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兵不空出
國運扮演:漢使怎麽扮演?死這! 作者:葉落瀟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自出使匈奴迴來之後,陸遠屯居延,無事。
次年,元鳳元年,朝中衝突加劇。
長公主想要同上官桀父子謀殺霍光,更換天子。
但這事情很快就被霍光識破,天子站台霍光,上官桀,上官安,桑弘羊,丁外人等參與人員滅族。
長公主自殺,燕王劉旦一家老幼因此自殺。
這一場朝堂鬥爭,以霍光完勝收尾。
又因為蘇武先前和上官桀等人走的較近,或者說他被上官桀等人利用了一下。
所以原本準備給蘇武的封侯,也因此被暫時壓了下來。
.........
元鳳二年。
在大漢這邊朝堂權力之爭結束後。
匈奴的權利之爭也趨於平穩。
他們並沒有結束,隻是達成了某種合作。
元鳳三年。
一隊“熟人”路過居延。
正是奉命前往大宛要馬傅介子一行。
在得知傅介子路過居延之際,陸遠還特地擺宴設席。
半年之後,傅介子從大宛迴來了,當再次路過居延之際。
陸遠終於明白當年自己扮演傅介子,為什麽會扣分了。
他之前從大宛帶迴來的馬,隻有六十匹,其中汗血寶馬十匹,其他良駒五十匹。
而傅介子帶迴來的,這哪是什麽六十匹,足足有數百匹之多。
他要是沒記錯的話,傅介子帶過去的錢財,應該隻夠買五十匹的才對啊!
差距這麽大,難怪掉評分的。
在傅介子迴來後沒多久。
匈奴右賢王,犁汙王率領四千騎兵分作三隊,侵入曰勒、屋蘭、番和。
陸遠奉令前去馳援,可惜,陸遠這邊的援軍剛到。
匈奴的四千人,就被張掖太守和義渠的屬國都尉派軍隊給滅了。
四千人隻有幾百人走脫,犁汙王被當場擊殺。
元鳳四年,傅介子再次出使,這次他是奔著樓蘭王的腦袋去的。
.........
“哈哈哈,沒想到之前義父扮演的傅介子還真保守了。
我之前還以為大宛那麽沒毛病,現在看來是我天真了。
傅介子一去就牽迴來幾百匹馬,給義父都看呆了。”
“唉,大宛王其實挺懂禮了。”
“懂禮有什麽用?大爭之勢,要看拳頭硬不硬,懂禮屁用沒有。”
“傅介子再次出使,看來這次是奔著樓蘭王腦袋去了,樓蘭王可是真慘。
義父快跟上去看看,說不定還有什麽不同的劇情呢?”
“你又不是今天才看義父直播的,沒獎勵的事情,義父向來不沾邊的。”
.........
陸遠並沒有太過於去關注傅介子的事情,這事情和他這次的扮演並沒有什麽關係。
他在解憂公主的劇情展開,算算時間,應該還有六年左右,這六年他大概率是沒有什麽事情的。
可惜,天不遂人願,有時候,當你覺得沒什麽事情要做,可以好好擺爛之際。
總是會發生一點事情,讓你忙活起來。
在傅介子走後不久,匈奴屯軍三千在受降城附近,而後又派出上萬部隊,化成一支支小隊,時常對大漢在塞外的軍事設施,進行小規模襲擾。
於是,陸遠就接到了一份聯合剿滅匈奴的任務。
任務要求也不多,就是領軍出居延,朝受降城而走,對沿途遇到的匈奴小部隊進行絞殺。
本來這不是什麽大事,陸遠也不收什麽俘虜,就一路殺過去而已。
可陸遠這邊不收俘虜,不代表受降城那邊出來的部隊也不收俘虜。
隨著俘虜的增多,大漢這邊從俘虜給出供詞中,整理出來了一條訊息。
那就是匈奴這次襲擾大漢,並不是想要對大漢動兵,而是想要用聲東擊西的法子。
在南麵牽製大漢的同時,大軍對烏桓開拔,主要目標是襲擊烏桓。
至於開戰的原因嘛,那還真是烏桓人幹了些齷齪事,他們把匈奴單於的祖墳給開盒了。
當這一消息傳到朝堂之後,陸遠,趙充國,範明友等人被召迴了長安參加朝會。
按理講,以陸遠的職權,那是不會參加這種會議的,他一直都屬於是邊緣化的人物。
但這事情陸遠牽扯了進去,並且陸遠的官職是中郎將,屬於這次行動中的幾個領軍將領之一。
所以他也被順帶召了過去。
長安,朝廷之上,這是陸遠在這個世界,第一次見到漢昭帝。
其麵貌與當年扮演傅介子時候見到的漢昭帝並沒有什麽區別。
“此次匈奴發兵兩萬精銳,以報仇之名進攻的烏桓,諸位以為大漢當如何應對?”
眾人行禮之後,漢昭帝開口詢問道。
“陛下,烏桓之輩,也曾經屢次犯邊大漢。
今匈奴出擊烏桓之事,乃是蠻夷之爭。
對大漢而言,不管此戰誰勝誰負,均是利大於弊,臣以為隻需且一大將鎮守遼東即可。”
麵對漢昭帝的詢問,趙充國出列迴複道。
“陛下,臣以為不然,匈奴烏桓雖均為蠻夷之輩。
然若使匈奴得烏桓之地,匈奴之勢定漲,此於大漢不利。
臣請出兵,截殺匈奴大軍。”
在趙充國的話說完之後,中郎將範明友開口道。
聽了範明友的話後,漢昭帝看了看霍光,隻見霍光微微點了點頭。
漢昭帝心中也算是有了數。
“不知陳將軍何意?”
雖然已經心中有數,可漢昭帝掃視一圈大殿後,突然對陸遠開口詢問道。
“呃......陛下,臣以為該打,近十年來,大漢對匈奴不曾大肆動兵。
致使匈奴行事愈發囂張,臣以為適當的出動一定兵馬,給匈奴一點教訓是應該的。”
陸遠沒想到這事情還有自己發言的機會。
不過因為距離霍光不遠,所以對於霍光的心聲是能聽到的。
霍光這個權臣心中想的就是打,陸遠也就順著說了出來。
“好,既如此,朕便以範明友為度遼將軍,率領二萬騎兵從遼東出擊,陳安為副將佐之。
此戰務必打出我大漢之威。”
等到陸遠的迴複後,漢昭帝起身對兩人任命道。
“是,陛下,臣等定不負陛下所托。”
陸遠兩人連忙應聲道。
“兩位將軍,此番出兵,兵不空出,若匈奴得信而走,不可追擊。
匈奴烏桓均為異族,匈奴既走,改平烏桓亦可。”
在陸遠兩人領命之後。
霍光突然站出來對兩人開口道。
“大將軍此言甚是,兩位將軍此番出兵,意在揚威,非是助烏桓而驅匈奴。”
漢昭帝聽到霍光這話後,也是對陸遠和範明友吩咐道。
“是,陛下。”
陸遠兩人再次應聲,不過這次範明友的語氣要比之前更加歡愉了幾分,也不知是不是錯覺。
..........
次年,元鳳元年,朝中衝突加劇。
長公主想要同上官桀父子謀殺霍光,更換天子。
但這事情很快就被霍光識破,天子站台霍光,上官桀,上官安,桑弘羊,丁外人等參與人員滅族。
長公主自殺,燕王劉旦一家老幼因此自殺。
這一場朝堂鬥爭,以霍光完勝收尾。
又因為蘇武先前和上官桀等人走的較近,或者說他被上官桀等人利用了一下。
所以原本準備給蘇武的封侯,也因此被暫時壓了下來。
.........
元鳳二年。
在大漢這邊朝堂權力之爭結束後。
匈奴的權利之爭也趨於平穩。
他們並沒有結束,隻是達成了某種合作。
元鳳三年。
一隊“熟人”路過居延。
正是奉命前往大宛要馬傅介子一行。
在得知傅介子路過居延之際,陸遠還特地擺宴設席。
半年之後,傅介子從大宛迴來了,當再次路過居延之際。
陸遠終於明白當年自己扮演傅介子,為什麽會扣分了。
他之前從大宛帶迴來的馬,隻有六十匹,其中汗血寶馬十匹,其他良駒五十匹。
而傅介子帶迴來的,這哪是什麽六十匹,足足有數百匹之多。
他要是沒記錯的話,傅介子帶過去的錢財,應該隻夠買五十匹的才對啊!
差距這麽大,難怪掉評分的。
在傅介子迴來後沒多久。
匈奴右賢王,犁汙王率領四千騎兵分作三隊,侵入曰勒、屋蘭、番和。
陸遠奉令前去馳援,可惜,陸遠這邊的援軍剛到。
匈奴的四千人,就被張掖太守和義渠的屬國都尉派軍隊給滅了。
四千人隻有幾百人走脫,犁汙王被當場擊殺。
元鳳四年,傅介子再次出使,這次他是奔著樓蘭王的腦袋去的。
.........
“哈哈哈,沒想到之前義父扮演的傅介子還真保守了。
我之前還以為大宛那麽沒毛病,現在看來是我天真了。
傅介子一去就牽迴來幾百匹馬,給義父都看呆了。”
“唉,大宛王其實挺懂禮了。”
“懂禮有什麽用?大爭之勢,要看拳頭硬不硬,懂禮屁用沒有。”
“傅介子再次出使,看來這次是奔著樓蘭王腦袋去了,樓蘭王可是真慘。
義父快跟上去看看,說不定還有什麽不同的劇情呢?”
“你又不是今天才看義父直播的,沒獎勵的事情,義父向來不沾邊的。”
.........
陸遠並沒有太過於去關注傅介子的事情,這事情和他這次的扮演並沒有什麽關係。
他在解憂公主的劇情展開,算算時間,應該還有六年左右,這六年他大概率是沒有什麽事情的。
可惜,天不遂人願,有時候,當你覺得沒什麽事情要做,可以好好擺爛之際。
總是會發生一點事情,讓你忙活起來。
在傅介子走後不久,匈奴屯軍三千在受降城附近,而後又派出上萬部隊,化成一支支小隊,時常對大漢在塞外的軍事設施,進行小規模襲擾。
於是,陸遠就接到了一份聯合剿滅匈奴的任務。
任務要求也不多,就是領軍出居延,朝受降城而走,對沿途遇到的匈奴小部隊進行絞殺。
本來這不是什麽大事,陸遠也不收什麽俘虜,就一路殺過去而已。
可陸遠這邊不收俘虜,不代表受降城那邊出來的部隊也不收俘虜。
隨著俘虜的增多,大漢這邊從俘虜給出供詞中,整理出來了一條訊息。
那就是匈奴這次襲擾大漢,並不是想要對大漢動兵,而是想要用聲東擊西的法子。
在南麵牽製大漢的同時,大軍對烏桓開拔,主要目標是襲擊烏桓。
至於開戰的原因嘛,那還真是烏桓人幹了些齷齪事,他們把匈奴單於的祖墳給開盒了。
當這一消息傳到朝堂之後,陸遠,趙充國,範明友等人被召迴了長安參加朝會。
按理講,以陸遠的職權,那是不會參加這種會議的,他一直都屬於是邊緣化的人物。
但這事情陸遠牽扯了進去,並且陸遠的官職是中郎將,屬於這次行動中的幾個領軍將領之一。
所以他也被順帶召了過去。
長安,朝廷之上,這是陸遠在這個世界,第一次見到漢昭帝。
其麵貌與當年扮演傅介子時候見到的漢昭帝並沒有什麽區別。
“此次匈奴發兵兩萬精銳,以報仇之名進攻的烏桓,諸位以為大漢當如何應對?”
眾人行禮之後,漢昭帝開口詢問道。
“陛下,烏桓之輩,也曾經屢次犯邊大漢。
今匈奴出擊烏桓之事,乃是蠻夷之爭。
對大漢而言,不管此戰誰勝誰負,均是利大於弊,臣以為隻需且一大將鎮守遼東即可。”
麵對漢昭帝的詢問,趙充國出列迴複道。
“陛下,臣以為不然,匈奴烏桓雖均為蠻夷之輩。
然若使匈奴得烏桓之地,匈奴之勢定漲,此於大漢不利。
臣請出兵,截殺匈奴大軍。”
在趙充國的話說完之後,中郎將範明友開口道。
聽了範明友的話後,漢昭帝看了看霍光,隻見霍光微微點了點頭。
漢昭帝心中也算是有了數。
“不知陳將軍何意?”
雖然已經心中有數,可漢昭帝掃視一圈大殿後,突然對陸遠開口詢問道。
“呃......陛下,臣以為該打,近十年來,大漢對匈奴不曾大肆動兵。
致使匈奴行事愈發囂張,臣以為適當的出動一定兵馬,給匈奴一點教訓是應該的。”
陸遠沒想到這事情還有自己發言的機會。
不過因為距離霍光不遠,所以對於霍光的心聲是能聽到的。
霍光這個權臣心中想的就是打,陸遠也就順著說了出來。
“好,既如此,朕便以範明友為度遼將軍,率領二萬騎兵從遼東出擊,陳安為副將佐之。
此戰務必打出我大漢之威。”
等到陸遠的迴複後,漢昭帝起身對兩人任命道。
“是,陛下,臣等定不負陛下所托。”
陸遠兩人連忙應聲道。
“兩位將軍,此番出兵,兵不空出,若匈奴得信而走,不可追擊。
匈奴烏桓均為異族,匈奴既走,改平烏桓亦可。”
在陸遠兩人領命之後。
霍光突然站出來對兩人開口道。
“大將軍此言甚是,兩位將軍此番出兵,意在揚威,非是助烏桓而驅匈奴。”
漢昭帝聽到霍光這話後,也是對陸遠和範明友吩咐道。
“是,陛下。”
陸遠兩人再次應聲,不過這次範明友的語氣要比之前更加歡愉了幾分,也不知是不是錯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