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如此啊,這劉正軒還極具巧思,深知軍械對於戰局之關鍵作用,竟苦心鑽研,為李矩將軍研發出了連弩這般威力驚人的神兵利器。那連弩威力非凡,一次可連發數矢,射程又遠,在戰場上一經施展,敵軍瞬間大亂,根本難以招架。而且,他更是親力親為,不辭辛勞,幫李矩將軍訓練出了一支紀律嚴明、技藝精湛、英勇善戰的神機營,使得我軍在戰場上如虎添翼,所向披靡,戰無不勝啊!”
紀瞻的這一番繪聲繪色的描述,讓朝堂上的大臣們愈發驚歎不已,眾人交頭接耳,紛紛對劉正軒的驚世才能讚不絕口,一時間,讚歎之聲如潮水般在整個莊嚴肅穆的殿宇中迴蕩。
司馬睿坐在龍椅上,聽聞眾人的講述,原本因國事操勞而略顯陰鬱、愁眉不展的麵容,此刻如春風拂過般綻放出欣慰的笑容,龍顏大悅之下,他微微欠身,目光中滿是讚賞之意,朗聲道:“諸位愛卿所言極是,李矩將軍及麾下眾將士此次戰功卓著,功勳蓋世,當重重有賞。尤其是這劉正軒,既有奇策助我軍破敵,又能研發、訓練精兵,實乃百年難得一見的大才。朕以為,其功不可沒,理當封其為關內侯,以嘉其勳勞,也好讓天下有才之士知曉,我大晉必不虧待功臣呐!”
司馬睿此言一出,朝堂上先是短暫地陷入一片鴉雀無聲的寂靜,眾人都在全神貫注地消化著皇帝的這一決定。
然而,沒過多久,鎮東大將軍漢安侯王敦便走了出來。隻見他身著一身華麗且盡顯權勢的朝服,頭戴入雲之冠,眼神中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傲慢與強勢,先是不緊不慢地向司馬睿行了一禮,而後微微抬起下巴,清了清嗓子,緩緩說道:“陛下,臣鬥膽進言,臣以為此事萬萬不可啊!雖說李矩將軍此次又立戰功,確實值得大肆慶賀,但這劉正軒,終究不過是個出身低微、名不見經傳之人,此前軍中並無什麽響亮的名頭,也未曾經曆過諸多大型戰事的重重考驗。僅僅憑借這一次獻計以及研發些軍械、訓練個兵營,便要封關內侯這般的高位,臣覺得此舉實在太過草率魯莽,恐難以服眾啊。”
王敦說到這兒,故意停頓了一下,目光掃視著朝堂上的諸位大臣,見不少人麵露猶豫之色,心中暗自得意,接著又不疾不徐地說道:“再者,這研發軍械、訓練士兵之類的事,軍中自有諸多技藝精湛的能工巧匠、久經沙場的教頭,焉知這不是眾人齊心協力、共同努力的成果,卻被他劉正軒一人獨占了功勞去呢?”
“況且我大晉如今剛剛立國不久,正是需要謹慎製定封賞之策,以安定各方人心,維護朝綱秩序、法紀嚴明的時候呀。若今日因這劉正軒開了隨意加封的先河,日後軍中將士們見有利可圖,皆為了追求爵位和封賞而爭功奪利,那朝堂上下、軍中內外,勢必會亂象叢生,烏煙瘴氣。這對於我朝的安穩昌盛來說,可是百害而無一利啊。還望陛下三思啊!”
吏部尚書周顗聽了王敦的話,心中頗為不滿,他皺了皺眉頭,輕咳一聲,出列說道:“王將軍,話雖如此,但古往今來,多少英雄豪傑之士皆是出身平凡、默默無聞,憑借自身的真才實幹與赫赫戰功,一步步成為國家的中流砥柱啊。這劉正軒此次所獻之計,以及他研發連弩、訓練神機營之舉,明眼人都能看出是此次戰役大獲全勝的關鍵所在。若無他的智謀和這些實實在在的突出貢獻,我軍怎能如此順利地收複豫州?”
“若因懼怕破壞規矩便埋沒這樣的驚世之才,那日後誰肯盡心盡力為朝廷出謀劃策、效命疆場呢?況且他既有軍事謀略,又懂軍械技藝,還能練兵強軍,這般全才更是世間罕有,鳳毛麟角。朝廷若不加以厚賞,那才是真的寒了前線將士們的心,讓那些有才能的人都心灰意冷了呀。陛下,還請您慎重考慮啊!”
王敦一聽,臉色頓時沉了下來,猶如烏雲密布,眉頭緊皺,眼中閃過一絲淩厲的寒光,他斜睨了一眼周顗,語氣變得生硬且冰冷:“周大人,您這話可就有些不妥了。規矩乃是立國之根本,基石所在,豈能因為一個初出茅廬、名不見經傳的無名小卒就輕易打破?況且劉正軒到底有多大的能耐,僅憑這一戰以及這些所謂的發明創造,還難以完全定論,怎可貿然給予如此高的爵位,讓他一步登天呢?朝廷的爵位官職,那都是有著嚴格考量和規製的,不可肆意妄為,胡作非為啊。您身為吏部尚書,更應明白這個道理才是。”
朝堂上的氣氛瞬間變得劍拔弩張,緊張萬分,大臣們都感受到了王敦和周顗之間濃濃的火藥味,也深知這背後牽扯的是朝中各方勢力的暗中較勁,一時之間,眾人都噤若寒蟬,大氣都不敢出一聲,生怕一個不小心就卷入這場激烈的紛爭之中,給自己招來無妄之災,禍端臨頭。
司馬睿見狀,心中暗自權衡利弊,反複思量。他深知王敦在朝中勢力龐大,手握重兵,權傾朝野,很多時候自己都不得不顧及他的意見,若此刻強行按照自己的想法封賞劉正軒,恐怕會引發更大的朝堂動蕩,甚至危及朝局穩定,天下大亂。
可又覺得劉正軒此次戰功顯著,若不加以厚賞,實在對前線將士們有所虧欠,也怕落得個不重視人才的惡名,讓人寒心,對朝廷失去信心。他思索良久,臉上露出一絲無奈與惋惜,緩緩道:“王愛卿所言,也並非全無道理,朝廷的規製確實不可隨意破壞、肆意踐踏,然劉正軒之功確實不可忽視,若全然不賞,也著實有失公允,寒了那些為朝廷拚死效力的將士們的心呐。”
王敦見司馬睿態度有所鬆動,趕忙趁熱打鐵,再次進言道:“陛下聖明啊!臣有一想法,既可以表彰劉正軒的功勞,又能維護朝廷的規製。可封劉正軒一個末等的爵位,雖說品級不高,但好歹也是對他此次戰功的認可嘛。至於官職嘛,臣以為暫且不必授予,讓他先在軍中好好曆練曆練,也好看看他是否真有真才實學,日後若能繼續屢立戰功,再行晉升加封也不遲呀。如此一來,各方都能顧及到,還望陛下斟酌一二。
司馬睿無奈地歎了口氣,他雖心有不甘,覺得這樣對劉正軒實在委屈不公,可此刻權衡再三,也不願因這劉正軒之事與王敦起太大的爭執,進而影響朝堂的穩定和諧,天下安寧。於是,他微微點頭,語氣中帶著幾分無奈,說道:“也罷,就依王愛卿所言。傳朕旨意,封劉正軒為亭侯,且不授予官職,著其在家中安心度日,待日後觀其表現,再行賞賜。至於李矩將軍以及其他參戰的諸位將領,著吏部會同兵部,仔細梳理他們的戰功,務必擬定出合適的、公平公正的封賞之策,盡快呈於朕知曉。”
“陛下聖明!” 眾大臣齊聲高唿,可這看似整齊劃一的唿聲裏,卻藏著各自不同的心思。有人為劉正軒感到深深的惋惜,覺得他遭此待遇實在不公,本應憑借卓越的戰功與非凡的才能在這東晉朝堂上大放異彩,一展宏圖,卻被朝堂權力爭鬥所累,屈居末等,還無官職,可又懼於王敦的權勢,不敢再多言半句;也有人暗自慶幸這場朝堂上的紛爭沒有牽扯到自己,隻是冷眼旁觀著這一切,心中默默盤算著如何在這複雜的局勢中明哲保身,繼續穩固自己的地位,保住榮華富貴。
李矩班師迴洛陽之時,並未依循來時的舊路,隻因他心係豫州境內殘留的石虎士兵。要知道,石虎的軍隊此前占據豫州長達兩三個月之久,在這段漫長的歲月裏,他們如同惡狼一般,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將豫州城攪得民不聊生,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痛苦不堪言。
那些遠從後趙而來的士兵,本就思鄉心切,如今又連連戰敗,更是毫無戀戰之意,一心隻想帶著搶奪來的財物盡快返迴故土。而李矩深知,若不將這些殘餘之敵剿滅,他們就像隱藏在暗處的毒刺,隨時可能再次傷害豫州的無辜百姓,給這片剛收複的土地帶來災禍。於是,李矩率領大軍沿途仔細搜尋敵軍蹤跡,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
紀瞻的這一番繪聲繪色的描述,讓朝堂上的大臣們愈發驚歎不已,眾人交頭接耳,紛紛對劉正軒的驚世才能讚不絕口,一時間,讚歎之聲如潮水般在整個莊嚴肅穆的殿宇中迴蕩。
司馬睿坐在龍椅上,聽聞眾人的講述,原本因國事操勞而略顯陰鬱、愁眉不展的麵容,此刻如春風拂過般綻放出欣慰的笑容,龍顏大悅之下,他微微欠身,目光中滿是讚賞之意,朗聲道:“諸位愛卿所言極是,李矩將軍及麾下眾將士此次戰功卓著,功勳蓋世,當重重有賞。尤其是這劉正軒,既有奇策助我軍破敵,又能研發、訓練精兵,實乃百年難得一見的大才。朕以為,其功不可沒,理當封其為關內侯,以嘉其勳勞,也好讓天下有才之士知曉,我大晉必不虧待功臣呐!”
司馬睿此言一出,朝堂上先是短暫地陷入一片鴉雀無聲的寂靜,眾人都在全神貫注地消化著皇帝的這一決定。
然而,沒過多久,鎮東大將軍漢安侯王敦便走了出來。隻見他身著一身華麗且盡顯權勢的朝服,頭戴入雲之冠,眼神中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傲慢與強勢,先是不緊不慢地向司馬睿行了一禮,而後微微抬起下巴,清了清嗓子,緩緩說道:“陛下,臣鬥膽進言,臣以為此事萬萬不可啊!雖說李矩將軍此次又立戰功,確實值得大肆慶賀,但這劉正軒,終究不過是個出身低微、名不見經傳之人,此前軍中並無什麽響亮的名頭,也未曾經曆過諸多大型戰事的重重考驗。僅僅憑借這一次獻計以及研發些軍械、訓練個兵營,便要封關內侯這般的高位,臣覺得此舉實在太過草率魯莽,恐難以服眾啊。”
王敦說到這兒,故意停頓了一下,目光掃視著朝堂上的諸位大臣,見不少人麵露猶豫之色,心中暗自得意,接著又不疾不徐地說道:“再者,這研發軍械、訓練士兵之類的事,軍中自有諸多技藝精湛的能工巧匠、久經沙場的教頭,焉知這不是眾人齊心協力、共同努力的成果,卻被他劉正軒一人獨占了功勞去呢?”
“況且我大晉如今剛剛立國不久,正是需要謹慎製定封賞之策,以安定各方人心,維護朝綱秩序、法紀嚴明的時候呀。若今日因這劉正軒開了隨意加封的先河,日後軍中將士們見有利可圖,皆為了追求爵位和封賞而爭功奪利,那朝堂上下、軍中內外,勢必會亂象叢生,烏煙瘴氣。這對於我朝的安穩昌盛來說,可是百害而無一利啊。還望陛下三思啊!”
吏部尚書周顗聽了王敦的話,心中頗為不滿,他皺了皺眉頭,輕咳一聲,出列說道:“王將軍,話雖如此,但古往今來,多少英雄豪傑之士皆是出身平凡、默默無聞,憑借自身的真才實幹與赫赫戰功,一步步成為國家的中流砥柱啊。這劉正軒此次所獻之計,以及他研發連弩、訓練神機營之舉,明眼人都能看出是此次戰役大獲全勝的關鍵所在。若無他的智謀和這些實實在在的突出貢獻,我軍怎能如此順利地收複豫州?”
“若因懼怕破壞規矩便埋沒這樣的驚世之才,那日後誰肯盡心盡力為朝廷出謀劃策、效命疆場呢?況且他既有軍事謀略,又懂軍械技藝,還能練兵強軍,這般全才更是世間罕有,鳳毛麟角。朝廷若不加以厚賞,那才是真的寒了前線將士們的心,讓那些有才能的人都心灰意冷了呀。陛下,還請您慎重考慮啊!”
王敦一聽,臉色頓時沉了下來,猶如烏雲密布,眉頭緊皺,眼中閃過一絲淩厲的寒光,他斜睨了一眼周顗,語氣變得生硬且冰冷:“周大人,您這話可就有些不妥了。規矩乃是立國之根本,基石所在,豈能因為一個初出茅廬、名不見經傳的無名小卒就輕易打破?況且劉正軒到底有多大的能耐,僅憑這一戰以及這些所謂的發明創造,還難以完全定論,怎可貿然給予如此高的爵位,讓他一步登天呢?朝廷的爵位官職,那都是有著嚴格考量和規製的,不可肆意妄為,胡作非為啊。您身為吏部尚書,更應明白這個道理才是。”
朝堂上的氣氛瞬間變得劍拔弩張,緊張萬分,大臣們都感受到了王敦和周顗之間濃濃的火藥味,也深知這背後牽扯的是朝中各方勢力的暗中較勁,一時之間,眾人都噤若寒蟬,大氣都不敢出一聲,生怕一個不小心就卷入這場激烈的紛爭之中,給自己招來無妄之災,禍端臨頭。
司馬睿見狀,心中暗自權衡利弊,反複思量。他深知王敦在朝中勢力龐大,手握重兵,權傾朝野,很多時候自己都不得不顧及他的意見,若此刻強行按照自己的想法封賞劉正軒,恐怕會引發更大的朝堂動蕩,甚至危及朝局穩定,天下大亂。
可又覺得劉正軒此次戰功顯著,若不加以厚賞,實在對前線將士們有所虧欠,也怕落得個不重視人才的惡名,讓人寒心,對朝廷失去信心。他思索良久,臉上露出一絲無奈與惋惜,緩緩道:“王愛卿所言,也並非全無道理,朝廷的規製確實不可隨意破壞、肆意踐踏,然劉正軒之功確實不可忽視,若全然不賞,也著實有失公允,寒了那些為朝廷拚死效力的將士們的心呐。”
王敦見司馬睿態度有所鬆動,趕忙趁熱打鐵,再次進言道:“陛下聖明啊!臣有一想法,既可以表彰劉正軒的功勞,又能維護朝廷的規製。可封劉正軒一個末等的爵位,雖說品級不高,但好歹也是對他此次戰功的認可嘛。至於官職嘛,臣以為暫且不必授予,讓他先在軍中好好曆練曆練,也好看看他是否真有真才實學,日後若能繼續屢立戰功,再行晉升加封也不遲呀。如此一來,各方都能顧及到,還望陛下斟酌一二。
司馬睿無奈地歎了口氣,他雖心有不甘,覺得這樣對劉正軒實在委屈不公,可此刻權衡再三,也不願因這劉正軒之事與王敦起太大的爭執,進而影響朝堂的穩定和諧,天下安寧。於是,他微微點頭,語氣中帶著幾分無奈,說道:“也罷,就依王愛卿所言。傳朕旨意,封劉正軒為亭侯,且不授予官職,著其在家中安心度日,待日後觀其表現,再行賞賜。至於李矩將軍以及其他參戰的諸位將領,著吏部會同兵部,仔細梳理他們的戰功,務必擬定出合適的、公平公正的封賞之策,盡快呈於朕知曉。”
“陛下聖明!” 眾大臣齊聲高唿,可這看似整齊劃一的唿聲裏,卻藏著各自不同的心思。有人為劉正軒感到深深的惋惜,覺得他遭此待遇實在不公,本應憑借卓越的戰功與非凡的才能在這東晉朝堂上大放異彩,一展宏圖,卻被朝堂權力爭鬥所累,屈居末等,還無官職,可又懼於王敦的權勢,不敢再多言半句;也有人暗自慶幸這場朝堂上的紛爭沒有牽扯到自己,隻是冷眼旁觀著這一切,心中默默盤算著如何在這複雜的局勢中明哲保身,繼續穩固自己的地位,保住榮華富貴。
李矩班師迴洛陽之時,並未依循來時的舊路,隻因他心係豫州境內殘留的石虎士兵。要知道,石虎的軍隊此前占據豫州長達兩三個月之久,在這段漫長的歲月裏,他們如同惡狼一般,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將豫州城攪得民不聊生,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痛苦不堪言。
那些遠從後趙而來的士兵,本就思鄉心切,如今又連連戰敗,更是毫無戀戰之意,一心隻想帶著搶奪來的財物盡快返迴故土。而李矩深知,若不將這些殘餘之敵剿滅,他們就像隱藏在暗處的毒刺,隨時可能再次傷害豫州的無辜百姓,給這片剛收複的土地帶來災禍。於是,李矩率領大軍沿途仔細搜尋敵軍蹤跡,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