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蘇明哲的告誡
明末崛起:打造一個嶄新華夏帝國 作者:第八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 673章 蘇明哲的告誡
熊寧元一驚,拱手道,“還請叔父指點”。
張倫用手指了指他,“這些年你們給秦大人提了多少有用的建議?有沒有好的建議讓他改變了想法?”。
“有多少次他下的命令還要給你們解釋清楚才行,要不然你們都猜不出他的用意,你說說,有多少次”。
熊寧元思考了一下,這才發覺這些年來,自己等人都沒有提出過什麽有用的建議,都是秦思源下達指令。
他們按照指令實行,很多時候秦思源還要把這些指令的目的說透,要不然他們還真的搞不清楚用意。
就比如允許百姓家中存放武器,還有私有財產受到保護來說,他們想到的是有了武器百姓可能會造反。
秦思源想的卻是培養百姓的獨立人格,讓他們有保護自己財產的決心,他們的思想明顯比秦思源的思想低了好幾個檔次。
說實話,張倫現在是有點失望的,但是同時無限拔高了秦思源的位置,保寧府發展到了今天。
已經確定奪取了四川,建立了一套穩定的秩序,還很有可能會成為整個天下的主人。
但是具有前瞻性的重臣居然一個都沒有,連秦思源的思路都跟不上,完完全全都是一些執行者,這不由得讓他嘖嘖稱奇。
要知道,大明是有很多聰明人的,有些問題他們能看得很清楚,要不然也不能把皇帝耍得團團轉。
同時他也清楚了一件事情,秦思源正在行走的這條路上,他是孤獨的,因為到現在為止他還沒有同行者。
這個事情說起來很玄乎,其實就是那麽迴事,也就是沒有人能解讀他的內心,不知道他的誌向。
張倫還是決定提點一下,“不要搞什麽勸進,他是一定會稱王的,但肯定不是現在,因為時機不對”。
“秦大人不是在召集眾人修訂律法嗎,要稱王也必須在律法修訂完成之後,這是他的治國理念”。
熊寧元畢竟不是傻子,馬上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秦思源的理念是以法治國,那麽他上位的時候一定會把律法搞好。
要不然這個國怎麽治?稱王是要講一個合法性的,這個時代稱王就隻有兩種,一種是朝廷冊封,一種是自立。
讓朝廷冊封秦思源多半是不可能,他自己也不會願意,那麽就隻能自立了,這個自立為王就必須把方方麵麵做好。
要不然就是一個草台班子,一個笑話,政治可不是說你有多少軍隊,軍隊有多厲害就可以玩轉的。
政治這玩意兒是你要讓大歲數人認可你的理念,讓他們走在你的道路上,共同為最終地點前行。
不是你有多少軍隊就能玩轉的,軍隊能夠殺光所有不服的人,但是不能讓人從心裏認同你,而且殺戮過甚還有可能適得其反。
張倫這時問道,“保寧府應該還是有很多讀書人的,現在他們是個什麽情況?”。
“這些讀書人被取消了待遇,然後分給了他們土地,不過今年召迴了很多”,熊寧元答道。
“大人給了他們一些待遇,讓他們修史去了,大人準備修一部華夏曆史,可能會作為以後的教學之用”。
張倫神秘一笑,“那這些讀書人服氣了嗎?”。
熊寧元想了一下,“應該是服氣了,他們哪裏是種地的料,幾年下來都餓瘦了好幾圈,大人給他們一個保障,全都感恩戴德的接受了”。
“而且修史也是他們青史留名的機會,除了一些老頑固,還有一些沒有本事的除外,剩下的都加入了進去”。
張倫滿意的點點頭,這個手段就高超了,你不是清高嗎?不是不服嗎?那就踩你去最底層。
然後再拋一根橄欖枝給他們,機會就一次,你抓是不抓?抓了還有機會,不抓就一輩子爛在泥裏。
這可比大開殺戒高明太多了,讀書人殺太多以後很可能被這些人摸黑,而且也不利於統治,畢竟你自己培養的也是讀書人,物傷其類大家都是有的。
而且儒家最擅長蠱惑,但同樣擅長跪舔,是統治者鞏固統治最好的工具,他們會因為上位者的心思來改變自己的立場。
就比如保寧府現在所做的,保寧府想給百姓更高的地位,讓他們的日子好過一些,儒家馬上就會找出各種理由來證明這是對的。
而且還能夠把提出這個理念的秦思源放上神壇,至於他們會不會遵守,這個不重要,跪舔上位者才是他們的目的,隻要能給他們金錢、地位就行。
想到這裏,張倫不由得搖搖頭,這些人都看錯了秦思源,他不可能再讓儒家成為唯一的主流,看保寧府現在的格局就知道。
以後肯定是百花齊放,無數的流派並起,你要是像在大明朝廷裏這樣隻會打嘴炮,那肯定是不行的。
張倫語重心長的說道,“你們把自己事情做好就行了,就以你們手裏的這一攤子就夠你們忙碌的了,其餘的交給秦大人來安排”。
熊寧元點點頭,“多謝叔父提點,小侄明白了”。
可能他都沒有注意,張倫已經把你們大人,換成了秦大人,這證明初步認可了秦思源的能力,也認可了保寧府這個體係。
接下來兩人不再聊這些事,而是聊了一些四川的趣事,直至夜深才結束。
但是熊寧元拒絕了留宿,而是趕迴了保寧府在城裏的駐地,此時這裏還燈火通明,不少人還在加班工作。
就連蘇明哲都還在伏案疾書,直到熊寧元輕聲叫他才把頭抬了起來。
“熊大人迴來了,這次去找張大人談得如何?”,蘇明哲笑著問道,但是也難掩他的疲憊之色。
熊寧遠臉色有些潮紅,一五一十的把事情經過說了一遍,其中沒有添加任何一絲一毫。
蘇明哲聽後站了起來,背著手道,“大明確實能人不少,朱燮元總督是一個,他推薦的張大人也是一個”。
看了一眼有些不自然的熊寧元,“但是我們也不要妄自菲薄,他們畢竟是為官幾十年的人,見過、經曆過的事情可比我們多得太多了”。
“而且,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我們能夠得到大人的信任,這才是我們的立身之本,這一點一定要搞清楚”。
熊寧元一驚,拱手道,“還請叔父指點”。
張倫用手指了指他,“這些年你們給秦大人提了多少有用的建議?有沒有好的建議讓他改變了想法?”。
“有多少次他下的命令還要給你們解釋清楚才行,要不然你們都猜不出他的用意,你說說,有多少次”。
熊寧元思考了一下,這才發覺這些年來,自己等人都沒有提出過什麽有用的建議,都是秦思源下達指令。
他們按照指令實行,很多時候秦思源還要把這些指令的目的說透,要不然他們還真的搞不清楚用意。
就比如允許百姓家中存放武器,還有私有財產受到保護來說,他們想到的是有了武器百姓可能會造反。
秦思源想的卻是培養百姓的獨立人格,讓他們有保護自己財產的決心,他們的思想明顯比秦思源的思想低了好幾個檔次。
說實話,張倫現在是有點失望的,但是同時無限拔高了秦思源的位置,保寧府發展到了今天。
已經確定奪取了四川,建立了一套穩定的秩序,還很有可能會成為整個天下的主人。
但是具有前瞻性的重臣居然一個都沒有,連秦思源的思路都跟不上,完完全全都是一些執行者,這不由得讓他嘖嘖稱奇。
要知道,大明是有很多聰明人的,有些問題他們能看得很清楚,要不然也不能把皇帝耍得團團轉。
同時他也清楚了一件事情,秦思源正在行走的這條路上,他是孤獨的,因為到現在為止他還沒有同行者。
這個事情說起來很玄乎,其實就是那麽迴事,也就是沒有人能解讀他的內心,不知道他的誌向。
張倫還是決定提點一下,“不要搞什麽勸進,他是一定會稱王的,但肯定不是現在,因為時機不對”。
“秦大人不是在召集眾人修訂律法嗎,要稱王也必須在律法修訂完成之後,這是他的治國理念”。
熊寧元畢竟不是傻子,馬上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秦思源的理念是以法治國,那麽他上位的時候一定會把律法搞好。
要不然這個國怎麽治?稱王是要講一個合法性的,這個時代稱王就隻有兩種,一種是朝廷冊封,一種是自立。
讓朝廷冊封秦思源多半是不可能,他自己也不會願意,那麽就隻能自立了,這個自立為王就必須把方方麵麵做好。
要不然就是一個草台班子,一個笑話,政治可不是說你有多少軍隊,軍隊有多厲害就可以玩轉的。
政治這玩意兒是你要讓大歲數人認可你的理念,讓他們走在你的道路上,共同為最終地點前行。
不是你有多少軍隊就能玩轉的,軍隊能夠殺光所有不服的人,但是不能讓人從心裏認同你,而且殺戮過甚還有可能適得其反。
張倫這時問道,“保寧府應該還是有很多讀書人的,現在他們是個什麽情況?”。
“這些讀書人被取消了待遇,然後分給了他們土地,不過今年召迴了很多”,熊寧元答道。
“大人給了他們一些待遇,讓他們修史去了,大人準備修一部華夏曆史,可能會作為以後的教學之用”。
張倫神秘一笑,“那這些讀書人服氣了嗎?”。
熊寧元想了一下,“應該是服氣了,他們哪裏是種地的料,幾年下來都餓瘦了好幾圈,大人給他們一個保障,全都感恩戴德的接受了”。
“而且修史也是他們青史留名的機會,除了一些老頑固,還有一些沒有本事的除外,剩下的都加入了進去”。
張倫滿意的點點頭,這個手段就高超了,你不是清高嗎?不是不服嗎?那就踩你去最底層。
然後再拋一根橄欖枝給他們,機會就一次,你抓是不抓?抓了還有機會,不抓就一輩子爛在泥裏。
這可比大開殺戒高明太多了,讀書人殺太多以後很可能被這些人摸黑,而且也不利於統治,畢竟你自己培養的也是讀書人,物傷其類大家都是有的。
而且儒家最擅長蠱惑,但同樣擅長跪舔,是統治者鞏固統治最好的工具,他們會因為上位者的心思來改變自己的立場。
就比如保寧府現在所做的,保寧府想給百姓更高的地位,讓他們的日子好過一些,儒家馬上就會找出各種理由來證明這是對的。
而且還能夠把提出這個理念的秦思源放上神壇,至於他們會不會遵守,這個不重要,跪舔上位者才是他們的目的,隻要能給他們金錢、地位就行。
想到這裏,張倫不由得搖搖頭,這些人都看錯了秦思源,他不可能再讓儒家成為唯一的主流,看保寧府現在的格局就知道。
以後肯定是百花齊放,無數的流派並起,你要是像在大明朝廷裏這樣隻會打嘴炮,那肯定是不行的。
張倫語重心長的說道,“你們把自己事情做好就行了,就以你們手裏的這一攤子就夠你們忙碌的了,其餘的交給秦大人來安排”。
熊寧元點點頭,“多謝叔父提點,小侄明白了”。
可能他都沒有注意,張倫已經把你們大人,換成了秦大人,這證明初步認可了秦思源的能力,也認可了保寧府這個體係。
接下來兩人不再聊這些事,而是聊了一些四川的趣事,直至夜深才結束。
但是熊寧元拒絕了留宿,而是趕迴了保寧府在城裏的駐地,此時這裏還燈火通明,不少人還在加班工作。
就連蘇明哲都還在伏案疾書,直到熊寧元輕聲叫他才把頭抬了起來。
“熊大人迴來了,這次去找張大人談得如何?”,蘇明哲笑著問道,但是也難掩他的疲憊之色。
熊寧遠臉色有些潮紅,一五一十的把事情經過說了一遍,其中沒有添加任何一絲一毫。
蘇明哲聽後站了起來,背著手道,“大明確實能人不少,朱燮元總督是一個,他推薦的張大人也是一個”。
看了一眼有些不自然的熊寧元,“但是我們也不要妄自菲薄,他們畢竟是為官幾十年的人,見過、經曆過的事情可比我們多得太多了”。
“而且,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我們能夠得到大人的信任,這才是我們的立身之本,這一點一定要搞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