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質紅著臉,偷偷瞄了一眼莫問,伸出小手握住身邊李淵的手。
李淵感覺到李麗質的手,轉身低下頭,溫和的問道:“怎麽了?”
“阿翁,什麽是登徒子啊?”李麗質低聲問道。
看著李麗質懵懂的眼睛,李淵瞪了李世民一眼。
卻見李世民跟個剛拿到什麽新玩具的孩童一樣,跑到長孫無垢那邊,比比劃劃著什麽。
然後在一眾人驚恐的表情中,給長孫無垢來了個聽診。
一眾侍衛急忙低頭,靠近門口的幾個悄悄退出門外。
什麽都看可是會死人的。
李淵尷尬轉頭,一把捂住李麗質的眼睛,“別看,你阿耶現在就是個登徒子。”
李麗質被擋住視線,可李淵擋的有些晚了,雖然沒看清楚,但她確實看到了。
懵懵懂懂的李麗質不太明白,‘碰胸口就是登徒子?’
‘可剛剛阿耶明明對小郎君那麽生氣,現在卻對阿娘也這樣做?’
大人的世界好複雜。
長孫無垢俏臉羞紅,伸手拍開李世民作怪的動作,略帶慌張的看向李淵。
看到李淵正轉頭看向一邊,還用手捂著李麗質的眼睛。
埋怨的看了李世民一眼,裝作無事發生。
李世民被打斷動作,也有些尷尬。
剛剛有些激動了,忍不住跟自家媳婦分享一下,一時沒注意。
“好了,這是我給夫人新寫的藥方,以及注意事項,小妹妹的藥方不變,十天半個月的來我這裏針灸一次就好。”
就在一群人尷尬的腳趾扣地時,莫問拿著密密麻麻寫滿字的木板走了過來。
祖孫三代四人,迅速恢複如常。
李麗質也鬆開抓著李淵的手,畢竟來的路上阿娘就囑咐了一路,不要讓小郎君知道他們的身份。
剛剛跟阿翁說話也是低聲細語,就是怕被聽見。
李世民手裏拿著聽診器,心裏盤算著怎麽把這玩意兒給留下。
長孫無垢俏臉微紅,接過莫問遞過來的木板。
“多謝小醫師了。”
“謝謝小郎君,小郎君真厲害。”李麗質在一邊也乖巧的道謝。
惹得莫問有些臉紅,畢竟一軟軟糯糯的女娃娃跟自己道謝,心裏說不開心是假的。
“沒,沒什麽,力所能及罷了。”
又交代幾句,莫問轉頭對李世民說道:“收到迴禮了?”
還在把玩聽診器的李世民也從拿到新玩具的興奮中緩過神來。
“收到了,確實是好東西,不知小醫師是如何做出如此濃烈的酒?”
李世民很好奇,如果真的是用低度酒做出高度酒來,那這利潤可是能讓人蔑視法律了。
一大壇糟酒不過三十文,而那烈酒雖然味道稍差,可確實濃烈,這麽一大壇烈酒,沒有兩貫錢買不到。
三十文到兩貫,他李二不是傻子,更不是財神爺。
窮神附體的李二恨不得一個銅板掰兩半花。
長孫皇後的內帑更是節儉,畢竟哪家的皇後穿補丁衣服啊?
“保密,如何?有沒有興趣?”
莫問神秘一笑,雙手環胸,一副小大人的模樣。
“確實有,詳談一番?”
莫問見李世民有意合作,招唿李世民跟自己進後院詳細商談。
……
“如此便說定了,李某出資,小醫師告知秘方,獲利三七分賬。”
李世民激動的拉著莫問,這生意談成,最多幾個月,他李世民就不用數著銅板過日子了。
心情愉悅的李二,看向莫問的眼神也變得熱烈起來。
看著李世民的眼神,莫問一陣膽寒。
唐朝盛男風啊,突然想到當今李二陛下的太子在十幾年後的喜好,莫問突然覺得後背涼嗖嗖的,不自覺的離李世民遠了一些。
“可,立下契約,我們三七分賬,你七我三。”
“好,小醫師真是奇才啊,不僅醫術無雙,就連這釀造之法也是少有。”李世民心情大好,也是不吝嗇的誇獎道。
“過獎,不過僥幸成功罷了,隻是李大叔什麽時候可以出資?”莫問謙虛一笑。
一聽到這話,李世民麵色一僵。
什麽時候出錢?他李二窮的叮當響,國庫空虛,內帑沒錢。
雖說擠擠總有一點,可現在河北山東兩地大旱,有錢也得先緊著那邊用。
看李世民麵色不對,莫問疑惑問道:“怎麽?李大叔這是?”
“唉~不是李某不想出錢,隻是現在家中沒有餘錢,要想出資,隻怕要等上幾個月了。”李世民麵色愁苦,想到自己當了皇帝,還得受世家掣肘,忍不住歎了口氣。
又想到這憋屈的感覺,心底就一片怒火。
他不是不能容忍世家,他氣的是世家為了利益無所不用其極。
隻有一絲機會,就一定要榨幹百姓身上每一滴油水。
但李世民知道,對付世家不能撕破臉,想想那隋朝是怎麽沒的?
還不是步子太大,天下世家利益被收縮,群起而攻之。
不說別的,單是一個科舉,就可以說是讓世家在朝廷的根被拔了。
世家之所以強大到不可撼動,就是錢權雙握。
現在的朝堂上也是一樣,所以才有那麽多的昏招。
大災之時向世家買糧,開什麽玩笑?這就是變相的跟世家低頭。
他李世民咽不下這口氣。
看李世民愁眉苦臉的,莫問也怕這酒的生意黃了,畢竟改善生活迫在眉睫。
這細胳膊細腿的太不方便,幹點活就累,還吃的不好,營養不良。
還得賺錢養家啊。
“李大叔這是遇到什麽難事了?說出來我聽聽,說不定我能解決呢。”
沒辦法,莫問隻能多一句嘴了。
李世民略有遲疑,但也沒瞞著。
“算了,我也不瞞著你,李某得到消息,河北大旱,山東兩月不見甘霖,兩地大旱,山東還好,起碼還有糧食,可河北省官員上奏,已是隻有一個月的存糧。”
“李某打算先買些糧食,捐贈朝廷,用於河北賑災。雖然不多,也算盡些綿薄之力。”
莫問一聽,想起來貞觀年的時候確實是天災不斷,特別是最初的五年,就沒斷過。
還沒正式登基,就遇到霜災,自己這原身就是因為這個逃難來到這裏的。
貞觀元年,旱災。
貞觀二年,洪澇。
貞觀三年,重大雪災,蝗災。
貞觀四年,蝗災,旱災。
反正就莫問記憶裏的,就沒有一年安穩日子。
這也讓天底下無數人都罵李世民,殺兄囚父,得位不正,引得天地共怒。
關鍵是還有大臣諫言,讓李世民下罪己詔,平息上天怒火。
不禁先給李二陛下默哀三息。
李淵感覺到李麗質的手,轉身低下頭,溫和的問道:“怎麽了?”
“阿翁,什麽是登徒子啊?”李麗質低聲問道。
看著李麗質懵懂的眼睛,李淵瞪了李世民一眼。
卻見李世民跟個剛拿到什麽新玩具的孩童一樣,跑到長孫無垢那邊,比比劃劃著什麽。
然後在一眾人驚恐的表情中,給長孫無垢來了個聽診。
一眾侍衛急忙低頭,靠近門口的幾個悄悄退出門外。
什麽都看可是會死人的。
李淵尷尬轉頭,一把捂住李麗質的眼睛,“別看,你阿耶現在就是個登徒子。”
李麗質被擋住視線,可李淵擋的有些晚了,雖然沒看清楚,但她確實看到了。
懵懵懂懂的李麗質不太明白,‘碰胸口就是登徒子?’
‘可剛剛阿耶明明對小郎君那麽生氣,現在卻對阿娘也這樣做?’
大人的世界好複雜。
長孫無垢俏臉羞紅,伸手拍開李世民作怪的動作,略帶慌張的看向李淵。
看到李淵正轉頭看向一邊,還用手捂著李麗質的眼睛。
埋怨的看了李世民一眼,裝作無事發生。
李世民被打斷動作,也有些尷尬。
剛剛有些激動了,忍不住跟自家媳婦分享一下,一時沒注意。
“好了,這是我給夫人新寫的藥方,以及注意事項,小妹妹的藥方不變,十天半個月的來我這裏針灸一次就好。”
就在一群人尷尬的腳趾扣地時,莫問拿著密密麻麻寫滿字的木板走了過來。
祖孫三代四人,迅速恢複如常。
李麗質也鬆開抓著李淵的手,畢竟來的路上阿娘就囑咐了一路,不要讓小郎君知道他們的身份。
剛剛跟阿翁說話也是低聲細語,就是怕被聽見。
李世民手裏拿著聽診器,心裏盤算著怎麽把這玩意兒給留下。
長孫無垢俏臉微紅,接過莫問遞過來的木板。
“多謝小醫師了。”
“謝謝小郎君,小郎君真厲害。”李麗質在一邊也乖巧的道謝。
惹得莫問有些臉紅,畢竟一軟軟糯糯的女娃娃跟自己道謝,心裏說不開心是假的。
“沒,沒什麽,力所能及罷了。”
又交代幾句,莫問轉頭對李世民說道:“收到迴禮了?”
還在把玩聽診器的李世民也從拿到新玩具的興奮中緩過神來。
“收到了,確實是好東西,不知小醫師是如何做出如此濃烈的酒?”
李世民很好奇,如果真的是用低度酒做出高度酒來,那這利潤可是能讓人蔑視法律了。
一大壇糟酒不過三十文,而那烈酒雖然味道稍差,可確實濃烈,這麽一大壇烈酒,沒有兩貫錢買不到。
三十文到兩貫,他李二不是傻子,更不是財神爺。
窮神附體的李二恨不得一個銅板掰兩半花。
長孫皇後的內帑更是節儉,畢竟哪家的皇後穿補丁衣服啊?
“保密,如何?有沒有興趣?”
莫問神秘一笑,雙手環胸,一副小大人的模樣。
“確實有,詳談一番?”
莫問見李世民有意合作,招唿李世民跟自己進後院詳細商談。
……
“如此便說定了,李某出資,小醫師告知秘方,獲利三七分賬。”
李世民激動的拉著莫問,這生意談成,最多幾個月,他李世民就不用數著銅板過日子了。
心情愉悅的李二,看向莫問的眼神也變得熱烈起來。
看著李世民的眼神,莫問一陣膽寒。
唐朝盛男風啊,突然想到當今李二陛下的太子在十幾年後的喜好,莫問突然覺得後背涼嗖嗖的,不自覺的離李世民遠了一些。
“可,立下契約,我們三七分賬,你七我三。”
“好,小醫師真是奇才啊,不僅醫術無雙,就連這釀造之法也是少有。”李世民心情大好,也是不吝嗇的誇獎道。
“過獎,不過僥幸成功罷了,隻是李大叔什麽時候可以出資?”莫問謙虛一笑。
一聽到這話,李世民麵色一僵。
什麽時候出錢?他李二窮的叮當響,國庫空虛,內帑沒錢。
雖說擠擠總有一點,可現在河北山東兩地大旱,有錢也得先緊著那邊用。
看李世民麵色不對,莫問疑惑問道:“怎麽?李大叔這是?”
“唉~不是李某不想出錢,隻是現在家中沒有餘錢,要想出資,隻怕要等上幾個月了。”李世民麵色愁苦,想到自己當了皇帝,還得受世家掣肘,忍不住歎了口氣。
又想到這憋屈的感覺,心底就一片怒火。
他不是不能容忍世家,他氣的是世家為了利益無所不用其極。
隻有一絲機會,就一定要榨幹百姓身上每一滴油水。
但李世民知道,對付世家不能撕破臉,想想那隋朝是怎麽沒的?
還不是步子太大,天下世家利益被收縮,群起而攻之。
不說別的,單是一個科舉,就可以說是讓世家在朝廷的根被拔了。
世家之所以強大到不可撼動,就是錢權雙握。
現在的朝堂上也是一樣,所以才有那麽多的昏招。
大災之時向世家買糧,開什麽玩笑?這就是變相的跟世家低頭。
他李世民咽不下這口氣。
看李世民愁眉苦臉的,莫問也怕這酒的生意黃了,畢竟改善生活迫在眉睫。
這細胳膊細腿的太不方便,幹點活就累,還吃的不好,營養不良。
還得賺錢養家啊。
“李大叔這是遇到什麽難事了?說出來我聽聽,說不定我能解決呢。”
沒辦法,莫問隻能多一句嘴了。
李世民略有遲疑,但也沒瞞著。
“算了,我也不瞞著你,李某得到消息,河北大旱,山東兩月不見甘霖,兩地大旱,山東還好,起碼還有糧食,可河北省官員上奏,已是隻有一個月的存糧。”
“李某打算先買些糧食,捐贈朝廷,用於河北賑災。雖然不多,也算盡些綿薄之力。”
莫問一聽,想起來貞觀年的時候確實是天災不斷,特別是最初的五年,就沒斷過。
還沒正式登基,就遇到霜災,自己這原身就是因為這個逃難來到這裏的。
貞觀元年,旱災。
貞觀二年,洪澇。
貞觀三年,重大雪災,蝗災。
貞觀四年,蝗災,旱災。
反正就莫問記憶裏的,就沒有一年安穩日子。
這也讓天底下無數人都罵李世民,殺兄囚父,得位不正,引得天地共怒。
關鍵是還有大臣諫言,讓李世民下罪己詔,平息上天怒火。
不禁先給李二陛下默哀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