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種族天賦
我的超凡核心是發動機 作者:稻香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說到融金人,就不得不提到融金獸。
在入駐中州後,官府派遣了科研人員對融金獸進行長期的跟蹤研究。
最後的研究結果證實:融金獸的繁衍和培育,是通過一係列華夏人族不能理解的方式完成的。
簡單來說,融金獸就像從金屬疙瘩裏蹦出來的。
所以華夏人族基本上是無法撇開融金人族,獨立培育出融金獸族群的。
為此,趙平隻能放緩對中州世界的征伐。
對融金人族的戰略也改為逐步滲透、壓迫投降。
並且趙平還將這項長期工作交給官府來完成。
對於早期投降的融金人,官府采取的措施是逐一簽訂契約。
通過一係列嚴謹而又環環相扣的契約,可以大概約束融金人的行為,避免他們的背叛行為。
但普通契約的約束力,肯定是不如七級卡牌“附庸條約”的。
而且這種方式隻適合數量較少的情況下。
所以隨著投降的融金族數量越來越多,簽訂契約的途徑就更加難以為繼了。
好在隨著進入卡牌世界的華夏人族數量增多。
被束之高閣多年的種族天賦——“人定勝天”,終於發揮了作用。
“人定勝天”可以通過協同不同數量的個體意誌,凝聚出不同效果的種族卡牌。
但這個天賦生效是有數量要求的。
早在趙平剛剛建立人物卡牌,以及引領秦振聲等人進入卡牌世界時,他就兩次嚐試過這個種族天賦。
但毫無疑問,都是一點作用沒產生。
一直等到官府大量駐軍中州世界後。
在由官府牽頭,所有華夏人族共同參與的大規模實驗中,才第一次成功激活了“人定勝天”。
當時為了協調數量眾多的參與者,官府采用祭祖儀式的方法凝聚意誌力。
十多萬人的意誌匯聚,雖然無法在太虛中泛起一絲漣漪。
但卻足夠在彼此的心靈中引發滔天巨浪。
作為“主祭”的趙平,在心靈之海的巨浪與風暴中,看到了華夏人族篳路藍縷、披荊斬棘的發展曆程。
並且趙平心領神會地了解到,隻需從曆史長河中提取一個片段,就能凝聚出相應的種族卡牌。
可能是因為參與祭祀人數不足的原因,趙平發現他能在曆史長河中截取的長度有限。
不管從哪開始,都隻能截取固定時間長度的曆史。
由於是第一次操作,趙平對不同曆史片段具體能凝聚成什麽卡牌沒有經驗。
但他心中大致有了一些猜測。
考慮到當時的主要困難,是投降融金人族的忠誠度保障問題。
趙平截取了一段先民開拓四方、教化蠻夷的曆史片段。
並期望能從中獲取解決問題的卡牌。
結果也不出趙平所料。
這段曆史化作點點星光,在未知力量的作用下凝聚出一張張卡牌的虛影:
“天下共主”、“夏君夷民”、“王道樂土”、“有教無類”......
“這不是種族天賦嗎?”
雖然抽取種族天賦的時間很短暫,但匆忙中趙平還是瀏覽了一些種族天賦的信息。
其中一些天賦,就弱化後出現在上麵的種族卡牌中。
例如“天下共主”,在趙平的印象中是消耗卡牌負載度將異族生物收為附庸。
但在這裏,它能消耗卡牌負載度,將擴容等級不高於自身的異族生物收為附庸。
從字麵意思上就能看出來,從曆史片段中凝聚而成的“天下共主”卡牌是弱化版的。
“是祭祀人數產生的影響?”
“還是因為曆史片段不同而導致的?”
可惜曆史片段後選取之後無法改變。
因此趙平也無法實驗用其他曆史片段,凝聚的卡牌是否有不同之處。
不過趙平更傾向於,是曆史片段的要素不同,導致卡牌的強弱不同。
如果把曆史片段當成一個故事或者一段影視的話。
從這段故事中,趙平能感覺到其中“教化”元素明顯多於“征服”元素,“人文”元素又多餘“土地資源”。
而且這裏的“教化”中,又明顯帶有“征服”的含義,有別於單純的“教育”。
因此包括“天下共主”在內,這些卡牌虛影所顯示的內容,能看出存在明顯的優劣之分。
例如“王道樂土”的作用,是以削減卡牌負載度為代價,獲取一定數量轉化石柱及對應地塊的統治權。
而“有教無類”是作用,是能用自身天賦去替換使用對象的天賦。
但這種替換得來的天賦是弱化版的,而且弱很多。
因為原先沒注意過這兩個種族天賦,所以趙平不確定它們的原版效果是什麽樣子。
但想來變成種族卡後,肯定也都是弱化過的。
但即使都弱化過,“王道樂土”的價值也絕對高過“有教無類”。
倒是“夏君夷民”卡牌最有價值。
其效果是通過“教化”儀式,讓一定數量的異族生物臣服在華夏人族的“治”下。
隻要這些異族不離開華夏人族的管轄區域,他們就永遠無法背叛。
雖然這個卡牌的約束力不強,無法完全掌握異族的思想和行為。
但它也不需要付出多少代價,不像“天下共主”需要占用卡牌負載度。
最終趙平也是選擇了“夏君夷民”作為第一張種族卡牌。
待趙平做出決定後,所有參與祭祀的華夏人族都獲得了一張“夏君夷民”種族卡。
對著投降的融金人族使用卡牌後,就可以將他們化為華夏的治民。
但在這期間又發現了異常。
在十多萬人都使用“夏君夷民”卡牌後,統計發現他們收服的融金人數量存在一定的差異。
原先趙平以為卡牌介紹中的“一定數量”是跟擴容等級掛鉤的。
但事實上並非如此。
經過官府統計後,發現收服融金人族數量最多的是趙平、秦振聲和林婉君,都是四個;
接下來是那些由趙平拉進來的穿越者,數量是三個;
數量最少的是官府勢力的人員,數量是一個或者兩個。
這樣就很明顯了,種族卡牌上的數量,是與進入卡牌世界時間以及天賦使用間隔掛鉤的。
那次祭祀活動,是在官府進入卡牌世界兩年後舉辦的,
因此官府人員建立人物卡牌時間最長也不過兩年,少的甚至不足一年;
而穿越者比官府早來了一年左右的時間,所以是不到三年;
趙平雖然來的最早,但這期間他跟秦振聲林婉君嚐試過一次種族天賦,兩次時間間隔恰好超過四年。
因此可以大致估算出,華夏人族剛建立人物卡牌時“贈送”了一點種族天賦加值。
並且未使用天賦的話,每一年可以增加一點天賦加值。
待天賦使用時,這些天賦加值就會體現在卡牌作用的數量等方麵。
雖然沒搞懂天賦加值為什麽會與“年”掛鉤。
但為了效益最大化,官府決定以後在每年年初的第一天統一使用種族天賦。
而且還要以祭祀的方式來協調意誌......
在入駐中州後,官府派遣了科研人員對融金獸進行長期的跟蹤研究。
最後的研究結果證實:融金獸的繁衍和培育,是通過一係列華夏人族不能理解的方式完成的。
簡單來說,融金獸就像從金屬疙瘩裏蹦出來的。
所以華夏人族基本上是無法撇開融金人族,獨立培育出融金獸族群的。
為此,趙平隻能放緩對中州世界的征伐。
對融金人族的戰略也改為逐步滲透、壓迫投降。
並且趙平還將這項長期工作交給官府來完成。
對於早期投降的融金人,官府采取的措施是逐一簽訂契約。
通過一係列嚴謹而又環環相扣的契約,可以大概約束融金人的行為,避免他們的背叛行為。
但普通契約的約束力,肯定是不如七級卡牌“附庸條約”的。
而且這種方式隻適合數量較少的情況下。
所以隨著投降的融金族數量越來越多,簽訂契約的途徑就更加難以為繼了。
好在隨著進入卡牌世界的華夏人族數量增多。
被束之高閣多年的種族天賦——“人定勝天”,終於發揮了作用。
“人定勝天”可以通過協同不同數量的個體意誌,凝聚出不同效果的種族卡牌。
但這個天賦生效是有數量要求的。
早在趙平剛剛建立人物卡牌,以及引領秦振聲等人進入卡牌世界時,他就兩次嚐試過這個種族天賦。
但毫無疑問,都是一點作用沒產生。
一直等到官府大量駐軍中州世界後。
在由官府牽頭,所有華夏人族共同參與的大規模實驗中,才第一次成功激活了“人定勝天”。
當時為了協調數量眾多的參與者,官府采用祭祖儀式的方法凝聚意誌力。
十多萬人的意誌匯聚,雖然無法在太虛中泛起一絲漣漪。
但卻足夠在彼此的心靈中引發滔天巨浪。
作為“主祭”的趙平,在心靈之海的巨浪與風暴中,看到了華夏人族篳路藍縷、披荊斬棘的發展曆程。
並且趙平心領神會地了解到,隻需從曆史長河中提取一個片段,就能凝聚出相應的種族卡牌。
可能是因為參與祭祀人數不足的原因,趙平發現他能在曆史長河中截取的長度有限。
不管從哪開始,都隻能截取固定時間長度的曆史。
由於是第一次操作,趙平對不同曆史片段具體能凝聚成什麽卡牌沒有經驗。
但他心中大致有了一些猜測。
考慮到當時的主要困難,是投降融金人族的忠誠度保障問題。
趙平截取了一段先民開拓四方、教化蠻夷的曆史片段。
並期望能從中獲取解決問題的卡牌。
結果也不出趙平所料。
這段曆史化作點點星光,在未知力量的作用下凝聚出一張張卡牌的虛影:
“天下共主”、“夏君夷民”、“王道樂土”、“有教無類”......
“這不是種族天賦嗎?”
雖然抽取種族天賦的時間很短暫,但匆忙中趙平還是瀏覽了一些種族天賦的信息。
其中一些天賦,就弱化後出現在上麵的種族卡牌中。
例如“天下共主”,在趙平的印象中是消耗卡牌負載度將異族生物收為附庸。
但在這裏,它能消耗卡牌負載度,將擴容等級不高於自身的異族生物收為附庸。
從字麵意思上就能看出來,從曆史片段中凝聚而成的“天下共主”卡牌是弱化版的。
“是祭祀人數產生的影響?”
“還是因為曆史片段不同而導致的?”
可惜曆史片段後選取之後無法改變。
因此趙平也無法實驗用其他曆史片段,凝聚的卡牌是否有不同之處。
不過趙平更傾向於,是曆史片段的要素不同,導致卡牌的強弱不同。
如果把曆史片段當成一個故事或者一段影視的話。
從這段故事中,趙平能感覺到其中“教化”元素明顯多於“征服”元素,“人文”元素又多餘“土地資源”。
而且這裏的“教化”中,又明顯帶有“征服”的含義,有別於單純的“教育”。
因此包括“天下共主”在內,這些卡牌虛影所顯示的內容,能看出存在明顯的優劣之分。
例如“王道樂土”的作用,是以削減卡牌負載度為代價,獲取一定數量轉化石柱及對應地塊的統治權。
而“有教無類”是作用,是能用自身天賦去替換使用對象的天賦。
但這種替換得來的天賦是弱化版的,而且弱很多。
因為原先沒注意過這兩個種族天賦,所以趙平不確定它們的原版效果是什麽樣子。
但想來變成種族卡後,肯定也都是弱化過的。
但即使都弱化過,“王道樂土”的價值也絕對高過“有教無類”。
倒是“夏君夷民”卡牌最有價值。
其效果是通過“教化”儀式,讓一定數量的異族生物臣服在華夏人族的“治”下。
隻要這些異族不離開華夏人族的管轄區域,他們就永遠無法背叛。
雖然這個卡牌的約束力不強,無法完全掌握異族的思想和行為。
但它也不需要付出多少代價,不像“天下共主”需要占用卡牌負載度。
最終趙平也是選擇了“夏君夷民”作為第一張種族卡牌。
待趙平做出決定後,所有參與祭祀的華夏人族都獲得了一張“夏君夷民”種族卡。
對著投降的融金人族使用卡牌後,就可以將他們化為華夏的治民。
但在這期間又發現了異常。
在十多萬人都使用“夏君夷民”卡牌後,統計發現他們收服的融金人數量存在一定的差異。
原先趙平以為卡牌介紹中的“一定數量”是跟擴容等級掛鉤的。
但事實上並非如此。
經過官府統計後,發現收服融金人族數量最多的是趙平、秦振聲和林婉君,都是四個;
接下來是那些由趙平拉進來的穿越者,數量是三個;
數量最少的是官府勢力的人員,數量是一個或者兩個。
這樣就很明顯了,種族卡牌上的數量,是與進入卡牌世界時間以及天賦使用間隔掛鉤的。
那次祭祀活動,是在官府進入卡牌世界兩年後舉辦的,
因此官府人員建立人物卡牌時間最長也不過兩年,少的甚至不足一年;
而穿越者比官府早來了一年左右的時間,所以是不到三年;
趙平雖然來的最早,但這期間他跟秦振聲林婉君嚐試過一次種族天賦,兩次時間間隔恰好超過四年。
因此可以大致估算出,華夏人族剛建立人物卡牌時“贈送”了一點種族天賦加值。
並且未使用天賦的話,每一年可以增加一點天賦加值。
待天賦使用時,這些天賦加值就會體現在卡牌作用的數量等方麵。
雖然沒搞懂天賦加值為什麽會與“年”掛鉤。
但為了效益最大化,官府決定以後在每年年初的第一天統一使用種族天賦。
而且還要以祭祀的方式來協調意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