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達摩克利斯之劍
第五人格:記者小姐重生後 作者:汐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就是放在門口的,一進來就能看到的。你們往那裏看……不見了?!”
艾米麗剛想指出來,定睛一瞧,才發現原先放報紙的地方此刻空空如也。
愛麗絲不假思索,立馬反應過來:
“這份報紙隻有可能是被萊利先生拿走的…那份報紙上的信息很重要!黛兒小姐,作為我們中唯一看過的,您還記得多少上麵的內容?”
“我倒是記得不少,但……”
艾米麗奇怪看著愛麗絲,
“愛麗絲小姐,您都看到廢棄袋子上的密涅瓦了,還需要找報紙?密涅瓦軍工廠失火案堪稱十年內最轟動的大案之一,對新聞行業的人應該是到了如雷貫耳的程度啊。”
“就算您當時還年輕,入行後,或多或少也會了解吧。”
“是嗎?這麽轟動?”
愛麗絲垂下眼,從艾米麗的詫異中,發現記憶中的又一處空白。
這不對勁。
密涅瓦失火案這麽有名,勤勤懇懇的愛麗絲卻對此毫無印象。
“我是真的想不起來了。”
身為報社銷冠的愛麗絲自嘲,
“百密一疏,黛兒小姐,您就當我是一位不那麽稱職的新手記者吧。”
艾米麗現在還是很信任愛麗絲,倒沒因此懷疑愛麗絲假扮記者這個身份。
她沒有追問,而是仔細迴憶起親身經曆——
“差不多在10年前,那時我還擁有我的私人診所。”
“娛樂手段太少,所以報紙是必不可少的消遣。”
“我記得,那年,在下完一場大雪後……密涅瓦軍工廠失火案登上了報紙的第一頁。”
“因為是下雪後起的火災,本來就比較反常。而且不知為何,那天的火勢還格外大,導致附近的工人也被波及不少,死傷至少有十幾人。”
“為什麽會起火、死了多少人、一座豪氣的大工廠最終被燒成什麽樣了……這些關鍵詞都讓接下來的一個月內,每家報社都在關注這件事,相關報道看都看不完。”
“而最吸引人眼球的,則是保險公司的聲明。他們指出,根據失火案目前的證據來分析,這場大火很有可能是軍工廠的老板……為了不承擔高昂的債務,蓄意騙保,而主動點燃的。”
“接下來的半個月,很多專家在報紙上就工廠騙保一事分析,嚴厲表示工廠主的行為異常惡劣,保險公司有權拒絕賠償。”
“玩火自焚,騙保被發現,保險拒賠。這些元素本來就夠抓人眼球了。”
“而當事件的熱度逐漸消退時,幾家報社聯合走訪,又從幸存的工人口中挖出了新料。”
“工人們稱……”
艾米麗小心翼翼道,
“那位工廠主家裏原本是開紡織廠的,家境還算小康。是在一名投資律師的建議下,他才賣掉了紡織廠,從而將所有的資金都砸到了軍工廠上,最終負債累累。”
“報社請教了一名律師,對方直接指出,在如今的大環境下,任何一個法律行業的人,都不會建議旁人貿然踏足軍工業。”
艾米麗歎了口氣,
“為什麽我記不太清了,畢竟是近10年前的事了。”
愛麗絲給出了答案:“因為還沒落地的火器法案。”
英國並沒有成文憲法,也就是一個國家中,用名稱為憲法的成文法典來表現的各種具有憲法效力的法律規範。
說直白點,英國沒有具體到方方麵麵,不得輕易改動的全麵法律。
英國的法律,更多是靠成文法,習慣法,甚至是慣例,來多方麵組成的。
當社會的種種問題浮出水麵,各方麵的法律都急需修正,或者推出新的。而這個時候,法案的設立與通過,全靠議員們的心情來決定。
而隨著時代的變遷,貴族們掌控的上議院在立法上的權力,逐漸被下議院吞噬。
貴族們就更加抓著他們的第二權力可勁用——上議院有權在已經確定的立法程序中拖延法案生效,進一步拉長法案具體落地的時間。
閑著沒事幹的議員們可以為了一件小事扯上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就是不通過。
也可能因為中午的炸魚薯條格外好吃,腦袋一拍就決定開幹。
可法律的變動,無論大小,都是一場針對相應領域的風暴。
所以很多律師都會兼職投資分析師,利用他們了解到的業內消息,幫雇主避開已經有了初步預案,隻是在投票立法落地等多環節被暫時卡住了的未來風險。
“我早就聽說,下議院的人有意控槍,火器法案每年都有議員提。”
愛麗絲低聲道,
“畢竟隻是一些風聲,報紙上肯定不敢直接說。隻要請教到稍微懂點行的,就知道買軍工廠,大概率是被坑了。如果接手的還是本身就在虧損的造槍廠,那……”
“沒有軍方人脈的話,隻會被廠子一步步拖入慢性死亡,最終抱著那堆賣不出去,甚至在未來可能被直接禁賣的槍餓死。”
愛麗絲說完,大房內一片寂靜。
過了好一會,上完藥的艾米麗左右看看,低下頭——
“我記得有關軍工廠的最後一篇報道也是這樣說的。”
“文章裏指出——遲鈍的工廠主百般奔波,企圖將人生拉出泥潭。不知走訪了多少客戶後,他終於發現了這個陷阱。”
“被火災牽連的工人們不是沒有怨言,但他們也承認,工廠主是個不輕易言敗的人。是比負債更可怕的事擊垮了他。”
“在那場大雪裏,他已經預料到了越來越無望,注定一無所有的未來。”
“巨大的絕望感,讓他衝動之下,將血肉付之一炬,企圖換來最後一筆……能留給他孩子的錢。”
艾米麗剛想指出來,定睛一瞧,才發現原先放報紙的地方此刻空空如也。
愛麗絲不假思索,立馬反應過來:
“這份報紙隻有可能是被萊利先生拿走的…那份報紙上的信息很重要!黛兒小姐,作為我們中唯一看過的,您還記得多少上麵的內容?”
“我倒是記得不少,但……”
艾米麗奇怪看著愛麗絲,
“愛麗絲小姐,您都看到廢棄袋子上的密涅瓦了,還需要找報紙?密涅瓦軍工廠失火案堪稱十年內最轟動的大案之一,對新聞行業的人應該是到了如雷貫耳的程度啊。”
“就算您當時還年輕,入行後,或多或少也會了解吧。”
“是嗎?這麽轟動?”
愛麗絲垂下眼,從艾米麗的詫異中,發現記憶中的又一處空白。
這不對勁。
密涅瓦失火案這麽有名,勤勤懇懇的愛麗絲卻對此毫無印象。
“我是真的想不起來了。”
身為報社銷冠的愛麗絲自嘲,
“百密一疏,黛兒小姐,您就當我是一位不那麽稱職的新手記者吧。”
艾米麗現在還是很信任愛麗絲,倒沒因此懷疑愛麗絲假扮記者這個身份。
她沒有追問,而是仔細迴憶起親身經曆——
“差不多在10年前,那時我還擁有我的私人診所。”
“娛樂手段太少,所以報紙是必不可少的消遣。”
“我記得,那年,在下完一場大雪後……密涅瓦軍工廠失火案登上了報紙的第一頁。”
“因為是下雪後起的火災,本來就比較反常。而且不知為何,那天的火勢還格外大,導致附近的工人也被波及不少,死傷至少有十幾人。”
“為什麽會起火、死了多少人、一座豪氣的大工廠最終被燒成什麽樣了……這些關鍵詞都讓接下來的一個月內,每家報社都在關注這件事,相關報道看都看不完。”
“而最吸引人眼球的,則是保險公司的聲明。他們指出,根據失火案目前的證據來分析,這場大火很有可能是軍工廠的老板……為了不承擔高昂的債務,蓄意騙保,而主動點燃的。”
“接下來的半個月,很多專家在報紙上就工廠騙保一事分析,嚴厲表示工廠主的行為異常惡劣,保險公司有權拒絕賠償。”
“玩火自焚,騙保被發現,保險拒賠。這些元素本來就夠抓人眼球了。”
“而當事件的熱度逐漸消退時,幾家報社聯合走訪,又從幸存的工人口中挖出了新料。”
“工人們稱……”
艾米麗小心翼翼道,
“那位工廠主家裏原本是開紡織廠的,家境還算小康。是在一名投資律師的建議下,他才賣掉了紡織廠,從而將所有的資金都砸到了軍工廠上,最終負債累累。”
“報社請教了一名律師,對方直接指出,在如今的大環境下,任何一個法律行業的人,都不會建議旁人貿然踏足軍工業。”
艾米麗歎了口氣,
“為什麽我記不太清了,畢竟是近10年前的事了。”
愛麗絲給出了答案:“因為還沒落地的火器法案。”
英國並沒有成文憲法,也就是一個國家中,用名稱為憲法的成文法典來表現的各種具有憲法效力的法律規範。
說直白點,英國沒有具體到方方麵麵,不得輕易改動的全麵法律。
英國的法律,更多是靠成文法,習慣法,甚至是慣例,來多方麵組成的。
當社會的種種問題浮出水麵,各方麵的法律都急需修正,或者推出新的。而這個時候,法案的設立與通過,全靠議員們的心情來決定。
而隨著時代的變遷,貴族們掌控的上議院在立法上的權力,逐漸被下議院吞噬。
貴族們就更加抓著他們的第二權力可勁用——上議院有權在已經確定的立法程序中拖延法案生效,進一步拉長法案具體落地的時間。
閑著沒事幹的議員們可以為了一件小事扯上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就是不通過。
也可能因為中午的炸魚薯條格外好吃,腦袋一拍就決定開幹。
可法律的變動,無論大小,都是一場針對相應領域的風暴。
所以很多律師都會兼職投資分析師,利用他們了解到的業內消息,幫雇主避開已經有了初步預案,隻是在投票立法落地等多環節被暫時卡住了的未來風險。
“我早就聽說,下議院的人有意控槍,火器法案每年都有議員提。”
愛麗絲低聲道,
“畢竟隻是一些風聲,報紙上肯定不敢直接說。隻要請教到稍微懂點行的,就知道買軍工廠,大概率是被坑了。如果接手的還是本身就在虧損的造槍廠,那……”
“沒有軍方人脈的話,隻會被廠子一步步拖入慢性死亡,最終抱著那堆賣不出去,甚至在未來可能被直接禁賣的槍餓死。”
愛麗絲說完,大房內一片寂靜。
過了好一會,上完藥的艾米麗左右看看,低下頭——
“我記得有關軍工廠的最後一篇報道也是這樣說的。”
“文章裏指出——遲鈍的工廠主百般奔波,企圖將人生拉出泥潭。不知走訪了多少客戶後,他終於發現了這個陷阱。”
“被火災牽連的工人們不是沒有怨言,但他們也承認,工廠主是個不輕易言敗的人。是比負債更可怕的事擊垮了他。”
“在那場大雪裏,他已經預料到了越來越無望,注定一無所有的未來。”
“巨大的絕望感,讓他衝動之下,將血肉付之一炬,企圖換來最後一筆……能留給他孩子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