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拳頭硬,講的道理才有人聽
國運扮演:漢使怎麽扮演?死這! 作者:葉落瀟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是上次義父說的亞州州長唐太宗?
義父這次不扮演漢使,成唐使了?”
“好家夥,知人善用是這樣用的?”
“拿砒霜包裝成良藥給敵國?這房玄齡有點腹黑了啊!”
“唐使,也不知道能不能像漢使那樣亂殺。”
“話說,義父不應該把倭國有金礦的事情說一下嗎?我要看滅倭國啊!”
“前麵說的什麽鬼話?直接改變曆史,然後扮演失敗?”
..........
“陛下,諫議大夫到了。”
就在這時,門外的小太監進來稟報道。。
“哦,讓他進來吧。”
李世民應了一聲道。
“臣魏征見過陛下。”
魏征進殿之後,對李世民躬身行禮道。
(元朝之前,非正式場合是沒有跪禮的。)
“嗯,坐,繼續說。”
李世民對魏征指了指邊上的空位,而後看向房玄齡,繼續起了剛才的話題。
也就是如何更好的安排趙德言,被吉利可汗重用的事情。
........
“陛下,臣以為此計不妥,如此手段非君子所為,陛下為大唐之君,陛下乃是天下人之表率,這.........”
魏征眾人謀事之後,糾結了好一會,最後開口道。
“行了,別說那些有的沒的。
其他事上,朕能聽一聽你的。
但軍事之上,你不必多言了,若不是你魏征,就你那死板思想,朕都想把你送過去了。
戰事一起,關乎數萬人生死,這數萬人之後,是數萬家庭,數十萬百姓。
一場戰爭,甚至還可能關乎一國命運。
國之大事,在戎在祀,在戰爭上,什麽君子,什麽誠信,什麽禮儀,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勝。
勝了,才能保國,才能衛家,才能堂而煌煌的,去跟他們講那些大道理。
敗了,人家可不會跟你講什麽道理。
近些年來,我們和草原十八部打了不少仗,他們吃的是肉,自幼在馬背上長大。
打仗是他們的強項,而我大唐百姓,以農耕為主,打仗本就不是強項。
這些年,我們一直都是和草原十八部硬碰硬,用我們的弱項去打人家的強項。
當然,我們也不是一直輸,但是這次朕想贏更多。
趙德言入突厥之事,就這麽定了。”
魏征的話還沒說完,李世民就打斷了他的發揮。
“諫議大夫,兩國對壘,光憑戰場廝殺是不夠的,正所謂準備靠算,打仗那就得靠騙了。
至於諫議大夫君子之論,豈不聞宋襄公之事乎?”
一旁的房玄齡開口說道。
“是臣下唐突,臣錯了。”
魏征強歸強,但在確定爭不過的時候,那也是有錯就認。
.............
“不愧是亞洲州長,這話說的霸氣側漏!”
“沒錯,贏了,才能保家衛國,才能堂而煌煌的去跟人講大道理。
就跟咱們現在神州一樣,我跟你講理的時候,你最好講理。
我不讓你動槍的時候,你就隻能用冷兵器,不服你可以試試。
包逝的!”
“有道理,什麽禮儀,什麽君子,都是扯淡,咱們近代百年史,這麽受欺負,難道是我們不講道理嗎?
拳頭不夠硬,人家根本就不聽你的道理。
現在咱們拳頭硬了,誰他娘敢不聽我們的道理。”
“講個笑話,打仗不是我們的強項?要不是之前主播扮演過兩次漢使,我就真信了。
一百遊俠在被包圍的情況下,還換掉人家幾百個。
六十個騎兵,滿西域跑沒一個敢攔的。
闖人家王宮比逛窯子都輕鬆。
你說我們打仗不是強項?”
............
三日之後。
長安外。
陸遠領著一隊人馬朝草原方向而去。
使團成員不時還迴頭看看後方。
“鴻臚卿,每次出使,都是這般不舍嗎?”
見到使團成員如此,此時身為副使的趙德言開口詢問道。
“迴首長安,是為了迴到長安,我們這些使者,去往異國他鄉,總會有各種各樣的意外,一不小心或許就要許多年才能迴來了,屆時隻怕物是人非,長安也不是今日的長安了。”
陸遠也迴頭看了看長安,不由感慨了一句。
當然,他隻是想看看盛世長安,可惜,此時不過貞觀初年,貞觀盛世未起,這次扮演估計是看不到了。
“也是,漢朝的張騫,蘇武,都是過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才迴到大漢的。”
趙德言接話道。
“也有很多沒迴去的,比如安國少季,涉何他們都沒有迴去。
當然了,除了這些死了的,也還有入異族為官的,比如中行說。
當時,中行說在匈奴可是很受尊敬呐,甚至連匈奴單於,見他都要行師禮呐。”
陸遠不在意的說道。
“哈哈哈,是嗎?”
趙德言打了個哈哈說道。
“其實吧,中行說也是迫不得已,當年漢文帝要他隨公主出嫁匈奴。
他就對漢文帝說了,他有才華,能為大漢出策,希望文帝不要把他放出去。
甚至還說,文帝要將他放出去,日後定為大漢之禍,文帝若是不收迴成命,就將他殺了。
結果文帝看不上他一個小小的宦官,還是把他放出去了。
最後,他真成了大漢的大患。
唉,這不免讓我想起昔日之魏國,有大才而不知用,拱手讓於秦。
大秦之良才,盡出於魏國矣。
趙將軍,你說這是不是很可笑啊!”
陸遠將中行說的事跡大概說了一下,又感慨了一句道。
“嗯,嗯,嗯。”
趙德言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你知道嗎?其實這天下很大的,別看我們大唐很大,常常稱唿草原十八部為蠻夷。
然而實則我大唐之地,於草原而言,不過東南一隅。
大唐之民,比之草原之民,又不善戰,農耕而已。
唉..........”
說著說著,陸遠又歎息了一聲。
“那倒也是,農耕而已。”
趙德言配合的點了點頭附和道。
“我大唐常道草原為北狄,卻不知這草原也常稱我大唐為南蠻。”
陸遠又自嘲的笑了笑。
“鴻臚卿倒是眼界開闊,隻是這話........鴻臚卿就不怕陛下問罪?”
趙德言不解的看向陸遠。
義父這次不扮演漢使,成唐使了?”
“好家夥,知人善用是這樣用的?”
“拿砒霜包裝成良藥給敵國?這房玄齡有點腹黑了啊!”
“唐使,也不知道能不能像漢使那樣亂殺。”
“話說,義父不應該把倭國有金礦的事情說一下嗎?我要看滅倭國啊!”
“前麵說的什麽鬼話?直接改變曆史,然後扮演失敗?”
..........
“陛下,諫議大夫到了。”
就在這時,門外的小太監進來稟報道。。
“哦,讓他進來吧。”
李世民應了一聲道。
“臣魏征見過陛下。”
魏征進殿之後,對李世民躬身行禮道。
(元朝之前,非正式場合是沒有跪禮的。)
“嗯,坐,繼續說。”
李世民對魏征指了指邊上的空位,而後看向房玄齡,繼續起了剛才的話題。
也就是如何更好的安排趙德言,被吉利可汗重用的事情。
........
“陛下,臣以為此計不妥,如此手段非君子所為,陛下為大唐之君,陛下乃是天下人之表率,這.........”
魏征眾人謀事之後,糾結了好一會,最後開口道。
“行了,別說那些有的沒的。
其他事上,朕能聽一聽你的。
但軍事之上,你不必多言了,若不是你魏征,就你那死板思想,朕都想把你送過去了。
戰事一起,關乎數萬人生死,這數萬人之後,是數萬家庭,數十萬百姓。
一場戰爭,甚至還可能關乎一國命運。
國之大事,在戎在祀,在戰爭上,什麽君子,什麽誠信,什麽禮儀,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勝。
勝了,才能保國,才能衛家,才能堂而煌煌的,去跟他們講那些大道理。
敗了,人家可不會跟你講什麽道理。
近些年來,我們和草原十八部打了不少仗,他們吃的是肉,自幼在馬背上長大。
打仗是他們的強項,而我大唐百姓,以農耕為主,打仗本就不是強項。
這些年,我們一直都是和草原十八部硬碰硬,用我們的弱項去打人家的強項。
當然,我們也不是一直輸,但是這次朕想贏更多。
趙德言入突厥之事,就這麽定了。”
魏征的話還沒說完,李世民就打斷了他的發揮。
“諫議大夫,兩國對壘,光憑戰場廝殺是不夠的,正所謂準備靠算,打仗那就得靠騙了。
至於諫議大夫君子之論,豈不聞宋襄公之事乎?”
一旁的房玄齡開口說道。
“是臣下唐突,臣錯了。”
魏征強歸強,但在確定爭不過的時候,那也是有錯就認。
.............
“不愧是亞洲州長,這話說的霸氣側漏!”
“沒錯,贏了,才能保家衛國,才能堂而煌煌的去跟人講大道理。
就跟咱們現在神州一樣,我跟你講理的時候,你最好講理。
我不讓你動槍的時候,你就隻能用冷兵器,不服你可以試試。
包逝的!”
“有道理,什麽禮儀,什麽君子,都是扯淡,咱們近代百年史,這麽受欺負,難道是我們不講道理嗎?
拳頭不夠硬,人家根本就不聽你的道理。
現在咱們拳頭硬了,誰他娘敢不聽我們的道理。”
“講個笑話,打仗不是我們的強項?要不是之前主播扮演過兩次漢使,我就真信了。
一百遊俠在被包圍的情況下,還換掉人家幾百個。
六十個騎兵,滿西域跑沒一個敢攔的。
闖人家王宮比逛窯子都輕鬆。
你說我們打仗不是強項?”
............
三日之後。
長安外。
陸遠領著一隊人馬朝草原方向而去。
使團成員不時還迴頭看看後方。
“鴻臚卿,每次出使,都是這般不舍嗎?”
見到使團成員如此,此時身為副使的趙德言開口詢問道。
“迴首長安,是為了迴到長安,我們這些使者,去往異國他鄉,總會有各種各樣的意外,一不小心或許就要許多年才能迴來了,屆時隻怕物是人非,長安也不是今日的長安了。”
陸遠也迴頭看了看長安,不由感慨了一句。
當然,他隻是想看看盛世長安,可惜,此時不過貞觀初年,貞觀盛世未起,這次扮演估計是看不到了。
“也是,漢朝的張騫,蘇武,都是過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才迴到大漢的。”
趙德言接話道。
“也有很多沒迴去的,比如安國少季,涉何他們都沒有迴去。
當然了,除了這些死了的,也還有入異族為官的,比如中行說。
當時,中行說在匈奴可是很受尊敬呐,甚至連匈奴單於,見他都要行師禮呐。”
陸遠不在意的說道。
“哈哈哈,是嗎?”
趙德言打了個哈哈說道。
“其實吧,中行說也是迫不得已,當年漢文帝要他隨公主出嫁匈奴。
他就對漢文帝說了,他有才華,能為大漢出策,希望文帝不要把他放出去。
甚至還說,文帝要將他放出去,日後定為大漢之禍,文帝若是不收迴成命,就將他殺了。
結果文帝看不上他一個小小的宦官,還是把他放出去了。
最後,他真成了大漢的大患。
唉,這不免讓我想起昔日之魏國,有大才而不知用,拱手讓於秦。
大秦之良才,盡出於魏國矣。
趙將軍,你說這是不是很可笑啊!”
陸遠將中行說的事跡大概說了一下,又感慨了一句道。
“嗯,嗯,嗯。”
趙德言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你知道嗎?其實這天下很大的,別看我們大唐很大,常常稱唿草原十八部為蠻夷。
然而實則我大唐之地,於草原而言,不過東南一隅。
大唐之民,比之草原之民,又不善戰,農耕而已。
唉..........”
說著說著,陸遠又歎息了一聲。
“那倒也是,農耕而已。”
趙德言配合的點了點頭附和道。
“我大唐常道草原為北狄,卻不知這草原也常稱我大唐為南蠻。”
陸遠又自嘲的笑了笑。
“鴻臚卿倒是眼界開闊,隻是這話........鴻臚卿就不怕陛下問罪?”
趙德言不解的看向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