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 章 雲空寺
然而,種種跡象表明,最終的線索似乎通通指向了段情這邊所前往的江西雲空寺。此刻,段情曆經長途跋涉,終於抵達了江西,並且通過多方打聽,順利得知了雲空寺廟的具體位置。可擺在他麵前的,卻是一個棘手的難題——寺廟近日遭遇了一件大事,一顆珍貴的舍利失竊,這使得寺內人心惶惶,如臨大敵。為了徹查此事,同時防止舍利外流,寺廟如今門禁森嚴,實行封閉式管理,閑雜人等根本無法進入。
如此一來,段情想要進入寺廟一探究竟,可謂難如登天。起初,他腦海中閃過向雲空寺住持表明來意的念頭,但在一番思前想後之後,他還是覺得這樣做極為不妥。畢竟,他們所探尋的地圖之事關乎重大,一旦泄露出去,難免會引起更多人的關注和覬覦,那麽後續的探尋之路必將更加艱難險阻,甚至可能會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為了不打草驚蛇,同時又能達成自己進入寺廟查看的目的,段情隻能絞盡腦汁,另想他法。時間對於他來說,此刻顯得尤為珍貴。他深知,如果一直耽擱下去,後續的探尋計劃將無法順利進行,整個行程的時間也會因此被無限拉長。想到這裏,他心急如焚,一刻也不敢停歇。
經過一番苦思冥想,段情突然靈機一動,覺得是時候展現自己的才華了。他聽聞雲空寺住持喜好悟道,對佛法有著極深的鑽研和獨特的見解。既然如此,自己便以悟道之名前去拜會住持,或許這樣能引起住持的注意,不僅不會被拒之門外,還能順利混進寺廟。畢竟,隻有混進寺廟,才有機會查看那高聳入雲的雲空寺廟塔頂以及全貌,從而確定這裏是否就是他們苦苦尋找的地標。
原本,段情考慮過憑借自己高超的輕功,在上空近距離比對塔頂與地圖的標記。但轉念一想,這樣的舉動太過冒險,一旦被人發現,在這舍利失竊的敏感時期,自己極有可能被當成偷取舍利的賊,到時候百口莫辯,解釋都解釋不清。於是,他果斷打消了這個極端的想法,決定先去會一會住持再說。
就這樣,段情快步來到寺廟大門前,抬手輕輕敲了敲門。不一會兒,門內傳來腳步聲,一位小僧人打開門,探出頭來。段情趕忙說道:“師傅,勞煩您幫我通報一聲,就說我是特地來拜訪住持,向他問道的。”
可眼下寺廟正因舍利失竊之事人心惶惶,小僧人得到稟報後,前去向住持轉達。住持一聽是個前來問道之人,心中並未在意,擺了擺手,不予理會。
段情又怎會如此輕易放棄,他略作思索,提高音量對著門內說道:“師傅,麻煩你再幫我轉達這句話給住持——佛祖悟的是道,住持卻將道拒之門外,敢問道在何方?”
小僧人聽聞,無奈地再次折返到住持打坐的地方,將段情的話原封不動地轉達了。
這一次,住持聽聞後,心中不禁一動,對段情頓時產生了幾分興趣。他心想,不管寺內如今狀況如何,追求佛法、探討悟道乃是出家人的本分,豈能因一時之事而耽誤。能提出如此觀點的人,想必也是個對佛法有獨到見解的有道之人,不妨請進來,與他切磋切磋,說不定能從中獲得啟發,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於是,住持吩咐弟子將段情請了進來。
也不知為何,良久之後,當段情與住持見麵時,兩人竟有一種一見如故的感覺,仿佛彼此之間有說不完的話題。或許是段情本就才華橫溢,渾身散發著一種書生的智慧,一下子就被住持的慧眼相中。隻見住持滿臉笑意,熱情地說道:“歡迎小施主前來本寺廟,聽說你要與老衲論道,老夫真是倍感欣喜,還請施主上座。”
段情一邊謙遜地接受住持的邀請,一邊說道:“住持客氣了,豈敢豈敢,小生聽聞住持道法高深,特來請教一二,還望住持不吝賜教。”
住持一邊緩緩盤坐下來,一邊打量著段情,說道:“我看施主氣韻飽滿,目光睿智,定是慧根深厚之人。今日得見貴客到訪,實乃老夫之幸。”
段情也如住持一般,在墊子上盤坐好,客氣地迴道:“今日能見住持,聆聽教誨,應該是小生之幸才對。”
兩人互相讚許,態度十分謙虛。隨後,段情巧妙地提及了禪宗六祖的經典語句,誠懇地求住持詳解其中奧義。住持聽後,頓時來了興致,侃侃而談自己對這句經典的見解,言語中盡顯對佛法的深刻理解。然而,段情卻提出了與眾不同的觀點,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對六祖的語句進行解讀。這一番獨特的見解,讓老住持瞬間如醍醐灌頂,茅塞頓開。他怎麽也沒有想到,眼前這位年輕的施主慧根竟如此高深,能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詮釋經典,這著實是他意料之外的。
活了幾十載,住持一直秉持著固有的思維去理解佛法,此刻,他在段情的啟發下,突然意識到這種固有的思維模式其實是一種包袱,阻礙了自己對佛法更深入的探索。他不禁對段情的智慧和見解深感折服,心中暗自慶幸今日能與他論道。
見住持不僅沒有反感自己,反而對自己頗為欣賞和喜歡,段情心中一喜,膽子也更大了起來。他試探性地提出:“住持,小生聽聞貴寺建築精妙,充滿佛法智慧,不知能否讓小生進去參觀一番?”
要知道,寺廟剛失竊舍利,本就處於高度戒備狀態,一般情況下,住持肯定會毫不猶豫地拒絕。但沒想到,住持卻目光深邃地看著段情,緩緩說道:“這位段施主,今日恐怕不是單純來與老衲論道吧,而是另有目的,為這雲空寺而來。”
段情心中一驚,沒想到住持竟如此敏銳。他臉上微微一紅,不好意思地點頭默認了。
住持微微一笑,繼續說道:“我觀你氣質不凡,頗具慧根,與本寺似乎也有幾分緣分。今日就破例讓你進去一看,但切記,寺內有些物件涉及機關,切莫輕易觸碰,或許其中真有你想要的答案。”
聽到這話,段情心中一動,似乎意識到了什麽,但又不好過多詢問。他心想,住持能說出這番話,必然是知道些什麽。或許,這裏真的有英聖前輩留下的足跡,而這正是他們苦苦尋找的關鍵線索。
事實上,段情的揣測並沒有錯。這裏曾經是英聖駐足的地方,英聖與這位住持的師傅是至交好友,兩人還曾約定,百年之後若有人前來詢問雲空寺相關事宜,一定要開方便之門。如今,這位住持總算是等到了段情。
為了幫助段情達成目的,住持親自一路護送,全力配合。兩人順利來到雲空寺內,眼前奇妙的建築讓段情不禁感歎匠人的鬼斧神工。一木一瓦,皆被巧妙地組合在一起,蓋出如此巧奪天工的高樓,仿佛每一處都蘊含著無盡的佛法智慧。
走進閣樓,裏麵精美的雕飾更是琳琅滿目,令人目不暇接。牆壁上的繪畫栩栩如生,將龍飛鳳舞展現得淋漓盡致,每一筆每一劃都仿佛在訴說著古老的故事。段情每上一層樓,都會恭敬地詢問住持牆壁繪畫的含義,以及其年代和背後的曆史背景。住持也耐心地一一解答,兩人在交流中,仿佛穿越時空,領略著佛法與曆史的交融之美。
直到走到最高層,段情終於可以毫無顧忌地放飛自己的目光,仔細觀察整個塔底的結構以及紋理。他發現,從底下觀察到的細節似乎與地圖對不上,於是,他施展輕功,飛躍到外側,然後小心翼翼地爬上塔頂。終於,在他堅持不懈和細心查看的努力下,在屋簷處找到了與地圖上對應的蹤跡。經過詳細的圖案紋理比對,的確是分毫不差。就這樣,段情成功地找到了第一個地標。
住持一直默默看著段情的舉動,他明白這其中的緣由,沒有說話,隻是微笑著點了點頭,眼神中透露出欣慰與期許。
隨後,段情不敢有絲毫耽擱,急忙將這一重大結果飛鴿傳輸迴了英家莊。在等待迴信的時間裏,他選擇暫留雲空寺,繼續與住持論道,一方麵是對住持的感激與尊重,另一方麵,他也想從住持這裏獲取更多與英聖前輩相關的信息,為接下來的探尋之路做好更充分的準備。
然而,種種跡象表明,最終的線索似乎通通指向了段情這邊所前往的江西雲空寺。此刻,段情曆經長途跋涉,終於抵達了江西,並且通過多方打聽,順利得知了雲空寺廟的具體位置。可擺在他麵前的,卻是一個棘手的難題——寺廟近日遭遇了一件大事,一顆珍貴的舍利失竊,這使得寺內人心惶惶,如臨大敵。為了徹查此事,同時防止舍利外流,寺廟如今門禁森嚴,實行封閉式管理,閑雜人等根本無法進入。
如此一來,段情想要進入寺廟一探究竟,可謂難如登天。起初,他腦海中閃過向雲空寺住持表明來意的念頭,但在一番思前想後之後,他還是覺得這樣做極為不妥。畢竟,他們所探尋的地圖之事關乎重大,一旦泄露出去,難免會引起更多人的關注和覬覦,那麽後續的探尋之路必將更加艱難險阻,甚至可能會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為了不打草驚蛇,同時又能達成自己進入寺廟查看的目的,段情隻能絞盡腦汁,另想他法。時間對於他來說,此刻顯得尤為珍貴。他深知,如果一直耽擱下去,後續的探尋計劃將無法順利進行,整個行程的時間也會因此被無限拉長。想到這裏,他心急如焚,一刻也不敢停歇。
經過一番苦思冥想,段情突然靈機一動,覺得是時候展現自己的才華了。他聽聞雲空寺住持喜好悟道,對佛法有著極深的鑽研和獨特的見解。既然如此,自己便以悟道之名前去拜會住持,或許這樣能引起住持的注意,不僅不會被拒之門外,還能順利混進寺廟。畢竟,隻有混進寺廟,才有機會查看那高聳入雲的雲空寺廟塔頂以及全貌,從而確定這裏是否就是他們苦苦尋找的地標。
原本,段情考慮過憑借自己高超的輕功,在上空近距離比對塔頂與地圖的標記。但轉念一想,這樣的舉動太過冒險,一旦被人發現,在這舍利失竊的敏感時期,自己極有可能被當成偷取舍利的賊,到時候百口莫辯,解釋都解釋不清。於是,他果斷打消了這個極端的想法,決定先去會一會住持再說。
就這樣,段情快步來到寺廟大門前,抬手輕輕敲了敲門。不一會兒,門內傳來腳步聲,一位小僧人打開門,探出頭來。段情趕忙說道:“師傅,勞煩您幫我通報一聲,就說我是特地來拜訪住持,向他問道的。”
可眼下寺廟正因舍利失竊之事人心惶惶,小僧人得到稟報後,前去向住持轉達。住持一聽是個前來問道之人,心中並未在意,擺了擺手,不予理會。
段情又怎會如此輕易放棄,他略作思索,提高音量對著門內說道:“師傅,麻煩你再幫我轉達這句話給住持——佛祖悟的是道,住持卻將道拒之門外,敢問道在何方?”
小僧人聽聞,無奈地再次折返到住持打坐的地方,將段情的話原封不動地轉達了。
這一次,住持聽聞後,心中不禁一動,對段情頓時產生了幾分興趣。他心想,不管寺內如今狀況如何,追求佛法、探討悟道乃是出家人的本分,豈能因一時之事而耽誤。能提出如此觀點的人,想必也是個對佛法有獨到見解的有道之人,不妨請進來,與他切磋切磋,說不定能從中獲得啟發,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於是,住持吩咐弟子將段情請了進來。
也不知為何,良久之後,當段情與住持見麵時,兩人竟有一種一見如故的感覺,仿佛彼此之間有說不完的話題。或許是段情本就才華橫溢,渾身散發著一種書生的智慧,一下子就被住持的慧眼相中。隻見住持滿臉笑意,熱情地說道:“歡迎小施主前來本寺廟,聽說你要與老衲論道,老夫真是倍感欣喜,還請施主上座。”
段情一邊謙遜地接受住持的邀請,一邊說道:“住持客氣了,豈敢豈敢,小生聽聞住持道法高深,特來請教一二,還望住持不吝賜教。”
住持一邊緩緩盤坐下來,一邊打量著段情,說道:“我看施主氣韻飽滿,目光睿智,定是慧根深厚之人。今日得見貴客到訪,實乃老夫之幸。”
段情也如住持一般,在墊子上盤坐好,客氣地迴道:“今日能見住持,聆聽教誨,應該是小生之幸才對。”
兩人互相讚許,態度十分謙虛。隨後,段情巧妙地提及了禪宗六祖的經典語句,誠懇地求住持詳解其中奧義。住持聽後,頓時來了興致,侃侃而談自己對這句經典的見解,言語中盡顯對佛法的深刻理解。然而,段情卻提出了與眾不同的觀點,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對六祖的語句進行解讀。這一番獨特的見解,讓老住持瞬間如醍醐灌頂,茅塞頓開。他怎麽也沒有想到,眼前這位年輕的施主慧根竟如此高深,能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詮釋經典,這著實是他意料之外的。
活了幾十載,住持一直秉持著固有的思維去理解佛法,此刻,他在段情的啟發下,突然意識到這種固有的思維模式其實是一種包袱,阻礙了自己對佛法更深入的探索。他不禁對段情的智慧和見解深感折服,心中暗自慶幸今日能與他論道。
見住持不僅沒有反感自己,反而對自己頗為欣賞和喜歡,段情心中一喜,膽子也更大了起來。他試探性地提出:“住持,小生聽聞貴寺建築精妙,充滿佛法智慧,不知能否讓小生進去參觀一番?”
要知道,寺廟剛失竊舍利,本就處於高度戒備狀態,一般情況下,住持肯定會毫不猶豫地拒絕。但沒想到,住持卻目光深邃地看著段情,緩緩說道:“這位段施主,今日恐怕不是單純來與老衲論道吧,而是另有目的,為這雲空寺而來。”
段情心中一驚,沒想到住持竟如此敏銳。他臉上微微一紅,不好意思地點頭默認了。
住持微微一笑,繼續說道:“我觀你氣質不凡,頗具慧根,與本寺似乎也有幾分緣分。今日就破例讓你進去一看,但切記,寺內有些物件涉及機關,切莫輕易觸碰,或許其中真有你想要的答案。”
聽到這話,段情心中一動,似乎意識到了什麽,但又不好過多詢問。他心想,住持能說出這番話,必然是知道些什麽。或許,這裏真的有英聖前輩留下的足跡,而這正是他們苦苦尋找的關鍵線索。
事實上,段情的揣測並沒有錯。這裏曾經是英聖駐足的地方,英聖與這位住持的師傅是至交好友,兩人還曾約定,百年之後若有人前來詢問雲空寺相關事宜,一定要開方便之門。如今,這位住持總算是等到了段情。
為了幫助段情達成目的,住持親自一路護送,全力配合。兩人順利來到雲空寺內,眼前奇妙的建築讓段情不禁感歎匠人的鬼斧神工。一木一瓦,皆被巧妙地組合在一起,蓋出如此巧奪天工的高樓,仿佛每一處都蘊含著無盡的佛法智慧。
走進閣樓,裏麵精美的雕飾更是琳琅滿目,令人目不暇接。牆壁上的繪畫栩栩如生,將龍飛鳳舞展現得淋漓盡致,每一筆每一劃都仿佛在訴說著古老的故事。段情每上一層樓,都會恭敬地詢問住持牆壁繪畫的含義,以及其年代和背後的曆史背景。住持也耐心地一一解答,兩人在交流中,仿佛穿越時空,領略著佛法與曆史的交融之美。
直到走到最高層,段情終於可以毫無顧忌地放飛自己的目光,仔細觀察整個塔底的結構以及紋理。他發現,從底下觀察到的細節似乎與地圖對不上,於是,他施展輕功,飛躍到外側,然後小心翼翼地爬上塔頂。終於,在他堅持不懈和細心查看的努力下,在屋簷處找到了與地圖上對應的蹤跡。經過詳細的圖案紋理比對,的確是分毫不差。就這樣,段情成功地找到了第一個地標。
住持一直默默看著段情的舉動,他明白這其中的緣由,沒有說話,隻是微笑著點了點頭,眼神中透露出欣慰與期許。
隨後,段情不敢有絲毫耽擱,急忙將這一重大結果飛鴿傳輸迴了英家莊。在等待迴信的時間裏,他選擇暫留雲空寺,繼續與住持論道,一方麵是對住持的感激與尊重,另一方麵,他也想從住持這裏獲取更多與英聖前輩相關的信息,為接下來的探尋之路做好更充分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