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祖大壽忠貞不渝?簡直是笑話!
騷擾朕的大明,朕誅你九族! 作者:六麵埋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皇極殿內。
崇禎隻是看了一眼,臉上略過一絲的憤怒和慌張,很快就趨於平靜。
“朕知道了,你下去領賞吧。”崇禎擺了擺手,語氣舒緩而平靜。
皇極殿內的大臣,心裏就是一驚。
800裏加急的急報,一定不會簡單了,但是他們麵前的崇禎皇帝,卻是如此的冷靜,這完全不對,難道是其中隱藏著什麽貓膩?
有不少大臣開始微微抬頭,用眼角的餘光去觀察崇禎,希望從他的眼神裏得到一絲的提示。
“諸位愛卿,你們猜朕手裏這份急報是什麽事?”
看著那個侍衛走遠,崇禎冷靜地看著大臣,麵色平靜如水地說道。
大臣們更加搞不懂了,按理說,陛下此時該慌張或者是震怒才是。
為何他們眼中的皇帝陛下,卻是冷靜無比。
好幾個大臣都慌張不已,搞不清楚崇禎的葫蘆裏賣的是什麽藥。
“啟稟陛下,臣等不知...”以周延儒為首的大臣們,一臉茫然地拱手看著崇禎,表情有點尷尬。
“周愛卿,你拿下去看看,給大臣們都看看...”
崇禎說著把手中的急報往龍書案上一放,嘴角勾出一抹淡定而從容的弧度,看著大臣們微微開口。
“臣等遵旨...”大臣們有些忐忑地答應著,心中強烈的好奇心驅使著他們急切要知道急報中的內容。
王承恩急忙拿起了龍書案上的急報,遞給了周延儒。
周延儒的雙手有些顫抖,今天的這個早朝對於他來說,不太友好。
這個藩王的事兒還沒有處理好,突然又來了800裏急報,而且還是遼東的。
但他還是急忙緊張兮兮地打開了急報觀看。
一眼!
隻是一眼!
他緊接著看見了驚心怵目的幾個字!
正是‘投降’、‘謀反’等字眼。
這可是陛下最忌諱的事情,太出乎意料了!
其他的大臣也都紛紛走過來,圍攏在周延儒的身邊,觀看急報。
很快,大臣們爭先恐後地看完了這份急報。
看完之後,眾人都傻眼了,這可不是小事,這份急報中所說的遼東局麵讓眾人措手不及。
“陛下...遼東的祖大壽...竟然反了?”迴過神來的周延儒等人睜大了眼睛,舌頭伸得很長。
在他們眼裏,這個祖大壽很能打,怎麽可能會投降建奴呢,簡直是太不可思議了。
完全不敢想象,而且他們更是知道崇禎的脾氣秉性,這樣的事兒,本該大發雷霆、狂風暴雨的。
可...可是今天陛下太過於冷靜。
“你們還不知道吧?皇爺早已經提前預判到祖大壽的反叛。”王承恩突然站了出來,看著眾人趾高氣揚。
“什麽,司禮監,陛下早就預判到了,不可能吧?”
周延儒等人完全搞不懂了,這到底是怎麽迴事,抬頭看著王承恩,小聲詢問。
“沒錯,幸虧皇爺高瞻遠矚,提前已經令孫總督前來京師,親自交代過孫總督。”王承恩信心十足的說著,一臉認真的看著眾人。
這一番,大臣們更震驚了,他們完全不敢相信,這番話會出自王承恩的口中。
“陛下聖明!”
大臣們一起開始恭賀崇禎。
“諸位愛卿,朕從收到大淩河之戰的消息那一刻起,就已經知道了結局。”
“這也很無奈,朕讓孫總督派出去不少援兵,但是收效甚微,朕低估了皇太極在大淩河之戰的決心。”
“你們討論一下,祖大壽投降建奴,對朕和大明有什麽樣的影響,還有順便討論一下祖大壽這個人。”
崇禎隨口說著,緩緩起身,在龍書案旁邊來迴踱了幾步,又坐在了龍椅上,神情淡定而泰然。
大臣們急忙答應著,開始小聲地討論了起來。
“遼東太難了,這個皇太極一直都賊心不死,這次的大淩河之戰準備太充分了,祖大壽也確實是無奈之下才投降的...”魏藻德開始了一番辯論,言辭之中對祖大壽充滿了理解。
盡管他的聲音不高,但崇禎還是聽見了一些端倪,不過崇禎隻是眨了眨眼,沒有做聲。
“什麽?投降也被你說成了不得已?”王家彥一臉的憤怒,言辭犀利了起來,“一個奴顏婢膝之徒而已,有什麽可不得已的?他完全可以為大明社稷去死!”
“王大人說得對,為大明社稷死,也能落得生前身後名。”畢自嚴站了出來,橫眉立目了起來。
畢自嚴的聲音很高,直接苛責魏藻德。
此時,大部分的朝臣都站在了畢自嚴、王家彥等人這邊。
沒有辦法,至少在皇帝麵前,他們還是要表現一番的。
但是,魏藻德說的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至少有一點是說到了點子上。
祖大壽有一定的不得已,但更多的是投機取巧。
他這次的投降還斬殺了何可綱作為投名狀,他臉上的這道黑斑,無論怎麽洗都是洗不白的。
這一點已經是既定事實,急報中說得很清楚。
大臣們,仍然在激烈地討論著,聲音則是越來越高,一發不可收拾。
皇極殿內,這一刻有些‘混亂’。
......
崇禎隻是靜靜地聽著,腦子則在飛速地運轉著,沒有吭聲。
過了一炷香的時間,討論的聲音,漸漸變小。
“咳咳...”
崇禎咳嗽了兩聲,緩緩抬頭,看向魏藻德,微微一笑地詢問:
“魏愛卿,你與朕說說,祖大壽這個人怎麽樣?”
魏藻德一縮脖子,為啥陛下第一個詢問自己?
“啟稟陛下,微臣認為祖大壽確實是有不得已之處,至少他在大淩河之戰,已經沒有任何的退路,到了山窮水盡之時,微臣認為祖大壽隻是偽降,還會迴歸大明的。”
魏藻德揉了揉眼睛,恬不知恥地說道。
“畢愛卿,你認為呢?”崇禎眉毛一挑,嘴角上揚。
“啟稟陛下,微臣有不同的意見。”畢自嚴站了出來,一身的正氣。
“畢愛卿,你有什麽要說的,難道與魏愛卿觀點相左?”崇禎眼神中閃出一絲期待來,繼續追問。
“是的,陛下!”
畢自嚴語氣堅定,“微臣認為祖大壽十惡不赦,不知道魏大人為他洗白,是何緣由?”
皇極殿內,頓時靜了下來,眾人全都側耳傾聽。
崇禎隻是看了一眼,臉上略過一絲的憤怒和慌張,很快就趨於平靜。
“朕知道了,你下去領賞吧。”崇禎擺了擺手,語氣舒緩而平靜。
皇極殿內的大臣,心裏就是一驚。
800裏加急的急報,一定不會簡單了,但是他們麵前的崇禎皇帝,卻是如此的冷靜,這完全不對,難道是其中隱藏著什麽貓膩?
有不少大臣開始微微抬頭,用眼角的餘光去觀察崇禎,希望從他的眼神裏得到一絲的提示。
“諸位愛卿,你們猜朕手裏這份急報是什麽事?”
看著那個侍衛走遠,崇禎冷靜地看著大臣,麵色平靜如水地說道。
大臣們更加搞不懂了,按理說,陛下此時該慌張或者是震怒才是。
為何他們眼中的皇帝陛下,卻是冷靜無比。
好幾個大臣都慌張不已,搞不清楚崇禎的葫蘆裏賣的是什麽藥。
“啟稟陛下,臣等不知...”以周延儒為首的大臣們,一臉茫然地拱手看著崇禎,表情有點尷尬。
“周愛卿,你拿下去看看,給大臣們都看看...”
崇禎說著把手中的急報往龍書案上一放,嘴角勾出一抹淡定而從容的弧度,看著大臣們微微開口。
“臣等遵旨...”大臣們有些忐忑地答應著,心中強烈的好奇心驅使著他們急切要知道急報中的內容。
王承恩急忙拿起了龍書案上的急報,遞給了周延儒。
周延儒的雙手有些顫抖,今天的這個早朝對於他來說,不太友好。
這個藩王的事兒還沒有處理好,突然又來了800裏急報,而且還是遼東的。
但他還是急忙緊張兮兮地打開了急報觀看。
一眼!
隻是一眼!
他緊接著看見了驚心怵目的幾個字!
正是‘投降’、‘謀反’等字眼。
這可是陛下最忌諱的事情,太出乎意料了!
其他的大臣也都紛紛走過來,圍攏在周延儒的身邊,觀看急報。
很快,大臣們爭先恐後地看完了這份急報。
看完之後,眾人都傻眼了,這可不是小事,這份急報中所說的遼東局麵讓眾人措手不及。
“陛下...遼東的祖大壽...竟然反了?”迴過神來的周延儒等人睜大了眼睛,舌頭伸得很長。
在他們眼裏,這個祖大壽很能打,怎麽可能會投降建奴呢,簡直是太不可思議了。
完全不敢想象,而且他們更是知道崇禎的脾氣秉性,這樣的事兒,本該大發雷霆、狂風暴雨的。
可...可是今天陛下太過於冷靜。
“你們還不知道吧?皇爺早已經提前預判到祖大壽的反叛。”王承恩突然站了出來,看著眾人趾高氣揚。
“什麽,司禮監,陛下早就預判到了,不可能吧?”
周延儒等人完全搞不懂了,這到底是怎麽迴事,抬頭看著王承恩,小聲詢問。
“沒錯,幸虧皇爺高瞻遠矚,提前已經令孫總督前來京師,親自交代過孫總督。”王承恩信心十足的說著,一臉認真的看著眾人。
這一番,大臣們更震驚了,他們完全不敢相信,這番話會出自王承恩的口中。
“陛下聖明!”
大臣們一起開始恭賀崇禎。
“諸位愛卿,朕從收到大淩河之戰的消息那一刻起,就已經知道了結局。”
“這也很無奈,朕讓孫總督派出去不少援兵,但是收效甚微,朕低估了皇太極在大淩河之戰的決心。”
“你們討論一下,祖大壽投降建奴,對朕和大明有什麽樣的影響,還有順便討論一下祖大壽這個人。”
崇禎隨口說著,緩緩起身,在龍書案旁邊來迴踱了幾步,又坐在了龍椅上,神情淡定而泰然。
大臣們急忙答應著,開始小聲地討論了起來。
“遼東太難了,這個皇太極一直都賊心不死,這次的大淩河之戰準備太充分了,祖大壽也確實是無奈之下才投降的...”魏藻德開始了一番辯論,言辭之中對祖大壽充滿了理解。
盡管他的聲音不高,但崇禎還是聽見了一些端倪,不過崇禎隻是眨了眨眼,沒有做聲。
“什麽?投降也被你說成了不得已?”王家彥一臉的憤怒,言辭犀利了起來,“一個奴顏婢膝之徒而已,有什麽可不得已的?他完全可以為大明社稷去死!”
“王大人說得對,為大明社稷死,也能落得生前身後名。”畢自嚴站了出來,橫眉立目了起來。
畢自嚴的聲音很高,直接苛責魏藻德。
此時,大部分的朝臣都站在了畢自嚴、王家彥等人這邊。
沒有辦法,至少在皇帝麵前,他們還是要表現一番的。
但是,魏藻德說的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至少有一點是說到了點子上。
祖大壽有一定的不得已,但更多的是投機取巧。
他這次的投降還斬殺了何可綱作為投名狀,他臉上的這道黑斑,無論怎麽洗都是洗不白的。
這一點已經是既定事實,急報中說得很清楚。
大臣們,仍然在激烈地討論著,聲音則是越來越高,一發不可收拾。
皇極殿內,這一刻有些‘混亂’。
......
崇禎隻是靜靜地聽著,腦子則在飛速地運轉著,沒有吭聲。
過了一炷香的時間,討論的聲音,漸漸變小。
“咳咳...”
崇禎咳嗽了兩聲,緩緩抬頭,看向魏藻德,微微一笑地詢問:
“魏愛卿,你與朕說說,祖大壽這個人怎麽樣?”
魏藻德一縮脖子,為啥陛下第一個詢問自己?
“啟稟陛下,微臣認為祖大壽確實是有不得已之處,至少他在大淩河之戰,已經沒有任何的退路,到了山窮水盡之時,微臣認為祖大壽隻是偽降,還會迴歸大明的。”
魏藻德揉了揉眼睛,恬不知恥地說道。
“畢愛卿,你認為呢?”崇禎眉毛一挑,嘴角上揚。
“啟稟陛下,微臣有不同的意見。”畢自嚴站了出來,一身的正氣。
“畢愛卿,你有什麽要說的,難道與魏愛卿觀點相左?”崇禎眼神中閃出一絲期待來,繼續追問。
“是的,陛下!”
畢自嚴語氣堅定,“微臣認為祖大壽十惡不赦,不知道魏大人為他洗白,是何緣由?”
皇極殿內,頓時靜了下來,眾人全都側耳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