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大決戰序幕中
明末崛起:打造一個嶄新華夏帝國 作者:第八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官軍中軍大帳內,燭火搖曳,張鳳翼端坐上首,手中緊攥著那份剛送來的情報,麵色如鐵,陰沉得仿佛能滴出水來。
他的目光在情報上掃過,每一個字都像是重錘,狠狠砸在他的心口。
看完後,他緩緩將情報遞給了身旁的秦良玉,隨後伸手扶額,疲憊與無奈從他的每一個毛孔中滲透出來。
局勢的惡化,遠超他的想象,崇禎皇帝的步步緊逼,如同高懸的利刃,而現實的殘酷又似沉重的枷鎖,將他困在這兩難的境地,令他心力交瘁。
自他率著大軍抵達重慶府後,崇禎的旨意便如雪片般飛來,催他速速進軍,剿滅保寧衛。
然而,秦思源親自率領著保寧衛嚴陣以待,兩軍對峙,劍拔弩張。
張鳳翼並非沒有試探過,事實上,兩軍之間的暗戰從未停歇。
官軍不斷派出斥候,試圖找出保寧衛的破綻,而秦良玉也調遣了五百精銳白杆兵,與官軍斥候一同組成了一支三千人的精銳隊伍。
這本是官軍精銳中的精銳,可在這數月的暗戰中,卻遭遇了保寧衛的無情絞殺。
保寧衛也有一支由暗夜死士和正規軍組成的勁旅,他們裝備精良,對這一帶的地形了如指掌,更可怕的是,他們深得百姓的擁護。
每一次交鋒,官軍都铩羽而歸,三千人的隊伍如今已傷亡大半,剩下的不足千人,且大多帶傷。
雙方的傷亡比達到了驚人的五比一,官軍每倒下五人,保寧衛才折損一人。
這殘酷的現實,讓張鳳翼不敢輕舉妄動,隻能維持著對峙的局麵,眼睜睜看著局勢一步步惡化,卻無能為力。
很快,情報在帳中眾人手中傳閱開來,每個人的臉色都愈發凝重,大帳內一片死寂,壓抑的氣氛令人窒息。
張鳳翼清了清嗓子,打破了沉默:“各位,陛下又有聖旨催促了。如今這局麵,大家都說說,我們該如何是好?”。
“尚書大人”,秦良玉率先開口,聲音沉穩卻難掩焦慮,“如今不打不行了,二十萬大軍每日的消耗巨大,再拖下去,糧草就要告罄了” 。
她所言不虛,重慶府今年收成不佳,為了籌措軍糧,秦良玉親自出麵,軟硬兼施,從地主豪紳手中弄來一批糧食,又通過官府強行征收了百姓的口糧,才勉強維持住大軍的糧草供應。這已經是她能做到的極限了。
張鳳翼擺了擺手,語氣沉重:“糧草倒不是最關鍵的問題。真到了絕境,保寧府能做的,我們也能做”。
“反正打輸了,那些士紳的糧食也保不住。現在的關鍵是,我們該怎麽打?朝廷催得緊,大軍一直按兵不動,也不是長久之計”。
洪承疇坐在一旁,臉皮微微抽搐,卻沒有出聲。
自從他打了那場大敗仗,崇禎一道聖旨便將他貶為庶民,是張鳳翼惜才,上折子保下了他,讓他留在軍中參讚軍務,希望他能戴罪立功。
“彥演,你怎麽看?” ,張鳳翼轉頭看向洪承疇。
洪承疇遲疑了一下,眼神中閃過一絲黯淡:“迴大人,草民乃敗軍之將,實在沒什麽好說的”。
有些話他沒有說出來,張鳳翼已經通過手段調把水軍調過來了,肯定是已經做好了決戰的準備。
張鳳翼瞟了他一眼,心中湧起一絲失望,曾經殺伐果斷的將領,如今竟被打擊得沒了精氣神。
但他也理解洪承疇的處境,如今這局麵,擺在他們麵前的隻有兩條路:要麽來一場大決戰,拚個魚死網破。
要麽就帶著二十萬大軍退迴重慶府,據城而守。重慶府地勢複雜,二十萬大軍若能堅守,保寧府的人沒個兩三年根本無法肅清,這樣也能為朝廷爭取更多的準備時間。
張鳳翼又將目光投向秦良玉:“秦將軍,陛下已等不及了,催我們決戰,你有何高見?”。
秦良玉沉默良久,她看過上報給朝廷的奏折,其中為了推卸責任,有許多不實之處,以至於皇帝對這場戰事還抱有很大期望。
“尚書大人”, 她緩緩開口,“我們能否退迴重慶府,依托地勢與保寧府周旋?” 。
她心裏清楚,決戰的勝算不大,但她又不甘心官軍就此退走,否則僅憑白杆軍,根本無法抵擋保寧衛的進攻。
就在這時,帳外陡然傳來一聲尖銳的高唿:“聖旨到——” 那聲音劃破了大帳內壓抑的氣氛,如同一道驚雷,令眾人心中一緊。
張鳳翼等人臉色驟變,互相對視一眼,眼神中皆閃過一絲慌亂。
不多時,一個身形佝僂卻神態倨傲的老太監,在幾個身著飛魚服、腰懸繡春刀的錦衣衛簇擁下,邁著不緊不慢的步伐走進了大帳。
那老太監目光在眾人身上一掃,嘴角微微上揚,帶著一絲難以察覺的輕蔑。
張鳳翼心頭一凜,迅速反應過來,連忙整了整身上的官袍,撩袍跪地,身後的秦良玉、洪承疇等人也紛紛跟著跪下,帳內眾人皆俯首帖地,大氣都不敢出。
老太監輕咳一聲,從袖中取出明黃色的聖旨,展開後,尖著嗓子宣讀起來:“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張鳳翼等,朕命爾等進剿保寧衛,時日漸久,卻按兵不動,遷延不進”。
“朕心憂甚,屢下旨意催促,爾等仍無寸功,今著令即刻進兵,務必克期剿滅,若再遷延觀望,貽誤戰機,定當嚴懲不貸,絕不姑息,欽此!”。
宣讀完畢,老太監將聖旨一合,目光冷冷地看向張鳳翼:“張大人,接旨吧”。
張鳳翼無奈的接過聖旨,心中五味雜陳,額頭的冷汗順著臉頰滑落,滴在地上。
他強忍著心中的焦慮與無奈,磕了個頭,聲音有些發顫地說道:“臣張鳳翼領旨謝恩,定當竭盡全力,不負陛下聖恩”。
秦良玉咬了咬嘴唇,眼中閃過一絲決然,她抬頭看向老太監,朗聲道:“公公,如今局勢複雜,保寧衛……”
老太監臉色一沉,打斷了她的話:“秦將軍,聖意已決,豈是爾等可以置喙的?若有違旨之舉,休怪咱家不客氣” 。
說罷,他一甩拂塵,帶著錦衣衛轉身便走。
他的目光在情報上掃過,每一個字都像是重錘,狠狠砸在他的心口。
看完後,他緩緩將情報遞給了身旁的秦良玉,隨後伸手扶額,疲憊與無奈從他的每一個毛孔中滲透出來。
局勢的惡化,遠超他的想象,崇禎皇帝的步步緊逼,如同高懸的利刃,而現實的殘酷又似沉重的枷鎖,將他困在這兩難的境地,令他心力交瘁。
自他率著大軍抵達重慶府後,崇禎的旨意便如雪片般飛來,催他速速進軍,剿滅保寧衛。
然而,秦思源親自率領著保寧衛嚴陣以待,兩軍對峙,劍拔弩張。
張鳳翼並非沒有試探過,事實上,兩軍之間的暗戰從未停歇。
官軍不斷派出斥候,試圖找出保寧衛的破綻,而秦良玉也調遣了五百精銳白杆兵,與官軍斥候一同組成了一支三千人的精銳隊伍。
這本是官軍精銳中的精銳,可在這數月的暗戰中,卻遭遇了保寧衛的無情絞殺。
保寧衛也有一支由暗夜死士和正規軍組成的勁旅,他們裝備精良,對這一帶的地形了如指掌,更可怕的是,他們深得百姓的擁護。
每一次交鋒,官軍都铩羽而歸,三千人的隊伍如今已傷亡大半,剩下的不足千人,且大多帶傷。
雙方的傷亡比達到了驚人的五比一,官軍每倒下五人,保寧衛才折損一人。
這殘酷的現實,讓張鳳翼不敢輕舉妄動,隻能維持著對峙的局麵,眼睜睜看著局勢一步步惡化,卻無能為力。
很快,情報在帳中眾人手中傳閱開來,每個人的臉色都愈發凝重,大帳內一片死寂,壓抑的氣氛令人窒息。
張鳳翼清了清嗓子,打破了沉默:“各位,陛下又有聖旨催促了。如今這局麵,大家都說說,我們該如何是好?”。
“尚書大人”,秦良玉率先開口,聲音沉穩卻難掩焦慮,“如今不打不行了,二十萬大軍每日的消耗巨大,再拖下去,糧草就要告罄了” 。
她所言不虛,重慶府今年收成不佳,為了籌措軍糧,秦良玉親自出麵,軟硬兼施,從地主豪紳手中弄來一批糧食,又通過官府強行征收了百姓的口糧,才勉強維持住大軍的糧草供應。這已經是她能做到的極限了。
張鳳翼擺了擺手,語氣沉重:“糧草倒不是最關鍵的問題。真到了絕境,保寧府能做的,我們也能做”。
“反正打輸了,那些士紳的糧食也保不住。現在的關鍵是,我們該怎麽打?朝廷催得緊,大軍一直按兵不動,也不是長久之計”。
洪承疇坐在一旁,臉皮微微抽搐,卻沒有出聲。
自從他打了那場大敗仗,崇禎一道聖旨便將他貶為庶民,是張鳳翼惜才,上折子保下了他,讓他留在軍中參讚軍務,希望他能戴罪立功。
“彥演,你怎麽看?” ,張鳳翼轉頭看向洪承疇。
洪承疇遲疑了一下,眼神中閃過一絲黯淡:“迴大人,草民乃敗軍之將,實在沒什麽好說的”。
有些話他沒有說出來,張鳳翼已經通過手段調把水軍調過來了,肯定是已經做好了決戰的準備。
張鳳翼瞟了他一眼,心中湧起一絲失望,曾經殺伐果斷的將領,如今竟被打擊得沒了精氣神。
但他也理解洪承疇的處境,如今這局麵,擺在他們麵前的隻有兩條路:要麽來一場大決戰,拚個魚死網破。
要麽就帶著二十萬大軍退迴重慶府,據城而守。重慶府地勢複雜,二十萬大軍若能堅守,保寧府的人沒個兩三年根本無法肅清,這樣也能為朝廷爭取更多的準備時間。
張鳳翼又將目光投向秦良玉:“秦將軍,陛下已等不及了,催我們決戰,你有何高見?”。
秦良玉沉默良久,她看過上報給朝廷的奏折,其中為了推卸責任,有許多不實之處,以至於皇帝對這場戰事還抱有很大期望。
“尚書大人”, 她緩緩開口,“我們能否退迴重慶府,依托地勢與保寧府周旋?” 。
她心裏清楚,決戰的勝算不大,但她又不甘心官軍就此退走,否則僅憑白杆軍,根本無法抵擋保寧衛的進攻。
就在這時,帳外陡然傳來一聲尖銳的高唿:“聖旨到——” 那聲音劃破了大帳內壓抑的氣氛,如同一道驚雷,令眾人心中一緊。
張鳳翼等人臉色驟變,互相對視一眼,眼神中皆閃過一絲慌亂。
不多時,一個身形佝僂卻神態倨傲的老太監,在幾個身著飛魚服、腰懸繡春刀的錦衣衛簇擁下,邁著不緊不慢的步伐走進了大帳。
那老太監目光在眾人身上一掃,嘴角微微上揚,帶著一絲難以察覺的輕蔑。
張鳳翼心頭一凜,迅速反應過來,連忙整了整身上的官袍,撩袍跪地,身後的秦良玉、洪承疇等人也紛紛跟著跪下,帳內眾人皆俯首帖地,大氣都不敢出。
老太監輕咳一聲,從袖中取出明黃色的聖旨,展開後,尖著嗓子宣讀起來:“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張鳳翼等,朕命爾等進剿保寧衛,時日漸久,卻按兵不動,遷延不進”。
“朕心憂甚,屢下旨意催促,爾等仍無寸功,今著令即刻進兵,務必克期剿滅,若再遷延觀望,貽誤戰機,定當嚴懲不貸,絕不姑息,欽此!”。
宣讀完畢,老太監將聖旨一合,目光冷冷地看向張鳳翼:“張大人,接旨吧”。
張鳳翼無奈的接過聖旨,心中五味雜陳,額頭的冷汗順著臉頰滑落,滴在地上。
他強忍著心中的焦慮與無奈,磕了個頭,聲音有些發顫地說道:“臣張鳳翼領旨謝恩,定當竭盡全力,不負陛下聖恩”。
秦良玉咬了咬嘴唇,眼中閃過一絲決然,她抬頭看向老太監,朗聲道:“公公,如今局勢複雜,保寧衛……”
老太監臉色一沉,打斷了她的話:“秦將軍,聖意已決,豈是爾等可以置喙的?若有違旨之舉,休怪咱家不客氣” 。
說罷,他一甩拂塵,帶著錦衣衛轉身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