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伏擊戰
明末崛起:打造一個嶄新華夏帝國 作者:第八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順慶府邊界,保寧衛大營中,秦思源正端坐在營帳之中,案幾之上擺放著兩封加急送來的軍報。
當他展開信紙匆匆閱覽之後,臉上瞬間綻放出欣喜若狂的笑容。因為這兩封信皆是前線傳來的捷報!
秦思源興奮地站起身來,雙手不自覺地緊握成拳,這份喜悅之情溢於言表,仿佛勝利已然在望。
要知道,此次戰爭能夠如此順利地取得階段性成果,就意味著距離最終的勝利已經完成了一半。
而一旦全麵獲勝,那麽收取四川這塊富饒之地便指日可待了。
一旁的林伯俊見此情形,趕忙走上前來,滿臉堆笑地拱手祝賀道:“恭喜大人啊!此番捷報頻傳,實乃大喜之事,如此看來,咱們掌控四川之日,已是近在咫尺啦!”。
秦思源微微頷首,表示讚同,但很快又恢複了冷靜與沉著。
他緩緩開口說道:“雖說如今形勢大好,但也隻能算成功了一半罷了,畢竟最後的勝負關鍵,還得看對麵的敵軍如何應對。唯有徹底將其擊潰消滅,方可稱得上是大功告成”。
林伯俊聞言,略作思考後迴應道:“大人所言極是,隻不過依下官之見,我等所率乃是保寧府的精銳正規軍,實力非凡”。
“反觀那敵軍,之前就連團練部隊都難以抗衡,更別提與我們這樣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正規軍正麵交鋒了所以這場戰事的結局,想必早已注定”。
然而,秦思源卻輕輕擺了擺手,一臉嚴肅地反駁道:“不可掉以輕心呐!漢中府之所以能勝利,靠的正是當地得天獨厚的險要地形”。
“而龍安府那邊,同樣也是占據了有利地勢方才得以抵禦住敵軍進攻這些並不能完全反映出官軍真正的戰鬥力水平”。
林伯俊聽後,隻是微微一笑,並未再多言語。
他身為一名經驗豐富的老軍務,曾經協助朱燮元處理過多項繁雜軍務,對於官軍與保寧衛之間存在的實力差距自然心知肚明。
但此時此刻,麵對秦思源謹慎的態度,他選擇保持沉默,靜待後續戰局發展,畢竟謹慎還是必要的。
秦思源重新坐下,臉上雖然還帶著一絲喜悅,但眼神卻已經恢複了往日的冷靜與深邃。
他輕輕放下手中的軍報,目光轉向一旁的林伯俊,語氣平和但帶著一絲嚴肅:“林先生,此次前線傳來捷報,確實令人振奮。然而,現在還不是懈怠的時候”。
秦思源微微皺眉,目光重新聚焦在地圖上,手指輕輕敲打著桌麵,沉聲說道:“我們即使打敗了官軍,後麵收取四川的時候,戰鬥也不會少,不能大意啊”。
說完,他抬起頭,目光深邃地看著林伯俊,“馬逸群已經在成都府和重慶府交界地待了一段時間了吧?”。
“是的”,林伯俊趕忙迴答,語氣中帶著一絲謹慎,“馬將軍已經在那裏待了一段時間,但一直按兵不動,就是在等待成都府大批量運送糧食的時候”。
“重慶府今年收成不佳,根本無法解決十萬大軍的軍糧問題,隻要能斷了從成都府運來的糧食,官軍就隻有兩條路可走”。
“要麽強征百姓的口糧,但這必定會引發民怨沸騰,對我們以後收取重慶府反而有利,要麽盡快決戰,這樣官軍就不得不主動出營尋找戰機,對我們保寧衛來說,同樣好處多多”。
秦思源微微點頭,手指在地圖上輕輕滑動,仿佛在模擬著即將到來的戰鬥。
他緩緩說道:“馬逸群那邊的消息至關重要,成都府的糧食運輸線是官軍的命脈,一旦被切斷,官軍的士氣和戰鬥力都會大打折扣”。
說完又用考校的語氣問道,“林先生,你認為馬逸群會在何時動手?”。
林伯俊微微沉吟,眼中閃過一絲思索:“依下官之見,馬將軍應該已經在等待最佳時機,成都府的糧食運輸通常會選擇在天氣晴朗、道路狀況較好的時候進行,這樣可以減少運輸途中的損耗”。
“馬將軍熟悉地形,又善於用兵,他一定會選擇在官軍運輸糧食最為脆弱的時候發動攻擊”。
秦思源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一絲讚許:“林先生分析得很有道理,馬逸群用兵謹慎,他不會輕易動手,但一旦動手,必定會取得重大戰果”。
就在他們在討論馬逸群時,此時的馬逸群正在有條不紊地安排著攻擊前的各項事宜。
他之所以如此胸有成竹,是因為暗夜情報網傳來了至關重要的消息:成都府方向派出一萬精銳軍隊,帶著三萬民夫,護送著二十萬石糧食,正朝著重慶府進發。
這支運糧隊伍已然踏上征程,不出五日,便會踏入他們精心選定的伏擊圈。
這個消息,讓馬逸群眼中閃過一絲難以掩飾的興奮,他握緊了拳頭,心中暗自感歎,這漫長的等待終於要迎來收獲的時刻。
此前,為了這一刻,他眼睜睜看著幾支小規模運糧隊從眼皮子底下溜走,按捺住內心的衝動,蟄伏至今,就是為了能一舉拿下這大魚。
他們精心埋伏的地點,就在銅鑼峽之外,說起銅鑼峽,在這風雲變幻的明末,那可是舉足輕重的戰略要地。
它橫亙在長江之上,宛如一道堅不可摧的天然屏障,牢牢守護著重慶府的東大門。
峽穀綿長,足有上百裏,兩側懸崖峭壁如同被巨斧劈開一般,高高聳立,數百米的落差令人望而生畏。
奔騰的江水在峽穀間洶湧咆哮,水流湍急,拍打著江岸,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響。
如此險要的地勢,真正應了那句“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是從水路進入重慶城的咽喉要道,軍事價值不言而喻,向來是各方勢力激烈爭奪的兵家必爭之地。
而他們藏身之處,距離銅鑼峽二十裏,此處有一片看似不起眼的小平地。
這地方看似普通,實則暗藏玄機,既平坦開闊,足以讓騎兵大隊盡情馳騁、衝鋒陷陣,發揮出最大的戰鬥力,又巧妙地被周圍的地形和植被所掩護,隻要隱匿其中,不發出一絲聲響,外人很難察覺。
當他展開信紙匆匆閱覽之後,臉上瞬間綻放出欣喜若狂的笑容。因為這兩封信皆是前線傳來的捷報!
秦思源興奮地站起身來,雙手不自覺地緊握成拳,這份喜悅之情溢於言表,仿佛勝利已然在望。
要知道,此次戰爭能夠如此順利地取得階段性成果,就意味著距離最終的勝利已經完成了一半。
而一旦全麵獲勝,那麽收取四川這塊富饒之地便指日可待了。
一旁的林伯俊見此情形,趕忙走上前來,滿臉堆笑地拱手祝賀道:“恭喜大人啊!此番捷報頻傳,實乃大喜之事,如此看來,咱們掌控四川之日,已是近在咫尺啦!”。
秦思源微微頷首,表示讚同,但很快又恢複了冷靜與沉著。
他緩緩開口說道:“雖說如今形勢大好,但也隻能算成功了一半罷了,畢竟最後的勝負關鍵,還得看對麵的敵軍如何應對。唯有徹底將其擊潰消滅,方可稱得上是大功告成”。
林伯俊聞言,略作思考後迴應道:“大人所言極是,隻不過依下官之見,我等所率乃是保寧府的精銳正規軍,實力非凡”。
“反觀那敵軍,之前就連團練部隊都難以抗衡,更別提與我們這樣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正規軍正麵交鋒了所以這場戰事的結局,想必早已注定”。
然而,秦思源卻輕輕擺了擺手,一臉嚴肅地反駁道:“不可掉以輕心呐!漢中府之所以能勝利,靠的正是當地得天獨厚的險要地形”。
“而龍安府那邊,同樣也是占據了有利地勢方才得以抵禦住敵軍進攻這些並不能完全反映出官軍真正的戰鬥力水平”。
林伯俊聽後,隻是微微一笑,並未再多言語。
他身為一名經驗豐富的老軍務,曾經協助朱燮元處理過多項繁雜軍務,對於官軍與保寧衛之間存在的實力差距自然心知肚明。
但此時此刻,麵對秦思源謹慎的態度,他選擇保持沉默,靜待後續戰局發展,畢竟謹慎還是必要的。
秦思源重新坐下,臉上雖然還帶著一絲喜悅,但眼神卻已經恢複了往日的冷靜與深邃。
他輕輕放下手中的軍報,目光轉向一旁的林伯俊,語氣平和但帶著一絲嚴肅:“林先生,此次前線傳來捷報,確實令人振奮。然而,現在還不是懈怠的時候”。
秦思源微微皺眉,目光重新聚焦在地圖上,手指輕輕敲打著桌麵,沉聲說道:“我們即使打敗了官軍,後麵收取四川的時候,戰鬥也不會少,不能大意啊”。
說完,他抬起頭,目光深邃地看著林伯俊,“馬逸群已經在成都府和重慶府交界地待了一段時間了吧?”。
“是的”,林伯俊趕忙迴答,語氣中帶著一絲謹慎,“馬將軍已經在那裏待了一段時間,但一直按兵不動,就是在等待成都府大批量運送糧食的時候”。
“重慶府今年收成不佳,根本無法解決十萬大軍的軍糧問題,隻要能斷了從成都府運來的糧食,官軍就隻有兩條路可走”。
“要麽強征百姓的口糧,但這必定會引發民怨沸騰,對我們以後收取重慶府反而有利,要麽盡快決戰,這樣官軍就不得不主動出營尋找戰機,對我們保寧衛來說,同樣好處多多”。
秦思源微微點頭,手指在地圖上輕輕滑動,仿佛在模擬著即將到來的戰鬥。
他緩緩說道:“馬逸群那邊的消息至關重要,成都府的糧食運輸線是官軍的命脈,一旦被切斷,官軍的士氣和戰鬥力都會大打折扣”。
說完又用考校的語氣問道,“林先生,你認為馬逸群會在何時動手?”。
林伯俊微微沉吟,眼中閃過一絲思索:“依下官之見,馬將軍應該已經在等待最佳時機,成都府的糧食運輸通常會選擇在天氣晴朗、道路狀況較好的時候進行,這樣可以減少運輸途中的損耗”。
“馬將軍熟悉地形,又善於用兵,他一定會選擇在官軍運輸糧食最為脆弱的時候發動攻擊”。
秦思源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一絲讚許:“林先生分析得很有道理,馬逸群用兵謹慎,他不會輕易動手,但一旦動手,必定會取得重大戰果”。
就在他們在討論馬逸群時,此時的馬逸群正在有條不紊地安排著攻擊前的各項事宜。
他之所以如此胸有成竹,是因為暗夜情報網傳來了至關重要的消息:成都府方向派出一萬精銳軍隊,帶著三萬民夫,護送著二十萬石糧食,正朝著重慶府進發。
這支運糧隊伍已然踏上征程,不出五日,便會踏入他們精心選定的伏擊圈。
這個消息,讓馬逸群眼中閃過一絲難以掩飾的興奮,他握緊了拳頭,心中暗自感歎,這漫長的等待終於要迎來收獲的時刻。
此前,為了這一刻,他眼睜睜看著幾支小規模運糧隊從眼皮子底下溜走,按捺住內心的衝動,蟄伏至今,就是為了能一舉拿下這大魚。
他們精心埋伏的地點,就在銅鑼峽之外,說起銅鑼峽,在這風雲變幻的明末,那可是舉足輕重的戰略要地。
它橫亙在長江之上,宛如一道堅不可摧的天然屏障,牢牢守護著重慶府的東大門。
峽穀綿長,足有上百裏,兩側懸崖峭壁如同被巨斧劈開一般,高高聳立,數百米的落差令人望而生畏。
奔騰的江水在峽穀間洶湧咆哮,水流湍急,拍打著江岸,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響。
如此險要的地勢,真正應了那句“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是從水路進入重慶城的咽喉要道,軍事價值不言而喻,向來是各方勢力激烈爭奪的兵家必爭之地。
而他們藏身之處,距離銅鑼峽二十裏,此處有一片看似不起眼的小平地。
這地方看似普通,實則暗藏玄機,既平坦開闊,足以讓騎兵大隊盡情馳騁、衝鋒陷陣,發揮出最大的戰鬥力,又巧妙地被周圍的地形和植被所掩護,隻要隱匿其中,不發出一絲聲響,外人很難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