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安西仍在
國運扮演:漢使怎麽扮演?死這! 作者:葉落瀟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馬九,你發什麽癲呢?這大雪天的叫喚什麽?”
城門校尉剛迴到城樓,一人就開口喊住了他。
“衛長,衛長,安西軍,安西軍迴來了。”
城門校尉連忙舉著手上的令牌和絹書開口道。
“安西軍?魯陽........是他,沒錯了,是他們......”
監門衛聽到安西軍三字後,他接過令牌的手,都有些顫抖。
但看到令牌上的名字後神情更是激動異常。
“快,人在哪,快帶我去。”
看了一番令牌之後,監門衛抓著城門校尉的手臂道。
“衛長,魯將軍他們就在城門口。”
城門校尉連忙迴複道。
得到城門校尉的迴複後,監門衛快步朝城牆下而去。
走到城門門口後,看著城門口的一隊騎兵,臉上不由露出幾分恍惚之色。
“齊征?將軍你看,那是不是齊征?”
魯陽邊上的副手,仔細的打量了一番監門衛,而後對魯陽開口道。
“原安西都護府下,武威軍玄甲營三旅旅帥齊征,見過校尉。”
就在魯陽還在打量監門衛到底是不是齊征的時候。
“齊征!你還活著,你這..........”
見到昔日的戰友,魯陽等人快速下馬,走到齊征麵前上下打量了起來。
“校尉.....走,此處風雪甚大,入城飲兩杯暖暖身子.......”
齊征抓著魯陽的手道。
“這......不妥,敘舊之事日後也可,今日我乃奉命迴朝,上告陛下西域事宜,不可逗留。”
魯陽擺了擺頭道。
“放心,這其中事情我會安排的,你們這般也見不到陛下,走,先上城樓。”
齊征再次開口道。
“齊征,安西都護府還有幾千弟兄在等著迴信,能早一刻鍾上稟陛下,我們就能早一刻鍾,將消息帶迴去,弟兄們也能早一刻鍾知道大唐的事情。”
魯陽再次拒絕道。
“你......好,我親自領你們前去。
馬九,守好城門,不可鬆懈。”
聽到魯陽這樣說後,齊征也沒有再強求什麽。
而是打算親自帶魯陽前去上稟天子。
“齊征,你現在是何官職?這怎麽.......”
見到齊征有要帶他們前去麵見天子的意思後,魯陽有些好奇的詢問道。
“從五品監門衛,主要就是守好這尚勤門,也算是陛下親衛之一了,總之能讓快些見到陛下就行。
對了,安西軍中還有多少弟兄?”
齊征迴複了一句,而後看向魯陽詢問道。
“六千七百三十三人,但瓜州,沙州,伊州,西州四地丟了,折損了不少弟兄。”
魯陽歎息一聲道。
“嗯,不想,我齊征的弟兄,大多還在安西啊!”
聽到魯陽的迴複後,齊征麵露苦色道。
“這話什麽意思?”
魯陽追問道。
“迴來的弟兄們,在平叛之後,戰死七成有餘,剩下的也多有傷病。
平叛之後,還全手全腳的,不到千人,我一小小旅帥,都成了長安監門衛,唉........”
齊征麵露憂傷道。
“叛軍可恨!”
聽完齊征的話後,魯陽有些咬牙的吐出四個字。
............
“兩萬安西軍的運氣,未免也太差了些吧。
迴來平叛的萬人十不存一,沒有迴來的一萬人,於朝廷斷絕往來二十多年。”
“這一萬安西軍還是調迴來的邊軍精銳,損失都這麽大。
那大唐內部的兵馬損失隻會更大。
我算是明白,為什麽大唐無力救援了。
隻是,大唐這麽強,這叛軍又是什麽情況?太離譜了吧。”
“打什麽內戰啊!有這能力,直接外出不是更好?
若是沒有這場叛亂,那什麽吐蕃,迴紇,沙陀敢叫喚?”
“突然覺得,就大唐這情況,義父帶兵戍邊反而更好。”
“其實也不是那麽差吧,義父之前扮演李願的時候,大唐什麽情況,大家也看到了。”
“嗬,看到了,是看到了,雖然那次扮演中,詩詞多是一些偏上層人士的描寫。
以及一些景色方麵的描寫。
可是,你難道不覺得,那寥寥幾首描寫民生的詩,更加的深入人心,更加的無法忘懷嗎?
比如李紳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比如白居易的《觀刈麥》《賣炭翁》,這些描述,義父扮演的時候,可是親眼所見。”
............
長安,朝堂之上。
此時,唐德宗李適正在召開朝會。
由於年初的時候,大唐正式頒布了兩稅法。
這一法令的頒布,給大唐今年的稅收帶來極大的增加。
而且由於令法初行,很多官員還不知道該怎麽從中貪腐。
所以,這一年下來,朝廷的收益提高了,百姓的生活,卻沒有太大影響。
這會,唐德宗正在和一眾大臣商議著稅法中的一些事宜。
朝中眾人,這會都是高高興興的。
“陛下,尚勤門監門衛領一隊軍士候在皇宮之外,聽聞是從安西都護府歸來的將士,想要上稟陛下西域事宜。”
就在朝中眾人商議的起勁之際,一個小太監來到李適身邊匯報道。
“這些小事還要見朕?讓他們上呈兵部不就行了?
嗯?等等,你剛剛說他們是從哪歸來的將士?”
李適開始的時候精力集中在與朝臣的討論上,就沒有多在意的迴了一句。
但剛說完就覺得有些不對,連忙再次詢問了一句。
一眾朝臣聽到李適的問詢之後,也是紛紛停下了討論,將注意力集中了過來。
“陛下,是從安西都護府迴來。
安西信使迴來了,龜茲城仍在。”
小太監再次迴複道。
在小太監這話說完之後。
大殿之中頓時一靜,諾大的宮殿中,竟無一絲聲響,仿佛是連唿吸聲,都在這一刻停滯了一般。
“噠.......”
突然,一個物件破碎的聲音響起,打破了大殿之中的寧靜。
眾人看去,隻見是兵部尚書李勉手中的玉圭墜地,碎成數段發出的聲響。
“宣,快宣!快宣!”
李適此時也顧不上失態,連忙對那報信的小太監吩咐道。
安西都護府,自從大曆元年,郭昕擔任節度使後不久,河西走廊被吐蕃侵占後 。
就和大唐失去了一切聯係。
至今,已經有十五年未通書信,但吐蕃強大,這一部孤軍,在那大漠之中,隻怕是早就兇多吉少了。
所以朝堂之上,大家都很默契的認為安西已經失守了。
卻不想,這時候居然有人從安西迴來了。
這對於大唐來說,可太重要了,安西守軍尚在,那就說明西域還在大唐手中。
如今大唐國力日漸恢複,到時候,要是而後安西守軍裏外相合,對河西走廊的吐蕃軍,來一個內外夾擊,這河西之地,也就能重迴大唐了。
城門校尉剛迴到城樓,一人就開口喊住了他。
“衛長,衛長,安西軍,安西軍迴來了。”
城門校尉連忙舉著手上的令牌和絹書開口道。
“安西軍?魯陽........是他,沒錯了,是他們......”
監門衛聽到安西軍三字後,他接過令牌的手,都有些顫抖。
但看到令牌上的名字後神情更是激動異常。
“快,人在哪,快帶我去。”
看了一番令牌之後,監門衛抓著城門校尉的手臂道。
“衛長,魯將軍他們就在城門口。”
城門校尉連忙迴複道。
得到城門校尉的迴複後,監門衛快步朝城牆下而去。
走到城門門口後,看著城門口的一隊騎兵,臉上不由露出幾分恍惚之色。
“齊征?將軍你看,那是不是齊征?”
魯陽邊上的副手,仔細的打量了一番監門衛,而後對魯陽開口道。
“原安西都護府下,武威軍玄甲營三旅旅帥齊征,見過校尉。”
就在魯陽還在打量監門衛到底是不是齊征的時候。
“齊征!你還活著,你這..........”
見到昔日的戰友,魯陽等人快速下馬,走到齊征麵前上下打量了起來。
“校尉.....走,此處風雪甚大,入城飲兩杯暖暖身子.......”
齊征抓著魯陽的手道。
“這......不妥,敘舊之事日後也可,今日我乃奉命迴朝,上告陛下西域事宜,不可逗留。”
魯陽擺了擺頭道。
“放心,這其中事情我會安排的,你們這般也見不到陛下,走,先上城樓。”
齊征再次開口道。
“齊征,安西都護府還有幾千弟兄在等著迴信,能早一刻鍾上稟陛下,我們就能早一刻鍾,將消息帶迴去,弟兄們也能早一刻鍾知道大唐的事情。”
魯陽再次拒絕道。
“你......好,我親自領你們前去。
馬九,守好城門,不可鬆懈。”
聽到魯陽這樣說後,齊征也沒有再強求什麽。
而是打算親自帶魯陽前去上稟天子。
“齊征,你現在是何官職?這怎麽.......”
見到齊征有要帶他們前去麵見天子的意思後,魯陽有些好奇的詢問道。
“從五品監門衛,主要就是守好這尚勤門,也算是陛下親衛之一了,總之能讓快些見到陛下就行。
對了,安西軍中還有多少弟兄?”
齊征迴複了一句,而後看向魯陽詢問道。
“六千七百三十三人,但瓜州,沙州,伊州,西州四地丟了,折損了不少弟兄。”
魯陽歎息一聲道。
“嗯,不想,我齊征的弟兄,大多還在安西啊!”
聽到魯陽的迴複後,齊征麵露苦色道。
“這話什麽意思?”
魯陽追問道。
“迴來的弟兄們,在平叛之後,戰死七成有餘,剩下的也多有傷病。
平叛之後,還全手全腳的,不到千人,我一小小旅帥,都成了長安監門衛,唉........”
齊征麵露憂傷道。
“叛軍可恨!”
聽完齊征的話後,魯陽有些咬牙的吐出四個字。
............
“兩萬安西軍的運氣,未免也太差了些吧。
迴來平叛的萬人十不存一,沒有迴來的一萬人,於朝廷斷絕往來二十多年。”
“這一萬安西軍還是調迴來的邊軍精銳,損失都這麽大。
那大唐內部的兵馬損失隻會更大。
我算是明白,為什麽大唐無力救援了。
隻是,大唐這麽強,這叛軍又是什麽情況?太離譜了吧。”
“打什麽內戰啊!有這能力,直接外出不是更好?
若是沒有這場叛亂,那什麽吐蕃,迴紇,沙陀敢叫喚?”
“突然覺得,就大唐這情況,義父帶兵戍邊反而更好。”
“其實也不是那麽差吧,義父之前扮演李願的時候,大唐什麽情況,大家也看到了。”
“嗬,看到了,是看到了,雖然那次扮演中,詩詞多是一些偏上層人士的描寫。
以及一些景色方麵的描寫。
可是,你難道不覺得,那寥寥幾首描寫民生的詩,更加的深入人心,更加的無法忘懷嗎?
比如李紳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比如白居易的《觀刈麥》《賣炭翁》,這些描述,義父扮演的時候,可是親眼所見。”
............
長安,朝堂之上。
此時,唐德宗李適正在召開朝會。
由於年初的時候,大唐正式頒布了兩稅法。
這一法令的頒布,給大唐今年的稅收帶來極大的增加。
而且由於令法初行,很多官員還不知道該怎麽從中貪腐。
所以,這一年下來,朝廷的收益提高了,百姓的生活,卻沒有太大影響。
這會,唐德宗正在和一眾大臣商議著稅法中的一些事宜。
朝中眾人,這會都是高高興興的。
“陛下,尚勤門監門衛領一隊軍士候在皇宮之外,聽聞是從安西都護府歸來的將士,想要上稟陛下西域事宜。”
就在朝中眾人商議的起勁之際,一個小太監來到李適身邊匯報道。
“這些小事還要見朕?讓他們上呈兵部不就行了?
嗯?等等,你剛剛說他們是從哪歸來的將士?”
李適開始的時候精力集中在與朝臣的討論上,就沒有多在意的迴了一句。
但剛說完就覺得有些不對,連忙再次詢問了一句。
一眾朝臣聽到李適的問詢之後,也是紛紛停下了討論,將注意力集中了過來。
“陛下,是從安西都護府迴來。
安西信使迴來了,龜茲城仍在。”
小太監再次迴複道。
在小太監這話說完之後。
大殿之中頓時一靜,諾大的宮殿中,竟無一絲聲響,仿佛是連唿吸聲,都在這一刻停滯了一般。
“噠.......”
突然,一個物件破碎的聲音響起,打破了大殿之中的寧靜。
眾人看去,隻見是兵部尚書李勉手中的玉圭墜地,碎成數段發出的聲響。
“宣,快宣!快宣!”
李適此時也顧不上失態,連忙對那報信的小太監吩咐道。
安西都護府,自從大曆元年,郭昕擔任節度使後不久,河西走廊被吐蕃侵占後 。
就和大唐失去了一切聯係。
至今,已經有十五年未通書信,但吐蕃強大,這一部孤軍,在那大漠之中,隻怕是早就兇多吉少了。
所以朝堂之上,大家都很默契的認為安西已經失守了。
卻不想,這時候居然有人從安西迴來了。
這對於大唐來說,可太重要了,安西守軍尚在,那就說明西域還在大唐手中。
如今大唐國力日漸恢複,到時候,要是而後安西守軍裏外相合,對河西走廊的吐蕃軍,來一個內外夾擊,這河西之地,也就能重迴大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