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晴和其他在場觀察員,聽到這個猜測,恍然大悟,這麽說,好像確實也對得上於白的行為?
沒想到這家夥看似行為古怪,其實是在嚐試觸發規則?
還、還挺有想象力的嘛.....
雖然規則本身並不複雜,就隻是把3個「和3有關」的東西放在一起,但難的是,如此毫無邏輯,他是怎麽找到切入口的?
什麽樣的腦子能把這麽碎片的信息聯係在一起呀...?
薑晴捫心自問,把她扔在那個環境,她估計也猜不出來,也隻有慢吞吞找一些邊緣線索的份。
這下他們算是看懂了,不過相應的,他們又開始為於白著急了,
看著殺意空間裏的畫麵,竟不由自主地開始替於白尋找著下一個「和3有關」的東西。
然而,於白那邊卻絲毫沒有著急的意思,反而在原地悠悠轉了個圈。
*
整個房間內,其實東西並不多,稍微轉個身,都能將這裏盡收眼底。
角落的洋娃娃、三棱錐此刻已經成了兩坨黑燼,一坨在角落,一坨在於白幾步遠的距離。
當於白轉完一圈,身子迴正時,下一條提示也浮現在眼前了——
【線索調查完成:重複出現的東西】
【線索完成獎勵:解鎖歹徒本人信息】
【解鎖線索:博爾赫斯的詩】
【最終獎勵:解鎖歹徒作案動機】
於白眉毛微微一挑,博爾赫斯?
監獄生活很“豐富”,獄方還貼心地給他們這些死刑犯準備了一些關於生死教育的書籍。
恰好博爾赫斯的《對任何死亡的悔恨》就是討論生與死主題,於白讀過很多遍,順便又把博爾赫斯的詩歌集都看了一遍。
監獄裏的書都挺新的,因為刑期短的沒心思看,死刑的也沒心思看。
也就於白這種腦迴路清奇的,覺得在監獄裏讀書還挺享受的。
所以於白對這個作家名字並不陌生。
隻是這和案件有什麽關係...?
於白開始仔細迴憶起那本詩集,試圖迴憶裏麵的內容。
隨著於白呢喃的話語輕輕落下,一個靈感再次湧現。
他低頭看了看自己那隻被咬剩的三根手指,視線又落在了焦屍“於白”的那三根焦指...
*
“殺意空間就這麽一個書房,地方和東西就這麽點,徽章...三角板...和3有關的東西就這麽多了,哪裏還能找到第三條信息?”
“沒辦法,他的精神耐受值上限隻有20,不算多,所以隻能展開書房這麽大的殺意空間。還是我們原來那位殺意側寫師好,雖然速度是慢點,但是人家剛進入殺意空間,就有60點精神耐受值上限,能夠加載更多信息。”
“這個於白怎麽看起來也不著急?剛剛是不是沒和他說我們現實隻有3分鍾的時間,他還以為時間還多?”
影響殺意空間的加載因素有二,其一是采集到的殺意粒子是否夠多、足夠構建一個完整的殺意空間;其二就是側寫師們的精神耐受值上限值。
在殺意粒子有100%的前提下,殺意空間就像一個黑漆漆的礦洞。
而不同殺意側寫師的精神耐受值上限值,就像不同功率的手電筒。
有的精神耐受值上限值高的側寫師,就像拿了一個超高功率的手電筒,在黑漆漆的地方就能照亮更大、更遠的路。
有的精神耐受值上限值低的側寫師,就像拿了一個較低功率的手電筒,在黑漆漆的地方可能就隻能照亮腳下的路。
而在側寫師的精神耐受值有100%的前提下,如果殺意粒子采集得不夠多,那可能這個全亮的“礦洞”就這麽點大了。
上限值就和體力滿槽差不多,比如於白進入這個殺意空間時,就有20點精神耐受值,這個殺意空間可能很大,但是於白也隻能加載出來這麽一個書房了。
下次進入別的殺意空間也是隻能加載一小塊地方。
於白的20點精神耐受值上限值,不能算低,因為很多實驗者隻有0點、1點、2點,一進去就被排出了。
最高記錄的是於白頂替的那位“身體抱恙”的側寫師,心理韌性高,一進去就有60點,隻不過殺意空間裏太多精神汙染的玩意了,精神耐受值幹太猛了也容易崩潰。
觀察員們又開始怒其不爭了,就說這個於白不靠譜,心理韌性怎麽這麽脆弱?哪怕多那麽一點呢,說不定就能加載出多一點「與3有關」的東西了呢!
席子向還是緊緊盯著投影畫麵,完全冷落一旁還在舉著通訊器的薑晴。
薑晴有些尷尬地收迴那支通訊器,別到自己腰後,還是一如既往地沒禮貌啊席師兄...她胳膊都舉酸了...
“子向師兄,現在該怎麽辦?行動組那邊給的時間不到30秒了...還要等嗎...?”
“......”
所有人的目光都匯集在席子向身上。
他此時也糾起了眉心,手裏抓著一隻按動式的圓珠筆,無意識地按著按壓頭,滴滴噠噠的聲音迴蕩在觀察室內,敲打在每一個等待決定的觀察員心上。
這是一個冒險的決定——
如果不等,讓舒良策下令開槍,無疑會讓行動組和公眾質疑殺意側寫裝置:早幹嘛去了,拖到現在激化歹徒情緒了,才想起來讓行動組開槍?
如果等,30秒後,於白還是沒拿出有用的信息...那恐怕還要罪加一等,背上人質死亡、任務失敗的大鍋。
不爽高層領導們這個決定的,不止舒良策,席子向也不滿:
這個於白到底是什麽來頭,居然讓高層領導們哪怕冒險,也要讓他執行此次任務?
席子向雖然不是設計殺意側寫裝置的人,但他對這項事業的熱愛無人可比擬,他寧可裝置一直退居幕後、默默破一些陳年舊案,也不願讓它失敗,被警方、被公眾質疑,甚至最後被高層勒令停止研究...
想到這,席子向指節捏得發白,盯著於白的視線像是要把他看穿——
“放音樂吧,倒數30秒開始迴收,剩下的交給行動組那邊處理吧。殺意側寫裝置在本次行動中提供了2條直接信息,不算沒出力。高層那邊的匯報工作我去做。”
沒辦法了...真的沒辦法了...
於白的20點精神耐受值隻能加載出書房這麽大的地圖,在場所有觀察員都能看到,這塊殺意空間裏沒有更多和3有關的東西了,沒辦法再觸發新的信息了...
歹徒情緒被激化,他們拿不出新的信息,一開始想“無傷勸下歹徒”的計劃要流產了...
現在隻能讓舒良策開槍了。
而開槍,也就意味著殺意側寫裝置的行動宣告失敗。
但比起一意孤行,讓人質死亡、罪加一等,麵臨可能被領導叫停研究的威脅...
兩害相較隻能取其輕,席子向可以做出決定了。
所有人都有自己的考量。
唯獨沒有人思考過,如果本次行動失敗,於白會失去這唯一一次改寫自己必死命運的機會。
維爾瓦第小提琴協奏曲《四季》夏的第三樂章響起。
沒想到這家夥看似行為古怪,其實是在嚐試觸發規則?
還、還挺有想象力的嘛.....
雖然規則本身並不複雜,就隻是把3個「和3有關」的東西放在一起,但難的是,如此毫無邏輯,他是怎麽找到切入口的?
什麽樣的腦子能把這麽碎片的信息聯係在一起呀...?
薑晴捫心自問,把她扔在那個環境,她估計也猜不出來,也隻有慢吞吞找一些邊緣線索的份。
這下他們算是看懂了,不過相應的,他們又開始為於白著急了,
看著殺意空間裏的畫麵,竟不由自主地開始替於白尋找著下一個「和3有關」的東西。
然而,於白那邊卻絲毫沒有著急的意思,反而在原地悠悠轉了個圈。
*
整個房間內,其實東西並不多,稍微轉個身,都能將這裏盡收眼底。
角落的洋娃娃、三棱錐此刻已經成了兩坨黑燼,一坨在角落,一坨在於白幾步遠的距離。
當於白轉完一圈,身子迴正時,下一條提示也浮現在眼前了——
【線索調查完成:重複出現的東西】
【線索完成獎勵:解鎖歹徒本人信息】
【解鎖線索:博爾赫斯的詩】
【最終獎勵:解鎖歹徒作案動機】
於白眉毛微微一挑,博爾赫斯?
監獄生活很“豐富”,獄方還貼心地給他們這些死刑犯準備了一些關於生死教育的書籍。
恰好博爾赫斯的《對任何死亡的悔恨》就是討論生與死主題,於白讀過很多遍,順便又把博爾赫斯的詩歌集都看了一遍。
監獄裏的書都挺新的,因為刑期短的沒心思看,死刑的也沒心思看。
也就於白這種腦迴路清奇的,覺得在監獄裏讀書還挺享受的。
所以於白對這個作家名字並不陌生。
隻是這和案件有什麽關係...?
於白開始仔細迴憶起那本詩集,試圖迴憶裏麵的內容。
隨著於白呢喃的話語輕輕落下,一個靈感再次湧現。
他低頭看了看自己那隻被咬剩的三根手指,視線又落在了焦屍“於白”的那三根焦指...
*
“殺意空間就這麽一個書房,地方和東西就這麽點,徽章...三角板...和3有關的東西就這麽多了,哪裏還能找到第三條信息?”
“沒辦法,他的精神耐受值上限隻有20,不算多,所以隻能展開書房這麽大的殺意空間。還是我們原來那位殺意側寫師好,雖然速度是慢點,但是人家剛進入殺意空間,就有60點精神耐受值上限,能夠加載更多信息。”
“這個於白怎麽看起來也不著急?剛剛是不是沒和他說我們現實隻有3分鍾的時間,他還以為時間還多?”
影響殺意空間的加載因素有二,其一是采集到的殺意粒子是否夠多、足夠構建一個完整的殺意空間;其二就是側寫師們的精神耐受值上限值。
在殺意粒子有100%的前提下,殺意空間就像一個黑漆漆的礦洞。
而不同殺意側寫師的精神耐受值上限值,就像不同功率的手電筒。
有的精神耐受值上限值高的側寫師,就像拿了一個超高功率的手電筒,在黑漆漆的地方就能照亮更大、更遠的路。
有的精神耐受值上限值低的側寫師,就像拿了一個較低功率的手電筒,在黑漆漆的地方可能就隻能照亮腳下的路。
而在側寫師的精神耐受值有100%的前提下,如果殺意粒子采集得不夠多,那可能這個全亮的“礦洞”就這麽點大了。
上限值就和體力滿槽差不多,比如於白進入這個殺意空間時,就有20點精神耐受值,這個殺意空間可能很大,但是於白也隻能加載出來這麽一個書房了。
下次進入別的殺意空間也是隻能加載一小塊地方。
於白的20點精神耐受值上限值,不能算低,因為很多實驗者隻有0點、1點、2點,一進去就被排出了。
最高記錄的是於白頂替的那位“身體抱恙”的側寫師,心理韌性高,一進去就有60點,隻不過殺意空間裏太多精神汙染的玩意了,精神耐受值幹太猛了也容易崩潰。
觀察員們又開始怒其不爭了,就說這個於白不靠譜,心理韌性怎麽這麽脆弱?哪怕多那麽一點呢,說不定就能加載出多一點「與3有關」的東西了呢!
席子向還是緊緊盯著投影畫麵,完全冷落一旁還在舉著通訊器的薑晴。
薑晴有些尷尬地收迴那支通訊器,別到自己腰後,還是一如既往地沒禮貌啊席師兄...她胳膊都舉酸了...
“子向師兄,現在該怎麽辦?行動組那邊給的時間不到30秒了...還要等嗎...?”
“......”
所有人的目光都匯集在席子向身上。
他此時也糾起了眉心,手裏抓著一隻按動式的圓珠筆,無意識地按著按壓頭,滴滴噠噠的聲音迴蕩在觀察室內,敲打在每一個等待決定的觀察員心上。
這是一個冒險的決定——
如果不等,讓舒良策下令開槍,無疑會讓行動組和公眾質疑殺意側寫裝置:早幹嘛去了,拖到現在激化歹徒情緒了,才想起來讓行動組開槍?
如果等,30秒後,於白還是沒拿出有用的信息...那恐怕還要罪加一等,背上人質死亡、任務失敗的大鍋。
不爽高層領導們這個決定的,不止舒良策,席子向也不滿:
這個於白到底是什麽來頭,居然讓高層領導們哪怕冒險,也要讓他執行此次任務?
席子向雖然不是設計殺意側寫裝置的人,但他對這項事業的熱愛無人可比擬,他寧可裝置一直退居幕後、默默破一些陳年舊案,也不願讓它失敗,被警方、被公眾質疑,甚至最後被高層勒令停止研究...
想到這,席子向指節捏得發白,盯著於白的視線像是要把他看穿——
“放音樂吧,倒數30秒開始迴收,剩下的交給行動組那邊處理吧。殺意側寫裝置在本次行動中提供了2條直接信息,不算沒出力。高層那邊的匯報工作我去做。”
沒辦法了...真的沒辦法了...
於白的20點精神耐受值隻能加載出書房這麽大的地圖,在場所有觀察員都能看到,這塊殺意空間裏沒有更多和3有關的東西了,沒辦法再觸發新的信息了...
歹徒情緒被激化,他們拿不出新的信息,一開始想“無傷勸下歹徒”的計劃要流產了...
現在隻能讓舒良策開槍了。
而開槍,也就意味著殺意側寫裝置的行動宣告失敗。
但比起一意孤行,讓人質死亡、罪加一等,麵臨可能被領導叫停研究的威脅...
兩害相較隻能取其輕,席子向可以做出決定了。
所有人都有自己的考量。
唯獨沒有人思考過,如果本次行動失敗,於白會失去這唯一一次改寫自己必死命運的機會。
維爾瓦第小提琴協奏曲《四季》夏的第三樂章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