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塢裏,宜修正在用早膳,她可不會為了等皇上餓著自己。
“娘娘,皇上來了。”
宜修微不可察的頓了頓手,又繼續吃了起來,隻有剪秋知道宜修聽到了。
“給皇上請安,皇上吉祥。”
“都起來吧。”
皇上進來的時候隻看見宜修穩穩坐著用膳,抬頭看了自己一眼又繼續用膳,自己難道不比早膳有吸引力嗎?
得虧宜修不知道皇上的內心想法,不然怕是要懟的你懷疑人生。
不過皇上也習慣了宜修的態度,要是有天宜修對他甜言蜜語,他還得憂心一下。
於是皇上自顧自坐下來與宜修一起用膳,在皇上心中隻有宜修是特殊的。
此前皇上收到捷報,西北戰事告捷,年羹堯大破敵軍立功,按理來說是要好好嘉獎一番的,但皇上不願給年羹堯更高的權利,隻能把嘉獎給到華妃身上。
“朕決定重給華妃協理六宮的權利,等大節慶時節再進行加封,到時也更名正言順。”說完還覦了一眼宜修的臉色,看宜修沒什麽反應又不由得有些失落。
“小宜意下如何?”
宜修則是滿臉無語,用膳都用不清靜,她也不關注華妃,隨口敷衍道:“皇後是怎麽個意思?”
“不用管皇後的意思,先來問問你。”
“皇上決定就好。”給就給唄,又威脅不了自己。
其實皇上也不是非要宜修給他個答案,就是想跟宜修說上話。
對於年羹堯,皇上始終有些顧慮,當皇帝的都怕底下人功高蓋主,不好駕馭。
若獎賞不到位,未免心生怨念,人不好好打仗了怎麽辦,可到了封無可封賞無可賞的時候又該如何。
於是皇上便決定恢複華妃協理六宮之權,但又不想如此簡單就恢複,於是就找到華妃的死對頭甄嬛。
等甄嬛侍寢的時候不經意間提及前朝政事,又裝作苦惱該怎麽對年家進行封賞,更是接連幾日都召幸甄嬛。
而甄嬛也悟出了點什麽,真出了個主意,且自己與皇上談論政事也沒被反對,便以為皇上對自己有所不同,別的嬪妃哪有權利探討政事。
“臣妾今日說這話,並非是妒忌華妃娘娘,而是希望皇上權衡利弊,暫恢複華妃娘娘協力六宮之權,等大節慶時節再進行加封,便可名正言順,水到渠成。”
甄嬛說話時也極其小心,畢竟這是在妄議朝政,一旦說的不合皇上的心思,後果將不堪設想,可這些話依舊被傳了出去。
這建議正合皇上心意,與皇上所想大差不大,看來甄嬛是有那個天分。
皇上數了數節日,“當天是中元節不吉利,過兩天便是中秋節倒是個好日子,但時間緊來不及準備,再往後便是除夕,新歲不宜加封,隻怕要等到元宵,到那時再說也不遲。”
“這樣也好,隻是辛苦了皇貴妃。”
“皇上無需擔憂,皇貴妃娘娘熟悉六宮事務,還有齊妃敬嬪協助,想來也不會有什麽差池。”說完甄嬛小心的看了眼皇上,見皇上麵色並無不悅,還以為自己幾句話就阻擾了華妃的喜事,正沾沾自喜。
甄嬛所說皇上豈能不知,殊不知一切都在皇上的預料之內,隻不過暫不加封不能從自己的口中說出,隻能由甄嬛口中傳出,於是乎甄嬛就被皇上擺了一道,也成為了那隻替罪羊。
如此皇上與年家照樣和睦,隻有甄嬛成了被華妃記恨的靶子,然而皇上也不會在意這些,隻知道自己的計劃是否成功。
果不其然,第二日甄嬛便收到許多賞賜,隨之而來的便是與皇上的那段對話。
年羹堯接連立功,連帶著華妃又抖起來了,走路都帶風。
不過華妃在麵對皇上的時候還是小心翼翼,畢竟被冷落了幾次,華妃也不再是那個隻會爭寵的嬪妃了。
華妃早就收到消息皇上有意恢複自己協理六宮的權利,但旨意卻遲遲沒有下來,而今日的消息傳到華妃耳朵裏,更是恨極了甄嬛。
“賤人!”
“竟敢誤本宮!”
頌芝急忙勸道:“娘娘別生氣,皇上既然有意恢複娘娘協理六宮權利,就不怕再等些時候。”
“況且莞嬪能阻擾一次,難不成還能阻擾兩次?”
華妃冷靜片刻後才開口說道:“上次溫宜之事,不知皇上是否疑心本宮。”
難得華妃有危機意識。
沒成想,頌芝卻變著法子寬慰華妃,“娘娘不要多心,年大將軍最近接連打勝仗,把大將軍王都比下去了,皇上高興還來不及呢,怎會疑心娘娘您呢?”
“皇上近日常來本宮這兒,不會是因為哥哥的緣故吧?”
不得不說,華妃著實真相了。
眼見華妃越來越清醒,頌芝直接加大輸出,“娘娘您越說越多心了,皇上來咱們這兒,不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兒了嗎,這也更能說明皇上並沒有因為溫宜公主的事疑心娘娘啊。”
“是了,雖說皇上這次不允許本宮有協理六宮之權,但那又如何?”
“若皇上這次允許了,多半是因為哥哥的緣故,皇上不許,才見的皇上對本宮好。”
“那才真真是因為多年的夫妻情深。”說完華妃羞澀的笑了。
在頌芝的堅持不懈的輸出下,華妃終是放下了心裏的那點不安。
這無疑是華妃最接近真相的一刻,結果被頌芝一頓亂輸出,讓華妃堅信皇上對她的感情,信了皇上是喜歡她的。
有時候還真不知道誰才是扯後腿的那個,頌芝怕是敵方派來的臥底吧。
“娘娘,皇上來了。”
宜修微不可察的頓了頓手,又繼續吃了起來,隻有剪秋知道宜修聽到了。
“給皇上請安,皇上吉祥。”
“都起來吧。”
皇上進來的時候隻看見宜修穩穩坐著用膳,抬頭看了自己一眼又繼續用膳,自己難道不比早膳有吸引力嗎?
得虧宜修不知道皇上的內心想法,不然怕是要懟的你懷疑人生。
不過皇上也習慣了宜修的態度,要是有天宜修對他甜言蜜語,他還得憂心一下。
於是皇上自顧自坐下來與宜修一起用膳,在皇上心中隻有宜修是特殊的。
此前皇上收到捷報,西北戰事告捷,年羹堯大破敵軍立功,按理來說是要好好嘉獎一番的,但皇上不願給年羹堯更高的權利,隻能把嘉獎給到華妃身上。
“朕決定重給華妃協理六宮的權利,等大節慶時節再進行加封,到時也更名正言順。”說完還覦了一眼宜修的臉色,看宜修沒什麽反應又不由得有些失落。
“小宜意下如何?”
宜修則是滿臉無語,用膳都用不清靜,她也不關注華妃,隨口敷衍道:“皇後是怎麽個意思?”
“不用管皇後的意思,先來問問你。”
“皇上決定就好。”給就給唄,又威脅不了自己。
其實皇上也不是非要宜修給他個答案,就是想跟宜修說上話。
對於年羹堯,皇上始終有些顧慮,當皇帝的都怕底下人功高蓋主,不好駕馭。
若獎賞不到位,未免心生怨念,人不好好打仗了怎麽辦,可到了封無可封賞無可賞的時候又該如何。
於是皇上便決定恢複華妃協理六宮之權,但又不想如此簡單就恢複,於是就找到華妃的死對頭甄嬛。
等甄嬛侍寢的時候不經意間提及前朝政事,又裝作苦惱該怎麽對年家進行封賞,更是接連幾日都召幸甄嬛。
而甄嬛也悟出了點什麽,真出了個主意,且自己與皇上談論政事也沒被反對,便以為皇上對自己有所不同,別的嬪妃哪有權利探討政事。
“臣妾今日說這話,並非是妒忌華妃娘娘,而是希望皇上權衡利弊,暫恢複華妃娘娘協力六宮之權,等大節慶時節再進行加封,便可名正言順,水到渠成。”
甄嬛說話時也極其小心,畢竟這是在妄議朝政,一旦說的不合皇上的心思,後果將不堪設想,可這些話依舊被傳了出去。
這建議正合皇上心意,與皇上所想大差不大,看來甄嬛是有那個天分。
皇上數了數節日,“當天是中元節不吉利,過兩天便是中秋節倒是個好日子,但時間緊來不及準備,再往後便是除夕,新歲不宜加封,隻怕要等到元宵,到那時再說也不遲。”
“這樣也好,隻是辛苦了皇貴妃。”
“皇上無需擔憂,皇貴妃娘娘熟悉六宮事務,還有齊妃敬嬪協助,想來也不會有什麽差池。”說完甄嬛小心的看了眼皇上,見皇上麵色並無不悅,還以為自己幾句話就阻擾了華妃的喜事,正沾沾自喜。
甄嬛所說皇上豈能不知,殊不知一切都在皇上的預料之內,隻不過暫不加封不能從自己的口中說出,隻能由甄嬛口中傳出,於是乎甄嬛就被皇上擺了一道,也成為了那隻替罪羊。
如此皇上與年家照樣和睦,隻有甄嬛成了被華妃記恨的靶子,然而皇上也不會在意這些,隻知道自己的計劃是否成功。
果不其然,第二日甄嬛便收到許多賞賜,隨之而來的便是與皇上的那段對話。
年羹堯接連立功,連帶著華妃又抖起來了,走路都帶風。
不過華妃在麵對皇上的時候還是小心翼翼,畢竟被冷落了幾次,華妃也不再是那個隻會爭寵的嬪妃了。
華妃早就收到消息皇上有意恢複自己協理六宮的權利,但旨意卻遲遲沒有下來,而今日的消息傳到華妃耳朵裏,更是恨極了甄嬛。
“賤人!”
“竟敢誤本宮!”
頌芝急忙勸道:“娘娘別生氣,皇上既然有意恢複娘娘協理六宮權利,就不怕再等些時候。”
“況且莞嬪能阻擾一次,難不成還能阻擾兩次?”
華妃冷靜片刻後才開口說道:“上次溫宜之事,不知皇上是否疑心本宮。”
難得華妃有危機意識。
沒成想,頌芝卻變著法子寬慰華妃,“娘娘不要多心,年大將軍最近接連打勝仗,把大將軍王都比下去了,皇上高興還來不及呢,怎會疑心娘娘您呢?”
“皇上近日常來本宮這兒,不會是因為哥哥的緣故吧?”
不得不說,華妃著實真相了。
眼見華妃越來越清醒,頌芝直接加大輸出,“娘娘您越說越多心了,皇上來咱們這兒,不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兒了嗎,這也更能說明皇上並沒有因為溫宜公主的事疑心娘娘啊。”
“是了,雖說皇上這次不允許本宮有協理六宮之權,但那又如何?”
“若皇上這次允許了,多半是因為哥哥的緣故,皇上不許,才見的皇上對本宮好。”
“那才真真是因為多年的夫妻情深。”說完華妃羞澀的笑了。
在頌芝的堅持不懈的輸出下,華妃終是放下了心裏的那點不安。
這無疑是華妃最接近真相的一刻,結果被頌芝一頓亂輸出,讓華妃堅信皇上對她的感情,信了皇上是喜歡她的。
有時候還真不知道誰才是扯後腿的那個,頌芝怕是敵方派來的臥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