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破繭
蒲暹邊境瑞澤甸口岸人道主義走廊,清晨的薄霧如輕紗般彌漫。吳乙萱裹緊防風外套,在臨時搭建的醫療帳篷外停下腳步。帳篷裏,五個十七八歲的少年像受傷的小動物般蜷縮在行軍床上。他們身上磨得發白的囚服,還有裸露腳踝處那暗紅色的勒痕,無聲訴說著所遭受的苦難。
最左邊的短發男孩小川,正用磨尖的竹片,執著地挑開衣服衣角,試圖摳出一些棉絮。17歲的他,眼神中透著這個年紀獨有的倔強,盡管雙手因長時間勞作微微顫抖,卻始終沒有停下手中的動作。這些天,他趁看守不注意,偷偷積攢著這些“寶貝”,在暗無天日的囚禁生活裏,這為數不多能自主掌控的事,仿佛是他抓住生的希望的唯一方式,那專注的模樣,宛如在為一場決定命運的戰役做著最後的準備。金屬摩擦聲一下下,似鈍刀割在吳乙萱心上。
“小川,該換藥了。”鄭丁瑤掀開帳篷簾,手裏托著碘伏和紗布。小川像受驚的小鹿,猛地縮成一團,眼神中恐懼與戒備交織,恰似一隻受傷後警惕萬分的小獸。吳乙萱注意到他右手無名指纏著滲血的繃帶,那是昨天在轉運途中,他試圖撞牆自殘留下的。17、18歲,本應是在校園裏追逐夢想的年紀,可他們卻深陷這絕望的深淵,內心的絕望驅使他們做出如此極端的舉動。
吳乙萱蹲下身,盡量讓自己的聲音輕柔得如同羽毛:“我們是來幫你們迴家的。你看,這是你們自己做的平安符。”她攤開掌心,五枚帶著體溫的平安符靜靜躺在那裏,每一枚都是用囚服布料粗糙縫就。
其中一枚上繡著歪歪扭扭的“平安”二字,針腳間還夾雜著小川費了好大勁摳出的棉絮。這些平安符是救援人員解救他們時,在囚禁處的隱秘角落發現的,顯然是孩子們在暗無天日的日子裏,給自己編織的希望。
小川的瞳孔劇烈收縮,他顫抖著伸出手,指尖剛碰到平安符,又像觸電般猛地縮迴。“騙子...都是騙子...”他的聲音帶著哭腔,這個17歲的少年,在被囚禁的日子裏,希望一次次破滅,讓他對一切都充滿了懷疑。
“他們說隻要聽話就放我迴去,結果...結果...”話還沒說完,他便劇烈咳嗽起來,單薄的脊背如同被狂風摧殘的蘆葦,在命運的暴風雨中飄搖。
鄭丁瑤輕輕拍著他的背,目光掃過其他孩子。那個紮著馬尾辮的女孩,18歲的她,始終背對著眾人,左手緊緊攥著半塊玻璃,指節因用力而泛白。
戴眼鏡的男生縮在角落,嘴裏反複念叨著“108天...我被騙了108天”,17歲的他,在這漫長的囚禁時光裏,內心不斷重複著被騙的痛苦。還有個染著藍發的少年,眼神空洞地盯著帳篷頂,褲腳隱約露出新燙的煙疤,18歲的他,或許是想用這種極端方式來緩解內心的痛苦。
“孩子們,該登機了。”孫戊強的聲音從外麵傳來。吳乙萱和鄭丁瑤對視一眼,同時站起身。就在這時,藍發少年突然尖叫著撲向帳篷出口,卻被早有準備的孫戊強穩穩接住。
“放開我!我不要迴去!”他拚命掙紮著,“我爸說過,要是敢報警就打斷我的腿!”18歲的他,內心既有對父親曾經嚴厲的恐懼,又有對未知迴家旅程的不安。
吳乙萱快步上前,按住少年劇烈顫抖的肩膀:“你父親已經在機場等你了。他在你失蹤後,後悔不已,不僅報了警,還四處奔走尋求幫助,甚至在新聞上公開懸賞尋子,還為曾經對你的嚴厲公開道歉。”
她調出手機裏的新聞片段,畫麵中一位中年男子麵容憔悴,聲淚俱下地懇請大家幫忙尋找自己的孩子,眼角的淚痕清晰可見。少年的動作戛然而止,淚水砸在手機屏幕上,暈開父親焦急的麵容。18歲的他,在這一刻,內心的堅冰開始慢慢融化,對家的渴望戰勝了恐懼。
在武裝人員的嚴密護送下,孩子們踏上了前往停機坪的路。途中,隨行的心理專家一直輕聲和他們交談,進行著初步的心理疏導。到了停機坪,醫護人員為孩子們做了簡單的體檢,確保他們身體狀況穩定,才讓他們登上飛機。
飛機上,小川起初一直拒絕進食,對周圍的一切充滿抗拒。17歲的他,內心的創傷讓他難以輕易相信他人。隨著飛行時間的推移,他看著窗外逐漸熟悉的景色,開始主動向空姐詢問還有多久能到家,眼中慢慢燃起一絲對家的渴望。可就在這時,飛機遭遇氣流顛簸,小川突然情緒崩潰,大聲尖叫,雙手抱頭,身體瑟瑟發抖,之前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一絲信任瞬間崩塌,他再次陷入極度恐懼之中。空姐和心理專家趕忙圍過來,輕聲安撫,為他播放舒緩的音樂,可小川依舊緊閉雙眼,對一切都充耳不聞。
那個紮著馬尾辮的女孩,上了飛機後便一直拒絕進食,無論空姐怎麽勸說,她都隻是緊緊盯著手中那半塊玻璃,眼神空洞。心理專家嚐試用各種方法引導她,給她講述美好的故事,展示可愛的小動物圖片,可女孩始終不為所動,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世界裏。
當孩子們在武裝護送下走向停機坪時,東方正泛起魚肚白。小川忽然停下腳步,蹲下身抓起一把邊境的泥土,緊緊攥在手中,那泥土從他指縫間一點點漏下。吳乙萱輕輕走到他身邊,沒有說話,她明白小川對這片土地複雜的情感,那是一段痛苦記憶的承載,也是他對即將迴到家鄉的複雜心情的寄托。
登機梯前,馬尾辮女孩終於轉過身來。她鬆開手掌,半塊玻璃滾落塵埃,掌心裏是用血畫的簡陋飛機,那是她被囚禁期間唯一的精神寄托。“謝謝...”她沙啞著嗓子說,“謝謝你們讓我相信,真的有天使存在。”18歲的她,在經曆了無數黑暗後,終於看到了一絲曙光。
隨著引擎轟鳴聲響起,吳乙萱望著逐漸升空的客機,手心裏還殘留著小川塞給她的平安符。那枚平安符上,不知何時多了一行稚嫩的字跡:“我想重新開始。” 這是17歲的小川對未來的期許,即便經曆了風雨,仍渴望重新擁抱生活。
華夏龍心機場抵達大廳,清晨的陽光透過航站樓巨大的玻璃幕牆,在地麵投下斑駁的光影。吳雪影站在接機口,警服筆挺,胸前的警徽在陽光下閃爍著冷冽的光。她的右手無意識地摩挲著腰間的配槍,左手緊握著一份案件卷宗,那是孩子們被解救後的初步調查報告,上麵密密麻麻記錄著觸目驚心的數字:平均囚禁時長147天,73%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創傷,3名少年被注射過新型致幻劑。
當通道閘門緩緩開啟時,吳雪影的唿吸突然停滯。五個麵色蒼白的少年在工作人員攙扶下走出,他們的步伐虛浮,仿佛每一步都踩在雲端。那個叫小川的男孩走在最前麵,身上的囚服換成了嶄新的藍白校服,領口還別著接機人員別上的向日葵徽章,那是吳雪影特意交代的,象征著重生。
“小川!”人群中突然爆發出撕心裂肺的哭喊。一位中年婦女踉蹌著撲過來,手中的尋人啟事被淚水浸濕,上麵的照片與眼前少年判若兩人。小川的身體猛地僵住,瞳孔劇烈收縮,往昔被父親嚴厲對待的畫麵和如今父親焦急尋他的場景在腦海中交織,恐懼與渴望同時湧上心頭。他轉身想逃,可剛跑了幾步,又停下腳步,緩緩轉過身,望著母親,眼中滿是複雜的情感。最終,他慢慢走向母親,在距離母親一步之遙時,停住了。母親顫抖著伸出手,輕輕撫摸著他的臉,小川再也控製不住,撲進母親懷裏,母子倆抱頭痛哭,淚水浸透了彼此的衣襟。
其他孩子也陸續被家人認領,戴眼鏡的男生被父母緊緊抱住時,身體還在微微顫抖,嘴裏依舊念叨著“108天”;藍發少年看到父親時,眼神中閃過一絲厭惡,拒絕相認,在眾人的勸說下,才勉強和父親保持著距離,眼神中滿是防備。
“吳警官,這個孩子...”一位誌願者領著馬尾辮女孩走來。女孩緊緊攥著那半塊帶血的玻璃,眼神空洞地盯著吳雪影的警徽。吳雪影注意到她手腕內側的刺青:一串阿拉伯數字,正是被拐騙的日期。18歲的女孩,用這樣的方式銘記那段痛苦的經曆。
吳雪影立刻聯係早已等候在此的兒童心理專家團隊。心理醫生帶著治療犬先在遠處觀察女孩的狀態,確定她情緒相對穩定後,才慢慢將治療犬牽引至離女孩十米遠的地方,治療犬溫順地趴在地上,輕輕搖著尾巴。
心理醫生輕聲引導女孩看向治療犬,給她講述治療犬幫助其他孩子走出困境的故事,女孩眼中閃過一絲猶豫,微微點了點頭。
心理醫生這才一點點縮短治療犬與女孩的距離,最終,治療犬來到女孩身邊,輕輕蹭著她的腿,女孩的手慢慢抬起,輕輕撫摸著治療犬的頭,淚水順著臉頰滑落。
“吳警官,龍先生想見你。”助手突然湊近耳邊低語。吳雪影抬頭,隻見龍近曦站在vip候機室的落地窗前,身影被晨光鍍上金邊。他微微頷首,眼神中交織著疲憊與欣慰。
華夏龍心機場vip候機室,晨光在龍近曦的銀邊眼鏡上折射出細碎光斑,他正在給每個孩子的檔案貼上向日葵貼紙,那是吳雪影特意選的,花語是“沉默的愛”。當吳雪影推門而入時,正看見他對著藍發少年的照片發呆,照片裏的少年眼神空洞地盯著鏡頭,與現在拒絕父親的模樣判若兩人。
龍近曦創辦了龍鱗科技公司。在解救行動前,被拐孩子的家長們心急如焚,四處尋找幫助,其中一位家長偶然間聯係上了龍近曦,向他講述了孩子們的遭遇,懇請他利用人脈和資源協助救援。龍近曦被這些家庭的痛苦所觸動,毅然投身到這場救援行動中。
“孩子們的臨時安置點準備好了。”吳雪影將平板電腦推過茶幾,“心理醫生建議先集中觀察兩周,等創傷評估完成再安排家庭寄養。”
龍近曦滑動屏幕,調出一段監控錄像。畫麵裏,戴眼鏡的男生正用顫抖的手指在沙盤上堆砌房屋,每一塊積木都擺放得異常整齊。“他說這是他被囚禁的第108天蓋的房子。”
龍近曦的聲音很輕,“心理醫生說這是典型的創傷後應激反應。”17歲的男生,在沙盤構建中重現那段痛苦的記憶。
吳雪影翻開自己帶來的文件夾,裏麵夾著孩子們的繪畫作品。馬尾辮女孩的畫紙上,原本的一家三口被塗改成五隻飛翔的鴿子,每隻鴿子的腳環上都寫著同伴的名字。“她堅持要把畫送給你。”吳雪影將畫作推過去,“說是感謝龍叔叔給的彩色蠟筆。”
龍近曦的手指撫過那些稚嫩的筆觸,突然發現畫紙背麵有行小字:“等我學會畫畫,就能畫出媽媽的樣子了。”
龍近曦從內袋掏出張銀行卡:“這是給孩子們的教育基金,用了匿名信托。” 他的手掌覆在她手背上,體溫透過布料傳來,“密碼是他們被解救的日期。”
窗外,接機大廳傳來此起彼伏的哭聲。吳雪影望著小川被母親抱在懷裏輕輕搖晃。
龍近曦順著她的目光望去,嘴角泛起苦澀的笑:“他們說迴國後最想做的事,是看一場完整的動畫片。” 他站起身,晨光在他身後投下修長的影子,“我走了,記得每周三帶他們去看心理醫生。”
吳雪影望著他走向安檢口的背影,突然喊道:“龍近曦!” 他轉身時,她舉起那隻畫著鴿子的畫,“這個...能送給我嗎?”
龍近曦微微頷首,身影消失在人群中。吳雪影將畫作輕輕放進製服口袋,指尖觸到一張紙條,是小川的字跡:“等我考上警校,就能保護你了。”
在安置點,小川每天早起訓練體能,可過程並不順利,他時常因為想起囚禁時的場景而情緒低落,訓練中斷。吳雪影也為他聯係了警校預備班,助力他朝著夢想前進。17歲的小川,正努力為自己的未來拚搏。
藍發少年在安置點,總是一個人待著,拒絕與他人交流。偶然間,他聽到收音機裏播放的音樂,身體微微一顫,從那以後,音樂成了他緩解痛苦的方式。他常常戴著耳機,沉浸在音樂的世界裏,逐漸開始與周圍的人有了一些簡單的交流。
戴眼鏡的男生則沉迷於數學計算,他總是拿著筆和紙,不停地計算著各種題目,仿佛隻有在數學的世界裏,他才能找到一絲寧靜。在老師的引導下,他開始嚐試將這種專注運用到學習中,逐漸找迴了對知識的渴望。
一年後,吳雪影再次來到安置點迴訪。小川已經順利考入警校預備班,他穿著整齊的製服,身姿挺拔,眼神中透著堅定。
馬尾辮女孩舉辦了自己的畫展,她的畫作中充滿了對未來的希望,那半塊玻璃被她製作成了藝術品,放在畫展的顯眼位置,時刻提醒著她曾經的經曆和如今的重生。
藍發少年和父親的關係也逐漸緩和,他組建了自己的樂隊,用音樂傳遞著內心的情感。戴眼鏡的男生在學業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他的數學天賦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吳雪影望著這些孩子們,心中滿是欣慰。她知道,那些在黑暗中折出的千紙鶴,終於在某個清晨展開翅膀,帶著所有的傷痛與希望,飛向了屬於他們的晴空。
蒲暹邊境瑞澤甸口岸人道主義走廊,清晨的薄霧如輕紗般彌漫。吳乙萱裹緊防風外套,在臨時搭建的醫療帳篷外停下腳步。帳篷裏,五個十七八歲的少年像受傷的小動物般蜷縮在行軍床上。他們身上磨得發白的囚服,還有裸露腳踝處那暗紅色的勒痕,無聲訴說著所遭受的苦難。
最左邊的短發男孩小川,正用磨尖的竹片,執著地挑開衣服衣角,試圖摳出一些棉絮。17歲的他,眼神中透著這個年紀獨有的倔強,盡管雙手因長時間勞作微微顫抖,卻始終沒有停下手中的動作。這些天,他趁看守不注意,偷偷積攢著這些“寶貝”,在暗無天日的囚禁生活裏,這為數不多能自主掌控的事,仿佛是他抓住生的希望的唯一方式,那專注的模樣,宛如在為一場決定命運的戰役做著最後的準備。金屬摩擦聲一下下,似鈍刀割在吳乙萱心上。
“小川,該換藥了。”鄭丁瑤掀開帳篷簾,手裏托著碘伏和紗布。小川像受驚的小鹿,猛地縮成一團,眼神中恐懼與戒備交織,恰似一隻受傷後警惕萬分的小獸。吳乙萱注意到他右手無名指纏著滲血的繃帶,那是昨天在轉運途中,他試圖撞牆自殘留下的。17、18歲,本應是在校園裏追逐夢想的年紀,可他們卻深陷這絕望的深淵,內心的絕望驅使他們做出如此極端的舉動。
吳乙萱蹲下身,盡量讓自己的聲音輕柔得如同羽毛:“我們是來幫你們迴家的。你看,這是你們自己做的平安符。”她攤開掌心,五枚帶著體溫的平安符靜靜躺在那裏,每一枚都是用囚服布料粗糙縫就。
其中一枚上繡著歪歪扭扭的“平安”二字,針腳間還夾雜著小川費了好大勁摳出的棉絮。這些平安符是救援人員解救他們時,在囚禁處的隱秘角落發現的,顯然是孩子們在暗無天日的日子裏,給自己編織的希望。
小川的瞳孔劇烈收縮,他顫抖著伸出手,指尖剛碰到平安符,又像觸電般猛地縮迴。“騙子...都是騙子...”他的聲音帶著哭腔,這個17歲的少年,在被囚禁的日子裏,希望一次次破滅,讓他對一切都充滿了懷疑。
“他們說隻要聽話就放我迴去,結果...結果...”話還沒說完,他便劇烈咳嗽起來,單薄的脊背如同被狂風摧殘的蘆葦,在命運的暴風雨中飄搖。
鄭丁瑤輕輕拍著他的背,目光掃過其他孩子。那個紮著馬尾辮的女孩,18歲的她,始終背對著眾人,左手緊緊攥著半塊玻璃,指節因用力而泛白。
戴眼鏡的男生縮在角落,嘴裏反複念叨著“108天...我被騙了108天”,17歲的他,在這漫長的囚禁時光裏,內心不斷重複著被騙的痛苦。還有個染著藍發的少年,眼神空洞地盯著帳篷頂,褲腳隱約露出新燙的煙疤,18歲的他,或許是想用這種極端方式來緩解內心的痛苦。
“孩子們,該登機了。”孫戊強的聲音從外麵傳來。吳乙萱和鄭丁瑤對視一眼,同時站起身。就在這時,藍發少年突然尖叫著撲向帳篷出口,卻被早有準備的孫戊強穩穩接住。
“放開我!我不要迴去!”他拚命掙紮著,“我爸說過,要是敢報警就打斷我的腿!”18歲的他,內心既有對父親曾經嚴厲的恐懼,又有對未知迴家旅程的不安。
吳乙萱快步上前,按住少年劇烈顫抖的肩膀:“你父親已經在機場等你了。他在你失蹤後,後悔不已,不僅報了警,還四處奔走尋求幫助,甚至在新聞上公開懸賞尋子,還為曾經對你的嚴厲公開道歉。”
她調出手機裏的新聞片段,畫麵中一位中年男子麵容憔悴,聲淚俱下地懇請大家幫忙尋找自己的孩子,眼角的淚痕清晰可見。少年的動作戛然而止,淚水砸在手機屏幕上,暈開父親焦急的麵容。18歲的他,在這一刻,內心的堅冰開始慢慢融化,對家的渴望戰勝了恐懼。
在武裝人員的嚴密護送下,孩子們踏上了前往停機坪的路。途中,隨行的心理專家一直輕聲和他們交談,進行著初步的心理疏導。到了停機坪,醫護人員為孩子們做了簡單的體檢,確保他們身體狀況穩定,才讓他們登上飛機。
飛機上,小川起初一直拒絕進食,對周圍的一切充滿抗拒。17歲的他,內心的創傷讓他難以輕易相信他人。隨著飛行時間的推移,他看著窗外逐漸熟悉的景色,開始主動向空姐詢問還有多久能到家,眼中慢慢燃起一絲對家的渴望。可就在這時,飛機遭遇氣流顛簸,小川突然情緒崩潰,大聲尖叫,雙手抱頭,身體瑟瑟發抖,之前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一絲信任瞬間崩塌,他再次陷入極度恐懼之中。空姐和心理專家趕忙圍過來,輕聲安撫,為他播放舒緩的音樂,可小川依舊緊閉雙眼,對一切都充耳不聞。
那個紮著馬尾辮的女孩,上了飛機後便一直拒絕進食,無論空姐怎麽勸說,她都隻是緊緊盯著手中那半塊玻璃,眼神空洞。心理專家嚐試用各種方法引導她,給她講述美好的故事,展示可愛的小動物圖片,可女孩始終不為所動,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世界裏。
當孩子們在武裝護送下走向停機坪時,東方正泛起魚肚白。小川忽然停下腳步,蹲下身抓起一把邊境的泥土,緊緊攥在手中,那泥土從他指縫間一點點漏下。吳乙萱輕輕走到他身邊,沒有說話,她明白小川對這片土地複雜的情感,那是一段痛苦記憶的承載,也是他對即將迴到家鄉的複雜心情的寄托。
登機梯前,馬尾辮女孩終於轉過身來。她鬆開手掌,半塊玻璃滾落塵埃,掌心裏是用血畫的簡陋飛機,那是她被囚禁期間唯一的精神寄托。“謝謝...”她沙啞著嗓子說,“謝謝你們讓我相信,真的有天使存在。”18歲的她,在經曆了無數黑暗後,終於看到了一絲曙光。
隨著引擎轟鳴聲響起,吳乙萱望著逐漸升空的客機,手心裏還殘留著小川塞給她的平安符。那枚平安符上,不知何時多了一行稚嫩的字跡:“我想重新開始。” 這是17歲的小川對未來的期許,即便經曆了風雨,仍渴望重新擁抱生活。
華夏龍心機場抵達大廳,清晨的陽光透過航站樓巨大的玻璃幕牆,在地麵投下斑駁的光影。吳雪影站在接機口,警服筆挺,胸前的警徽在陽光下閃爍著冷冽的光。她的右手無意識地摩挲著腰間的配槍,左手緊握著一份案件卷宗,那是孩子們被解救後的初步調查報告,上麵密密麻麻記錄著觸目驚心的數字:平均囚禁時長147天,73%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創傷,3名少年被注射過新型致幻劑。
當通道閘門緩緩開啟時,吳雪影的唿吸突然停滯。五個麵色蒼白的少年在工作人員攙扶下走出,他們的步伐虛浮,仿佛每一步都踩在雲端。那個叫小川的男孩走在最前麵,身上的囚服換成了嶄新的藍白校服,領口還別著接機人員別上的向日葵徽章,那是吳雪影特意交代的,象征著重生。
“小川!”人群中突然爆發出撕心裂肺的哭喊。一位中年婦女踉蹌著撲過來,手中的尋人啟事被淚水浸濕,上麵的照片與眼前少年判若兩人。小川的身體猛地僵住,瞳孔劇烈收縮,往昔被父親嚴厲對待的畫麵和如今父親焦急尋他的場景在腦海中交織,恐懼與渴望同時湧上心頭。他轉身想逃,可剛跑了幾步,又停下腳步,緩緩轉過身,望著母親,眼中滿是複雜的情感。最終,他慢慢走向母親,在距離母親一步之遙時,停住了。母親顫抖著伸出手,輕輕撫摸著他的臉,小川再也控製不住,撲進母親懷裏,母子倆抱頭痛哭,淚水浸透了彼此的衣襟。
其他孩子也陸續被家人認領,戴眼鏡的男生被父母緊緊抱住時,身體還在微微顫抖,嘴裏依舊念叨著“108天”;藍發少年看到父親時,眼神中閃過一絲厭惡,拒絕相認,在眾人的勸說下,才勉強和父親保持著距離,眼神中滿是防備。
“吳警官,這個孩子...”一位誌願者領著馬尾辮女孩走來。女孩緊緊攥著那半塊帶血的玻璃,眼神空洞地盯著吳雪影的警徽。吳雪影注意到她手腕內側的刺青:一串阿拉伯數字,正是被拐騙的日期。18歲的女孩,用這樣的方式銘記那段痛苦的經曆。
吳雪影立刻聯係早已等候在此的兒童心理專家團隊。心理醫生帶著治療犬先在遠處觀察女孩的狀態,確定她情緒相對穩定後,才慢慢將治療犬牽引至離女孩十米遠的地方,治療犬溫順地趴在地上,輕輕搖著尾巴。
心理醫生輕聲引導女孩看向治療犬,給她講述治療犬幫助其他孩子走出困境的故事,女孩眼中閃過一絲猶豫,微微點了點頭。
心理醫生這才一點點縮短治療犬與女孩的距離,最終,治療犬來到女孩身邊,輕輕蹭著她的腿,女孩的手慢慢抬起,輕輕撫摸著治療犬的頭,淚水順著臉頰滑落。
“吳警官,龍先生想見你。”助手突然湊近耳邊低語。吳雪影抬頭,隻見龍近曦站在vip候機室的落地窗前,身影被晨光鍍上金邊。他微微頷首,眼神中交織著疲憊與欣慰。
華夏龍心機場vip候機室,晨光在龍近曦的銀邊眼鏡上折射出細碎光斑,他正在給每個孩子的檔案貼上向日葵貼紙,那是吳雪影特意選的,花語是“沉默的愛”。當吳雪影推門而入時,正看見他對著藍發少年的照片發呆,照片裏的少年眼神空洞地盯著鏡頭,與現在拒絕父親的模樣判若兩人。
龍近曦創辦了龍鱗科技公司。在解救行動前,被拐孩子的家長們心急如焚,四處尋找幫助,其中一位家長偶然間聯係上了龍近曦,向他講述了孩子們的遭遇,懇請他利用人脈和資源協助救援。龍近曦被這些家庭的痛苦所觸動,毅然投身到這場救援行動中。
“孩子們的臨時安置點準備好了。”吳雪影將平板電腦推過茶幾,“心理醫生建議先集中觀察兩周,等創傷評估完成再安排家庭寄養。”
龍近曦滑動屏幕,調出一段監控錄像。畫麵裏,戴眼鏡的男生正用顫抖的手指在沙盤上堆砌房屋,每一塊積木都擺放得異常整齊。“他說這是他被囚禁的第108天蓋的房子。”
龍近曦的聲音很輕,“心理醫生說這是典型的創傷後應激反應。”17歲的男生,在沙盤構建中重現那段痛苦的記憶。
吳雪影翻開自己帶來的文件夾,裏麵夾著孩子們的繪畫作品。馬尾辮女孩的畫紙上,原本的一家三口被塗改成五隻飛翔的鴿子,每隻鴿子的腳環上都寫著同伴的名字。“她堅持要把畫送給你。”吳雪影將畫作推過去,“說是感謝龍叔叔給的彩色蠟筆。”
龍近曦的手指撫過那些稚嫩的筆觸,突然發現畫紙背麵有行小字:“等我學會畫畫,就能畫出媽媽的樣子了。”
龍近曦從內袋掏出張銀行卡:“這是給孩子們的教育基金,用了匿名信托。” 他的手掌覆在她手背上,體溫透過布料傳來,“密碼是他們被解救的日期。”
窗外,接機大廳傳來此起彼伏的哭聲。吳雪影望著小川被母親抱在懷裏輕輕搖晃。
龍近曦順著她的目光望去,嘴角泛起苦澀的笑:“他們說迴國後最想做的事,是看一場完整的動畫片。” 他站起身,晨光在他身後投下修長的影子,“我走了,記得每周三帶他們去看心理醫生。”
吳雪影望著他走向安檢口的背影,突然喊道:“龍近曦!” 他轉身時,她舉起那隻畫著鴿子的畫,“這個...能送給我嗎?”
龍近曦微微頷首,身影消失在人群中。吳雪影將畫作輕輕放進製服口袋,指尖觸到一張紙條,是小川的字跡:“等我考上警校,就能保護你了。”
在安置點,小川每天早起訓練體能,可過程並不順利,他時常因為想起囚禁時的場景而情緒低落,訓練中斷。吳雪影也為他聯係了警校預備班,助力他朝著夢想前進。17歲的小川,正努力為自己的未來拚搏。
藍發少年在安置點,總是一個人待著,拒絕與他人交流。偶然間,他聽到收音機裏播放的音樂,身體微微一顫,從那以後,音樂成了他緩解痛苦的方式。他常常戴著耳機,沉浸在音樂的世界裏,逐漸開始與周圍的人有了一些簡單的交流。
戴眼鏡的男生則沉迷於數學計算,他總是拿著筆和紙,不停地計算著各種題目,仿佛隻有在數學的世界裏,他才能找到一絲寧靜。在老師的引導下,他開始嚐試將這種專注運用到學習中,逐漸找迴了對知識的渴望。
一年後,吳雪影再次來到安置點迴訪。小川已經順利考入警校預備班,他穿著整齊的製服,身姿挺拔,眼神中透著堅定。
馬尾辮女孩舉辦了自己的畫展,她的畫作中充滿了對未來的希望,那半塊玻璃被她製作成了藝術品,放在畫展的顯眼位置,時刻提醒著她曾經的經曆和如今的重生。
藍發少年和父親的關係也逐漸緩和,他組建了自己的樂隊,用音樂傳遞著內心的情感。戴眼鏡的男生在學業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他的數學天賦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吳雪影望著這些孩子們,心中滿是欣慰。她知道,那些在黑暗中折出的千紙鶴,終於在某個清晨展開翅膀,帶著所有的傷痛與希望,飛向了屬於他們的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