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爹娘,孩兒不孝了!
國運扮演:漢使怎麽扮演?死這! 作者:葉落瀟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平定了叛亂之後不久。
吐蕃再次出兵沙洲。
此時沙洲有了西域十幾國的唐協軍加入,再加上陸遠的及時支援。
沙洲一戰打的還算順利。
但是,吐蕃卻沒有輕易放棄對西域這一部大唐孤軍的進攻。
沙洲一戰受挫之後。
吐蕃從河西走廊各地,調動了大量的人力,重新將瓜州城修築了起來。
瓜州,沙洲兩地遙遙相對。
局勢一時間嚴重了許多,雙方的交戰也變成持久戰。
好在先前陸遠已經將西域一眾小國打服,不然的話,這次還真有可能後院失火。
不過陸遠也無法長期留在沙洲,畢竟這裏離龜茲太遠。
於是在對峙了兩個月,在吐蕃攻勢較為疲弱之後。
陸遠就率軍離開了沙洲,但也將西洲的一千西域軍,調到了沙洲協助守城。
.............
大曆四年,公元771年,嶺南蠻酋帥梁崇牽造反。
原本就虛弱,且無力牽製吐蕃的大唐,再次陷入到了內部平叛之中。
這就讓先前還有些提防大唐的吐蕃。
能夠完全放開手腳,來對付安西各州了。
但是,由於信息的閉塞,陸遠並不知道此時大唐的變化。
畢竟梁崇牽的造反,在曆史上那隻是一個很小的事情,小到都沒什麽太多記載。
而且這一時間段,安史之亂剛剛結束不久,大唐內部的亂子多了去了。
所以,並沒有第一時間往沙洲增兵。
於是,在大曆四年六月。
吐蕃先是如往常一般,從瓜州派出幾千人,對沙洲進行襲擾。
同時,切斷了沙洲對外的探馬。
六月中旬。
這天,周鼎如同往常一般來到東門城牆之上,一麵安撫軍士,同時查探一番敵情。
隻是這看著看著,周鼎就發現了一些不對勁的地方。
今天這東門之外的吐蕃人,似乎多了許多。
“報,報,刺史,吐蕃主力出現在南門,還請刺史調派援兵。”
就在此時,一個傳令軍飛跑了過來道。
“報,刺史,北門,北門有吐蕃主力.........”
還沒等周鼎做出決斷,又有一名傳令兵跑來。
“快,調遣預備軍頂上去。
備防。
另遣一隊人馬,從西門衝出,前去求援。”
聽到兩人的匯報之後,周鼎立刻做出決斷,並讓東門城牆上的守軍準備迎敵。
此時,他哪還不清楚這是吐蕃增兵了。
“報,刺史,西門,西門受到吐蕃主力進攻,校尉讓我前來求援。”
在周鼎下達出西門前去求援的命令後,西門的傳令兵就跑了過來。
“據城死守,但願韓將軍,能夠收到沙洲消息,前來支援吧。”
聽到西門傳令兵的匯報之後,周鼎那懸著的心,可算是死了。
四麵全部被包圍,這一仗,估計是他最後一仗了。
三日後,天色漸晚,西麵的殘陽似血一般猩紅。
沙洲城中。
周鼎和僅剩的三十多位將士聚在了城牆之上。
周鼎手中緊緊的抓著旗杆,旗杆上是一麵殘破的大唐安西軍旗。
旗幟上以黑色為底,書“安西”兩字,另配虎頭圖案。
隻是此時,安西二字已經殘破,虎頭圖案,也已經染血。
地上是一地的屍體,有唐軍的,有西域軍的,還有吐蕃軍的。
不遠處,是一群漸漸圍攏過來的吐蕃軍。
“弟兄們,可懼一死?”
稍稍歇息了一下後,周鼎撐著旗杆緩緩站起身來,看向身後的三十多人詢問道。
“將軍,我們能和您一個刺史戰死一處,這輩子也算是值得了,況且戍邊是十四年,斬殺的蠻夷不下三十人,也算夠了。”
邊上一個斷去一臂的唐兵,抓著周鼎,借力起身後說道。
“沒錯,這些年戍邊,早就見慣了生死,若能再換上幾個就更好了。”
又一個士兵開口道。
“阿耶,阿娘,孩兒十幾年未曾歸家,讓二老擔心了,是孩兒不孝了,孩兒今天要為國盡忠了。”
這時,又有一個士兵,對著遠處的東方高喊了一句。
“爹娘,自古忠孝兩難全,孩兒今日隻能盡忠了!
殺!”
隨著這人的一嗓子下來,周鼎和剩下的三十幾人,紛紛紅了眼,其中一個士兵率先抄起地上的一麵盾牌,就朝圍上來的吐蕃軍衝了過去。
“殺!!!”
隨著第一個衝出去,其他人也沒有猶豫,紛紛拿著自己武器,朝吐蕃軍衝了過去。
六百唐軍,在七萬吐蕃軍的攻勢下,堅守沙洲三日。
最後,沙洲刺史周鼎戰死,城中六百將士,盡數戰死。
............
“嘶.........一句爹娘真的破防了。”
“自古忠孝難兩全啊!
戍邊十幾年都沒迴去,唉.......”
“天下哪有什麽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負重前行而已。
別說是大唐了,就是咱們現在,戍邊也是很辛苦的。”
“致敬了。”
“有種不太好的感覺,上次義父扮演李願的時候。
雖然大唐一直有動蕩,但似乎並沒有對河西出兵的事情。
你們說,會不會.........”
“不可能!當年義父扮演耿恭的時候,三百將士守孤城,即便最後打的隻剩二十多人 ,大漢也沒有放棄義父他們。
這安西都護府足足有數千上萬人,大唐怎麽會放棄?
義父扮演李願的時候,義父那是文人扮演,不是遊山玩水,就是詩詞歌賦。
沒有邊軍的鏡頭是很正常的好吧。”
“不一樣啊!大漢那會是巔峰時期,可以是大漢自漢武帝之後,就一直是巔峰時期,大唐這明顯是走下坡路了。”
“所以耿恭是困難模式,這次是煉獄模式,估計義父是真沒援軍了。
不然的話,義父也不可能在第一年的時候,就自己鍛造武器,鑄造錢幣的。”
............
大曆四年,六月下旬。
在破開沙洲城後。
吐蕃軍再次朝伊州進軍。
沙洲還有西域兵協助守城,而伊州,卻僅僅隻有四百唐軍。
僅僅一天不到。
伊州失守,刺史袁光庭戰死,四百將士近乎全數戰死。
僅有十餘人,在袁光庭發現吐蕃大軍後,就被他派去龜茲求援,這才幸免於難。
七月初。
吐蕃大軍進攻西州。
西州城破,此時李琇璋戰死,三百守城將士盡數戰死。
而在此時,遠在龜茲的陸遠,才收到了伊州探馬傳來的情報。
當陸遠率軍前往西州的時候,半路上恰巧就遇到了從西州出來的吐蕃大軍。
兩軍相遇之際,雙方間隔不到二十裏,這種情況下,避戰已然沒有可能。
(卡文卡的有點厲害,寫作戰場景吧,似乎又沒有太多可寫,因為前麵寫過很多作戰場景了。
不寫作戰場景吧,幾千邊軍在西域紮根,主打的就是一個作戰........)
吐蕃再次出兵沙洲。
此時沙洲有了西域十幾國的唐協軍加入,再加上陸遠的及時支援。
沙洲一戰打的還算順利。
但是,吐蕃卻沒有輕易放棄對西域這一部大唐孤軍的進攻。
沙洲一戰受挫之後。
吐蕃從河西走廊各地,調動了大量的人力,重新將瓜州城修築了起來。
瓜州,沙洲兩地遙遙相對。
局勢一時間嚴重了許多,雙方的交戰也變成持久戰。
好在先前陸遠已經將西域一眾小國打服,不然的話,這次還真有可能後院失火。
不過陸遠也無法長期留在沙洲,畢竟這裏離龜茲太遠。
於是在對峙了兩個月,在吐蕃攻勢較為疲弱之後。
陸遠就率軍離開了沙洲,但也將西洲的一千西域軍,調到了沙洲協助守城。
.............
大曆四年,公元771年,嶺南蠻酋帥梁崇牽造反。
原本就虛弱,且無力牽製吐蕃的大唐,再次陷入到了內部平叛之中。
這就讓先前還有些提防大唐的吐蕃。
能夠完全放開手腳,來對付安西各州了。
但是,由於信息的閉塞,陸遠並不知道此時大唐的變化。
畢竟梁崇牽的造反,在曆史上那隻是一個很小的事情,小到都沒什麽太多記載。
而且這一時間段,安史之亂剛剛結束不久,大唐內部的亂子多了去了。
所以,並沒有第一時間往沙洲增兵。
於是,在大曆四年六月。
吐蕃先是如往常一般,從瓜州派出幾千人,對沙洲進行襲擾。
同時,切斷了沙洲對外的探馬。
六月中旬。
這天,周鼎如同往常一般來到東門城牆之上,一麵安撫軍士,同時查探一番敵情。
隻是這看著看著,周鼎就發現了一些不對勁的地方。
今天這東門之外的吐蕃人,似乎多了許多。
“報,報,刺史,吐蕃主力出現在南門,還請刺史調派援兵。”
就在此時,一個傳令軍飛跑了過來道。
“報,刺史,北門,北門有吐蕃主力.........”
還沒等周鼎做出決斷,又有一名傳令兵跑來。
“快,調遣預備軍頂上去。
備防。
另遣一隊人馬,從西門衝出,前去求援。”
聽到兩人的匯報之後,周鼎立刻做出決斷,並讓東門城牆上的守軍準備迎敵。
此時,他哪還不清楚這是吐蕃增兵了。
“報,刺史,西門,西門受到吐蕃主力進攻,校尉讓我前來求援。”
在周鼎下達出西門前去求援的命令後,西門的傳令兵就跑了過來。
“據城死守,但願韓將軍,能夠收到沙洲消息,前來支援吧。”
聽到西門傳令兵的匯報之後,周鼎那懸著的心,可算是死了。
四麵全部被包圍,這一仗,估計是他最後一仗了。
三日後,天色漸晚,西麵的殘陽似血一般猩紅。
沙洲城中。
周鼎和僅剩的三十多位將士聚在了城牆之上。
周鼎手中緊緊的抓著旗杆,旗杆上是一麵殘破的大唐安西軍旗。
旗幟上以黑色為底,書“安西”兩字,另配虎頭圖案。
隻是此時,安西二字已經殘破,虎頭圖案,也已經染血。
地上是一地的屍體,有唐軍的,有西域軍的,還有吐蕃軍的。
不遠處,是一群漸漸圍攏過來的吐蕃軍。
“弟兄們,可懼一死?”
稍稍歇息了一下後,周鼎撐著旗杆緩緩站起身來,看向身後的三十多人詢問道。
“將軍,我們能和您一個刺史戰死一處,這輩子也算是值得了,況且戍邊是十四年,斬殺的蠻夷不下三十人,也算夠了。”
邊上一個斷去一臂的唐兵,抓著周鼎,借力起身後說道。
“沒錯,這些年戍邊,早就見慣了生死,若能再換上幾個就更好了。”
又一個士兵開口道。
“阿耶,阿娘,孩兒十幾年未曾歸家,讓二老擔心了,是孩兒不孝了,孩兒今天要為國盡忠了。”
這時,又有一個士兵,對著遠處的東方高喊了一句。
“爹娘,自古忠孝兩難全,孩兒今日隻能盡忠了!
殺!”
隨著這人的一嗓子下來,周鼎和剩下的三十幾人,紛紛紅了眼,其中一個士兵率先抄起地上的一麵盾牌,就朝圍上來的吐蕃軍衝了過去。
“殺!!!”
隨著第一個衝出去,其他人也沒有猶豫,紛紛拿著自己武器,朝吐蕃軍衝了過去。
六百唐軍,在七萬吐蕃軍的攻勢下,堅守沙洲三日。
最後,沙洲刺史周鼎戰死,城中六百將士,盡數戰死。
............
“嘶.........一句爹娘真的破防了。”
“自古忠孝難兩全啊!
戍邊十幾年都沒迴去,唉.......”
“天下哪有什麽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負重前行而已。
別說是大唐了,就是咱們現在,戍邊也是很辛苦的。”
“致敬了。”
“有種不太好的感覺,上次義父扮演李願的時候。
雖然大唐一直有動蕩,但似乎並沒有對河西出兵的事情。
你們說,會不會.........”
“不可能!當年義父扮演耿恭的時候,三百將士守孤城,即便最後打的隻剩二十多人 ,大漢也沒有放棄義父他們。
這安西都護府足足有數千上萬人,大唐怎麽會放棄?
義父扮演李願的時候,義父那是文人扮演,不是遊山玩水,就是詩詞歌賦。
沒有邊軍的鏡頭是很正常的好吧。”
“不一樣啊!大漢那會是巔峰時期,可以是大漢自漢武帝之後,就一直是巔峰時期,大唐這明顯是走下坡路了。”
“所以耿恭是困難模式,這次是煉獄模式,估計義父是真沒援軍了。
不然的話,義父也不可能在第一年的時候,就自己鍛造武器,鑄造錢幣的。”
............
大曆四年,六月下旬。
在破開沙洲城後。
吐蕃軍再次朝伊州進軍。
沙洲還有西域兵協助守城,而伊州,卻僅僅隻有四百唐軍。
僅僅一天不到。
伊州失守,刺史袁光庭戰死,四百將士近乎全數戰死。
僅有十餘人,在袁光庭發現吐蕃大軍後,就被他派去龜茲求援,這才幸免於難。
七月初。
吐蕃大軍進攻西州。
西州城破,此時李琇璋戰死,三百守城將士盡數戰死。
而在此時,遠在龜茲的陸遠,才收到了伊州探馬傳來的情報。
當陸遠率軍前往西州的時候,半路上恰巧就遇到了從西州出來的吐蕃大軍。
兩軍相遇之際,雙方間隔不到二十裏,這種情況下,避戰已然沒有可能。
(卡文卡的有點厲害,寫作戰場景吧,似乎又沒有太多可寫,因為前麵寫過很多作戰場景了。
不寫作戰場景吧,幾千邊軍在西域紮根,主打的就是一個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