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迎接梁山好漢
當司馬懿穿越北宋,誤上梁山之後 作者:阿東正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麵對這突如其來的一幕,鄭居中也是被驚了一大跳,這乃何故。
他連忙起身上前將這位曹義士輕輕扶起,並看著曹義士那雙充滿渴求的眼神。
鄭重其事的沉聲問道:“曹義士,你可知你剛才所訴之人是何人?”
司馬懿重重點頭應道:“曹某當然知道,一位是當朝宰相,而另一位則是殿前司太尉。”
“既是當朝宰相,你又何以敢隨意汙蔑?你就不怕被治罪嗎?”
“曹某並未汙蔑,在下當然也知宰相位高權重,輕易汙蔑不得,故而
曹某一直都不敢輕舉妄動。”
司馬懿頓了頓,用著更加低沉的語氣繼續說道:“在下早聽聞鄭大使鄭樞密,是朝堂上出了名的廉潔奉公、碧血丹心的正直大臣,更是我大宋之能臣,絕不會與任何貪官汙吏為伍。”
“也正因為如此,曹某今日才敢當著鄭大使的麵,將這些不得不說的事情通通說出來,如若不然此事就永遠都沒有真相了。”
“原來如此.......且容本使想想。”
鄭居中聞言,也不禁深吸了一口氣,進而轉身坐迴了上位。
此時他的心中,自然是不會想著如何將此事處置了,而且他也處理不了。
更何況也沒必要去處置,反正這一切都已經過去了,不該耗的錢糧已經耗了,不該死的人也已經死了,還扯這些幹嘛。
做官嘛,最重要的是展望未來,若無必要,過去的事情就不要再提了。
特別是像這種,稍不注意就會危害到自身的事情。
他所想的是,既然他們梁山這一夥人如此信任他,甚至將他鄭居中當成了他們心中的明月。
那麽他當初就不應該,讓他們去剿滅什麽江南方臘了。
說來這些話也超乎了他的想象,還廉潔奉公、碧血丹心、大宋能臣什麽的.......哈哈哈,我鄭居中自己都還不知道這些事情呢。
這個曹懿看起來,甚有眼力。
而這一幕,同時也讓一旁的戴宗看呆了。
此時的他是坐也不是,站也不是。
這到底什麽情況這是,此前根本就沒有半點征兆,突的就來了這麽一遭。
還有,根據他曾經在東京收集到的消息,這個鄭大使恐怕也沒有那麽廉潔公正吧。
這近一兩年來,鄭大使可是那蔡京最為張揚的馬前卒,曹軍師你是不是認錯人了。
你在他麵前述說蔡京的不是,豈不是賊喊捉賊嗎。
就有種堂下何人控告本官的感覺。
但他也並未有一絲聲張,權當是一個透明人,不說話隻出氣。
都相處這麽久了,想來曹軍師自有他的道理。
“咳咳.......”
片刻後,鄭居中清了清嗓子,正聲應道:“曹義士萬萬謹記,此事目前尚不可聲張,一切還需從長計議,你可明白?”
司馬懿連忙拱手應道:“在下明白,一切都聽鄭大使安排,但有吩咐,在所不辭。”
“那就好,此事本使自會與你們一個交代,那些奸逆們自會受到應有的懲罰。”
鄭居中滿意的點了點頭,又說道:“你們且先迴去,待本使將你們梁山入京之事上稟官家之後,在同你們一起去迎接你們的宋頭領等人。”
“多謝鄭大使,我等告辭.......”
鄭居中看著二人消失的身影,嘴角忍不住有一絲上揚。
他覺著,他這一次前往梁山招安,還真是走對了,走出了他意想不到的效果。
若是他能夠多招安類似的幾夥賊寇,那麽他這個樞密院事在朝中的話語權,也就能夠大大增加了。
嗯........這個名叫曹懿的人倒是不錯,日後可以多多關照一番。
.........
待戴宗跟著曹軍師離開鄭府之後,他一直想要對曹軍師問些什麽,不知那一出到底是何緣由。
但曹軍師一直走在前麵,他也就沒好問得出口,也不知從何問起,好像怎麽問都顯得不太合適。
也罷,也就隻能將此事藏在心中,等日後有合適時機再說吧。
而此時走在前麵的司馬懿,自然也是察覺到了身後戴宗的異樣。
不過他也並不準備解釋些什麽,因為戴宗與宋江的關係十分親密,宋江也視戴宗為最信任的幾個人之一,多說也無益。
二人就這樣迴到小院,楊再興在外麵酒樓買了酒肉,吃喝之後各自睡去自是不提。
幾日之後,宋江一行隊伍即將抵達東京。
司馬懿與戴宗則是跟著鄭居中一同,到城外二三十裏處去迎接宋江隊伍的到來。
此時幾人都站在一處小山坡上,仰望著前方的道路。
不多時後,一行大隊人馬出現在他們的眼前,整個隊伍擺得甚是整齊。
前方打著兩麵紅旗,一麵上書‘順天’二字,一麵上書‘護國’二字。
騎馬在隊伍前方的頭領,皆是戎裝披掛,戰袍金鎧,其中倒也身穿道袍、僧服的人,但整個看去影響也不大。
很快,隊伍前列有兩騎朝著小山坡飛奔而來。
在距離十數步遠的距離又縱身一躍跳下馬來,快步跑到鄭居中麵前俯首跪拜。
此二人不是別人,正是梁山兩位總頭領,宋江與盧俊義。
“哈哈哈........快快請起。”
鄭居中見狀,大笑著走上前去將二人輕輕扶起。
又率先說道:“宋義士,盧義士,沒想到才不過半月時日,我們就又見麵了,如此繁雜的事情,竟然能在這麽短的時間內處理完畢,真乃神速啊。”
宋江拱著手低著腦袋,連聲應道:“天子有詔,在下不敢耽誤,因此帶著兄弟們連夜趕來,生怕晚來一步。”
鄭居中讚許的點了點頭,道:“好啊好啊,宋義士既有這番胸懷,將來定然是前途無量啊。”
說著,又看向前方道路上,正緩緩走來的大隊人馬。
繼而問道:“不知你們此行前來多少人啊?”
宋江應道:“騎兵三千,步水軍四萬,以及一些臨時托來搬運輜重的青壯,總計五萬人左右。”
“唿........”
鄭居中聞言,也不禁倒吸一口涼氣。
沒想到一個小小的梁山泊,竟然能養得如此之多的軍士,實在是不可思議。
至於到底是怎麽養的,在這時候自然也不宜多提。
如今甚至就連那高俅的事情,也不見有誰在提起了,否則那就是活脫脫的不長眼了。
還是那句話,‘做官嘛,最重要的是遠望未來,若無必要,過去的事情就不要再提了’。
他連忙起身上前將這位曹義士輕輕扶起,並看著曹義士那雙充滿渴求的眼神。
鄭重其事的沉聲問道:“曹義士,你可知你剛才所訴之人是何人?”
司馬懿重重點頭應道:“曹某當然知道,一位是當朝宰相,而另一位則是殿前司太尉。”
“既是當朝宰相,你又何以敢隨意汙蔑?你就不怕被治罪嗎?”
“曹某並未汙蔑,在下當然也知宰相位高權重,輕易汙蔑不得,故而
曹某一直都不敢輕舉妄動。”
司馬懿頓了頓,用著更加低沉的語氣繼續說道:“在下早聽聞鄭大使鄭樞密,是朝堂上出了名的廉潔奉公、碧血丹心的正直大臣,更是我大宋之能臣,絕不會與任何貪官汙吏為伍。”
“也正因為如此,曹某今日才敢當著鄭大使的麵,將這些不得不說的事情通通說出來,如若不然此事就永遠都沒有真相了。”
“原來如此.......且容本使想想。”
鄭居中聞言,也不禁深吸了一口氣,進而轉身坐迴了上位。
此時他的心中,自然是不會想著如何將此事處置了,而且他也處理不了。
更何況也沒必要去處置,反正這一切都已經過去了,不該耗的錢糧已經耗了,不該死的人也已經死了,還扯這些幹嘛。
做官嘛,最重要的是展望未來,若無必要,過去的事情就不要再提了。
特別是像這種,稍不注意就會危害到自身的事情。
他所想的是,既然他們梁山這一夥人如此信任他,甚至將他鄭居中當成了他們心中的明月。
那麽他當初就不應該,讓他們去剿滅什麽江南方臘了。
說來這些話也超乎了他的想象,還廉潔奉公、碧血丹心、大宋能臣什麽的.......哈哈哈,我鄭居中自己都還不知道這些事情呢。
這個曹懿看起來,甚有眼力。
而這一幕,同時也讓一旁的戴宗看呆了。
此時的他是坐也不是,站也不是。
這到底什麽情況這是,此前根本就沒有半點征兆,突的就來了這麽一遭。
還有,根據他曾經在東京收集到的消息,這個鄭大使恐怕也沒有那麽廉潔公正吧。
這近一兩年來,鄭大使可是那蔡京最為張揚的馬前卒,曹軍師你是不是認錯人了。
你在他麵前述說蔡京的不是,豈不是賊喊捉賊嗎。
就有種堂下何人控告本官的感覺。
但他也並未有一絲聲張,權當是一個透明人,不說話隻出氣。
都相處這麽久了,想來曹軍師自有他的道理。
“咳咳.......”
片刻後,鄭居中清了清嗓子,正聲應道:“曹義士萬萬謹記,此事目前尚不可聲張,一切還需從長計議,你可明白?”
司馬懿連忙拱手應道:“在下明白,一切都聽鄭大使安排,但有吩咐,在所不辭。”
“那就好,此事本使自會與你們一個交代,那些奸逆們自會受到應有的懲罰。”
鄭居中滿意的點了點頭,又說道:“你們且先迴去,待本使將你們梁山入京之事上稟官家之後,在同你們一起去迎接你們的宋頭領等人。”
“多謝鄭大使,我等告辭.......”
鄭居中看著二人消失的身影,嘴角忍不住有一絲上揚。
他覺著,他這一次前往梁山招安,還真是走對了,走出了他意想不到的效果。
若是他能夠多招安類似的幾夥賊寇,那麽他這個樞密院事在朝中的話語權,也就能夠大大增加了。
嗯........這個名叫曹懿的人倒是不錯,日後可以多多關照一番。
.........
待戴宗跟著曹軍師離開鄭府之後,他一直想要對曹軍師問些什麽,不知那一出到底是何緣由。
但曹軍師一直走在前麵,他也就沒好問得出口,也不知從何問起,好像怎麽問都顯得不太合適。
也罷,也就隻能將此事藏在心中,等日後有合適時機再說吧。
而此時走在前麵的司馬懿,自然也是察覺到了身後戴宗的異樣。
不過他也並不準備解釋些什麽,因為戴宗與宋江的關係十分親密,宋江也視戴宗為最信任的幾個人之一,多說也無益。
二人就這樣迴到小院,楊再興在外麵酒樓買了酒肉,吃喝之後各自睡去自是不提。
幾日之後,宋江一行隊伍即將抵達東京。
司馬懿與戴宗則是跟著鄭居中一同,到城外二三十裏處去迎接宋江隊伍的到來。
此時幾人都站在一處小山坡上,仰望著前方的道路。
不多時後,一行大隊人馬出現在他們的眼前,整個隊伍擺得甚是整齊。
前方打著兩麵紅旗,一麵上書‘順天’二字,一麵上書‘護國’二字。
騎馬在隊伍前方的頭領,皆是戎裝披掛,戰袍金鎧,其中倒也身穿道袍、僧服的人,但整個看去影響也不大。
很快,隊伍前列有兩騎朝著小山坡飛奔而來。
在距離十數步遠的距離又縱身一躍跳下馬來,快步跑到鄭居中麵前俯首跪拜。
此二人不是別人,正是梁山兩位總頭領,宋江與盧俊義。
“哈哈哈........快快請起。”
鄭居中見狀,大笑著走上前去將二人輕輕扶起。
又率先說道:“宋義士,盧義士,沒想到才不過半月時日,我們就又見麵了,如此繁雜的事情,竟然能在這麽短的時間內處理完畢,真乃神速啊。”
宋江拱著手低著腦袋,連聲應道:“天子有詔,在下不敢耽誤,因此帶著兄弟們連夜趕來,生怕晚來一步。”
鄭居中讚許的點了點頭,道:“好啊好啊,宋義士既有這番胸懷,將來定然是前途無量啊。”
說著,又看向前方道路上,正緩緩走來的大隊人馬。
繼而問道:“不知你們此行前來多少人啊?”
宋江應道:“騎兵三千,步水軍四萬,以及一些臨時托來搬運輜重的青壯,總計五萬人左右。”
“唿........”
鄭居中聞言,也不禁倒吸一口涼氣。
沒想到一個小小的梁山泊,竟然能養得如此之多的軍士,實在是不可思議。
至於到底是怎麽養的,在這時候自然也不宜多提。
如今甚至就連那高俅的事情,也不見有誰在提起了,否則那就是活脫脫的不長眼了。
還是那句話,‘做官嘛,最重要的是遠望未來,若無必要,過去的事情就不要再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