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世家難除
國運扮演:漢使怎麽扮演?死這! 作者:葉落瀟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五天,足足五天的時間,陸遠把自己關在書房之中。
查閱的大量的奏折,又對著輿圖一點點探索,身邊還有著一幅手繪的後世地圖。
陸遠雖然有不少關於隋朝曆史的記憶,但史書終歸是史書,有些東西,記載多少有些偏頗。
“老楊還是有點東西的。
但........不多。”
經過五天的資料查詢後,陸遠不由感慨了一句。
這次確實是天胡開局,但也可以說是外強中幹的半地獄開局了。
關隴世家的權力,大到超出了陸遠的想象。
隋朝確實是富,但富的是國,富的是世家,民嘛,一言難盡。
這和楊堅的起家有關係,縱觀曆史,一個朝代的開創,若是沒有經過大的流血事件,那麽這個王朝就一定會有大坑。
而經過了大戰開創的王朝,那就不同了。
原因很簡單,戰爭往往是能最快打破階級,並且重新分配利益最直接的途徑。
在重新分配利益之後,王朝開創初期,各種資源的兼並都不嚴重,定會是民心所向。
那麽二代皇帝,三代皇帝要是有點能力的話。
那就能有很大的作為空間。
很容易就可以把一個王朝帶入盛世。
而到了王朝中後期,利益分配固化,那麽朝廷上就會出現各種官僚集團,民心也基本上散了。
若是皇帝強,最多也就是中興之主,若是皇帝弱,弄不好就是亡國之君。
很難再把帝國帶迴到開國初期的那種盛況。
可若是沒有經過大戰打拚,而是通過奪位的話。
那這新起的王朝可就有些困難了。
比如王莽,一代而亡。
比如晉朝,嚴格來說,晉朝也算的上二代而亡了,後麵隻不過是割據一方而已,還被北方打的抬不起頭。
比如隋朝,二代而亡。
比如宋朝,也是偏居一隅,嗯,大宋基本就沒有大統一過,說是中原王朝,可中原在大宋時期,大部分情況都處於丟了的狀態。
所以,楊廣雖然是二代皇帝,可大隋卻已經麵臨著其他王朝中後期的情況。
甚至於比之其他王朝中後期更慘,其他王朝的世家,可沒這麽強勢。
雖然楊堅在世的時候,也打壓過關隴世家,但損失不小,收獲不大。
在查閱完資料之後,陸遠也明白了楊廣為什麽急著要搞洛陽了,為什麽在位十幾年,在長安住的日子,還沒在船上住的多了。
長安看似是天子的長安,實則卻是世家的長安,一旦世家真要對長安動手。
不需要動兵,隻要把糧路一斷,長安就會餓殍遍地。
這還僅僅隻是一個不撕破臉皮的手段,餓上一段時間後,跳出來說關中受災,沒糧,那皇帝也隻能忍著。
萬一這世家要撕破臉皮的話,等長安餓殍遍地的時候,再安排軍隊一進攻,那天子就是甕中之鱉。
所以楊廣初登基的時候,真就是看著世家的臉色過日子。
“要天街踏盡公卿骨嗎?損失有點大,不太劃算.......
科舉也不太行,不完整的科舉製度,都已經引起世家的警惕,若是再完善一番,世家就該反了。”
陸遠在大殿中緩緩踱步,大隋是世家的大隋,世家有糧,有地,有人。
誰也不知道他們到底藏了多少隱戶,養了多少私兵。
別看他們那些當權的人都在朝堂之上,可他們的主力,卻是在老家。
朝廷上這些就算是全殺了,也動搖不了世家的根本。
“唉......一時間除了武力還真沒有什麽太好的辦法。”
反複踱步一番後,陸遠發現一個很尷尬的事情,這些關隴世家是不可能交出軍權的。
甚至就是有利在前,他們估計都不會輕易交出兵權。
畢竟剛從亂世走出來,手上兵權的重要性,他們都清清楚楚。
即便是交出開府的府兵,也不可能交出私兵。
所以想要收複他們手上的權力,除了打之外,陸遠還真沒有什麽好辦法。
“一年,給他們一年,也給朕一年,一年之後,若是不識相的話,那朕就讓他們識相。”
良久後,陸遠拿起朱筆,開始起草聖旨。
翌日。
陸遠召開朝會。
“諸位,當今高句麗屢屢侵犯邊疆。
焚掠屠戮,致邊氓轉徙,哀鴻遍野;
蹂踐田畝,令邦本搖蕩,國勢堪虞。
朕欲出軍遠征,眾卿以為如何?”
陸遠端坐龍椅之上,看著下方那些表麵恭敬的臣子,開口詢問道。
“陛下,臣有諫言。
陛下,臣以為此舉當慎之又慎。
我大隋雖兵強馬壯,糧草充足。
然高句麗地勢複雜,氣候多變。
昔年高祖文皇帝,聖德禦宇,威服四方,揮師高句麗,雖師出有名,誌在揚威異域。
然將士們長途跋涉,疲憊不堪,水土不服者眾多,疫病流行,戰力銳減。
糧草運輸亦困難重重,損耗巨大,最終不得不無功而返。
此役不僅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更讓無數將士埋骨他鄉,百姓也因繁重的徭役,賦稅苦不堪言。
如今,雖我大隋國力漸盛,但民生尚未完全恢複。
高句麗雖屢犯邊境,然其地偏遠,得其地不足以富國,得其民不足以強兵。
臣以為,可先以懷柔之策,遣使者曉以利害,使其知敬畏,不敢再犯,待到國力增長,再做它圖為好。”
陸遠的話剛說出口,高熲就跳出來反對道。
“陛下,太常所言及時,臣以為當下應以修養民生為主,遠征之事不急一時。”
賀若弼此時也跳出來開口道。
“愛卿所言確實有些道理。
可若是放之不管,那高句麗之輩,怕是要今日掠一城,明日掠兩城,四周蠻夷也將窺視中原。
大隋將永不得安。”
陸遠搖了搖頭,對於這兩位,雖然他們也算是背靠世家,但也算真正忠臣了。
楊廣若是聽了他們倆的話,隋朝也能多續命一番。
“這樣,朕這有一封聖旨。
朕要告訴天下,朕要招募精銳新軍,遠征高句麗。
如此一來,既能威懾高句麗,另外訓練新軍時,也能讓大隋百姓休養一些時日。”
陸遠敲了敲桌子對眾人開口道。
“這.......”
賀若弼和高熲對視一眼,一時間也沒有再說什麽。
這好像確實是個辦法,雖然養新軍也要花不少錢,特別是這種天子指定訓練的新軍,那肯定是按照精銳去的,花的錢就更多了。
可這一筆花銷,總比出兵遠征花的少不是。
其他朝臣,對於陸遠的這一舉動,也沒有太多的說法。
他們雖然是世家,但楊廣也是世家出身。
他們這些世家雖然能扼製一下天子,可畢竟天子不是傀儡,大家也不想和天子拚個你死我活。
天子訓練新軍,又沒搶他們人,沒搶他們地,搶他們錢,練就練唄。
難道楊廣還能用新軍打他們不成?
“嗯。”
見沒人反對之後,陸遠對後麵的一個小太監使了個眼色。
小太監很快就掏出來一份聖旨。
查閱的大量的奏折,又對著輿圖一點點探索,身邊還有著一幅手繪的後世地圖。
陸遠雖然有不少關於隋朝曆史的記憶,但史書終歸是史書,有些東西,記載多少有些偏頗。
“老楊還是有點東西的。
但........不多。”
經過五天的資料查詢後,陸遠不由感慨了一句。
這次確實是天胡開局,但也可以說是外強中幹的半地獄開局了。
關隴世家的權力,大到超出了陸遠的想象。
隋朝確實是富,但富的是國,富的是世家,民嘛,一言難盡。
這和楊堅的起家有關係,縱觀曆史,一個朝代的開創,若是沒有經過大的流血事件,那麽這個王朝就一定會有大坑。
而經過了大戰開創的王朝,那就不同了。
原因很簡單,戰爭往往是能最快打破階級,並且重新分配利益最直接的途徑。
在重新分配利益之後,王朝開創初期,各種資源的兼並都不嚴重,定會是民心所向。
那麽二代皇帝,三代皇帝要是有點能力的話。
那就能有很大的作為空間。
很容易就可以把一個王朝帶入盛世。
而到了王朝中後期,利益分配固化,那麽朝廷上就會出現各種官僚集團,民心也基本上散了。
若是皇帝強,最多也就是中興之主,若是皇帝弱,弄不好就是亡國之君。
很難再把帝國帶迴到開國初期的那種盛況。
可若是沒有經過大戰打拚,而是通過奪位的話。
那這新起的王朝可就有些困難了。
比如王莽,一代而亡。
比如晉朝,嚴格來說,晉朝也算的上二代而亡了,後麵隻不過是割據一方而已,還被北方打的抬不起頭。
比如隋朝,二代而亡。
比如宋朝,也是偏居一隅,嗯,大宋基本就沒有大統一過,說是中原王朝,可中原在大宋時期,大部分情況都處於丟了的狀態。
所以,楊廣雖然是二代皇帝,可大隋卻已經麵臨著其他王朝中後期的情況。
甚至於比之其他王朝中後期更慘,其他王朝的世家,可沒這麽強勢。
雖然楊堅在世的時候,也打壓過關隴世家,但損失不小,收獲不大。
在查閱完資料之後,陸遠也明白了楊廣為什麽急著要搞洛陽了,為什麽在位十幾年,在長安住的日子,還沒在船上住的多了。
長安看似是天子的長安,實則卻是世家的長安,一旦世家真要對長安動手。
不需要動兵,隻要把糧路一斷,長安就會餓殍遍地。
這還僅僅隻是一個不撕破臉皮的手段,餓上一段時間後,跳出來說關中受災,沒糧,那皇帝也隻能忍著。
萬一這世家要撕破臉皮的話,等長安餓殍遍地的時候,再安排軍隊一進攻,那天子就是甕中之鱉。
所以楊廣初登基的時候,真就是看著世家的臉色過日子。
“要天街踏盡公卿骨嗎?損失有點大,不太劃算.......
科舉也不太行,不完整的科舉製度,都已經引起世家的警惕,若是再完善一番,世家就該反了。”
陸遠在大殿中緩緩踱步,大隋是世家的大隋,世家有糧,有地,有人。
誰也不知道他們到底藏了多少隱戶,養了多少私兵。
別看他們那些當權的人都在朝堂之上,可他們的主力,卻是在老家。
朝廷上這些就算是全殺了,也動搖不了世家的根本。
“唉......一時間除了武力還真沒有什麽太好的辦法。”
反複踱步一番後,陸遠發現一個很尷尬的事情,這些關隴世家是不可能交出軍權的。
甚至就是有利在前,他們估計都不會輕易交出兵權。
畢竟剛從亂世走出來,手上兵權的重要性,他們都清清楚楚。
即便是交出開府的府兵,也不可能交出私兵。
所以想要收複他們手上的權力,除了打之外,陸遠還真沒有什麽好辦法。
“一年,給他們一年,也給朕一年,一年之後,若是不識相的話,那朕就讓他們識相。”
良久後,陸遠拿起朱筆,開始起草聖旨。
翌日。
陸遠召開朝會。
“諸位,當今高句麗屢屢侵犯邊疆。
焚掠屠戮,致邊氓轉徙,哀鴻遍野;
蹂踐田畝,令邦本搖蕩,國勢堪虞。
朕欲出軍遠征,眾卿以為如何?”
陸遠端坐龍椅之上,看著下方那些表麵恭敬的臣子,開口詢問道。
“陛下,臣有諫言。
陛下,臣以為此舉當慎之又慎。
我大隋雖兵強馬壯,糧草充足。
然高句麗地勢複雜,氣候多變。
昔年高祖文皇帝,聖德禦宇,威服四方,揮師高句麗,雖師出有名,誌在揚威異域。
然將士們長途跋涉,疲憊不堪,水土不服者眾多,疫病流行,戰力銳減。
糧草運輸亦困難重重,損耗巨大,最終不得不無功而返。
此役不僅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更讓無數將士埋骨他鄉,百姓也因繁重的徭役,賦稅苦不堪言。
如今,雖我大隋國力漸盛,但民生尚未完全恢複。
高句麗雖屢犯邊境,然其地偏遠,得其地不足以富國,得其民不足以強兵。
臣以為,可先以懷柔之策,遣使者曉以利害,使其知敬畏,不敢再犯,待到國力增長,再做它圖為好。”
陸遠的話剛說出口,高熲就跳出來反對道。
“陛下,太常所言及時,臣以為當下應以修養民生為主,遠征之事不急一時。”
賀若弼此時也跳出來開口道。
“愛卿所言確實有些道理。
可若是放之不管,那高句麗之輩,怕是要今日掠一城,明日掠兩城,四周蠻夷也將窺視中原。
大隋將永不得安。”
陸遠搖了搖頭,對於這兩位,雖然他們也算是背靠世家,但也算真正忠臣了。
楊廣若是聽了他們倆的話,隋朝也能多續命一番。
“這樣,朕這有一封聖旨。
朕要告訴天下,朕要招募精銳新軍,遠征高句麗。
如此一來,既能威懾高句麗,另外訓練新軍時,也能讓大隋百姓休養一些時日。”
陸遠敲了敲桌子對眾人開口道。
“這.......”
賀若弼和高熲對視一眼,一時間也沒有再說什麽。
這好像確實是個辦法,雖然養新軍也要花不少錢,特別是這種天子指定訓練的新軍,那肯定是按照精銳去的,花的錢就更多了。
可這一筆花銷,總比出兵遠征花的少不是。
其他朝臣,對於陸遠的這一舉動,也沒有太多的說法。
他們雖然是世家,但楊廣也是世家出身。
他們這些世家雖然能扼製一下天子,可畢竟天子不是傀儡,大家也不想和天子拚個你死我活。
天子訓練新軍,又沒搶他們人,沒搶他們地,搶他們錢,練就練唄。
難道楊廣還能用新軍打他們不成?
“嗯。”
見沒人反對之後,陸遠對後麵的一個小太監使了個眼色。
小太監很快就掏出來一份聖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