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孟郊:我剛中進士,別搞!
國運扮演:漢使怎麽扮演?死這! 作者:葉落瀟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感謝袁老,袁老千古!!!”
“一畝地隻有一石?這是不是太少了,年產也就兩石,一石有多少來著?”
“一百二十斤左右吧,前麵主播說過的。”
“畝產才兩三百斤?這古代的稻穀和現代的差這麽遠嗎?”
“雜交水稻出來之前,我們用了各種肥料,一畝產出來的糧,也就四百來斤,古代少了很多肥料,兩三百斤估計還要是豐年,若是災年的話,可能一百斤都弄不到。”
“多的不說,隻有感謝袁老和一眾科研工作人員了,他們是真讓我們吃飽的人。”
“話是這麽說,可主播這次發善心,很有可能會改變曆史,導致扮演失敗。”
“不是已經失敗了嘛,還怕什麽改不改變的?再說了,就這麽幾個小山村,幾十百來戶人家,能改變什麽?”
..........
貞元八年九月底,洞庭地界,上灣村,下灣村等幾個村莊的交界處,來了一個年輕道士,請人築了一間道觀。
大家不知道道士的真名叫什麽,隻知道他道號盤穀子。
道觀建成之後,盤穀子開始在道觀中講學授武。
教人識字,教人練武。
村中所有稚子都能前去聽課,不收學費,還管夥食。
附近村子的人,在得知這消息之後,紛紛將自家孩子放了過去。
這一教,就是四年,時間悄然來到了貞元十三年春。
“於誌,為師要出去一趟,也不知什麽時候迴來。
這四年來,你學的最認真。
認字最優,理解最優,武藝最優。
為師給你留一些書籍錢財,你以後便代為師授課吧。
若是為師三年未歸,你可以將道觀托付給最優者,自己出去走一走。
去看一看這世界,看一看天下。
當然,為師教你的這些東西,並不適合科舉,所以科舉之事,就不要去參加了。
以你的身手,可以去軍中走一走,更容易博出一番功績。”
這一天,陸遠喚來了自己最為得意的弟子,於誌。
他就是先前那個撿稻穗老嫗家中的大孫子。
如今年紀已經十六了,很是聰慧,不管是文是武,學一遍,就能記住六七成,練上三五遍,就能基本掌握。
特別是在武道上,不但骨架很好,柔韌性也高,悟性也很高。
四年學武下來,七八個普通壯漢,那還真不是他的對手。
即便是陸遠和他對上,一時半會的也拿不下。
要知道,陸遠這具身體的原身,可是敢在古代山林中隱居的主,武力值本來就高。
陸遠又通過記憶超群,記住了後世整理出來的大量武學,並且通過了很多人喂招。
可以說陸遠在同體重之下,算是絕對無敵了的。
但於誌僅僅隻是四年,就有他五六成的水準了,武道天賦當真是恐怖如斯。
或許他文道上麵的天賦也不低,但陸遠在這方麵教的東西並不多,主要是識字為主,其他的都是淺顯的講一講。
“師父.........”
“好了,我隻是出去辦事,沒說一定不迴來,你先迴去吧。”
陸遠擺了擺手,沒有讓於誌多說什麽。
翌日。
在眾多學子早讀之際。
陸遠牽馬直接離開了這山村之中。
“一時的善念,竟然就在這待了四年。
追雲,迴長安!”
出了山村,陸遠迴頭看了一眼,而後翻身上馬,直奔長安而去。
..............
貞元十三年三月。
長安的冰雪已經化去,嫩芽鑽出地麵,有了早春之景。
“放榜了,放榜了........”
一聲吆喝聲在長安的街道上響起。
瞬間一眾考生紛紛朝那邊湧去。
“哈哈哈,中了,我終於中了!!!”
“東野兄,東野兄,你在榜上,你在榜上。”
“看來我運氣不錯嘛,上次來,是退之入榜,這次來,東野兄也入榜了。”
就在韓愈指著榜上一個名字,對孟郊高喊之後。
陸遠的聲音突然在兩人背後響起。
“謹恭。”
“謹恭兄,你這是剛迴長安了?”
兩人迴頭看到陸遠之後,不由湊上來招唿道。
“剛入城就聽到有人喊放榜,這不是過來看看嘛,沒想到你們倆也在這。
去喝點?”
陸遠看向兩人詢問道。
“好。”
韓愈和孟郊兩人對視一眼,均是點了點頭。
“謹恭,這便是那上次買的那千裏馬?”
孟郊看著陸遠牽著的馬詢問道。
“嗯,不得不說,那馬販是真有本事,追雲還真是千裏馬,東野兄,你要不要試試?”
陸遠應了一句道。
“好,試試。”
聽到陸遠這話,孟郊眼前一亮,看來他是真想騎。
“這城中騎馬,風景別樣好啊!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坐在追雲背上,孟郊環顧一圈後,突然高聲作詩道。
“好一句春風得意馬蹄疾,兄台好文采。”
就在此時,一個青年對孟郊拱了拱手道。
“微之?你也在長安?”
見到來人後,陸遠略有些詫異的開口道。
他沒記錯的話,元稹十五歲那年,就是以明兩經擢第。
這在大唐是很少有的,完全就是天才少年,按理講應該已經被分出去了才對吧。
“謹恭兄,退之兄,你們也在。
我已閑居三年了,吏部詮選三年未過。
這位兄台,是昔日送別之人吧。”
元稹看到陸遠和韓愈後,也招唿了一聲,而後詢問道。
“正是,湖州孟郊,字東野。
好了,此處不是說話的地方,一起去喝點。”
陸遠介紹了一下道。
............
春香樓。
雅間包房之中。
四人相互交談著這些年的事情。
這三人的日子,那是一個比一個慘。
元稹,他其實是有點背景的,他母親是滎陽鄭氏出身。
可這點背景並沒有起到大用,三年三次吏部考試,都沒能通過。
孟郊也不好過,第一次落第之後,次年又來考了一次,結果又落第了。
迴去之後他就不想再考了,後麵是被他母親趕出來,才有了今年的考試,原本他都不抱希望了,結果這次卻考上了。
至於韓愈,他最慘,撫養他成人的嫂嫂去世了,四年來,三次吏部考試,也全部落選。
在幾人的一番交談之後。
陸遠看著孟郊的臉色,那是越來越難看了。
先前那種中了進士的喜悅之情,在聽到韓愈和元稹的一番抱怨之後,是肉眼可見的消失了。
沒希望呐,真沒希望。
好不容易中了進士,結果吏部的詮選還這麽苛刻。
孟郊覺得,不管是韓愈還是元稹,才學方麵都不比自己差。
可他們都考了三次,敗了三次。
他們倆還年輕,還等得起,但他孟郊可就不年輕了。
此時,孟郊對自己的未來很是迷茫了。
“一畝地隻有一石?這是不是太少了,年產也就兩石,一石有多少來著?”
“一百二十斤左右吧,前麵主播說過的。”
“畝產才兩三百斤?這古代的稻穀和現代的差這麽遠嗎?”
“雜交水稻出來之前,我們用了各種肥料,一畝產出來的糧,也就四百來斤,古代少了很多肥料,兩三百斤估計還要是豐年,若是災年的話,可能一百斤都弄不到。”
“多的不說,隻有感謝袁老和一眾科研工作人員了,他們是真讓我們吃飽的人。”
“話是這麽說,可主播這次發善心,很有可能會改變曆史,導致扮演失敗。”
“不是已經失敗了嘛,還怕什麽改不改變的?再說了,就這麽幾個小山村,幾十百來戶人家,能改變什麽?”
..........
貞元八年九月底,洞庭地界,上灣村,下灣村等幾個村莊的交界處,來了一個年輕道士,請人築了一間道觀。
大家不知道道士的真名叫什麽,隻知道他道號盤穀子。
道觀建成之後,盤穀子開始在道觀中講學授武。
教人識字,教人練武。
村中所有稚子都能前去聽課,不收學費,還管夥食。
附近村子的人,在得知這消息之後,紛紛將自家孩子放了過去。
這一教,就是四年,時間悄然來到了貞元十三年春。
“於誌,為師要出去一趟,也不知什麽時候迴來。
這四年來,你學的最認真。
認字最優,理解最優,武藝最優。
為師給你留一些書籍錢財,你以後便代為師授課吧。
若是為師三年未歸,你可以將道觀托付給最優者,自己出去走一走。
去看一看這世界,看一看天下。
當然,為師教你的這些東西,並不適合科舉,所以科舉之事,就不要去參加了。
以你的身手,可以去軍中走一走,更容易博出一番功績。”
這一天,陸遠喚來了自己最為得意的弟子,於誌。
他就是先前那個撿稻穗老嫗家中的大孫子。
如今年紀已經十六了,很是聰慧,不管是文是武,學一遍,就能記住六七成,練上三五遍,就能基本掌握。
特別是在武道上,不但骨架很好,柔韌性也高,悟性也很高。
四年學武下來,七八個普通壯漢,那還真不是他的對手。
即便是陸遠和他對上,一時半會的也拿不下。
要知道,陸遠這具身體的原身,可是敢在古代山林中隱居的主,武力值本來就高。
陸遠又通過記憶超群,記住了後世整理出來的大量武學,並且通過了很多人喂招。
可以說陸遠在同體重之下,算是絕對無敵了的。
但於誌僅僅隻是四年,就有他五六成的水準了,武道天賦當真是恐怖如斯。
或許他文道上麵的天賦也不低,但陸遠在這方麵教的東西並不多,主要是識字為主,其他的都是淺顯的講一講。
“師父.........”
“好了,我隻是出去辦事,沒說一定不迴來,你先迴去吧。”
陸遠擺了擺手,沒有讓於誌多說什麽。
翌日。
在眾多學子早讀之際。
陸遠牽馬直接離開了這山村之中。
“一時的善念,竟然就在這待了四年。
追雲,迴長安!”
出了山村,陸遠迴頭看了一眼,而後翻身上馬,直奔長安而去。
..............
貞元十三年三月。
長安的冰雪已經化去,嫩芽鑽出地麵,有了早春之景。
“放榜了,放榜了........”
一聲吆喝聲在長安的街道上響起。
瞬間一眾考生紛紛朝那邊湧去。
“哈哈哈,中了,我終於中了!!!”
“東野兄,東野兄,你在榜上,你在榜上。”
“看來我運氣不錯嘛,上次來,是退之入榜,這次來,東野兄也入榜了。”
就在韓愈指著榜上一個名字,對孟郊高喊之後。
陸遠的聲音突然在兩人背後響起。
“謹恭。”
“謹恭兄,你這是剛迴長安了?”
兩人迴頭看到陸遠之後,不由湊上來招唿道。
“剛入城就聽到有人喊放榜,這不是過來看看嘛,沒想到你們倆也在這。
去喝點?”
陸遠看向兩人詢問道。
“好。”
韓愈和孟郊兩人對視一眼,均是點了點頭。
“謹恭,這便是那上次買的那千裏馬?”
孟郊看著陸遠牽著的馬詢問道。
“嗯,不得不說,那馬販是真有本事,追雲還真是千裏馬,東野兄,你要不要試試?”
陸遠應了一句道。
“好,試試。”
聽到陸遠這話,孟郊眼前一亮,看來他是真想騎。
“這城中騎馬,風景別樣好啊!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坐在追雲背上,孟郊環顧一圈後,突然高聲作詩道。
“好一句春風得意馬蹄疾,兄台好文采。”
就在此時,一個青年對孟郊拱了拱手道。
“微之?你也在長安?”
見到來人後,陸遠略有些詫異的開口道。
他沒記錯的話,元稹十五歲那年,就是以明兩經擢第。
這在大唐是很少有的,完全就是天才少年,按理講應該已經被分出去了才對吧。
“謹恭兄,退之兄,你們也在。
我已閑居三年了,吏部詮選三年未過。
這位兄台,是昔日送別之人吧。”
元稹看到陸遠和韓愈後,也招唿了一聲,而後詢問道。
“正是,湖州孟郊,字東野。
好了,此處不是說話的地方,一起去喝點。”
陸遠介紹了一下道。
............
春香樓。
雅間包房之中。
四人相互交談著這些年的事情。
這三人的日子,那是一個比一個慘。
元稹,他其實是有點背景的,他母親是滎陽鄭氏出身。
可這點背景並沒有起到大用,三年三次吏部考試,都沒能通過。
孟郊也不好過,第一次落第之後,次年又來考了一次,結果又落第了。
迴去之後他就不想再考了,後麵是被他母親趕出來,才有了今年的考試,原本他都不抱希望了,結果這次卻考上了。
至於韓愈,他最慘,撫養他成人的嫂嫂去世了,四年來,三次吏部考試,也全部落選。
在幾人的一番交談之後。
陸遠看著孟郊的臉色,那是越來越難看了。
先前那種中了進士的喜悅之情,在聽到韓愈和元稹的一番抱怨之後,是肉眼可見的消失了。
沒希望呐,真沒希望。
好不容易中了進士,結果吏部的詮選還這麽苛刻。
孟郊覺得,不管是韓愈還是元稹,才學方麵都不比自己差。
可他們都考了三次,敗了三次。
他們倆還年輕,還等得起,但他孟郊可就不年輕了。
此時,孟郊對自己的未來很是迷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