維呢,這也是我由心而發的。”
韓載聽到這裏,微微歎息了一下,而後開口說道:“說來也奇怪,你這小子什麽東西一學就會,可唯獨這丹青之法,你卻是一竅不通。”
蘇溫言笑著迴答道:“可能老天爺覺得對我太好,於是讓我在丹青上受些挫折。”
韓載笑著搖了搖頭,而後開口說到:“你的詩和策論為師都看了,確實都很不錯。雖然策論比不上文青舟,但也確實有很多可圈可點之處。”
蘇溫言聽著韓載的話,而後開口問道:“那韓師,你覺得這南越應當如何平定呢?”
韓載聽見蘇溫言的問題,略作思索,而後開口說到:“其實你與文青舟的方法都沒有太多問題,隻是有些細節需要注意。首先,當施‘移民屯田’之策,遷徙漢民以實其地,屯兵以守其疆。如此,則民生漸興,邊疆自固。其次,宜行教化之道,設學宮以育英才,傳儒術以化民風。使南越之民,漸知禮義,歸心於中華。”“再者,對於南越之貴族酋長,當行羈縻之策,撫之以恩,示之以威。順者厚待,逆者嚴懲,以儆效尤。最後,當重民生,輕徭役,興水利,勸農桑。使百姓安居樂業,則南越自然安定。”
韓載頓首而言:“平定南越,非一日之功。需文武並用,恩威並施。如此,方可長治久安。”
蘇溫言細細咀嚼韓載的話語,在心中慢慢思考了起來。韓載看蘇溫言這個樣子,也沒有打擾他,而是笑著轉身繼續作畫。
半晌之後,蘇溫言才迴過神來,他看見韓載正在作畫,便也沒打擾對方,隻是在一旁慢慢等待。
大約過了半個時辰,韓載收筆,而後拿起自己的印章,在畫卷的一角蓋上了自己的印章。
韓載轉過頭,看見蘇溫言在一旁等著自己,他笑著開口說到:“子瞻,這幅畫送你了。”
蘇溫言聽見韓載的話,臉上露出了笑容,開口詢問道:“韓師果真?”
“哈哈哈,為師什麽時候騙過你,你既然喜歡,那拿去便是。”韓載看著蘇溫言這副模樣,笑著開口說道。
蘇溫言連忙起身,向韓載行了一禮,而後開口說道:“學生多謝韓師。”
韓載拍了拍蘇溫言的肩膀,而後拉著蘇溫言向書房外麵走去,一邊走一邊開口說到:“走,今日陽光正好,同我去後院,一同釣魚。”
蘇溫言笑著開口說到:“既然是老師邀請,學生就不推辭了。”
韓載見蘇溫言這個模樣,笑著打趣道:“你小子,還是這麽喜歡釣魚。”
說罷,兩人便一前一後來到後院,後院之中有個涼亭,涼亭之中兩柄魚竿已經安排好了。
韓載拉蘇溫言坐下,而後兩人便在亭中釣魚。
蘇溫言開口詢問道:“韓師,其他師兄們都不在京城嗎?”
韓載搖了搖頭,開口說到:“他們呀,都去遊曆去了。”
蘇溫言點了點頭,兩人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
就在這時,身後傳來了一個女孩的聲音:“爺爺,原來你在這兒啊。”隻見一個十五六歲左右的少女,身穿紅色衣袍,麵帶笑容站在那裏。
韓載轉頭看去,發現自家孫女正站在涼亭之外,手中端著一盤瓜果。喊你在笑著招了招手,開口說到:“若舞,來到這邊坐。”韓載一邊說,一邊指了指身旁的位置。
韓若舞聽見自家爺爺的話,笑著便跑到了韓載的身邊,將手中的盤子放到蘇溫言和韓載的中間,而後跑到一邊坐下了。
韓載笑著對蘇溫言說到:“子瞻,這是老夫的孫女。”而後又對著韓若舞說道,“若舞,他是爺爺的學生,北遼世子蘇溫言。”
韓若舞起身向蘇溫言行了一禮,而後開口說道:“蘇世子。”
蘇溫言也迴了一禮,對著韓若舞說到:“韓小姐。”蘇溫言稍微打量了對方一眼,便移開了視線。
兩人就這樣打了招唿。
韓載笑著搖了搖頭,拉著蘇溫言繼續釣魚。
兩人一邊釣魚一邊閑談。韓載開口問道:“子瞻,你與雲霽公主何時成婚呀?”
蘇溫言聽見老師的問題,開口迴答道:“成婚的日子官家和太後還未定下,想必也不會太久。”
韓載點了點頭,繼續問他:“那北遼王和王妃入京嗎?”
蘇溫言看向韓載,說到:“太後和官家準許父王和母妃入京,隻不過消息還未傳到。依照時間,也許下月便可到京。”
韓載露出原來如此的表情,而後說到:“說起來我也好久未和北遼王一起喝酒了。”
蘇溫言笑著迴答:“父王在王府中也時常念叨韓師。”
韓載哈哈一笑,開口說道:“你父王怕是念叨我的畫作才是。”蘇溫言微微笑著,沒有迴答。
就在這時,韓載手中的魚竿動了一下,韓載大喜,笑著說道:“魚上鉤了。”而後韓載便將心思放在魚竿之上。
過了一盞茶功夫,湖中的魚慢慢竭力,韓載不急不緩的將魚拉了上來。
一邊的下人拿來漁網和桶,將魚放入桶中,韓載看著桶中的魚,笑著說道:“是條桂魚,今晚你們有口福了,老夫親自為你們下廚。”
蘇溫言笑著開口說道:“那今日就麻煩老師了。”
就在他們說話之間,蘇溫言的魚竿也動了。不一會,蘇溫言也將魚拉了上來,看著手中的魚,蘇溫言臉上露出了笑容,開口說到:“看來今日可以好好吃魚了。”
韓載看著蘇溫言手中的魚,也笑著說道:“這鯉魚肉質也十分鮮明,若舞啊,今日你可有口福了。”
蘇溫言從床榻上起來,穿上一身青色的長袍,肩上帶著白狼裘,腰佩玉環。在雅竹的服侍下將長發高高束起, 而後出門來到餐廳。
此時,餐廳中的餐桌之上,已經擺好了五個饅頭,一碟鹹菜,一碗肉粥。蘇溫言來到桌邊,緩緩坐下,而後一手拿著筷子,一手拿著饅頭吃了起來。
蘇溫言自小習武,所以吃的比較多。吃完早飯之後,蘇溫言拿上昨日買好的筆墨紙硯,騎上自己的駿馬,向韓府走去。
韓府離蘇溫言的所在的北遼王府不遠,都在福壽街上,蘇溫言沒一會便到了韓府。
蘇溫言敲了敲韓府的門,沒一會,大門便被門房打開。門房看見是蘇溫言,臉上堆滿了笑容,而後彎腰開口說到:“原來是世子來了,我家大人正在書房等您呢。來世子隨老奴來。”
門房的老漢為蘇溫言比了一個請的手勢,蘇溫言微微頷首,跟在對方的身後。
蘇溫言踏過青石鋪就的韓府門前,心中湧起一股複雜的情緒,這是他第一次來拜訪韓師。這座府邸曆經歲月滄桑,卻依舊散發著古樸而莊重的氣息。高聳的府門兩側,矗立著兩尊石獅,它們威武雄壯,鎮守著府邸的安寧。
蘇溫言步入府內,映入眼簾的是一片寬闊而幽深的庭院。庭院中央,一棵古老的鬆樹參天而立,枝繁葉茂,鬱鬱蔥蔥。樹下的石桌石凳上,似乎還殘留著往日師生品茶論道的痕跡。微風吹過,鬆針輕輕搖曳,發出沙沙的聲響,雖然古樸,但卻不顯老態。
穿過庭院,蘇溫言來到了正廳。正廳內,擺設著古樸典雅的家具,每一件都透露著歲月的痕跡。牆上掛著幾幅字畫,筆力遒勁,氣韻生動,讓人不禁駐足欣賞。蘇溫言的目光在字畫間流轉,心中不禁感歎韓載太師的書法造詣深厚。
在正廳的盡頭,一扇屏風擋住了視線。蘇溫言繞過屏風,隻見一位須發皆白的老者正端坐在書桌前,手持毛筆,專心致誌地書寫著什麽。這位老者正是韓載太師,他的臉上刻著歲月的溝壑,但雙眼卻炯炯有神,透露出一種睿智和深邃。
蘇溫言輕輕咳嗽了一聲,打破了書房的寧靜。韓載太師抬起頭,看見是蘇溫言,臉上露出了和煦的笑容。他放下手中的毛筆,站起身來,迎向蘇溫言。
還未到跟前,韓師爽朗的笑聲便傳到了蘇溫言的耳邊:“哈哈哈,子瞻來了,快到這邊來坐。”韓載一邊說著,一邊將蘇溫言的手拉過。
蘇溫言看著韓師爽朗的笑容,臉上也露出了微笑,他開口說道:“韓師,這是我送你的禮物。”
這時,韓載才看向蘇溫言手中,手中是一個精美的木盒。木盒之上雕刻著繁美的花紋,花紋以竹為主題,布滿木盒的四周。
韓載認出了蘇溫言手中的東西,這是京城之中最好的書齋之中的東西。韓載捋了捋自己長長的胡子,眼中滿是欣喜,隻不過他還是略做正經的說到:“哎,子瞻啊,你來就來嘛,幹嘛帶這些東西。
而後他又看向蘇溫言的另一隻手,手中是兩壇酒。韓載一看見蘇溫言手中的酒壇,眼中便布滿了綠光,直直的盯著酒壇。
蘇溫言看著老師的樣子,笑著開口說到:“韓師,學生知曉您好久沒喝到這北遼的段玉燒了,今日特意給您帶來的。”
韓載聽見特意為他帶來的,心中浮現一股暖流,臉上的笑容更盛,配合著臉上的皺紋形成了一道道溝壑。
他笑著說道:“哈哈哈,子瞻啊,還是你小子懂我啊,來來來,快來這邊坐。”說著,韓載一邊拿過蘇溫言手中的酒壇,一邊將蘇溫言拉到一旁坐下。
待蘇溫言坐下之後,韓載直接將酒壇打開,仰頭猛喝了一口。
“善,哈哈哈,這京城的酒柔情似水,還是北遼的烈酒爽口。”韓載一邊喝一邊笑著說道。
蘇溫言在一邊擔心的開口說到:“韓師,慢點喝,這酒醉人。”
韓載擺了擺手,不以為意,他開口說到:“子瞻,你可別小看為師的酒量,想當初為師可是被稱為韓千杯的。”說著韓載有喝了一口。
喝完之後,韓載拉著蘇溫言,他開口說到:“來,子瞻看看為師這幅畫畫得如何?”
蘇溫言隨著韓載的手指看去,隻見案桌之上,一幅畫被擺在了上麵。
畫麵中央,一位身著華服的男子正站在一座古樸的亭台之上,遠眺著波瀾壯闊的江景。他的背影挺拔而威嚴,宛如一位身居高位的君王,卻又不顯絲毫的張揚與霸氣。
男子的麵容被巧妙地隱藏在亭台的陰影之中,隻露出半張側臉,那輪廓分明,仿佛是用最細膩的筆觸精心雕刻而成。他的眼睛深邃而銳利,仿佛能洞察世間的一切,卻又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一種難以言喻的深沉與複雜。
亭台四周,翠竹環繞,清風吹過,竹葉沙沙作響,仿佛在訴說著不為人知的秘密。在畫麵的左下角,一位老者正悠然地坐在江邊垂釣,他的眼神平靜而深邃,仿佛已經看穿了世間的紛擾與喧囂。
然而,在這幅看似平和寧靜的畫作中,卻隱藏著一種微妙的張力。那男子站在亭台上,看似在欣賞江景,但他的目光卻時不時地瞥向遠方,仿佛在尋找著什麽。而他的腳下,那亭台的台階,看似平整無比,卻在某處微微翹起,仿佛預示著某種不穩定的力量正在暗中湧動。
在畫麵的右上角,一輪明月高懸天際,月光如水灑落在江麵上,波光粼粼。而在那明月之下,一片烏雲卻悄然聚集,若隱若現,仿佛在暗示著即將到來的風暴。
蘇溫言對畫中沒有太多的造詣,隻能粗淺的知曉畫的好壞,對畫的意境參透卻是不太了解。
蘇溫言仔細端詳這桌案上的畫,而後轉頭看向一旁的韓師,開口說到:“韓師果然是丹青大家,這幅畫若是放在外麵不知道多少人會爭得頭破血流。”
“哈哈哈,你呀,就知道說好話來恭維我。”韓載打趣道。
蘇溫言笑著說道:“韓師,你明知我丹青方麵造詣不高,隻能看出這些東西,怎麽能是恭維呢,這也是我由心而發的。”
韓載聽到這裏,微微歎息了一下,而後開口說道:“說來也奇怪,你這小子什麽東西一學就會,可唯獨這丹青之法,你卻是一竅不通。”
蘇溫言笑著迴答道:“可能老天爺覺得對我太好,於是讓我在丹青上受些挫折。”
韓載笑著搖了搖頭,而後開口說到:“你的詩和策論為師都看了,確實都很不錯。雖然策論比不上文青舟,但也確實有很多可圈可點之處。”
蘇溫言聽著韓載的話,而後開口問道:“那韓師,你覺得這南越應當如何平定呢?”
韓載聽見蘇溫言的問題,略作思索,而後開口說到:“其實你與文青舟的方法都沒有太多問題,隻是有些細節需要注意。首先,當施‘移民屯田’之策,遷徙漢民以實其地,屯兵以守其疆。如此,則民生漸興,邊疆自固。其次,宜行教化之道,設學宮以育英才,傳儒術以化民風。使南越之民,漸知禮義,歸心於中華。”“再者,對於南越之貴族酋長,當行羈縻之策,撫之以恩,示之以威。順者厚待,逆者嚴懲,以儆效尤。最後,當重民生,輕徭役,興水利,勸農桑。使百姓安居樂業,則南越自然安定。”
韓載頓首而言:“平定南越,非一日之功。需文武並用,恩威並施。如此,方可長治久安。”
蘇溫言細細咀嚼韓載的話語,在心中慢慢思考了起來。韓載看蘇溫言這個樣子,也沒有打擾他,而是笑著轉身繼續作畫。
半晌之後,蘇溫言才迴過神來,他看見韓載正在作畫,便也沒打擾對方,隻是在一旁慢慢等待。
大約過了半個時辰,韓載收筆,而後拿起自己的印章,在畫卷的一角蓋上了自己的印章。
韓載轉過頭,看見蘇溫言在一旁等著自己,他笑著開口說到:“子瞻,這幅畫送你了。”
蘇溫言聽見韓載的話,臉上露出了笑容,開口詢問道:“韓師果真?”
“哈哈哈,為師什麽時候騙過你,你既然喜歡,那拿去便是。”韓載看著蘇溫言這副模樣,笑著開口說道。
蘇溫言連忙起身,向韓載行了一禮,而後開口說道:“學生多謝韓師。”
韓載拍了拍蘇溫言的肩膀,而後拉著蘇溫言向書房外麵走去,一邊走一邊開口說到:“走,今日陽光正好,同我去後院,一同釣魚。”
蘇溫言笑著開口說到:“既然是老師邀請,學生就不推辭了。”
韓載見蘇溫言這個模樣,笑著打趣道:“你小子,還是這麽喜歡釣魚。”
說罷,兩人便一前一後來到後院,後院之中有個涼亭,涼亭之中兩柄魚竿已經安排好了。
韓載拉蘇溫言坐下,而後兩人便在亭中釣魚。
蘇溫言開口詢問道:“韓師,其他師兄們都不在京城嗎?”
韓載搖了搖頭,開口說到:“他們呀,都去遊曆去了。”
蘇溫言點了點頭,兩人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
就在這時,身後傳來了一個女孩的聲音:“爺爺,原來你在這兒啊。”隻見一個十五六歲左右的少女,身穿紅色衣袍,麵帶笑容站在那裏。
韓載轉頭看去,發現自家孫女正站在涼亭之外,手中端著一盤瓜果。喊你在笑著招了招手,開口說到:“若舞,來到這邊坐。”韓載一邊說,一邊指了指身旁的位置。
韓若舞聽見自家爺爺的話,笑著便跑到了韓載的身邊,將手中的盤子放到蘇溫言和韓載的中間,而後跑到一邊坐下了。
韓載笑著對蘇溫言說到:“子瞻,這是老夫的孫女。”而後又對著韓若舞說道,“若舞,他是爺爺的學生,北遼世子蘇溫言。”
韓若舞起身向蘇溫言行了一禮,而後開口說道:“蘇世子。”
蘇溫言也迴了一禮,對著韓若舞說到:“韓小姐。”蘇溫言稍微打量了對方一眼,便移開了視線。
兩人就這樣打了招唿。
韓載笑著搖了搖頭,拉著蘇溫言繼續釣魚。
兩人一邊釣魚一邊閑談。韓載開口問道:“子瞻,你與雲霽公主何時成婚呀?”
蘇溫言聽見老師的問題,開口迴答道:“成婚的日子官家和太後還未定下,想必也不會太久。”
韓載點了點頭,繼續問他:“那北遼王和王妃入京嗎?”
蘇溫言看向韓載,說到:“太後和官家準許父王和母妃入京,隻不過消息還未傳到。依照時間,也許下月便可到京。”
韓載露出原來如此的表情,而後說到:“說起來我也好久未和北遼王一起喝酒了。”
蘇溫言笑著迴答:“父王在王府中也時常念叨韓師。”
韓載哈哈一笑,開口說道:“你父王怕是念叨我的畫作才是。”蘇溫言微微笑著,沒有迴答。
就在這時,韓載手中的魚竿動了一下,韓載大喜,笑著說道:“魚上鉤了。”而後韓載便將心思放在魚竿之上。
過了一盞茶功夫,湖中的魚慢慢竭力,韓載不急不緩的將魚拉了上來。
一邊的下人拿來漁網和桶,將魚放入桶中,韓載看著桶中的魚,笑著說道:“是條桂魚,今晚你們有口福了,老夫親自為你們下廚。”
蘇溫言笑著開口說道:“那今日就麻煩老師了。”
就在他們說話之間,蘇溫言的魚竿也動了。不一會,蘇溫言也將魚拉了上來,看著手中的魚,蘇溫言臉上露出了笑容,開口說到:“看來今日可以好好吃魚了。”
韓載看著蘇溫言手中的魚,也笑著說道:“這鯉魚肉質也十分鮮明,若舞啊,今日你可有口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