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激烈的交戰
皇帝年少,我從安南開始挽天傾 作者:長風聽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元山率領著萬民軍騎兵與乾軍交戰一刻鍾後,便引馬向北側遁去。他知道自己不能戀戰,必須利用騎兵的機動性,來慢慢消磨對手,現在還不到衝鋒的時候。在消磨掉乾軍兩百人後,這支騎兵在元山的帶領下,頭也不迴地向後方跑去,留下一片狼藉的戰場。
袁鍾看著地上哀嚎的士卒和一動不動的屍體,心中充滿了憤怒。盡管萬民軍在拋射時,乾軍反應非常迅速並做出了迴擊,但由於騎兵的機動性實在太強,又始終保持在安全距離外,使得袁鍾手下的弓弩手難以射中目標,這令他氣得直咬牙切齒。最終隻讓對方留下了幾具倒黴蛋的屍體,就脫離了戰場。
而另一邊,薛貴則帶領著龍驤衛與永吉手下的萬民軍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正麵交鋒。雙方都是步兵,彼此之間並沒有過多的廢話,而是各自組成陣勢,穩步向前推進。在推進的過程中,薛貴命令前排的甲士舉起盾牌,緩緩向前移動,同時身後的弓弩手們拉滿弓弦,準備好箭矢,以緩慢徐進的方式向前方拋射。
永吉所率領的一萬五千人隊伍,著甲率並不高,隻有大約兩成而已。然而,這兩成甲士卻被永吉精心安排在了陣型的中間位置,這樣一來,當雙方發起衝鋒或是進行對射時,這些甲士就能盡可能地留在最後,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隨著時間的推移,雙方的隊伍逐漸靠近,而雙方的箭矢也在各自留下一些屍首之後,便停止了射擊,轉而進入了白刃戰的階段。龍驤衛經過數月的艱苦訓練和充足補給,著甲率已經達到了七成,成為一支真正的精銳之師。麵對萬民軍,他們展現出了強大的戰鬥力,幾乎是以摧枯拉朽之勢將敵人擊潰。
位於隊伍首位的持盾甲士們在衝鋒的過程中,盡管遭受了箭雨的襲擊,但他們憑借著堅固的甲胄和盾牌成功地抵擋住了大部分箭矢的攻擊。甲胄與盾牌相互配合,形成了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線,使得大多數箭矢無法穿透。隻有少數重箭能夠射穿盾牌或甲胄,給他們帶來一定的傷害。但總體而言,他們的傷亡情況並不嚴重,仍能保持相對完整的戰鬥力。
是的,萬民軍也擁有少量的重箭,然而其數量極為有限,可謂是名副其實的稀缺物資,屬於一次性消耗品且無法再生。這種技術隻有朝廷或高度自治的北遼才能夠掌握,其他地區的工匠根本無從知曉。這些重箭都是這幾個月來萬民軍與乾軍作戰收繳而來,數量不多,隻有在關鍵時候才會使用的。盡管重箭的射程相對較短,但在破甲能力方麵卻展現出了卓越的效能和威力。當它們射中目標時,所帶來的衝擊力和破壞力是令人矚目的。
隨著戰鬥的打響,龍驤衛的步卒們猶如猛虎下山般衝入了對方的軍陣之中。他們手持鋒利的兵器,以摧枯拉朽之勢迅速突破了對方的防線。眨眼間,鮮血四濺,慘叫連連,萬民軍遭受了慘重的傷亡。按照常理來說,一般的叛軍或起義軍在麵對如此巨大的傷亡時,往往會心生恐懼,士氣低落,進而全線崩潰。然而,令人驚訝的是,這支軍隊並沒有出現這樣的情況。相反,他們的鬥誌似乎更加旺盛,悍不畏死,迎著龍驤衛的兵刃便衝殺上來。
薛貴站在高處,清晰地感受到了這一點。他發現,即使沒有堅固的盔甲和盾牌,這些叛軍依然毫不畏懼,奮不顧身地與龍驤衛展開激烈的搏鬥。他們眼中閃爍著堅熾熱的光芒,薛貴看到了他們眼中的饑渴。這是一種如同野獸一般的目光,他們似乎是南越本地部落的人。
盡管龍驤衛在武器裝備和戰術運用方麵占據優勢,但他們仍然遭受了一定程度的傷亡。這些傷亡雖然相對較少,但每一個犧牲者都是經過嚴格訓練、花了大把白銀與時間的精銳士卒。相比之下,普通的叛軍根本無法與之相提並論。
戰場上,龍驤衛起初進展順利,但很快就遇到了阻礙,他們遭遇了萬民軍的重甲部隊。雙方一接觸,立刻展開激戰,在平原上,雙方兵器猛烈地撞擊著,發出清脆的聲響。
永吉眼神冰冷地注視著突進的龍驤衛,毫不猶豫地下達了命令:“把兩側的兵力全部壓上去,緊緊咬住他們!”隨著他的一聲令下,傳令兵迅速將命令傳達出去。遠處的士兵們看到將軍的旗號後,原本滯後於兩側的隊伍立刻行動起來,迅速向前推進,主動迎戰敵人。
起初,當萬民軍與龍驤衛接戰的時候,他們采取了邊打邊退的策略。薛貴一開始全神貫注於萬民軍正麵戰場上的兇猛氣勢,並沒有留意到兩側的情況。然而,就在這時,兩側的軍隊同時向前擠壓,與龍驤衛的兩翼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鬥。薛貴這才突然意識到,形勢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
麵對突如其來的壓力,薛貴臨危不亂,果斷變換陣型,讓兩側的軍隊慢慢延展,以犧牲陣型厚度的方式來增加陣型的長度,試圖對萬民軍形成包圍之勢。而此時,蘇溫言站在山上,冷靜地觀察著下方戰場的局勢。他心中暗自思忖,然後傳令道:“讓王斌和袁鍾率領部隊向龍驤衛的側翼靠攏,協助薛貴慢慢地包圍萬民軍。”這個決策看似冒險,但卻是目前最佳的選擇。隨著時間的推移,戰場上的局勢越發緊張,雙方都在拚盡全力爭奪勝利的機會。
另一側,崔古站在高處觀察著前方戰場上的形勢變化,他皺起眉頭,臉上露出嚴肅的神情。他深吸一口氣,轉頭對身邊的人下達命令:“讓博勇帶領剩餘的軍隊向前衝鋒,一定要緊緊咬住乾軍!”
大約過了一刻鍾左右,下方的軍陣中傳來一陣騷動。隻見博勇有條不紊地整理著自己的士卒,然後開始迅速向前推進。然而,這種速度並不是很快,這是因為他們需要保持足夠的體力來應對接下來的戰鬥,同時也要確保隊伍的陣型不被打亂。
與此同時,蘇溫言站在山頂上,目光緊盯著前方的戰局。當他看到博勇率領的軍隊前來支援時,心中鬆了口氣,但隨即又緊張起來。他明白這場戰爭才剛剛開始,勝負還未分曉。
於是,他再次向山下的士兵發出指令:“傳我的命令,讓後方的軍隊向前壓進,幫助我們穩固兩側,絕對不能讓敵人有機會將我們包圍!”隨著他的一聲令下,後方的軍隊迅速行動起來,武鉞將軍親自指揮手下的士卒分成兩隊,分別朝著兩側前進。
雙方數萬的大軍在下方的平原上展開了激烈的交鋒。他們猶如一群密密麻麻的螞蟻,互相廝殺、搏鬥。喊殺聲和兵器撞擊聲響徹整個戰場,仿佛要衝破雲霄,震撼天地。
就在雙方交戰之時,之前迂迴離開的萬民軍騎兵則從另一側殺了迴來,這一次他們來到了乾軍的左側,王斌這邊,在後軍還未來臨的時候,直接從王斌軍陣,也就是湛州軍的腰部,衝殺了進去。一時間湛州軍陣被這萬民軍騎兵分成了兩半。
這些萬民軍騎兵如同幽靈般出現,他們身披黑色戰甲,手持鋒利長刀,騎著高頭大馬,如同一股鋼鐵洪流席卷而來。他們的速度極快,瞬間衝入了湛州軍的陣營之中,打亂了原本整齊的軍陣。
這隊騎兵,已然已經披上甲胄,形成了重甲的姿態,比之前襲擊袁鍾時候戰鬥力更強。數千匹戰馬奔馳而出,動靜響徹雲霄,馬蹄每一次踩踏都如同雷震,讓湛州士卒心顫。有些來不及避開的士卒被這重甲騎兵一撞,便飛了出去,而後被踩成肉沫。
這些萬民軍騎兵的出現,使得戰場局勢發生了巨大變化。他們的衝擊讓湛州軍陷入混亂,士兵們驚慌失措,不知所措。而萬民軍則趁機發動更猛烈的攻擊,試圖打破湛州軍的防線。
王斌見此情形,心中一驚,他沒想到對方的騎兵會出現在這裏,而且是重甲騎兵。但他並沒有慌亂,而是迅速調整戰術,組織軍隊進行反擊。然而,萬民軍的重甲騎兵衝擊力極強,給湛州軍帶來了極大的壓力。
王斌見狀,心中焦急,此時前麵已經與萬民軍的步卒戰鬥在了一起,想要抽身迴援肯定是不可能的。他強行鎮定心神,提起膽氣。組織起自己身邊一千精銳步卒,也是他的親衛,領著兵便迎了上去。要是再不阻止,這隊騎兵便將他們的軍陣鑿穿了,到時候潰敗自己也免不了責罰。
就在王斌親自領著部隊上前阻攔之時,一側樹林之中,衝殺出來一隊重甲騎兵,馬蹄聲如雷,震耳欲聾。
隻見這隊騎兵全部身著紮甲,從頭到腳,都被厚厚的甲胄包裹得嚴嚴實實,他們的臉上戴著鐵質麵具,隻露出一雙冰冷的眼睛。
這些重甲騎兵如同鋼鐵洪流一般,從林中衝殺而出,氣勢磅礴,仿佛一個個羅刹,令人膽寒。他們的旗幟高高飄起,迎風獵獵作響,隻看見那旗幟上繡著幾個字:“龍驤衛韓”。
這支重甲騎兵正是蘇溫言手中,由韓瑜所率領的精銳之師。他們一直隱藏在暗處,從未出現在敵人的視野裏。在敵人眼中,龍驤衛隻有輕騎,沒有重騎。
這一切都是蘇溫言精心策劃的。從一開始,她就沒有讓韓瑜帶領重甲騎兵參戰,而是將他們藏起來,讓他們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調養。直到此刻,當對方的重騎出現時,蘇溫言才決定讓韓瑜出馬。此時,韓瑜帶領著他的重甲騎兵,猶如猛虎下山,勢不可擋。他們的目標明確,就是要給敵人一個沉重的打擊。
他們如同一群餓狼般從一側迅速衝出,目標直指萬民軍騎兵的側麵。韓瑜心中的計劃清晰,他要像一把鋒利的劍,狠狠地將這股騎兵攔腰斬斷,然後將其分割包圍,逐步消耗他們的兵力。
韓瑜一馬當先,衝鋒在前,他手中的長槍閃爍著寒光,如同一條銀龍在空中舞動。他的眼神銳利如同雄鷹,充滿了殺意與決絕。他的戰馬奔騰如龍,帶著他衝向敵人的陣營。
當韓瑜衝入騎兵軍陣時,雙方的重甲相互碰撞,發出了劇烈的撞擊聲。那聲音如同雷鳴一般,震撼人心,仿佛整個世界都在這一刻被驚動。雙方士兵們的唿喊聲、廝殺聲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片混亂而激烈的絞肉機。
韓瑜的長槍如毒蛇出洞,每一次揮舞都帶來致命的威脅。他的槍法嫻熟而淩厲,每一擊都準確地擊中敵人的要害部位。他的身形靈活多變,避開敵人的攻擊,並以驚人的速度反擊。在他身後,他的部下們緊緊跟隨,與他一同奮勇殺敵,展現出無比的英勇和頑強。
這一幕隻發生在一瞬之間,隻不過一刻鍾萬民軍的騎兵便被攔腰斬斷,而後韓瑜率領著重甲騎兵將對方團團包圍住,而後讓外側的騎兵用重箭慢慢拋射。這一幕在元山的眼裏似曾相識,因為他也是這樣對待乾軍之前的部隊的。他實在沒想到,有一天會有人這樣對待他自己的部隊。
元山此時也被困在了湛州的軍陣之中,他實在沒想到,有人敢逆著重甲騎兵立陣,硬抗他們的衝擊。這與他之前交戰的乾軍完全不同,之前他隻需要找機會衝殺一番,乾軍就會慢慢潰退。他在看見對方立陣之後,很小心的沒有自己親自帶頭衝鋒,而是在自己士卒的優先衝殺下,跟著衝上去。
這個陣很快便被他們衝散,但他們卻再也提不起速來。隻能被困在這湛州軍軍陣之中,不能寸進分毫。而這時他想退迴去,卻發現身後的騎兵已經不見了,隻剩下千人不到,而他們的退路也被乾軍攔截。遠處他看見與他們不同的重甲騎兵一直在拋箭攢射,他便知曉,自己的騎兵被人家截斷了。
袁鍾看著地上哀嚎的士卒和一動不動的屍體,心中充滿了憤怒。盡管萬民軍在拋射時,乾軍反應非常迅速並做出了迴擊,但由於騎兵的機動性實在太強,又始終保持在安全距離外,使得袁鍾手下的弓弩手難以射中目標,這令他氣得直咬牙切齒。最終隻讓對方留下了幾具倒黴蛋的屍體,就脫離了戰場。
而另一邊,薛貴則帶領著龍驤衛與永吉手下的萬民軍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正麵交鋒。雙方都是步兵,彼此之間並沒有過多的廢話,而是各自組成陣勢,穩步向前推進。在推進的過程中,薛貴命令前排的甲士舉起盾牌,緩緩向前移動,同時身後的弓弩手們拉滿弓弦,準備好箭矢,以緩慢徐進的方式向前方拋射。
永吉所率領的一萬五千人隊伍,著甲率並不高,隻有大約兩成而已。然而,這兩成甲士卻被永吉精心安排在了陣型的中間位置,這樣一來,當雙方發起衝鋒或是進行對射時,這些甲士就能盡可能地留在最後,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隨著時間的推移,雙方的隊伍逐漸靠近,而雙方的箭矢也在各自留下一些屍首之後,便停止了射擊,轉而進入了白刃戰的階段。龍驤衛經過數月的艱苦訓練和充足補給,著甲率已經達到了七成,成為一支真正的精銳之師。麵對萬民軍,他們展現出了強大的戰鬥力,幾乎是以摧枯拉朽之勢將敵人擊潰。
位於隊伍首位的持盾甲士們在衝鋒的過程中,盡管遭受了箭雨的襲擊,但他們憑借著堅固的甲胄和盾牌成功地抵擋住了大部分箭矢的攻擊。甲胄與盾牌相互配合,形成了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線,使得大多數箭矢無法穿透。隻有少數重箭能夠射穿盾牌或甲胄,給他們帶來一定的傷害。但總體而言,他們的傷亡情況並不嚴重,仍能保持相對完整的戰鬥力。
是的,萬民軍也擁有少量的重箭,然而其數量極為有限,可謂是名副其實的稀缺物資,屬於一次性消耗品且無法再生。這種技術隻有朝廷或高度自治的北遼才能夠掌握,其他地區的工匠根本無從知曉。這些重箭都是這幾個月來萬民軍與乾軍作戰收繳而來,數量不多,隻有在關鍵時候才會使用的。盡管重箭的射程相對較短,但在破甲能力方麵卻展現出了卓越的效能和威力。當它們射中目標時,所帶來的衝擊力和破壞力是令人矚目的。
隨著戰鬥的打響,龍驤衛的步卒們猶如猛虎下山般衝入了對方的軍陣之中。他們手持鋒利的兵器,以摧枯拉朽之勢迅速突破了對方的防線。眨眼間,鮮血四濺,慘叫連連,萬民軍遭受了慘重的傷亡。按照常理來說,一般的叛軍或起義軍在麵對如此巨大的傷亡時,往往會心生恐懼,士氣低落,進而全線崩潰。然而,令人驚訝的是,這支軍隊並沒有出現這樣的情況。相反,他們的鬥誌似乎更加旺盛,悍不畏死,迎著龍驤衛的兵刃便衝殺上來。
薛貴站在高處,清晰地感受到了這一點。他發現,即使沒有堅固的盔甲和盾牌,這些叛軍依然毫不畏懼,奮不顧身地與龍驤衛展開激烈的搏鬥。他們眼中閃爍著堅熾熱的光芒,薛貴看到了他們眼中的饑渴。這是一種如同野獸一般的目光,他們似乎是南越本地部落的人。
盡管龍驤衛在武器裝備和戰術運用方麵占據優勢,但他們仍然遭受了一定程度的傷亡。這些傷亡雖然相對較少,但每一個犧牲者都是經過嚴格訓練、花了大把白銀與時間的精銳士卒。相比之下,普通的叛軍根本無法與之相提並論。
戰場上,龍驤衛起初進展順利,但很快就遇到了阻礙,他們遭遇了萬民軍的重甲部隊。雙方一接觸,立刻展開激戰,在平原上,雙方兵器猛烈地撞擊著,發出清脆的聲響。
永吉眼神冰冷地注視著突進的龍驤衛,毫不猶豫地下達了命令:“把兩側的兵力全部壓上去,緊緊咬住他們!”隨著他的一聲令下,傳令兵迅速將命令傳達出去。遠處的士兵們看到將軍的旗號後,原本滯後於兩側的隊伍立刻行動起來,迅速向前推進,主動迎戰敵人。
起初,當萬民軍與龍驤衛接戰的時候,他們采取了邊打邊退的策略。薛貴一開始全神貫注於萬民軍正麵戰場上的兇猛氣勢,並沒有留意到兩側的情況。然而,就在這時,兩側的軍隊同時向前擠壓,與龍驤衛的兩翼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鬥。薛貴這才突然意識到,形勢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
麵對突如其來的壓力,薛貴臨危不亂,果斷變換陣型,讓兩側的軍隊慢慢延展,以犧牲陣型厚度的方式來增加陣型的長度,試圖對萬民軍形成包圍之勢。而此時,蘇溫言站在山上,冷靜地觀察著下方戰場的局勢。他心中暗自思忖,然後傳令道:“讓王斌和袁鍾率領部隊向龍驤衛的側翼靠攏,協助薛貴慢慢地包圍萬民軍。”這個決策看似冒險,但卻是目前最佳的選擇。隨著時間的推移,戰場上的局勢越發緊張,雙方都在拚盡全力爭奪勝利的機會。
另一側,崔古站在高處觀察著前方戰場上的形勢變化,他皺起眉頭,臉上露出嚴肅的神情。他深吸一口氣,轉頭對身邊的人下達命令:“讓博勇帶領剩餘的軍隊向前衝鋒,一定要緊緊咬住乾軍!”
大約過了一刻鍾左右,下方的軍陣中傳來一陣騷動。隻見博勇有條不紊地整理著自己的士卒,然後開始迅速向前推進。然而,這種速度並不是很快,這是因為他們需要保持足夠的體力來應對接下來的戰鬥,同時也要確保隊伍的陣型不被打亂。
與此同時,蘇溫言站在山頂上,目光緊盯著前方的戰局。當他看到博勇率領的軍隊前來支援時,心中鬆了口氣,但隨即又緊張起來。他明白這場戰爭才剛剛開始,勝負還未分曉。
於是,他再次向山下的士兵發出指令:“傳我的命令,讓後方的軍隊向前壓進,幫助我們穩固兩側,絕對不能讓敵人有機會將我們包圍!”隨著他的一聲令下,後方的軍隊迅速行動起來,武鉞將軍親自指揮手下的士卒分成兩隊,分別朝著兩側前進。
雙方數萬的大軍在下方的平原上展開了激烈的交鋒。他們猶如一群密密麻麻的螞蟻,互相廝殺、搏鬥。喊殺聲和兵器撞擊聲響徹整個戰場,仿佛要衝破雲霄,震撼天地。
就在雙方交戰之時,之前迂迴離開的萬民軍騎兵則從另一側殺了迴來,這一次他們來到了乾軍的左側,王斌這邊,在後軍還未來臨的時候,直接從王斌軍陣,也就是湛州軍的腰部,衝殺了進去。一時間湛州軍陣被這萬民軍騎兵分成了兩半。
這些萬民軍騎兵如同幽靈般出現,他們身披黑色戰甲,手持鋒利長刀,騎著高頭大馬,如同一股鋼鐵洪流席卷而來。他們的速度極快,瞬間衝入了湛州軍的陣營之中,打亂了原本整齊的軍陣。
這隊騎兵,已然已經披上甲胄,形成了重甲的姿態,比之前襲擊袁鍾時候戰鬥力更強。數千匹戰馬奔馳而出,動靜響徹雲霄,馬蹄每一次踩踏都如同雷震,讓湛州士卒心顫。有些來不及避開的士卒被這重甲騎兵一撞,便飛了出去,而後被踩成肉沫。
這些萬民軍騎兵的出現,使得戰場局勢發生了巨大變化。他們的衝擊讓湛州軍陷入混亂,士兵們驚慌失措,不知所措。而萬民軍則趁機發動更猛烈的攻擊,試圖打破湛州軍的防線。
王斌見此情形,心中一驚,他沒想到對方的騎兵會出現在這裏,而且是重甲騎兵。但他並沒有慌亂,而是迅速調整戰術,組織軍隊進行反擊。然而,萬民軍的重甲騎兵衝擊力極強,給湛州軍帶來了極大的壓力。
王斌見狀,心中焦急,此時前麵已經與萬民軍的步卒戰鬥在了一起,想要抽身迴援肯定是不可能的。他強行鎮定心神,提起膽氣。組織起自己身邊一千精銳步卒,也是他的親衛,領著兵便迎了上去。要是再不阻止,這隊騎兵便將他們的軍陣鑿穿了,到時候潰敗自己也免不了責罰。
就在王斌親自領著部隊上前阻攔之時,一側樹林之中,衝殺出來一隊重甲騎兵,馬蹄聲如雷,震耳欲聾。
隻見這隊騎兵全部身著紮甲,從頭到腳,都被厚厚的甲胄包裹得嚴嚴實實,他們的臉上戴著鐵質麵具,隻露出一雙冰冷的眼睛。
這些重甲騎兵如同鋼鐵洪流一般,從林中衝殺而出,氣勢磅礴,仿佛一個個羅刹,令人膽寒。他們的旗幟高高飄起,迎風獵獵作響,隻看見那旗幟上繡著幾個字:“龍驤衛韓”。
這支重甲騎兵正是蘇溫言手中,由韓瑜所率領的精銳之師。他們一直隱藏在暗處,從未出現在敵人的視野裏。在敵人眼中,龍驤衛隻有輕騎,沒有重騎。
這一切都是蘇溫言精心策劃的。從一開始,她就沒有讓韓瑜帶領重甲騎兵參戰,而是將他們藏起來,讓他們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調養。直到此刻,當對方的重騎出現時,蘇溫言才決定讓韓瑜出馬。此時,韓瑜帶領著他的重甲騎兵,猶如猛虎下山,勢不可擋。他們的目標明確,就是要給敵人一個沉重的打擊。
他們如同一群餓狼般從一側迅速衝出,目標直指萬民軍騎兵的側麵。韓瑜心中的計劃清晰,他要像一把鋒利的劍,狠狠地將這股騎兵攔腰斬斷,然後將其分割包圍,逐步消耗他們的兵力。
韓瑜一馬當先,衝鋒在前,他手中的長槍閃爍著寒光,如同一條銀龍在空中舞動。他的眼神銳利如同雄鷹,充滿了殺意與決絕。他的戰馬奔騰如龍,帶著他衝向敵人的陣營。
當韓瑜衝入騎兵軍陣時,雙方的重甲相互碰撞,發出了劇烈的撞擊聲。那聲音如同雷鳴一般,震撼人心,仿佛整個世界都在這一刻被驚動。雙方士兵們的唿喊聲、廝殺聲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片混亂而激烈的絞肉機。
韓瑜的長槍如毒蛇出洞,每一次揮舞都帶來致命的威脅。他的槍法嫻熟而淩厲,每一擊都準確地擊中敵人的要害部位。他的身形靈活多變,避開敵人的攻擊,並以驚人的速度反擊。在他身後,他的部下們緊緊跟隨,與他一同奮勇殺敵,展現出無比的英勇和頑強。
這一幕隻發生在一瞬之間,隻不過一刻鍾萬民軍的騎兵便被攔腰斬斷,而後韓瑜率領著重甲騎兵將對方團團包圍住,而後讓外側的騎兵用重箭慢慢拋射。這一幕在元山的眼裏似曾相識,因為他也是這樣對待乾軍之前的部隊的。他實在沒想到,有一天會有人這樣對待他自己的部隊。
元山此時也被困在了湛州的軍陣之中,他實在沒想到,有人敢逆著重甲騎兵立陣,硬抗他們的衝擊。這與他之前交戰的乾軍完全不同,之前他隻需要找機會衝殺一番,乾軍就會慢慢潰退。他在看見對方立陣之後,很小心的沒有自己親自帶頭衝鋒,而是在自己士卒的優先衝殺下,跟著衝上去。
這個陣很快便被他們衝散,但他們卻再也提不起速來。隻能被困在這湛州軍軍陣之中,不能寸進分毫。而這時他想退迴去,卻發現身後的騎兵已經不見了,隻剩下千人不到,而他們的退路也被乾軍攔截。遠處他看見與他們不同的重甲騎兵一直在拋箭攢射,他便知曉,自己的騎兵被人家截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