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顧廷燁進來,小秦氏悲痛欲絕的罵到:“你爹爹管不了你,我管不了你,你走吧,去哪兒隨你,你要做什麽也隨你,從今往後我和你大哥哥不會再說你半個字了。”
顧廷燁心疼母親,想說跟小秦氏認個錯,她還會像以往一樣無論自己犯了什麽錯,都會第一時間維護他,可是這次小秦氏不會再幫他了,老顧侯都死了,她也不再做戲給誰看了。
這時一旁的姑母也怒斥顧廷燁不孝,不僅氣得父親吐血,還躲在外麵不迴來,“你可知道你父親臨死前還叫著你的名字啊!”
顧廷燁即便再傷心,也還是解釋道:“姑母,我沒有不迴來,是母親讓我去請太醫的,我一迴來就被攔在外麵,姑母,我一直都在偏廳等著。”
小秦氏卻突然變了臉,“我什麽時候讓你去請太醫了?即使要請太醫,那也應該是出大朗的帖子呀。
是你把你爹爹氣吐血了,你不但不知錯,你還跑到外麵去狂飲爛醉,你這個畜生!”
這一番話徹底坐實了顧廷燁氣死自己父親的事情,彼時大家都指責起顧廷燁來,他成了始作俑者的罪魁禍首,看著小秦氏和一屋子的親人,他恍然大悟。
而這時顧廷煜也把所有的罪過都推到顧廷燁的身上,顧四叔五叔也讓他從此離開顧家,更要挾道:“你若不走,便把你母親白氏從顧家族譜上抹去。
小秦氏:“老侯爺一直說我呀,慈母多敗兒,讓他說著了呀,這些年我疼你比疼自己親生兒子都厲害,現如今你闖下這麽大的禍事,還要拉著我跟你一同扯謊,還要讓我繼續包庇你嗎?”
小秦氏這番撕心裂肺的哭訴,任誰看都會相信她說的一切。
顧廷燁一臉不可置信,他不敢相信冤枉自己的,竟是自己喊了十幾年母親的人。
顧廷燁:“我明白了,姑息養奸,從小到大我要什麽你給什麽,我犯了什麽錯你都幫著我,原來你是鄭伯,我是共叔段,廷煒,有沒有你……”
顧廷燁迴憶往事,此時他才終於明白,知曉了這位慈愛的後母這麽多年,表麵上對他寵溺有加,有求必應,實際上是故意放縱他的不良行為,想以此來一點點毀掉他,事實證明,小秦氏做到了。
顧廷燁環顧一圈後說道:“原來你們這屋子裏頭,每一個人都在演戲一樣的過日子,我早就不想在這待了。”
最後則是對著小秦氏說:“你讓我覺得惡心。”
老顧侯在世時,所有人都戴著麵具,如今老顧侯不在了,所有人也就不裝了,所有人都聯合起來想把自己趕出家門,看著一屋子人的醜惡嘴臉,顧廷燁覺得惡心至極,同時又恨自己愚蠢,被耍了這麽多年。
此時的顧廷燁心如死灰,對著老顧侯的遺體叩拜之後,便毅然決然的轉身離開這個沒有溫度的侯府。
隻可惜天公不作美,就差一點兒,這對父子倆就能和好如初了。
而此時,在京郊院子裏照顧顧廷燁孩子的常嬤嬤,見顧廷燁還沒迴來,頓時慌了,立馬派女使去打聽出情況。
夜幕降臨,街坊們都在議論說老顧侯已經沒了,顧府都掛了白了。
女使也迴來了,她告訴常嬤嬤,據說老顧侯是被顧廷燁氣死的,常嬤嬤心急火燎之下病了。
幾天後顧廷燁把老顧候氣死的傳言傳遍了京城,這讓本就名聲不好的顧廷燁愈發不好了,人人都避之如蛇蠍,顧廷燁有此名聲小秦氏深藏功名。
老顧侯的效孝期還沒過,顧廷燁在汴京待不下去了,就想著去參軍,順便去找那個被朱曼娘帶走的兒子。
小秦氏倒是裝模作樣的想勸下來,萬一顧廷燁去參軍後作出一番大事業,那對她的兒子怎麽不算威脅,可上次一鬧已經是翻臉了,顧廷燁又怎會聽。
但參軍又哪會簡單,小秦氏認為的顧廷燁不過就是會幾招罷了,戰場上又哪會不發生意外呢。
這事兒也成了汴京百姓們的飯後閑餘談資。
墨蘭:“世子還未迴來嗎?”
雲栽:“剛剛收到淩雲傳來的消息,說這幾日軍營比較忙,都不迴來了,讓姑娘別擔心,也不必等著。“
說起這個,墨蘭倒是想起一件事兒,宮裏榮妃娘娘的妹妹榮飛燕,和邕王的女兒嘉成縣主同時喜歡上了齊衡,都爭著要嫁給他,這些都不關墨蘭的事。
墨蘭:“明日迴盛家一趟。”
雲栽:“是。”
盛家。
墨蘭先給大娘子告知一聲,又去了壽安堂給老太太請安,然後才迴了林棲閣。
如蘭和明蘭正在院裏侍弄花草,突然一陣風吹來,把如蘭的手絹吹跑了,如蘭正要去撿,就看見有一陌生男子把手絹撿了起來,此人便是文言敬。
見狀,如蘭便沒再過去。
如蘭:“那是我的。”
文言敬拿著手絹就要遞給如蘭,而如蘭往後退了兩步,文言敬便把手絹掛在拱門旁邊的樹枝上,隨即才轉身離開。
明蘭:“五姐姐,五姐姐?”
如蘭取下手絹,“誒,來了。”
明蘭正想問,就聽見女使來稟,四姑娘迴來了,兩人便去林棲閣找墨蘭。
“四姐姐,四姐姐!”
墨蘭:“在呢。”
又是好久沒見,定要親熱一番。
過了一會兒,明蘭還是把剛剛發生了的事給墨蘭說了,因為她老覺得有哪裏不對。
如蘭還反駁道:“許是人家碰巧經過那裏呢?”
巧還是不巧一問便知,幾人又去找了葳蕤軒。
墨蘭:“大娘子,上次讓您查的事查得如何?”
大娘子一時間還真沒想起來,轉頭看向劉媽媽。
劉媽媽:“迴四姑娘,奴婢上次查了,沒查出不對。”
墨蘭:“雲栽 ,你去查。”
雲栽是她的陪嫁丫鬟,跟著她去昭王府這麽長時間,也成長了不少,交給她很放心。
不到一個時辰雲栽便迴來了,“那人是主君的學生,叫文言敬,出生貧寒,父親早逝,剩一母親與他相依為命。
文言敬學識不錯,所以主君經常叫文言敬到家裏與公子探討學問,也是如此,文言敬才得以經常出入盛家。”
顧廷燁心疼母親,想說跟小秦氏認個錯,她還會像以往一樣無論自己犯了什麽錯,都會第一時間維護他,可是這次小秦氏不會再幫他了,老顧侯都死了,她也不再做戲給誰看了。
這時一旁的姑母也怒斥顧廷燁不孝,不僅氣得父親吐血,還躲在外麵不迴來,“你可知道你父親臨死前還叫著你的名字啊!”
顧廷燁即便再傷心,也還是解釋道:“姑母,我沒有不迴來,是母親讓我去請太醫的,我一迴來就被攔在外麵,姑母,我一直都在偏廳等著。”
小秦氏卻突然變了臉,“我什麽時候讓你去請太醫了?即使要請太醫,那也應該是出大朗的帖子呀。
是你把你爹爹氣吐血了,你不但不知錯,你還跑到外麵去狂飲爛醉,你這個畜生!”
這一番話徹底坐實了顧廷燁氣死自己父親的事情,彼時大家都指責起顧廷燁來,他成了始作俑者的罪魁禍首,看著小秦氏和一屋子的親人,他恍然大悟。
而這時顧廷煜也把所有的罪過都推到顧廷燁的身上,顧四叔五叔也讓他從此離開顧家,更要挾道:“你若不走,便把你母親白氏從顧家族譜上抹去。
小秦氏:“老侯爺一直說我呀,慈母多敗兒,讓他說著了呀,這些年我疼你比疼自己親生兒子都厲害,現如今你闖下這麽大的禍事,還要拉著我跟你一同扯謊,還要讓我繼續包庇你嗎?”
小秦氏這番撕心裂肺的哭訴,任誰看都會相信她說的一切。
顧廷燁一臉不可置信,他不敢相信冤枉自己的,竟是自己喊了十幾年母親的人。
顧廷燁:“我明白了,姑息養奸,從小到大我要什麽你給什麽,我犯了什麽錯你都幫著我,原來你是鄭伯,我是共叔段,廷煒,有沒有你……”
顧廷燁迴憶往事,此時他才終於明白,知曉了這位慈愛的後母這麽多年,表麵上對他寵溺有加,有求必應,實際上是故意放縱他的不良行為,想以此來一點點毀掉他,事實證明,小秦氏做到了。
顧廷燁環顧一圈後說道:“原來你們這屋子裏頭,每一個人都在演戲一樣的過日子,我早就不想在這待了。”
最後則是對著小秦氏說:“你讓我覺得惡心。”
老顧侯在世時,所有人都戴著麵具,如今老顧侯不在了,所有人也就不裝了,所有人都聯合起來想把自己趕出家門,看著一屋子人的醜惡嘴臉,顧廷燁覺得惡心至極,同時又恨自己愚蠢,被耍了這麽多年。
此時的顧廷燁心如死灰,對著老顧侯的遺體叩拜之後,便毅然決然的轉身離開這個沒有溫度的侯府。
隻可惜天公不作美,就差一點兒,這對父子倆就能和好如初了。
而此時,在京郊院子裏照顧顧廷燁孩子的常嬤嬤,見顧廷燁還沒迴來,頓時慌了,立馬派女使去打聽出情況。
夜幕降臨,街坊們都在議論說老顧侯已經沒了,顧府都掛了白了。
女使也迴來了,她告訴常嬤嬤,據說老顧侯是被顧廷燁氣死的,常嬤嬤心急火燎之下病了。
幾天後顧廷燁把老顧候氣死的傳言傳遍了京城,這讓本就名聲不好的顧廷燁愈發不好了,人人都避之如蛇蠍,顧廷燁有此名聲小秦氏深藏功名。
老顧侯的效孝期還沒過,顧廷燁在汴京待不下去了,就想著去參軍,順便去找那個被朱曼娘帶走的兒子。
小秦氏倒是裝模作樣的想勸下來,萬一顧廷燁去參軍後作出一番大事業,那對她的兒子怎麽不算威脅,可上次一鬧已經是翻臉了,顧廷燁又怎會聽。
但參軍又哪會簡單,小秦氏認為的顧廷燁不過就是會幾招罷了,戰場上又哪會不發生意外呢。
這事兒也成了汴京百姓們的飯後閑餘談資。
墨蘭:“世子還未迴來嗎?”
雲栽:“剛剛收到淩雲傳來的消息,說這幾日軍營比較忙,都不迴來了,讓姑娘別擔心,也不必等著。“
說起這個,墨蘭倒是想起一件事兒,宮裏榮妃娘娘的妹妹榮飛燕,和邕王的女兒嘉成縣主同時喜歡上了齊衡,都爭著要嫁給他,這些都不關墨蘭的事。
墨蘭:“明日迴盛家一趟。”
雲栽:“是。”
盛家。
墨蘭先給大娘子告知一聲,又去了壽安堂給老太太請安,然後才迴了林棲閣。
如蘭和明蘭正在院裏侍弄花草,突然一陣風吹來,把如蘭的手絹吹跑了,如蘭正要去撿,就看見有一陌生男子把手絹撿了起來,此人便是文言敬。
見狀,如蘭便沒再過去。
如蘭:“那是我的。”
文言敬拿著手絹就要遞給如蘭,而如蘭往後退了兩步,文言敬便把手絹掛在拱門旁邊的樹枝上,隨即才轉身離開。
明蘭:“五姐姐,五姐姐?”
如蘭取下手絹,“誒,來了。”
明蘭正想問,就聽見女使來稟,四姑娘迴來了,兩人便去林棲閣找墨蘭。
“四姐姐,四姐姐!”
墨蘭:“在呢。”
又是好久沒見,定要親熱一番。
過了一會兒,明蘭還是把剛剛發生了的事給墨蘭說了,因為她老覺得有哪裏不對。
如蘭還反駁道:“許是人家碰巧經過那裏呢?”
巧還是不巧一問便知,幾人又去找了葳蕤軒。
墨蘭:“大娘子,上次讓您查的事查得如何?”
大娘子一時間還真沒想起來,轉頭看向劉媽媽。
劉媽媽:“迴四姑娘,奴婢上次查了,沒查出不對。”
墨蘭:“雲栽 ,你去查。”
雲栽是她的陪嫁丫鬟,跟著她去昭王府這麽長時間,也成長了不少,交給她很放心。
不到一個時辰雲栽便迴來了,“那人是主君的學生,叫文言敬,出生貧寒,父親早逝,剩一母親與他相依為命。
文言敬學識不錯,所以主君經常叫文言敬到家裏與公子探討學問,也是如此,文言敬才得以經常出入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