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走了,迴家!
國運扮演:漢使怎麽扮演?死這! 作者:葉落瀟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匈奴那邊準備入侵大漢之際,大漢這邊也已經布好了口袋。
邊境九郡屯兵數萬,想的就是給匈奴來一下狠的,把剛剛恢複一點的匈奴再次打個半死。
結果意外出現了,匈奴那邊有三個騎兵跑了,跑到大漢去了。
匈奴單於得知此事後,並沒有上頭,而是讓大軍停步,隻是派出了大量斥候前去探查大漢邊境。
大漢這邊在見到三個投降過來的匈奴騎兵後。
漢宣帝也是立刻就讓大軍對匈奴發起了進攻,四路大軍,從居延,受降城,敦煌等地朝匈奴腹地而去。
可惜,四路大軍的進攻還是晚了,入匈奴境內數百裏,僅僅抓了幾十個斥候迴來。
這次匈奴和大漢的部署,都被這三個匈奴騎兵給破壞了,偏偏大漢還不得給這三騎兵賞賜。
漢宣帝心裏那叫一個憋屈。
不過漢宣帝隻是憋屈一點,而匈奴單於,則是直接急火攻心吐血了。
這次他是什麽便宜都沒撈到,還捅了個大婁子。
四路漢軍入境數百裏,雖然抓到的人沒多少,可對匈奴的打擊還是不小的。
中原入秋之後有秋收,草原也差不多,他們也要囤積牧草,讓牛羊過冬。
可漢軍一入境,匈奴各部落隻能跑路,牧草可就真沒時間弄了。
另外,匈奴單於還得屯軍防止大漢大規模進軍。
而這一年,草原又恰逢大雪。
天災,人禍被匈奴給湊齊了。
一個冬天下來,匈奴人畜損失高達十之六七,屋漏偏逢連夜雨,匈奴的一個大部落,西嗎部落,在見到匈奴慘狀後,更是直接帶著部落的人和牛羊投了大漢。
可以說,匈奴單於這一次學習大漢使者的行為,直接讓匈奴損失慘重,國力的衰減,甚至比之前三國入侵後還慘。
........
“大漢有毒吧,這未免也過於離譜了一點。”
“遊牧是這樣的,對天災的抵抗太低了。
若是沒有這次出兵,不要屯軍這麽多,牧草也儲備了的話,或許這次天災還能撐一下。
可他們牧草沒儲備,還要屯軍防止大漢反攻,這損失就呈指數增加了。”
“也不知道匈奴人怎麽想的,遊牧的優勢在於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走。
可他們難道不知道,大漢對草原的了解,是一點不比他們匈奴自己人知道的少。
這種情況下,沒實力還去撩撥大漢,這不是嫌命長嘛。”
.......
神爵二年,春。
由於前一年馮嫽持節出使烏孫有功,又因為馮嫽是解憂公主的侍女,所以漢宣帝特意詔其入長安。
親自詢問了一番烏孫具體事情。
在一番詢問之後,漢宣帝再次派遣馮嫽出使烏孫。
這次很正式,走的是鴻臚寺的流程,派遣竺次和甘延壽兩位朝臣為副使,特賜錦衣車。
隨行的使者,也基本都是軍伍出身的護衛,並沒有讓遊俠進入。
出長安之際,長安百姓更是夾道相送。
這應該也是漢宣帝有心安排的,反正馮嫽這次出使很熱鬧,規格也很高。
以往的漢使出去,雖然也會有不少百姓相送,但規模就要小許多了。
神爵二年春末,馮嫽迴到烏孫,一份詔令便讓烏就屠來到了赤穀城。
而後宣讀了漢宣帝的聖旨。
自此之後,烏孫一分為二,北麵的四萬戶,歸烏就屠所有,烏就屠賜號小昆莫。
南麵的六萬戶,歸元貴靡所有,賜號大昆莫。
........
也就在馮嫽出使烏孫,宣讀聖旨之後,西域都護府的鄭吉下令征調西域北道十數國的軍隊,對匈奴控製的車師發起了進攻。
匈奴所立的車師王被俘。
匈奴因先前受災,國力大損,隻能率領殘餘部眾暫時跑路。
漢軍則是在車師屯田,開始安安靜靜的種地生活。
........
轉眼間,時間來到了甘露三年。
這年,烏孫大昆莫元貴靡病死。
解憂公主對烏孫之地,也沒有了太多留念。
便向大漢上書,請求歸漢養老。
漢宣帝對於解憂公主的請求直接就答應了下來。
並派出了使者前去迎接。
“兄長,五十年前,我們就是在這裏遇到的翁歸。
昔年我方才及笄,如今已是雞皮鶴發了。”
赤穀城外百裏,解憂公主看著前方的一處綠洲,不由感慨了一句。
“走了,公主,迴家。”
陸遠沒有接茬解憂的話。
這次扮演,陸遠就沒成家,嗯,哪次他都沒成家。
所以對於情情愛愛的,花錢的他懂,不花錢的他不懂。
解憂公主這估計就是觸景生情了,她和翁歸靡好歹也是幾十年的夫妻,沒感情是假的。
所以,麵對解憂的感慨,陸遠隻有一句迴家。
解憂聽到迴家二字,方才升起的那點感慨,瞬間便消散了大半。
直播視角中,隨著陸遠的一句迴家,使團和公主車隊,漸漸消失在了遠方。
一段文字出現在畫麵之中。
“甘露三年,解憂公主歸漢.
時年且七十,帝賜以公主田宅、奴婢,奉養甚厚。
朝見儀比公主。後二歲卒,三孫因留守墳墓雲。”
.........
“五十年,終於迴家了。”
“來時還是風華正茂,歸去之際,卻已是白發婆娑了,公主犧牲的太大了。”
“來時,烏孫為大漢之患,走時,烏孫兩分,刀兵自戕,不足為慮矣,五十年的犧牲,以一己之力,將一個可能成為敵國的國度打垮,解憂公主強。”
“巾幗不讓須眉。”
“這次扮演,主播的存在感好低,全程都是陪襯。
開始的時候是蘇武,而後是李陵,再後麵就是常惠,解憂公主,甚至是馮嫽都很出彩。”
“存在感低?你問問匈奴,誰敢小覷義父?
跟李陵出去的那一戰,一人破軍還不夠震撼?
還有匈奴打烏桓的時候,聽到義父也在,二話不說就跑路,這不夠有存在感?
隻不過因為出身,義父的事跡,都被大漢淡化處理了而已。
但你全程上帝視角,難道還沒看到?”
..........
這一卷算是結束了,主角在這一卷中的表現,偏幕後了一點,主要是這個時間段出現的人才太多了。
光是扮演某一個人的話,視角會很窄,篇幅會很短,後麵還想繼續寫這個時間段的人物,又會有些重複的筆墨。
所以就安排了一個史書上沒有,且偏幕後的角色,用一個陪襯的形象,都參與一下,以後也就不寫這一時期了。
嗯,也有作者的一些原因吧,老讀者都知道,作者的書,都是幕後流的,這寫著寫著就又套進去了。
對了,有讀者在評論區說解憂公主這一段有些不合史書,其實要按照史書的字麵意思,真有些不合,但要往深處想一想的話,其實挺合的。
比如那個烏孫使團入漢的事件,漢書西域傳有明確記載,派去大漢的也全部都是公主的人。
小說而已,不添加劇情就沒字數了,不要太較真。
下一個劇情弄個輕鬆點的,快,爽就完事了。
(今天的車票,先發一章,晚上的話,應該還有兩章吧,可算要出去了,要自由了。)
邊境九郡屯兵數萬,想的就是給匈奴來一下狠的,把剛剛恢複一點的匈奴再次打個半死。
結果意外出現了,匈奴那邊有三個騎兵跑了,跑到大漢去了。
匈奴單於得知此事後,並沒有上頭,而是讓大軍停步,隻是派出了大量斥候前去探查大漢邊境。
大漢這邊在見到三個投降過來的匈奴騎兵後。
漢宣帝也是立刻就讓大軍對匈奴發起了進攻,四路大軍,從居延,受降城,敦煌等地朝匈奴腹地而去。
可惜,四路大軍的進攻還是晚了,入匈奴境內數百裏,僅僅抓了幾十個斥候迴來。
這次匈奴和大漢的部署,都被這三個匈奴騎兵給破壞了,偏偏大漢還不得給這三騎兵賞賜。
漢宣帝心裏那叫一個憋屈。
不過漢宣帝隻是憋屈一點,而匈奴單於,則是直接急火攻心吐血了。
這次他是什麽便宜都沒撈到,還捅了個大婁子。
四路漢軍入境數百裏,雖然抓到的人沒多少,可對匈奴的打擊還是不小的。
中原入秋之後有秋收,草原也差不多,他們也要囤積牧草,讓牛羊過冬。
可漢軍一入境,匈奴各部落隻能跑路,牧草可就真沒時間弄了。
另外,匈奴單於還得屯軍防止大漢大規模進軍。
而這一年,草原又恰逢大雪。
天災,人禍被匈奴給湊齊了。
一個冬天下來,匈奴人畜損失高達十之六七,屋漏偏逢連夜雨,匈奴的一個大部落,西嗎部落,在見到匈奴慘狀後,更是直接帶著部落的人和牛羊投了大漢。
可以說,匈奴單於這一次學習大漢使者的行為,直接讓匈奴損失慘重,國力的衰減,甚至比之前三國入侵後還慘。
........
“大漢有毒吧,這未免也過於離譜了一點。”
“遊牧是這樣的,對天災的抵抗太低了。
若是沒有這次出兵,不要屯軍這麽多,牧草也儲備了的話,或許這次天災還能撐一下。
可他們牧草沒儲備,還要屯軍防止大漢反攻,這損失就呈指數增加了。”
“也不知道匈奴人怎麽想的,遊牧的優勢在於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走。
可他們難道不知道,大漢對草原的了解,是一點不比他們匈奴自己人知道的少。
這種情況下,沒實力還去撩撥大漢,這不是嫌命長嘛。”
.......
神爵二年,春。
由於前一年馮嫽持節出使烏孫有功,又因為馮嫽是解憂公主的侍女,所以漢宣帝特意詔其入長安。
親自詢問了一番烏孫具體事情。
在一番詢問之後,漢宣帝再次派遣馮嫽出使烏孫。
這次很正式,走的是鴻臚寺的流程,派遣竺次和甘延壽兩位朝臣為副使,特賜錦衣車。
隨行的使者,也基本都是軍伍出身的護衛,並沒有讓遊俠進入。
出長安之際,長安百姓更是夾道相送。
這應該也是漢宣帝有心安排的,反正馮嫽這次出使很熱鬧,規格也很高。
以往的漢使出去,雖然也會有不少百姓相送,但規模就要小許多了。
神爵二年春末,馮嫽迴到烏孫,一份詔令便讓烏就屠來到了赤穀城。
而後宣讀了漢宣帝的聖旨。
自此之後,烏孫一分為二,北麵的四萬戶,歸烏就屠所有,烏就屠賜號小昆莫。
南麵的六萬戶,歸元貴靡所有,賜號大昆莫。
........
也就在馮嫽出使烏孫,宣讀聖旨之後,西域都護府的鄭吉下令征調西域北道十數國的軍隊,對匈奴控製的車師發起了進攻。
匈奴所立的車師王被俘。
匈奴因先前受災,國力大損,隻能率領殘餘部眾暫時跑路。
漢軍則是在車師屯田,開始安安靜靜的種地生活。
........
轉眼間,時間來到了甘露三年。
這年,烏孫大昆莫元貴靡病死。
解憂公主對烏孫之地,也沒有了太多留念。
便向大漢上書,請求歸漢養老。
漢宣帝對於解憂公主的請求直接就答應了下來。
並派出了使者前去迎接。
“兄長,五十年前,我們就是在這裏遇到的翁歸。
昔年我方才及笄,如今已是雞皮鶴發了。”
赤穀城外百裏,解憂公主看著前方的一處綠洲,不由感慨了一句。
“走了,公主,迴家。”
陸遠沒有接茬解憂的話。
這次扮演,陸遠就沒成家,嗯,哪次他都沒成家。
所以對於情情愛愛的,花錢的他懂,不花錢的他不懂。
解憂公主這估計就是觸景生情了,她和翁歸靡好歹也是幾十年的夫妻,沒感情是假的。
所以,麵對解憂的感慨,陸遠隻有一句迴家。
解憂聽到迴家二字,方才升起的那點感慨,瞬間便消散了大半。
直播視角中,隨著陸遠的一句迴家,使團和公主車隊,漸漸消失在了遠方。
一段文字出現在畫麵之中。
“甘露三年,解憂公主歸漢.
時年且七十,帝賜以公主田宅、奴婢,奉養甚厚。
朝見儀比公主。後二歲卒,三孫因留守墳墓雲。”
.........
“五十年,終於迴家了。”
“來時還是風華正茂,歸去之際,卻已是白發婆娑了,公主犧牲的太大了。”
“來時,烏孫為大漢之患,走時,烏孫兩分,刀兵自戕,不足為慮矣,五十年的犧牲,以一己之力,將一個可能成為敵國的國度打垮,解憂公主強。”
“巾幗不讓須眉。”
“這次扮演,主播的存在感好低,全程都是陪襯。
開始的時候是蘇武,而後是李陵,再後麵就是常惠,解憂公主,甚至是馮嫽都很出彩。”
“存在感低?你問問匈奴,誰敢小覷義父?
跟李陵出去的那一戰,一人破軍還不夠震撼?
還有匈奴打烏桓的時候,聽到義父也在,二話不說就跑路,這不夠有存在感?
隻不過因為出身,義父的事跡,都被大漢淡化處理了而已。
但你全程上帝視角,難道還沒看到?”
..........
這一卷算是結束了,主角在這一卷中的表現,偏幕後了一點,主要是這個時間段出現的人才太多了。
光是扮演某一個人的話,視角會很窄,篇幅會很短,後麵還想繼續寫這個時間段的人物,又會有些重複的筆墨。
所以就安排了一個史書上沒有,且偏幕後的角色,用一個陪襯的形象,都參與一下,以後也就不寫這一時期了。
嗯,也有作者的一些原因吧,老讀者都知道,作者的書,都是幕後流的,這寫著寫著就又套進去了。
對了,有讀者在評論區說解憂公主這一段有些不合史書,其實要按照史書的字麵意思,真有些不合,但要往深處想一想的話,其實挺合的。
比如那個烏孫使團入漢的事件,漢書西域傳有明確記載,派去大漢的也全部都是公主的人。
小說而已,不添加劇情就沒字數了,不要太較真。
下一個劇情弄個輕鬆點的,快,爽就完事了。
(今天的車票,先發一章,晚上的話,應該還有兩章吧,可算要出去了,要自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