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我叫徐晃
曹賊:家父曹操,請陛下稱太子 作者:夜路撒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我叫徐晃,字公明,河東楊縣人。
我很笨。
我的故事不長,卻又有些不知從何說起。
我自幼便生長在河東楊縣,因為家中還算是小有資財,因此及冠後做了河東郡的郡吏。
後來遇到了楊奉,因被其賞識提拔為了校尉。
這份履曆對於我這種出身的人而言,可謂是平步青雲。
所以我曾經一度以為,楊奉將軍待我很好,是我的貴人。
可隨著董卓入京禍亂朝政,長安也越來越亂,楊奉將軍投靠了西涼大將李傕。
我也隨著楊奉來到了洛陽,一路上我見到太多百姓饑寒交迫、易子而食的場景。
我的內心,有了一絲動搖。
時常會想,天下為何會大亂,我想追求的又是什麽。
渾渾噩噩,三年又三年,我隨著董卓從洛陽逃到了長安。
後來董卓被王允和呂布誅殺,我本以為天下會重新安定,可萬萬沒想到。
李傕、郭汜等人攻破了長安城,殺了王允,呂布也被迫敗逃。
打跑了敵人之後,李傕郭汜又開始打來打去,楊奉作為李傕的部將,我同樣被卷入其中。
隨著年長幾歲,也漸漸想明白了一些道理。
天下為什麽亂我想不通,正如我所說的一樣,我確實很笨。
但我想通了一件事,諸侯奪利為了自己的目的,互相攻伐。
最後受苦遭殃的隻有百姓,我的家鄉楊縣也被卷入其中,百姓苦不堪言。
我……有心無力,我隻是楊奉麾下的部將,無力改變大勢。
直到那一年,李傕兵敗被郭汜所殺,天子趁機逃出了長安。
本來楊奉是想追迴天子,當第二個李傕,但他能力不夠,收服不了原本李傕麾下的舊部。
因此我順勢而為,勸說楊奉護送天子東入洛陽,投奔袁紹或者曹操。
但在追擊的途中,我們遇到了抱有同樣心思的兩個人。
他們兩個一個是白波軍出身,手底下兵強馬壯的韓暹。
一個則是一直保存實力,被封為衛將軍的董承。
無論是誰,都沒將我們這支僅有數千人馬的軍隊放在眼中,因此楊奉一度十分氣惱。
楊奉問計於我,我很為難。
眾所周知,我一向都很笨,我考慮了好久。
最終還是說出了心中的想法,袁紹在冀州並未動身接駕,唯有曹操真心前來。
或許我們可以投靠曹操,能換取高官厚祿。
楊奉聽了果然很開心,但這不是我的真實所想。
對於這個我曾經的恩人,我撒謊了。
我聽聞過不少曹操的事跡,孤身刺董、起兵討董包括盟軍畏戰曹操獨自率軍追擊,最後導致損兵折將,差點被團滅的事情。
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人。
但我已經投靠了楊奉將軍,並奉其為主,不能轉投曹操。
因此讓楊奉投靠曹操,那自己也順理成章成了曹操的下屬,這就是我的全部心思。
理想很美好,但我低估了楊奉的野心以及愚蠢。
我們在來到大梁鎮的時候,遇到了曹操前來接駕的隊伍,韓暹和董承的爭鬥停止了。
因為來了一個,比他們兩個更加強大的人。
我遠遠的望了曹操一眼,是個長相很平凡、氣場卻很強的男人。
我們的軍隊,隨著曹操遷向許都,我原本很開心。
可有一天晚上,楊奉找到了我。
我永遠記得那一晚,在我的營帳中,楊奉的眼裏閃著貪婪的神色。
抓著我的手對我說:曹操給的不夠多,與其等到了許縣任人魚肉,不如現在反手劫走天子自立為王。
聽到這個提議,我有些反應不過來。
“將軍可是受了奸人的蠱惑?”
“如今曹操即到,我們劫駕與謀反無異,成與不成先暫且不提。”
“光是名義上,我們就會受人唾棄,還請將軍三思。”
我腦子笨,嘴也笨,說不出來什麽漂亮話。
我隻是擔心楊奉有危險,他是我的恩人,我想保護他。
可楊奉聽了我的話後,看我的眼神變了,仿佛好像從來不認識我一樣。
“此時不搏上一把,更待何時?”
“公明,我不想屈居人下,你可願助我!”
我有些驚訝於楊奉的野心,他已經不是這樣的。
到底是什麽改變了他,讓他能冒著生命危險去做一件看上去很蠢的事。
這是我都能想明白的道理,為何他想不明白?
我點了點頭,沒有拒絕楊奉。
當天夜裏,便隨著楊奉起兵劫駕,我也知道了蠱惑他的人到底是誰。
白波軍的韓暹,同樣在今夜劫駕。
兩方人馬加起來,足有一萬餘人,這並不比曹操帶來的人馬少。
剛開始一切都很順利,但打著打著我漸漸察覺到不對了。
等我殺入營中,我才反應過來,這是一座隻有少許兵馬駐守的空營。
天子不在這裏,曹操同樣也不在。
緊跟著四麵傳來喊殺聲,我們的人瞬間被包圍了起來。
楊奉在我身旁,我看的清楚,他眼裏有些懊悔,但更多的是氣急敗壞。
經過了長達兩個時辰的廝殺,我們的人馬所剩不多。
但好歹我終於護著楊奉,殺出了重圍。
麵對追擊而來的曹軍,我本想讓楊奉先走,我死命攔住他們。
可我萬萬沒想到,還沒等我開口,楊奉便已經這麽做了。
甚至……從頭到尾,都沒問過我一句。
我看著楊奉給我留下的五百人馬,又看了一眼追殺而來足有幾千的敵軍。
我突然笑了,這他娘的算什麽命令。
送死嗎?
我對楊奉有些失望,雖然我很笨,但我明白我被拋棄了。
但拋棄我是他的事,我還是無法背叛楊奉。
於是我率領殘兵死戰,擋住了曹軍足足半個時辰。
直至殺到身邊最後的親衛,都死於敵軍的刀下。
場上孤零零的,隻剩下我一個人了。
我想,我欠楊奉的終於能還清了吧。
少年得誌、平步青雲,這與我的才幹並不匹配,都是楊奉的青睞提拔。
我也跟著楊奉做過許多錯事,加入與郭汜的爭鬥,造成了許多百姓流離失所。
我覺得,這應該是我的報應。
今晚報君死節,是我最好的歸宿了。
我殺了很多人,殺到鮮血擋住了眼睛,殺到筋疲力盡,再也抬不起我的兵器。
我杵著長槍勉強站立,喘著粗氣的看著麵前的敵軍。
他們突然不動了,隻是靜靜的看著我,眼裏有欽佩也有殺意。
過了不多時,一個長相平凡的男人走出人群。
就坐在馬背上,緩緩的向我走來。
我見過他,他就是曹操。
“素聞將軍忠義,也是將軍提議讓楊奉降我,隻是……”
他話音一頓,語氣裏有些譏諷的味道。
“楊奉自私愚蠢,將軍何故陪葬?”
“可願降我,共襄大業。”
\"大業?\"我實在是有些累了。
隻是從喉嚨裏,擠出兩個字表示疑惑。
我從來沒有在楊奉的嘴裏,聽到過這兩個字。
那一夜,曹操與我說了很多。
我大多都忘了,但有一句話卻記得刻骨銘心。
讓百姓安居樂業,讓天下太平重現盛世。
我不知道為什麽,當時我笑了一下。
曹操以為是我在嘲諷他,表現的有些生氣,但其實當時我隻是想到了。
我年幼時,天下還算太平,雖然百姓的日子也苦。
但每日匆忙著為生計奔波,城裏也是一片和睦的氣象,那時真好啊。
楊縣的百姓都很淳樸,看見人遭了難,總是忍不住施以援手。
可最後……
我的家鄉,沒能在亂世中保住。
由於地理位置的緣故,總是遭到反賊、亂軍的洗劫。
我曾迴去過一次,百姓十不存一,他們都以為我是個大人物,請求我保護好楊縣、保護他們。
可那一次……
我是奉了李傕的軍令,去洗劫楊縣百姓充做軍餉的。
我想哭,但我已經沒有了力氣。
曹操似乎是看出了我的悲傷,語重心長的對我說。
“公明,亂世之中不幸之人何止是你我。”
“若不想在見到有人無辜蒙難,便同我一起吧,我會盡量做到。”
我有點恨我自己不夠聰明,為了愚忠害了楊縣的百姓。
我腦子裏,總能想起那天百姓的慟哭。
我還記得那年冬天,雪下的格外的大。
被劫掠了口糧,可能……楊縣的百姓也活不過那個冬天了。
那天過後,我追隨了曹公。
在曹營中,其他人看我的眼神都不太友善。
我也知道,降將的地位很尷尬,但我不在意,這些都是我應得的。
從那天起,我不好功名、不好財帛,我腦子裏隻有一個念頭。
追隨曹公、平定天下,哪怕是為了這份事業身死,我亦無悔。
曹公是個很開明的明主,他總是給我很多機會。
我跟隨曹公攻打徐州,因功獲封裨將軍。
追隨曹公於官渡,擊敗了劉備率領的偏師,被封為都亭侯。
又隨曹公和張遼將軍,平定了蹋頓,被拜為橫野將軍。
我親眼看著,曹公境內百姓的日子越來越好。
我堅信能平定亂世,帶給百姓安定的人唯有曹公,我對此深信不疑。
但我很笨,我隻能更加小心謹慎,步步為營。
我不可能為了一己私利,而壞了曹公的大業,這都是無數人用屍山血海拚來的。
哪怕一城一兵一卒,我都浪費不起。
這一次隨曹仁將軍,進攻新野,我又遇到了我的老對手劉備。
雖然我很笨,但曹公說過勤能補拙。
隻要不出錯,總能一步一步將劉備逼到絕路。
這次我想保護更多的百姓,免受刀兵之苦。
我救不了我的家鄉,但我現在所做的事業,卻能挽救更多的人。
我叫徐晃,世人言我一生不敗。
但我隻是個有罪之人,我隻是一次次的來贖罪而已。
我很笨。
我的故事不長,卻又有些不知從何說起。
我自幼便生長在河東楊縣,因為家中還算是小有資財,因此及冠後做了河東郡的郡吏。
後來遇到了楊奉,因被其賞識提拔為了校尉。
這份履曆對於我這種出身的人而言,可謂是平步青雲。
所以我曾經一度以為,楊奉將軍待我很好,是我的貴人。
可隨著董卓入京禍亂朝政,長安也越來越亂,楊奉將軍投靠了西涼大將李傕。
我也隨著楊奉來到了洛陽,一路上我見到太多百姓饑寒交迫、易子而食的場景。
我的內心,有了一絲動搖。
時常會想,天下為何會大亂,我想追求的又是什麽。
渾渾噩噩,三年又三年,我隨著董卓從洛陽逃到了長安。
後來董卓被王允和呂布誅殺,我本以為天下會重新安定,可萬萬沒想到。
李傕、郭汜等人攻破了長安城,殺了王允,呂布也被迫敗逃。
打跑了敵人之後,李傕郭汜又開始打來打去,楊奉作為李傕的部將,我同樣被卷入其中。
隨著年長幾歲,也漸漸想明白了一些道理。
天下為什麽亂我想不通,正如我所說的一樣,我確實很笨。
但我想通了一件事,諸侯奪利為了自己的目的,互相攻伐。
最後受苦遭殃的隻有百姓,我的家鄉楊縣也被卷入其中,百姓苦不堪言。
我……有心無力,我隻是楊奉麾下的部將,無力改變大勢。
直到那一年,李傕兵敗被郭汜所殺,天子趁機逃出了長安。
本來楊奉是想追迴天子,當第二個李傕,但他能力不夠,收服不了原本李傕麾下的舊部。
因此我順勢而為,勸說楊奉護送天子東入洛陽,投奔袁紹或者曹操。
但在追擊的途中,我們遇到了抱有同樣心思的兩個人。
他們兩個一個是白波軍出身,手底下兵強馬壯的韓暹。
一個則是一直保存實力,被封為衛將軍的董承。
無論是誰,都沒將我們這支僅有數千人馬的軍隊放在眼中,因此楊奉一度十分氣惱。
楊奉問計於我,我很為難。
眾所周知,我一向都很笨,我考慮了好久。
最終還是說出了心中的想法,袁紹在冀州並未動身接駕,唯有曹操真心前來。
或許我們可以投靠曹操,能換取高官厚祿。
楊奉聽了果然很開心,但這不是我的真實所想。
對於這個我曾經的恩人,我撒謊了。
我聽聞過不少曹操的事跡,孤身刺董、起兵討董包括盟軍畏戰曹操獨自率軍追擊,最後導致損兵折將,差點被團滅的事情。
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人。
但我已經投靠了楊奉將軍,並奉其為主,不能轉投曹操。
因此讓楊奉投靠曹操,那自己也順理成章成了曹操的下屬,這就是我的全部心思。
理想很美好,但我低估了楊奉的野心以及愚蠢。
我們在來到大梁鎮的時候,遇到了曹操前來接駕的隊伍,韓暹和董承的爭鬥停止了。
因為來了一個,比他們兩個更加強大的人。
我遠遠的望了曹操一眼,是個長相很平凡、氣場卻很強的男人。
我們的軍隊,隨著曹操遷向許都,我原本很開心。
可有一天晚上,楊奉找到了我。
我永遠記得那一晚,在我的營帳中,楊奉的眼裏閃著貪婪的神色。
抓著我的手對我說:曹操給的不夠多,與其等到了許縣任人魚肉,不如現在反手劫走天子自立為王。
聽到這個提議,我有些反應不過來。
“將軍可是受了奸人的蠱惑?”
“如今曹操即到,我們劫駕與謀反無異,成與不成先暫且不提。”
“光是名義上,我們就會受人唾棄,還請將軍三思。”
我腦子笨,嘴也笨,說不出來什麽漂亮話。
我隻是擔心楊奉有危險,他是我的恩人,我想保護他。
可楊奉聽了我的話後,看我的眼神變了,仿佛好像從來不認識我一樣。
“此時不搏上一把,更待何時?”
“公明,我不想屈居人下,你可願助我!”
我有些驚訝於楊奉的野心,他已經不是這樣的。
到底是什麽改變了他,讓他能冒著生命危險去做一件看上去很蠢的事。
這是我都能想明白的道理,為何他想不明白?
我點了點頭,沒有拒絕楊奉。
當天夜裏,便隨著楊奉起兵劫駕,我也知道了蠱惑他的人到底是誰。
白波軍的韓暹,同樣在今夜劫駕。
兩方人馬加起來,足有一萬餘人,這並不比曹操帶來的人馬少。
剛開始一切都很順利,但打著打著我漸漸察覺到不對了。
等我殺入營中,我才反應過來,這是一座隻有少許兵馬駐守的空營。
天子不在這裏,曹操同樣也不在。
緊跟著四麵傳來喊殺聲,我們的人瞬間被包圍了起來。
楊奉在我身旁,我看的清楚,他眼裏有些懊悔,但更多的是氣急敗壞。
經過了長達兩個時辰的廝殺,我們的人馬所剩不多。
但好歹我終於護著楊奉,殺出了重圍。
麵對追擊而來的曹軍,我本想讓楊奉先走,我死命攔住他們。
可我萬萬沒想到,還沒等我開口,楊奉便已經這麽做了。
甚至……從頭到尾,都沒問過我一句。
我看著楊奉給我留下的五百人馬,又看了一眼追殺而來足有幾千的敵軍。
我突然笑了,這他娘的算什麽命令。
送死嗎?
我對楊奉有些失望,雖然我很笨,但我明白我被拋棄了。
但拋棄我是他的事,我還是無法背叛楊奉。
於是我率領殘兵死戰,擋住了曹軍足足半個時辰。
直至殺到身邊最後的親衛,都死於敵軍的刀下。
場上孤零零的,隻剩下我一個人了。
我想,我欠楊奉的終於能還清了吧。
少年得誌、平步青雲,這與我的才幹並不匹配,都是楊奉的青睞提拔。
我也跟著楊奉做過許多錯事,加入與郭汜的爭鬥,造成了許多百姓流離失所。
我覺得,這應該是我的報應。
今晚報君死節,是我最好的歸宿了。
我殺了很多人,殺到鮮血擋住了眼睛,殺到筋疲力盡,再也抬不起我的兵器。
我杵著長槍勉強站立,喘著粗氣的看著麵前的敵軍。
他們突然不動了,隻是靜靜的看著我,眼裏有欽佩也有殺意。
過了不多時,一個長相平凡的男人走出人群。
就坐在馬背上,緩緩的向我走來。
我見過他,他就是曹操。
“素聞將軍忠義,也是將軍提議讓楊奉降我,隻是……”
他話音一頓,語氣裏有些譏諷的味道。
“楊奉自私愚蠢,將軍何故陪葬?”
“可願降我,共襄大業。”
\"大業?\"我實在是有些累了。
隻是從喉嚨裏,擠出兩個字表示疑惑。
我從來沒有在楊奉的嘴裏,聽到過這兩個字。
那一夜,曹操與我說了很多。
我大多都忘了,但有一句話卻記得刻骨銘心。
讓百姓安居樂業,讓天下太平重現盛世。
我不知道為什麽,當時我笑了一下。
曹操以為是我在嘲諷他,表現的有些生氣,但其實當時我隻是想到了。
我年幼時,天下還算太平,雖然百姓的日子也苦。
但每日匆忙著為生計奔波,城裏也是一片和睦的氣象,那時真好啊。
楊縣的百姓都很淳樸,看見人遭了難,總是忍不住施以援手。
可最後……
我的家鄉,沒能在亂世中保住。
由於地理位置的緣故,總是遭到反賊、亂軍的洗劫。
我曾迴去過一次,百姓十不存一,他們都以為我是個大人物,請求我保護好楊縣、保護他們。
可那一次……
我是奉了李傕的軍令,去洗劫楊縣百姓充做軍餉的。
我想哭,但我已經沒有了力氣。
曹操似乎是看出了我的悲傷,語重心長的對我說。
“公明,亂世之中不幸之人何止是你我。”
“若不想在見到有人無辜蒙難,便同我一起吧,我會盡量做到。”
我有點恨我自己不夠聰明,為了愚忠害了楊縣的百姓。
我腦子裏,總能想起那天百姓的慟哭。
我還記得那年冬天,雪下的格外的大。
被劫掠了口糧,可能……楊縣的百姓也活不過那個冬天了。
那天過後,我追隨了曹公。
在曹營中,其他人看我的眼神都不太友善。
我也知道,降將的地位很尷尬,但我不在意,這些都是我應得的。
從那天起,我不好功名、不好財帛,我腦子裏隻有一個念頭。
追隨曹公、平定天下,哪怕是為了這份事業身死,我亦無悔。
曹公是個很開明的明主,他總是給我很多機會。
我跟隨曹公攻打徐州,因功獲封裨將軍。
追隨曹公於官渡,擊敗了劉備率領的偏師,被封為都亭侯。
又隨曹公和張遼將軍,平定了蹋頓,被拜為橫野將軍。
我親眼看著,曹公境內百姓的日子越來越好。
我堅信能平定亂世,帶給百姓安定的人唯有曹公,我對此深信不疑。
但我很笨,我隻能更加小心謹慎,步步為營。
我不可能為了一己私利,而壞了曹公的大業,這都是無數人用屍山血海拚來的。
哪怕一城一兵一卒,我都浪費不起。
這一次隨曹仁將軍,進攻新野,我又遇到了我的老對手劉備。
雖然我很笨,但曹公說過勤能補拙。
隻要不出錯,總能一步一步將劉備逼到絕路。
這次我想保護更多的百姓,免受刀兵之苦。
我救不了我的家鄉,但我現在所做的事業,卻能挽救更多的人。
我叫徐晃,世人言我一生不敗。
但我隻是個有罪之人,我隻是一次次的來贖罪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