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長安城又降了一場大雨,雨絲如織,密不透風。
麟德殿內,宮燈螢火飄忽,似隨時要滅,映照出一室孤寂與不安。睡夢中的女皇忽然覺得周身寒意侵骨,她輕喚著“五郎、六郎”的乳名,卻唯餘空蕩迴響,無人應答。
披衣起身,但見殿內霧氣繚繞,如置身雲海,看不真切虛實,外麵似有雜遝的腳步聲在不斷迫近,直至一聲驚雷劃破長空,麟德殿之門被狂風猛然推開,冷風裹挾著雨絲,肆虐而入,浸濕了每一寸地衣。
殿外淒風苦雨,光影憧憧,更顯詭異。
她望著走進殿內的兩個身影,整個人如同被魘住一般,怔愣地望著那兩個如此熟悉的臉龐,卻怎麽都喊不出聲來,喉嚨被堵住了似的。
那走進殿內的兩人皆罕見的同穿太子紫袍,渾身被暴雨淋透,他們麵容扭曲,伸出四隻手朝著她抓來,暴虐地要將她往殿外拉去。
武曌隻覺得天旋地轉一般,嘴裏喊著:“是弘兒跟賢兒嘛?”
聽著從她嘴裏喊出的名字,殿外無休止的雨霎時消失不見,緊跟著是金鉦般刺耳的尖銳叫聲,兩人惡狠狠地迴頭瞪著她,質問她,當年母親為何如此狠心,要奪走兒子們的性命。
武曌頭痛欲裂,惶恐不安地被兩人拖出了麟德殿,身子擦著生硬的石階一路下去,她想喊卻無法叫出聲來,睜開眼望著前麵模糊的身影,似有個滿是威嚴的男人正站在巍峨的宮牆上望著他,一道驚雷閃過,映出了那男子的麵容。
正是她的丈夫李治。
武曌覺得頭暈得要死,快要窒息,一陣細碎的腳步聲響在了縹緲的霧氣裏,在她要魂飛魄散的那一刻,將她喊了迴來。
麟德殿外的天徹底亮了。
女皇在床榻上驚醒,她努力迴想起當年的往事。
那似乎是調露二年了,當時她還是那般年輕貌美,高宗皇帝剛立了二子李賢為新太子,又派遣了重臣入東宮,她擔心此子會阻擋自己的路,於是派了人揭發太子李賢謀反,又從東宮的馬房裏搜出事先藏匿好的數百具鎧甲作為證據,她的丈夫想要為兒子求情,她當時說了句什麽話?
武曌過了半晌才想起來,她怒斥那個二兒子,說他為人子卻心懷謀逆,理應大義滅親,不能赦免罪行。
就這樣一句話堵住了天皇的嘴,她讓人把那孩子驅逐到巴州的荒蕪之地去,走的時候似乎正是眼下的時節。她站在承天門上,望著那孩子跟他的妻兒一路離開了長安城。
走的時候,長安下著好大的一場雪,他們身上的衣縷都是單薄的,看上去很是淒涼。
後來她依舊不放心,派了酷吏丘神積前往巴州,將那孩子囚禁別室,逼著他自殺了。
他死的時候,剛好三十一歲,至今屍骨都隨意地棄置在巴州,不曾運迴長安,葬入皇陵。
長安城雨後初霽,空氣如洗,清新得仿佛能洗淨一切塵囂。
朱雀門畔一路傳來晨鼓的聲音,穿越街巷,各坊間第次開了坊門,城中的寺廟與道觀,鍾聲交織成曲,悠揚而深遠,催促著夢中人步入這光怪陸離的現實世界。
延壽坊深處,懿德寺靜謐莊嚴,幾隻烏鴉棲於飛簷之上,低吟淺唱,為這古刹添了幾分寂寥與神秘。
裴煊坐在塔寺的殿裏,一夜未合過眼,他伸手取過身旁的銅罐,放在地上,讓叁壹肆來吃,裏麵是他昨夜未動的糕餅。
那叫叁壹肆的猞猁蓀肆無忌憚的跳到了胡床上,用頭拱著裴煊的手,以示親昵。
澹煙從殿外款步而來,手裏端著剛剛熬好的湯藥,細柔之手輕撫裴煊額間,確認高熱已退,心中稍安。他昨日的雨中之行,換來了一夜的風寒侵擾,卻也似乎帶走了更多未解的謎團。
裴煊披上新送來的袍子,目光落在了地上那褪下的髒亂衣袍上,胸襟斑駁的血,提示著他昨天發生的那場生死較量,菖蒲確是被他親手所殺。
他攤開手掌,掌心裏安靜地躺著一枚殘破的指甲,沾血帶香,是她最後的線索,指向了一個複雜而深邃的秘密。
這是菖蒲生前藏起的唯一一枚,他早就查驗過了,這枚指甲上除了血跡外,還沾染了一種特有香味的麵脂手膏。
“那事,查得如何了?”裴煊轉身,眸光如炬,詢問著澹煙。
澹煙從小吏手中取來一副嶄新的妝奩,置於案上,緩緩道來:“長安城賣這種麵脂手膏的坊子足有十幾家,但這種香味的卻隻有一家,那就是東市的禦泥坊,坊主是長安城有名望的商婦,人稱金三娘子,乃長安商界女傑,為人頗有手段與心計,在長安權貴中長袖善舞,而這禦泥坊也並不簡單,背後有奉宸府跟梁王的關係。”
裴煊頭痛的揉著眉頭。菖蒲為人節儉,素日裏從來不會買如此昂貴的麵脂手膏,而她死前在梁王府上受過活剝指甲的極刑,可她偏偏將這沾染了麵脂手膏的指甲藏起來交給自己,又是想對自己表達什麽?
裴煊不禁迴想菖蒲死去時一幕,她不甘心的目光落向那竹林深處,那個方向是親仁坊的東北方,而東北方正對著的,唯有東市。
“禦泥坊之事,我已遣吳監丞探查,”澹煙的話語中帶著憂慮,“但當前,太子密信之事,更為緊迫。”
不待裴煊開口,寺塔大殿外便有通傳進來,上官內舍人翩然而至,行禮請召。
上官內舍人對裴煊行以莊重叉手禮,言辭間透著不凡氣度:“裴郎,聖人有旨,邀您共赴麟德殿,與梁王及太子同享廊下珍饈,此宴非同小可。”
廊下食的傳統自太宗皇帝一朝便有了,為了體恤早朝的群臣,特意在殿外廊下備好了食物,五品以上官員可以吃羊肉,冬天是湯餅、黃米飯配羊肉,夏天是冷粥配羊肉。
然而自聖人大足元年遁入麟德殿禪室,早朝之景漸成往昔雲煙,朝政托於二張之手,今日卻突然打破沉寂,更攜梁王與太子共聚,其意何為,不禁引人遐想?
裴煊心思急轉,動作上卻沒有猶豫,跟著內舍人身後走出,隻見塔寺之外,馬車已候,二人同乘而入。
車內,上官內舍人輕啟食盒,一盤精巧糕糜映入眼簾,遞予裴煊,溫言細語:“裴郎,不妨先品此糕糜,以慰路途之饑,免入麟德殿後,心緒難寧,食不知味。”
裴煊輕拈糕糜,未及入口,目光卻轉向了對麵沉穩的內舍人,心中生疑,遂問:“內舍人舍騎從行,與裴某同車,莫非有要事相商?”
上官內舍人頷首,低語揭開宮廷暗湧:“今晨未及四更,梁王匆匆入宮,密信呈於聖人,聖人震怒之下,左金吾衛奉命闖入東宮,太子被掣至禪室外,靜默跪候,未有半句責問,此中蹊蹺,耐人尋味,聖心難測。”
裴煊麵色沉靜,心中早已料到梁王此舉。他再問:“宰相們有何反應?”
“崔玄暐、張柬之二公聞訊,急入宮求見,為太子力辯,然聖上沉默不語,聖意難揣。”
馬車穿梭於朱雀大街,過丹鳳門,入大明宮,沿途風光旖旎,山嵐輕繞,牡丹爭豔。下車步入宮道,遙見浮橋彼端,梁王府車架赫然而立,似在無聲訴說著儲君之位鬥爭的暗流湧動。
昔日梁王與廬陵王儲位之爭,聖人態度已明,明顯已經冷落了梁王,可迴到長安舉辦大典,梁王揣摩聖意,發京畿數萬人重建晉昌坊大雁塔,供奉玄奘法師舍利,為聖人祈福,又因此與聖人更加親近了。
禁軍立於道旁,驗明裴煊身份後放行,裴煊目光掠過浮橋對岸,故意詢問:“殿內已有哪些大人駕臨?”
禁軍答道:“梁王、太子、兩位宰相及二位國公皆已在內候駕。”
裴煊輕步追隨於上官內舍人之後,緩緩步入麟德殿的深邃之中,尚未及門扉,殿內已然絲竹繞梁。
裴煊眉梢微揚,眸光掠過殿外初升日晟,時值辰初,殿內卻驟起樂舞,此等景象,頗顯異樣,透露出幾分不尋常的氣息。
正欲踏足殿內,一陣渾厚之音穿堂而過,竟是鄴國公朗聲提議:“太子今日遲來,不妨以劍舞為罰,權當助興。我便親自操琵琶,為太子伴奏!”言罷,他靜待聖裁,然而殿內一片靜謐,聖人未置一詞,隨後殿內侍女輕盈穿梭,一柄寒光凜冽之劍與一琵琶,恰似巧合般落入鄴國公與太子之手,一瞬間,琵琶聲起,暗流湧動。
裴煊立於門外,跨入之姿凝滯,心海翻湧,古語“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悄然浮上心頭。
霎時,他恍然大悟——今晨麟德殿中所備,非盛宴,乃是二張與梁王精心布局的鴻門宴,靜待太子入甕。
麟德殿內,宮燈螢火飄忽,似隨時要滅,映照出一室孤寂與不安。睡夢中的女皇忽然覺得周身寒意侵骨,她輕喚著“五郎、六郎”的乳名,卻唯餘空蕩迴響,無人應答。
披衣起身,但見殿內霧氣繚繞,如置身雲海,看不真切虛實,外麵似有雜遝的腳步聲在不斷迫近,直至一聲驚雷劃破長空,麟德殿之門被狂風猛然推開,冷風裹挾著雨絲,肆虐而入,浸濕了每一寸地衣。
殿外淒風苦雨,光影憧憧,更顯詭異。
她望著走進殿內的兩個身影,整個人如同被魘住一般,怔愣地望著那兩個如此熟悉的臉龐,卻怎麽都喊不出聲來,喉嚨被堵住了似的。
那走進殿內的兩人皆罕見的同穿太子紫袍,渾身被暴雨淋透,他們麵容扭曲,伸出四隻手朝著她抓來,暴虐地要將她往殿外拉去。
武曌隻覺得天旋地轉一般,嘴裏喊著:“是弘兒跟賢兒嘛?”
聽著從她嘴裏喊出的名字,殿外無休止的雨霎時消失不見,緊跟著是金鉦般刺耳的尖銳叫聲,兩人惡狠狠地迴頭瞪著她,質問她,當年母親為何如此狠心,要奪走兒子們的性命。
武曌頭痛欲裂,惶恐不安地被兩人拖出了麟德殿,身子擦著生硬的石階一路下去,她想喊卻無法叫出聲來,睜開眼望著前麵模糊的身影,似有個滿是威嚴的男人正站在巍峨的宮牆上望著他,一道驚雷閃過,映出了那男子的麵容。
正是她的丈夫李治。
武曌覺得頭暈得要死,快要窒息,一陣細碎的腳步聲響在了縹緲的霧氣裏,在她要魂飛魄散的那一刻,將她喊了迴來。
麟德殿外的天徹底亮了。
女皇在床榻上驚醒,她努力迴想起當年的往事。
那似乎是調露二年了,當時她還是那般年輕貌美,高宗皇帝剛立了二子李賢為新太子,又派遣了重臣入東宮,她擔心此子會阻擋自己的路,於是派了人揭發太子李賢謀反,又從東宮的馬房裏搜出事先藏匿好的數百具鎧甲作為證據,她的丈夫想要為兒子求情,她當時說了句什麽話?
武曌過了半晌才想起來,她怒斥那個二兒子,說他為人子卻心懷謀逆,理應大義滅親,不能赦免罪行。
就這樣一句話堵住了天皇的嘴,她讓人把那孩子驅逐到巴州的荒蕪之地去,走的時候似乎正是眼下的時節。她站在承天門上,望著那孩子跟他的妻兒一路離開了長安城。
走的時候,長安下著好大的一場雪,他們身上的衣縷都是單薄的,看上去很是淒涼。
後來她依舊不放心,派了酷吏丘神積前往巴州,將那孩子囚禁別室,逼著他自殺了。
他死的時候,剛好三十一歲,至今屍骨都隨意地棄置在巴州,不曾運迴長安,葬入皇陵。
長安城雨後初霽,空氣如洗,清新得仿佛能洗淨一切塵囂。
朱雀門畔一路傳來晨鼓的聲音,穿越街巷,各坊間第次開了坊門,城中的寺廟與道觀,鍾聲交織成曲,悠揚而深遠,催促著夢中人步入這光怪陸離的現實世界。
延壽坊深處,懿德寺靜謐莊嚴,幾隻烏鴉棲於飛簷之上,低吟淺唱,為這古刹添了幾分寂寥與神秘。
裴煊坐在塔寺的殿裏,一夜未合過眼,他伸手取過身旁的銅罐,放在地上,讓叁壹肆來吃,裏麵是他昨夜未動的糕餅。
那叫叁壹肆的猞猁蓀肆無忌憚的跳到了胡床上,用頭拱著裴煊的手,以示親昵。
澹煙從殿外款步而來,手裏端著剛剛熬好的湯藥,細柔之手輕撫裴煊額間,確認高熱已退,心中稍安。他昨日的雨中之行,換來了一夜的風寒侵擾,卻也似乎帶走了更多未解的謎團。
裴煊披上新送來的袍子,目光落在了地上那褪下的髒亂衣袍上,胸襟斑駁的血,提示著他昨天發生的那場生死較量,菖蒲確是被他親手所殺。
他攤開手掌,掌心裏安靜地躺著一枚殘破的指甲,沾血帶香,是她最後的線索,指向了一個複雜而深邃的秘密。
這是菖蒲生前藏起的唯一一枚,他早就查驗過了,這枚指甲上除了血跡外,還沾染了一種特有香味的麵脂手膏。
“那事,查得如何了?”裴煊轉身,眸光如炬,詢問著澹煙。
澹煙從小吏手中取來一副嶄新的妝奩,置於案上,緩緩道來:“長安城賣這種麵脂手膏的坊子足有十幾家,但這種香味的卻隻有一家,那就是東市的禦泥坊,坊主是長安城有名望的商婦,人稱金三娘子,乃長安商界女傑,為人頗有手段與心計,在長安權貴中長袖善舞,而這禦泥坊也並不簡單,背後有奉宸府跟梁王的關係。”
裴煊頭痛的揉著眉頭。菖蒲為人節儉,素日裏從來不會買如此昂貴的麵脂手膏,而她死前在梁王府上受過活剝指甲的極刑,可她偏偏將這沾染了麵脂手膏的指甲藏起來交給自己,又是想對自己表達什麽?
裴煊不禁迴想菖蒲死去時一幕,她不甘心的目光落向那竹林深處,那個方向是親仁坊的東北方,而東北方正對著的,唯有東市。
“禦泥坊之事,我已遣吳監丞探查,”澹煙的話語中帶著憂慮,“但當前,太子密信之事,更為緊迫。”
不待裴煊開口,寺塔大殿外便有通傳進來,上官內舍人翩然而至,行禮請召。
上官內舍人對裴煊行以莊重叉手禮,言辭間透著不凡氣度:“裴郎,聖人有旨,邀您共赴麟德殿,與梁王及太子同享廊下珍饈,此宴非同小可。”
廊下食的傳統自太宗皇帝一朝便有了,為了體恤早朝的群臣,特意在殿外廊下備好了食物,五品以上官員可以吃羊肉,冬天是湯餅、黃米飯配羊肉,夏天是冷粥配羊肉。
然而自聖人大足元年遁入麟德殿禪室,早朝之景漸成往昔雲煙,朝政托於二張之手,今日卻突然打破沉寂,更攜梁王與太子共聚,其意何為,不禁引人遐想?
裴煊心思急轉,動作上卻沒有猶豫,跟著內舍人身後走出,隻見塔寺之外,馬車已候,二人同乘而入。
車內,上官內舍人輕啟食盒,一盤精巧糕糜映入眼簾,遞予裴煊,溫言細語:“裴郎,不妨先品此糕糜,以慰路途之饑,免入麟德殿後,心緒難寧,食不知味。”
裴煊輕拈糕糜,未及入口,目光卻轉向了對麵沉穩的內舍人,心中生疑,遂問:“內舍人舍騎從行,與裴某同車,莫非有要事相商?”
上官內舍人頷首,低語揭開宮廷暗湧:“今晨未及四更,梁王匆匆入宮,密信呈於聖人,聖人震怒之下,左金吾衛奉命闖入東宮,太子被掣至禪室外,靜默跪候,未有半句責問,此中蹊蹺,耐人尋味,聖心難測。”
裴煊麵色沉靜,心中早已料到梁王此舉。他再問:“宰相們有何反應?”
“崔玄暐、張柬之二公聞訊,急入宮求見,為太子力辯,然聖上沉默不語,聖意難揣。”
馬車穿梭於朱雀大街,過丹鳳門,入大明宮,沿途風光旖旎,山嵐輕繞,牡丹爭豔。下車步入宮道,遙見浮橋彼端,梁王府車架赫然而立,似在無聲訴說著儲君之位鬥爭的暗流湧動。
昔日梁王與廬陵王儲位之爭,聖人態度已明,明顯已經冷落了梁王,可迴到長安舉辦大典,梁王揣摩聖意,發京畿數萬人重建晉昌坊大雁塔,供奉玄奘法師舍利,為聖人祈福,又因此與聖人更加親近了。
禁軍立於道旁,驗明裴煊身份後放行,裴煊目光掠過浮橋對岸,故意詢問:“殿內已有哪些大人駕臨?”
禁軍答道:“梁王、太子、兩位宰相及二位國公皆已在內候駕。”
裴煊輕步追隨於上官內舍人之後,緩緩步入麟德殿的深邃之中,尚未及門扉,殿內已然絲竹繞梁。
裴煊眉梢微揚,眸光掠過殿外初升日晟,時值辰初,殿內卻驟起樂舞,此等景象,頗顯異樣,透露出幾分不尋常的氣息。
正欲踏足殿內,一陣渾厚之音穿堂而過,竟是鄴國公朗聲提議:“太子今日遲來,不妨以劍舞為罰,權當助興。我便親自操琵琶,為太子伴奏!”言罷,他靜待聖裁,然而殿內一片靜謐,聖人未置一詞,隨後殿內侍女輕盈穿梭,一柄寒光凜冽之劍與一琵琶,恰似巧合般落入鄴國公與太子之手,一瞬間,琵琶聲起,暗流湧動。
裴煊立於門外,跨入之姿凝滯,心海翻湧,古語“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悄然浮上心頭。
霎時,他恍然大悟——今晨麟德殿中所備,非盛宴,乃是二張與梁王精心布局的鴻門宴,靜待太子入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