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立案記錄
【2年前,周固和林曼夫婦報案稱,其女周小棠(失蹤時年9歲)於當日下午5:30左右從小學步行迴家途中失蹤。
周小棠最後一次出現是通過智能手表發送的信息和定位,顯示其正在返迴家中。
然而,周固和林曼迴家後未能找到女兒,且無法通過電話或短信聯係到她。
當日下午5:00,周小棠從學校由老師護送至校門口,周固和林曼原計劃接她放學並慶祝生日。
5:05,周固和林曼接到餐館火警提示,顯示廚房有火警隱患,二人掉頭返迴餐館。
5:10,周小棠通過智能手表發信息給父母,表示可以自己迴家,並開啟實時定位功能。
5:15,周小棠的定位顯示她正在步行返迴家中(路程約8分鍾)。
5:30,周固和林曼檢查餐館後發現並無火警隱患,隨即返程迴家。
6:00,周固和林曼到家後未能找到周小棠,且無法通過電話或短信聯係到她。
周固和林曼在附近街道搜尋未果後,於晚上8:15到警務大廳報案。
警方接到報案後,立即派員前往周家及周邊區域進行搜查,未發現周小棠的蹤跡。
調取了周家附近的主要監控錄像。
5:10-5:30期間,周小棠確實出現在幼兒園至家中的路段上,但未被拍到進入家門的畫麵。
5:30之後,周家附近的主要監控未拍到周小棠的身影。
警方未發現可疑車輛或人員接近周小棠。
又調查了當時目擊者證詞。
附近居民稱,當天下午5:00-6:00期間,周家附近的十字路口發生了一起“小型交通事故”:
一輛無人駕駛的快遞車突然失控,撞向路燈,引發路人圍觀。
事故發生後,現場一度陷入混亂,部分居民前往圍觀,包括幾名小學生。
一名便利店店員稱,看到一名小女孩,疑似周小棠,在5:20左右經過店鋪,隨後朝十字路口方向走去,但未注意到後續情況。
其他目擊者迴憶,事故發生後,現場聚集了大量人群,但未注意到有可疑人員或異常行為。
智能手表的最後定位數據顯示,周小棠於5:20左右到達家附近,但此後信號中斷。
警方對信號中斷的原因進行了排查,發現手表在5:25左右失去信號,可能受到某種信號幹擾。
手表數據中未發現明顯的異常信息,但信號中斷的時機與十字路口事故的時間吻合,引發了進一步懷疑。
周家所在街區為老舊居民區,街道狹窄,部分區域無監控覆蓋。
警方對周家附近的巷子、廢棄建築進行了排查,未發現線索。
十字路口事故發生後,警方曾對事故車輛進行調查,發現車輛為一家物流公司的無人駕駛快遞車,事故原因被歸因為“係統故障”。
根據周固和林曼的說法,當時他們是因為自家餐館的火警提示,從而耽誤了接送周小棠的時機,認為有人故意引誘他們離開,給誘拐周小棠製造時機。
然而警方調查發現,餐館的火警提示為誤報,無人為操作痕跡,歸因於設備故障。
由於缺乏直接目擊者和有效線索,警方將案件定性為“普通走失案”。
周小棠年齡較小,但已具備一定的獨立行動能力,警方傾向於認為她可能是自行走失或被人誘拐,暫時排除惡性綁架的可能性。
後續,警方安排人員在周家附近張貼尋人啟事,並通過社區廣播發布尋人信息。
案件被標記為低優先級,資源投入有限,後續調查無實質進展。
然而,作為父母的周固和林曼顯然對警方的調查進展十分不滿。
周固和林曼多次前往警務大廳要求加大調查力度,並對警方的處理方式表示質疑。
部分警務人員反映,二人情緒激動,多次在警務大廳大吵大鬧,影響正常辦公秩序。
最後一次鬧事記錄為案發後三個月,此後二人未再出現。】
這是兩年前,警方的立案記錄。
舒良策看著那份立案記錄,眉頭緊緊蹙起。
低處理案件,其結果就是不了了之。
這份兩年前的低處理案件,如今以這樣的形式擺到了舒良策這個級別的警察麵前。
舒良策垂下眼,心裏默默歎了口氣。
明麵上來看,這份立案記錄沒什麽程序上的問題,被標記為低處理案件的原因,也是因為一直沒有新線索新進展,
每天又有那麽多案件等待偵破,警力資源緊張的情況下也很難長時間跟進周小棠的失蹤案。
周固和林曼找上韋斯特,也是情理之中。
舒良策心念微動,想起蘭德爾廣場屏幕亮起高塔塔羅牌的樣式……
而周固林曼又和高塔扯上什麽關係?
眼皮微跳。
舒良策總覺得,要想找到周固林曼的下落,看來得突破周小棠失蹤案。
而找到周固林曼,說不定能摘出高塔。
“備車,準備搜查令,我去一趟周固林曼的住所。”舒良策立即動身離開。
“舒警官,檢測到林曼名下有兩處房產,請問前往哪一個地址?”
“……去那個老舊小區,周小棠走失的那個住所。”
*
舒良策帶著搜查令,推開門,屋子裏昏暗一片。
伸手摸到牆上開關,啪嗒一聲,燈亮了起來。
映入眼簾的是客廳,滿地狼藉。
沙發上堆著幾件皺巴巴的衣服,茶幾上放著幾個沒收拾的餐盒,散發出一股餿味。
地板上散落著幾張報紙,淩亂的腳印踩在上麵,像是很久沒人打掃過了。
廚房水槽裏堆滿了沒洗的碗筷,角落裏還放著半箱過期的泡麵。
冰箱門敞著一條縫,裏麵空空如也,隻有一股黴味撲鼻而來。
環境是人心態的外顯。
顯然,周固和林曼早已無心打理日常生活,所有的精力都被女兒的失蹤吸走了。
舒良策轉身走進臥室,床上的被子胡亂堆著,床頭櫃上擺著幾張照片。
拿起一張,照片上是周小棠,笑容燦爛,背景是學校的操場。
照片的邊角已經有些磨損,顯然被反複摩挲過。
舒良策放下照片,繼續查看房間的其他角落。
衣櫃的門半開著,裏麵的衣服亂七八糟地掛著,地板上還散落著幾件外套。
整個房間充斥著一種壓抑的氣息,仿佛連空氣都沉重了幾分。
就在這時,舒良策的目光被角落裏的一張桌子吸引住了。
與房間其他地方的混亂不同,這張桌子收拾得幹幹淨淨,上麵整整齊齊地擺放著幾疊文件和一個筆記本。
他走過去,隨手翻開最上麵的一份文件,發現是周固和林曼自己搜集的關於女兒失蹤的資料。
每一頁都密密麻麻地寫滿了筆記,記錄著他們通過各種渠道打聽來的線索。
有些線索已經被劃掉,旁邊標注著“無果”或“假消息”;有些則被重點圈出,旁邊寫著“待查”或“疑似”。
舒良策繼續翻看,發現其中不少是韋斯特提供的所謂“調查線索”。
這些線索看起來詳實而具體,甚至有所謂的“目擊者證詞”和“監控截圖”。
但舒良策一眼就看出,這些都是偽造的。
韋斯特利用了周固和林曼的絕望,編造出這些虛假的希望,讓他們一次次掏空家底,最終陷入更深的絕望。
而這些偽造的線索,卻被周固和林曼視若珍寶,小心翼翼地保存著,仿佛這就是他們唯一的希望。
除了韋斯特提供的假線索,桌麵上還有一些是周固和林曼自己調查搜集的資料。
他們顯然沒有放棄,甚至在警方已經將案件定性為“低優先級”後,依然在四處奔波。
筆記本上記錄了他們走訪的每一個地點、詢問的每一個人,甚至包括一些看似無關緊要的細節。
比如,某天某個路口的監控攝像頭壞了,或者某個鄰居在案發當天聽到了一聲奇怪的響動。
這些邊角料的信息,雖然零散,但卻透露出周固和林曼的執著與不甘。
整個房間其他地方都顯得雜亂無章,唯獨這張桌子被收拾得井井有條。
顯然,這裏是周固和林曼最後的“陣地”,是他們唯一還能掌控的地方。
所有的希望、所有的努力,都被他們寄托在這張桌子上,寄托在這些看似渺茫的線索上。
舒良策盯著筆記本,眉頭緊鎖。
他能夠感受到周固和林曼的痛苦與絕望,也能夠理解他們為何會找上韋斯特,又在認清韋斯特真麵目後被憤怒反噬。
不過舒良策也並不是一無所獲。
周固和林曼的字跡有些潦草,但每一行都寫得很認真。
他們的調查雖然零散,但有些細節卻引起了舒良策的注意。
【2年前,周固和林曼夫婦報案稱,其女周小棠(失蹤時年9歲)於當日下午5:30左右從小學步行迴家途中失蹤。
周小棠最後一次出現是通過智能手表發送的信息和定位,顯示其正在返迴家中。
然而,周固和林曼迴家後未能找到女兒,且無法通過電話或短信聯係到她。
當日下午5:00,周小棠從學校由老師護送至校門口,周固和林曼原計劃接她放學並慶祝生日。
5:05,周固和林曼接到餐館火警提示,顯示廚房有火警隱患,二人掉頭返迴餐館。
5:10,周小棠通過智能手表發信息給父母,表示可以自己迴家,並開啟實時定位功能。
5:15,周小棠的定位顯示她正在步行返迴家中(路程約8分鍾)。
5:30,周固和林曼檢查餐館後發現並無火警隱患,隨即返程迴家。
6:00,周固和林曼到家後未能找到周小棠,且無法通過電話或短信聯係到她。
周固和林曼在附近街道搜尋未果後,於晚上8:15到警務大廳報案。
警方接到報案後,立即派員前往周家及周邊區域進行搜查,未發現周小棠的蹤跡。
調取了周家附近的主要監控錄像。
5:10-5:30期間,周小棠確實出現在幼兒園至家中的路段上,但未被拍到進入家門的畫麵。
5:30之後,周家附近的主要監控未拍到周小棠的身影。
警方未發現可疑車輛或人員接近周小棠。
又調查了當時目擊者證詞。
附近居民稱,當天下午5:00-6:00期間,周家附近的十字路口發生了一起“小型交通事故”:
一輛無人駕駛的快遞車突然失控,撞向路燈,引發路人圍觀。
事故發生後,現場一度陷入混亂,部分居民前往圍觀,包括幾名小學生。
一名便利店店員稱,看到一名小女孩,疑似周小棠,在5:20左右經過店鋪,隨後朝十字路口方向走去,但未注意到後續情況。
其他目擊者迴憶,事故發生後,現場聚集了大量人群,但未注意到有可疑人員或異常行為。
智能手表的最後定位數據顯示,周小棠於5:20左右到達家附近,但此後信號中斷。
警方對信號中斷的原因進行了排查,發現手表在5:25左右失去信號,可能受到某種信號幹擾。
手表數據中未發現明顯的異常信息,但信號中斷的時機與十字路口事故的時間吻合,引發了進一步懷疑。
周家所在街區為老舊居民區,街道狹窄,部分區域無監控覆蓋。
警方對周家附近的巷子、廢棄建築進行了排查,未發現線索。
十字路口事故發生後,警方曾對事故車輛進行調查,發現車輛為一家物流公司的無人駕駛快遞車,事故原因被歸因為“係統故障”。
根據周固和林曼的說法,當時他們是因為自家餐館的火警提示,從而耽誤了接送周小棠的時機,認為有人故意引誘他們離開,給誘拐周小棠製造時機。
然而警方調查發現,餐館的火警提示為誤報,無人為操作痕跡,歸因於設備故障。
由於缺乏直接目擊者和有效線索,警方將案件定性為“普通走失案”。
周小棠年齡較小,但已具備一定的獨立行動能力,警方傾向於認為她可能是自行走失或被人誘拐,暫時排除惡性綁架的可能性。
後續,警方安排人員在周家附近張貼尋人啟事,並通過社區廣播發布尋人信息。
案件被標記為低優先級,資源投入有限,後續調查無實質進展。
然而,作為父母的周固和林曼顯然對警方的調查進展十分不滿。
周固和林曼多次前往警務大廳要求加大調查力度,並對警方的處理方式表示質疑。
部分警務人員反映,二人情緒激動,多次在警務大廳大吵大鬧,影響正常辦公秩序。
最後一次鬧事記錄為案發後三個月,此後二人未再出現。】
這是兩年前,警方的立案記錄。
舒良策看著那份立案記錄,眉頭緊緊蹙起。
低處理案件,其結果就是不了了之。
這份兩年前的低處理案件,如今以這樣的形式擺到了舒良策這個級別的警察麵前。
舒良策垂下眼,心裏默默歎了口氣。
明麵上來看,這份立案記錄沒什麽程序上的問題,被標記為低處理案件的原因,也是因為一直沒有新線索新進展,
每天又有那麽多案件等待偵破,警力資源緊張的情況下也很難長時間跟進周小棠的失蹤案。
周固和林曼找上韋斯特,也是情理之中。
舒良策心念微動,想起蘭德爾廣場屏幕亮起高塔塔羅牌的樣式……
而周固林曼又和高塔扯上什麽關係?
眼皮微跳。
舒良策總覺得,要想找到周固林曼的下落,看來得突破周小棠失蹤案。
而找到周固林曼,說不定能摘出高塔。
“備車,準備搜查令,我去一趟周固林曼的住所。”舒良策立即動身離開。
“舒警官,檢測到林曼名下有兩處房產,請問前往哪一個地址?”
“……去那個老舊小區,周小棠走失的那個住所。”
*
舒良策帶著搜查令,推開門,屋子裏昏暗一片。
伸手摸到牆上開關,啪嗒一聲,燈亮了起來。
映入眼簾的是客廳,滿地狼藉。
沙發上堆著幾件皺巴巴的衣服,茶幾上放著幾個沒收拾的餐盒,散發出一股餿味。
地板上散落著幾張報紙,淩亂的腳印踩在上麵,像是很久沒人打掃過了。
廚房水槽裏堆滿了沒洗的碗筷,角落裏還放著半箱過期的泡麵。
冰箱門敞著一條縫,裏麵空空如也,隻有一股黴味撲鼻而來。
環境是人心態的外顯。
顯然,周固和林曼早已無心打理日常生活,所有的精力都被女兒的失蹤吸走了。
舒良策轉身走進臥室,床上的被子胡亂堆著,床頭櫃上擺著幾張照片。
拿起一張,照片上是周小棠,笑容燦爛,背景是學校的操場。
照片的邊角已經有些磨損,顯然被反複摩挲過。
舒良策放下照片,繼續查看房間的其他角落。
衣櫃的門半開著,裏麵的衣服亂七八糟地掛著,地板上還散落著幾件外套。
整個房間充斥著一種壓抑的氣息,仿佛連空氣都沉重了幾分。
就在這時,舒良策的目光被角落裏的一張桌子吸引住了。
與房間其他地方的混亂不同,這張桌子收拾得幹幹淨淨,上麵整整齊齊地擺放著幾疊文件和一個筆記本。
他走過去,隨手翻開最上麵的一份文件,發現是周固和林曼自己搜集的關於女兒失蹤的資料。
每一頁都密密麻麻地寫滿了筆記,記錄著他們通過各種渠道打聽來的線索。
有些線索已經被劃掉,旁邊標注著“無果”或“假消息”;有些則被重點圈出,旁邊寫著“待查”或“疑似”。
舒良策繼續翻看,發現其中不少是韋斯特提供的所謂“調查線索”。
這些線索看起來詳實而具體,甚至有所謂的“目擊者證詞”和“監控截圖”。
但舒良策一眼就看出,這些都是偽造的。
韋斯特利用了周固和林曼的絕望,編造出這些虛假的希望,讓他們一次次掏空家底,最終陷入更深的絕望。
而這些偽造的線索,卻被周固和林曼視若珍寶,小心翼翼地保存著,仿佛這就是他們唯一的希望。
除了韋斯特提供的假線索,桌麵上還有一些是周固和林曼自己調查搜集的資料。
他們顯然沒有放棄,甚至在警方已經將案件定性為“低優先級”後,依然在四處奔波。
筆記本上記錄了他們走訪的每一個地點、詢問的每一個人,甚至包括一些看似無關緊要的細節。
比如,某天某個路口的監控攝像頭壞了,或者某個鄰居在案發當天聽到了一聲奇怪的響動。
這些邊角料的信息,雖然零散,但卻透露出周固和林曼的執著與不甘。
整個房間其他地方都顯得雜亂無章,唯獨這張桌子被收拾得井井有條。
顯然,這裏是周固和林曼最後的“陣地”,是他們唯一還能掌控的地方。
所有的希望、所有的努力,都被他們寄托在這張桌子上,寄托在這些看似渺茫的線索上。
舒良策盯著筆記本,眉頭緊鎖。
他能夠感受到周固和林曼的痛苦與絕望,也能夠理解他們為何會找上韋斯特,又在認清韋斯特真麵目後被憤怒反噬。
不過舒良策也並不是一無所獲。
周固和林曼的字跡有些潦草,但每一行都寫得很認真。
他們的調查雖然零散,但有些細節卻引起了舒良策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