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劉伊妃錄歌
華娛:從神棍到大娛樂家 作者:快出欄的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2002年7月30日,香江mui-music音樂公司。
“mui”就是“梅”,這是梅燕芳自己的音樂公司,有唱片製作和發行、經紀業務、歌手包裝與推廣的一些列業務。
這家99年成立的公司,曾經先後培養出草蜢、許誌安、譚耀文、何韻詩、彭敬慈等知名歌手。
原始空2003年梅燕芳去世後,在遺囑中轉讓了0.01%股份給經紀人王敏惠,並授意她全權負責公司事宜。
結果她的母親和哥哥搶班奪權,惡意訴訟,最終使得王敏惠放棄了股份。
梅音也就轉入信托公司手中,沉寂於世。
今天的梅音迎來了一位公司有史以來年齡最小的客戶,劉伊妃。
“細佬,你對這個女仔很上心啊?”
路寬咧嘴笑笑:“她是我的搖錢樹來的嘛,我要捧紅她才有的賺嘅。”
梅燕芳看破不說破,此時卻有些同情自己工作室的員工。
無論是錄音師和陪唱,都對錄音棚裏的大陸小靚女有些無奈。。。
小劉啊小劉,你長得好看就算了,唱歌也那麽算了。
“伊妃,這段不要太急啦,歌曲開頭的正三和弦差不多走完你再進。”
“哦哦,好!”
小姑娘咬咬牙,迴想著這大半個月在張亞棟那裏的培訓,硬著頭皮又從頭再來。
梅燕芳看著她好像看到小時候的自己,當然天賦這一塊是沒得比,努力程度卻是共通的。
“阿寬,你這幾首歌確實挺適合她。”
路老板暗自苦笑,他用盡畢生的迴憶在腦海裏搜索著前世一幕幕ktv裏的記憶。
除了白花花的大腿和衛生間裏的苟合,算是東拚西湊地整了四五首少女風的歌曲給劉伊妃。
單論電影還是電視劇這些影視項目他都是手拿把攥,音樂還真是不在行,不是特別流行的他很難迴憶複刻。
這時候就是專業唱片公司發揮作用的時候了,他簡單地哼唱,有個雛形,再通過專業人員的加工,才使得這些歌曲得以麵世。
這張ep一共收錄了5首歌。
《暖暖》、《櫻花草》、《愛丫愛丫》、《bigbigworld》、《最初的夢想》。
都是溫暖、治愈、少女風,也有《最初的夢想》這樣立意積極的。
之所以還加了一首英文歌,主要是考慮到東南亞市場。
畢竟通過梅燕芳在香江的公司做包裝、發行,麵向的受眾不止內地,這也是選擇梅音沒有選擇張亞棟工作室的原因。
而劉伊妃的英文水平也足以駕馭。
錄製了一天,嗓子幹得要冒煙的小劉坐在梅燕芳家的二樓露台,雙手交疊在茶幾上,下巴無力地抵住。
弱小又無助。。。
劉曉麗在北平忙著給女兒準備禮服,還要過兩天才能來匯合,楊思維又要迴中傳參加期末考試,這一趟隻有路寬陪著她。
路老板倒是沒有再毒舌調侃她,他很同情小姑娘現在的心理狀態。
錄專輯根本不是像娛樂裏寫的那樣,抄幾首歌瞎幾把唱唱就結束。
像劉伊妃這樣的非專業歌手、甚至音樂小白,做這件事是非常吃力的。
我們時常能聽到草根演員、草根歌手的說法。
的確有些天賦異稟的演員和歌手,沒有經過專業技能培訓和科班學習就能展現出很好的業務能力。
但歌手還是比演員要難一些的。
就拿錄專輯這事兒來說吧,想要在專業的唱片公司錄製專輯,歌手最低最低要具備十二平均律的基礎樂理知識。
就像今天梅燕芳在錄影棚在和路寬說的一樣,不具備這些專業知識,首先歌手就無法建立最基本的調式認知。
什麽是調式認知?
就是一個歌手要懂得看樂譜來調整自己的起伏、高低,配合樂隊和配唱完成作品。
再深層次一點,她需要對於和弦的情感理解,和音理論和類型節奏張力有所認知。
因為每一個和弦都是被作曲者賦予了一定的情感傾向的,比如一級和弦就需要歌手延音、輕唱或者柔聲處理;
四級和弦就要爆發力、力量感,配合樂隊的強混,才能出效果,成為專輯中聽眾耳朵裏的內容。
很顯然,半路出家的劉伊妃已經迷失在這些專業深坑裏不能自拔。
即便選的這些歌都比較簡單。
路寬對此也是毫無辦法,表演上他能指導,唱歌他比劉伊妃還爛。
“別垂頭喪氣了,陪我散散步去。”
夕陽西下,恆安閣所在的豪宅區安全係數也高,路老板決定帶自家小員工去放鬆一下。
劉伊妃抬抬眼皮瞄了他一眼,不情不願地先下了樓梯。
“靠左走,癡線。”
路寬看著呆萌的小姑娘出門就靠右上大路,趕緊一把將她扯到自己左邊。
“哦。。。忘了。”
兩人就這麽沉默地前行。
半山腰上吹來濕鹹的海風,來往的車輛行人也極少,倒是讓劉伊妃的躁鬱稍微消解了一番。
“小路,你會不會覺得我太笨,演戲也不好,唱歌也不好?”
路老板沒有打擊他:“你是不是拿自己和梅姐比了,覺得她樣樣都行。”
“嗯。”
“其實你比她隻少一樣東西。”
“什麽?”
“人生閱曆。”
青年男女靠在夕陽下的半山欄杆,夕陽熹微的餘暉映照在劉伊妃吹彈可破的側顏,路寬甚至能看到她臉上細細的絨毛。
隻是這副俏麗麵容的主人仍然愁眉緊鎖著。
“人生閱曆?”
路寬循循善誘道:“梅姐4歲就登台賣唱,跑碼頭,她的經曆和磨練都完美地在舞台和大銀幕裏得以呈現。”
“你才多大?前路漫漫,沒必要這麽著急。”
劉曉麗不在身邊,但是路寬仿佛給了她很強的安全感,劉伊妃也娓娓吐露心聲。
“梅姐小時候生活很苦,我小時候是心裏很苦。”
“爸爸媽媽很早就離婚了,那時候我們還住在武漢,我鬧脾氣不願意家家(外婆)帶我,就一直纏著媽媽。”
“那時候她還在跳舞,我最喜歡看她跳的《天鵝之死》,她在台上跳,我就在下麵支著下巴看。”
“我就是那個時候愛上了表演,媽媽為了我放棄了舞蹈,我想完成她的心願。”
“後來又搬家,出國,在國外我也不太開心,一直被美國孩子欺負,也融入不了他們。”
小姑娘轉頭問道:“你說我這些算人生閱曆嗎?”
路寬心裏暗歎,不同的人生階段有不同的苦難。
對於4歲的梅燕芳來說,被母親用木棒抽著逼去跑碼頭、賣唱當然是了不得的苦痛迴憶。
但是對於10歲的劉伊妃來說,父母離婚,小公主的幸福家庭解體,已經是一座壓得她喘不上氣的大山了。
“mui”就是“梅”,這是梅燕芳自己的音樂公司,有唱片製作和發行、經紀業務、歌手包裝與推廣的一些列業務。
這家99年成立的公司,曾經先後培養出草蜢、許誌安、譚耀文、何韻詩、彭敬慈等知名歌手。
原始空2003年梅燕芳去世後,在遺囑中轉讓了0.01%股份給經紀人王敏惠,並授意她全權負責公司事宜。
結果她的母親和哥哥搶班奪權,惡意訴訟,最終使得王敏惠放棄了股份。
梅音也就轉入信托公司手中,沉寂於世。
今天的梅音迎來了一位公司有史以來年齡最小的客戶,劉伊妃。
“細佬,你對這個女仔很上心啊?”
路寬咧嘴笑笑:“她是我的搖錢樹來的嘛,我要捧紅她才有的賺嘅。”
梅燕芳看破不說破,此時卻有些同情自己工作室的員工。
無論是錄音師和陪唱,都對錄音棚裏的大陸小靚女有些無奈。。。
小劉啊小劉,你長得好看就算了,唱歌也那麽算了。
“伊妃,這段不要太急啦,歌曲開頭的正三和弦差不多走完你再進。”
“哦哦,好!”
小姑娘咬咬牙,迴想著這大半個月在張亞棟那裏的培訓,硬著頭皮又從頭再來。
梅燕芳看著她好像看到小時候的自己,當然天賦這一塊是沒得比,努力程度卻是共通的。
“阿寬,你這幾首歌確實挺適合她。”
路老板暗自苦笑,他用盡畢生的迴憶在腦海裏搜索著前世一幕幕ktv裏的記憶。
除了白花花的大腿和衛生間裏的苟合,算是東拚西湊地整了四五首少女風的歌曲給劉伊妃。
單論電影還是電視劇這些影視項目他都是手拿把攥,音樂還真是不在行,不是特別流行的他很難迴憶複刻。
這時候就是專業唱片公司發揮作用的時候了,他簡單地哼唱,有個雛形,再通過專業人員的加工,才使得這些歌曲得以麵世。
這張ep一共收錄了5首歌。
《暖暖》、《櫻花草》、《愛丫愛丫》、《bigbigworld》、《最初的夢想》。
都是溫暖、治愈、少女風,也有《最初的夢想》這樣立意積極的。
之所以還加了一首英文歌,主要是考慮到東南亞市場。
畢竟通過梅燕芳在香江的公司做包裝、發行,麵向的受眾不止內地,這也是選擇梅音沒有選擇張亞棟工作室的原因。
而劉伊妃的英文水平也足以駕馭。
錄製了一天,嗓子幹得要冒煙的小劉坐在梅燕芳家的二樓露台,雙手交疊在茶幾上,下巴無力地抵住。
弱小又無助。。。
劉曉麗在北平忙著給女兒準備禮服,還要過兩天才能來匯合,楊思維又要迴中傳參加期末考試,這一趟隻有路寬陪著她。
路老板倒是沒有再毒舌調侃她,他很同情小姑娘現在的心理狀態。
錄專輯根本不是像娛樂裏寫的那樣,抄幾首歌瞎幾把唱唱就結束。
像劉伊妃這樣的非專業歌手、甚至音樂小白,做這件事是非常吃力的。
我們時常能聽到草根演員、草根歌手的說法。
的確有些天賦異稟的演員和歌手,沒有經過專業技能培訓和科班學習就能展現出很好的業務能力。
但歌手還是比演員要難一些的。
就拿錄專輯這事兒來說吧,想要在專業的唱片公司錄製專輯,歌手最低最低要具備十二平均律的基礎樂理知識。
就像今天梅燕芳在錄影棚在和路寬說的一樣,不具備這些專業知識,首先歌手就無法建立最基本的調式認知。
什麽是調式認知?
就是一個歌手要懂得看樂譜來調整自己的起伏、高低,配合樂隊和配唱完成作品。
再深層次一點,她需要對於和弦的情感理解,和音理論和類型節奏張力有所認知。
因為每一個和弦都是被作曲者賦予了一定的情感傾向的,比如一級和弦就需要歌手延音、輕唱或者柔聲處理;
四級和弦就要爆發力、力量感,配合樂隊的強混,才能出效果,成為專輯中聽眾耳朵裏的內容。
很顯然,半路出家的劉伊妃已經迷失在這些專業深坑裏不能自拔。
即便選的這些歌都比較簡單。
路寬對此也是毫無辦法,表演上他能指導,唱歌他比劉伊妃還爛。
“別垂頭喪氣了,陪我散散步去。”
夕陽西下,恆安閣所在的豪宅區安全係數也高,路老板決定帶自家小員工去放鬆一下。
劉伊妃抬抬眼皮瞄了他一眼,不情不願地先下了樓梯。
“靠左走,癡線。”
路寬看著呆萌的小姑娘出門就靠右上大路,趕緊一把將她扯到自己左邊。
“哦。。。忘了。”
兩人就這麽沉默地前行。
半山腰上吹來濕鹹的海風,來往的車輛行人也極少,倒是讓劉伊妃的躁鬱稍微消解了一番。
“小路,你會不會覺得我太笨,演戲也不好,唱歌也不好?”
路老板沒有打擊他:“你是不是拿自己和梅姐比了,覺得她樣樣都行。”
“嗯。”
“其實你比她隻少一樣東西。”
“什麽?”
“人生閱曆。”
青年男女靠在夕陽下的半山欄杆,夕陽熹微的餘暉映照在劉伊妃吹彈可破的側顏,路寬甚至能看到她臉上細細的絨毛。
隻是這副俏麗麵容的主人仍然愁眉緊鎖著。
“人生閱曆?”
路寬循循善誘道:“梅姐4歲就登台賣唱,跑碼頭,她的經曆和磨練都完美地在舞台和大銀幕裏得以呈現。”
“你才多大?前路漫漫,沒必要這麽著急。”
劉曉麗不在身邊,但是路寬仿佛給了她很強的安全感,劉伊妃也娓娓吐露心聲。
“梅姐小時候生活很苦,我小時候是心裏很苦。”
“爸爸媽媽很早就離婚了,那時候我們還住在武漢,我鬧脾氣不願意家家(外婆)帶我,就一直纏著媽媽。”
“那時候她還在跳舞,我最喜歡看她跳的《天鵝之死》,她在台上跳,我就在下麵支著下巴看。”
“我就是那個時候愛上了表演,媽媽為了我放棄了舞蹈,我想完成她的心願。”
“後來又搬家,出國,在國外我也不太開心,一直被美國孩子欺負,也融入不了他們。”
小姑娘轉頭問道:“你說我這些算人生閱曆嗎?”
路寬心裏暗歎,不同的人生階段有不同的苦難。
對於4歲的梅燕芳來說,被母親用木棒抽著逼去跑碼頭、賣唱當然是了不得的苦痛迴憶。
但是對於10歲的劉伊妃來說,父母離婚,小公主的幸福家庭解體,已經是一座壓得她喘不上氣的大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