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欲抗強曹謀士議,王厚定策遣馬良
曹操天崩開局,遇到我,他無敵了 作者:隱居的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翌日清晨,陽光透過窗欞灑入書房,照亮了懸掛的“荊州安穩”四個大字。
王厚端坐於上首,目光掃過堂下眾人,一股上位者的威嚴油然而生。
賈詡、龐統、馬良等謀士分列兩旁,氣氛嚴肅而凝重。
“諸位,”王厚沉聲開口,“宛城一役,曹操雖敗,然其勢未衰。今荊州初定,百廢待興,該如何應對曹操,還請諸位暢所高言。”
賈詡捋了捋胡須,率先發言:“主公,曹操生性多疑,主公如今功高震主,恐其心生忌憚。依詡之見,不如早與劉備結盟,共抗曹魏,如此方能保全荊州。”
龐統聞言,卻有不一樣的看法:“主公,劉備雖有關羽、張飛等猛將,但其勢力尚弱,不足為懼。我以為,當務之急是鞏固荊州內部,發展民生經濟,積蓄力量,待時機成熟,再與曹操決戰,方為上策。”
馬良則提出了不同的見解:“主公,劉備仁義之名遠播,深得民心,若能與之結盟,則可壯大我軍聲勢,共禦外敵。且劉備與曹操有不緩之仇,正可借其之力,牽製曹操,減輕我方壓力。與其為敵,不如為友,共同抵禦曹賊,方為長久之計。”
眾人之言,各有千秋,王厚陷入了沉思。
他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麵,發出有節奏的聲響,像是在權衡著利弊。
荊州初定,民心未穩,曹操的威脅又近在咫尺,任何一個決策都可能影響荊州的未來。
賈詡的結盟之策,固然可以緩解眼前的壓力,但卻有可能引狼入室,後患無窮。
龐統的穩固荊州之計,雖然穩妥,但卻需要時間,而時間正是他們現在最缺乏的東西。
馬良的聯合劉備之策,看似可行,但劉備是否真心合作,卻是一個未知數。
王厚的目光在三位謀士身上來迴掃視,最終停留在馬良身上。
他緩緩開口,語氣堅定:“季常之言,甚合吾意……” 他頓了頓,目光轉向門外侍衛,“來人,備紙筆,我要修書一封!”
王厚深吸一口氣,目光如炬,掃視堂下眾人,沉聲道:“季常之言,甚合吾意!如今曹操虎視眈眈,荊州腹背受敵,唯有聯合劉備,方可共抗強敵,保我荊州百姓安寧!”
他頓了頓,目光轉向門外侍衛,威嚴的聲音響徹整個書房:“來人,備紙筆,我要修書一封!”
侍衛得令,立刻送上筆墨紙硯。
王厚提筆蘸墨,略作思索,便在紙上揮毫潑墨。
筆走龍蛇間,一封情真意切的書信躍然紙上。
信中,王厚表達了對劉備仁義之名的敬佩,詳細分析了曹操的威脅,並鄭重許下承諾:“若能結盟,荊州與合肥互為犄角,互通有無,共保太平,絕不相負!”
寫畢,王厚放下筆,仔細端詳著信上的字跡,確保每一個字都飽含誠意。
他將信紙吹幹,折疊整齊,交給馬良,沉聲道:“季常,此番前往江夏,任務艱巨。劉備此人,素來謹慎,你要以誠相待,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務必說服他與我荊州結盟,共抗曹操!”
馬良接過書信,雙手抱拳,神色莊重:“主公放心,良必不辱使命,定當竭盡所能,說服劉備,促成聯盟!”
王厚點了點頭,我等在此靜候佳音!”
賈詡捋著胡須,他深知,此番結盟,關乎荊州的生死存亡,馬良肩上的擔子,不可謂不重。
龐統雖然表麵上依舊一副傲然的神態,但眼中也難掩一絲擔憂。
畢竟,劉備的實力不容小覷,能否順利結盟,變數實在太多。
“季常先生,此去務必小心謹慎,多加提防。”徐庶上前一步,低聲叮囑道,“劉備麾下,臥龍鳳雛,皆是人中龍鳳,切不可掉以輕心。”
馬良微微一笑,心中充滿了自信:“多謝元直先生提醒,良必當謹記在心!”
夕陽西下,染紅了半邊天空。
馬良帶著王厚的親筆書信,辭別眾人,踏上了前往江夏的道路。
眾人目送著馬良遠去的背影,心中都充滿了期待。
王厚望著天邊殘陽,喃喃自語:“曹操啊曹操,這一次,鹿死誰手,尚
馬良策馬揚鞭,一路向東,朝著江夏的方向疾馳而去。
暮色漸濃,天邊殘陽如血,將大地染成一片金紅。
官道兩旁,樹影婆娑,晚風習習,帶來陣陣涼意。
馬良緊了緊衣襟,心中思緒萬千。
此次前往江夏說服劉備結盟,可謂是身負重任,荊州的命運,或許就係於此行。
他迴想起臨行前王厚殷切的目光,賈詡意味深長的笑容,龐統傲然中帶著一絲擔憂的神情,以及徐庶語重心長的叮囑,心中更添幾分壓力。
劉備雄踞江夏,麾下謀士如雲,猛將如雨,尤其是諸葛亮和龐統,更是世之奇才,想要說服他們與王厚結盟,絕非易事。
“該如何才能打動劉備呢?”馬良眉頭緊鎖,苦苦思索著。
他反複揣摩著王厚的親筆書信,試圖從中找到突破口。
信中言辭懇切,曉以利害,既表達了與劉備合作的誠意,又分析了曹操的威脅,可謂是用心良苦。
“或許,可以從曹操的威脅入手。”馬良心中暗忖。
曹操兵強馬壯,野心勃勃,如今雖在宛城受挫,但實力猶存,對荊州依然虎視眈眈。
劉備與曹操勢不兩立,唇亡齒寒的道理他不可能不明白。
隻要能讓他認識到與王厚結盟的重要性,便有成功的希望。
想到這裏,馬良心中稍定,策馬的速度也加快了幾分。
他必須盡快趕到江夏,將王厚的書信親手交給劉備,並盡力說服他與王厚聯手抗曹。
與此同時,江夏城內,劉備正與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人商議對策。
曹操大軍壓境,荊州岌岌可危,劉備心中焦慮不安,如坐針氈。
“軍師,如今曹操大軍壓境,我等該如何應對?”劉備眉頭緊鎖,憂心忡忡地問道。
諸葛亮羽扇輕搖,沉吟片刻,道:“主公莫慌,曹操雖強,但宛城之戰使其元氣大傷,短時間內難以發動大規模進攻。我等隻需固守城池,以逸待勞,待其糧草耗盡,士氣低落之時,再出兵反擊,必可大獲全勝。”
關羽和張飛二人聽得熱血沸騰,齊聲應道:“願聽軍師調遣!”
就在這時,一名侍衛匆匆來報:“報!城外有一使者求見,自稱是荊州王厚派來的。”
劉備等人聞言,皆是一愣。王厚派人前來,所為何事?
劉備接過書信,草草掃了一眼,臉色頓時一變。
“好一個王厚!”劉備猛地一拍桌案,霍然起身。
諸葛亮見狀,心中疑惑,連忙問道:“主公,信上所言何事?”
劉備將書信遞給諸葛亮,沉聲道:“你自己看看吧。”
諸葛亮接過書信,仔細閱讀起來。
信中,王厚言辭懇切地表達了與劉備結盟的意願,並詳細分析了當前的局勢。
他指出,曹操雖然在宛城受挫,但實力猶存,對荊州依然構成巨大威脅。
隻有劉備與王厚聯手,才能共同抵禦曹操的進攻,保全荊州的安危。
諸葛亮看完信後,眉頭緊鎖,陷入了沉思。
劉備見狀,急切地問道:“軍師,你怎麽看?”
諸葛亮羽扇輕搖,緩緩說道:“主公,此事……”
江夏城門巍峨,守衛森嚴。
馬良翻身下馬,將韁繩交給隨從,整理了一下衣冠,這才緩步走向城門。
守城士兵見他衣著不凡,氣度不俗,也不敢怠慢,連忙上前問道:“來者何人?有何貴幹?”
馬良拱手施禮,朗聲道:“在下乃荊州牧王厚帳下幕僚馬良,奉命前來拜會江夏劉皇叔,還請通報一聲。”
士兵一聽是王厚派來的使者,不敢怠慢,連忙入城通報。
不多時,城門開啟,一名將領率領數名士兵走了出來。
此人身高八尺,麵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正是關羽關雲長。
關羽來到馬良麵前,上下打量一番,沉聲道:“你便是王厚派來的使者?”
馬良再次拱手施禮,恭敬道:“正是。還請將軍引薦,在下有要事求見劉皇叔。”
關羽見馬良態度謙恭,語氣誠懇,心中稍稍放鬆警惕,點頭道:“請隨我來。”
江夏城內,劉備正與諸葛亮等人在府中商議軍機大事。
忽然,一名侍衛匆匆來報:“啟稟主公,城外有一使者求見,自稱是荊州牧王厚派來的。”
劉備聞言,心中疑惑。
王厚派人前來,所為何事?
他與王厚素無往來,也從未有過任何交集。
“哦?王厚派人前來?”劉備放下手中竹簡,饒有興致地問道,“可知是何人?”
侍衛答道:“來人自稱是王厚帳下幕僚,名叫馬良。”
“馬良?”劉備沉吟片刻,對諸葛亮問道,“軍師可曾聽聞此人?”
諸葛亮羽扇輕搖,緩緩說道:“馬良,字季常,襄陽宜城人,博覽群書,才華橫溢,素有‘白眉馬良’之稱。此人雖年輕,卻頗有才幹,如今在王厚帳下效力,想來是身負重任。”
劉備點了點頭,道:“既如此,便請他進來吧。看看王厚究竟有何意圖。”
片刻之後,馬良在關羽的帶領下走進了府中。
他一眼便看到了端坐在主位上的劉備,以及站在他身旁的諸葛亮等人。
馬良心中暗讚一聲,果然是人中龍鳳!
他定了定神,上前一步,恭恭敬敬地施了一禮,說道:“荊州牧帳下馬良,拜見劉皇叔!”
劉備見馬良舉止得體,談吐不凡,心中不由生出一絲好感,連忙起身說道:“馬先生不必多禮,請坐。”
馬良謝過劉備,在侍從的引領下,坐到了客座上。
劉備目光炯炯地盯著馬良,開口問道:“不知馬先生此番前來,有何貴幹?”
馬良微微一笑,說道:“在下此番前來,是奉我家主公之命,特來拜會劉皇叔,並呈上我家主公的親筆書信。”說罷,他從袖中取出一封書信,雙手遞上。
劉備接過書信,正欲拆開觀看,卻見諸葛亮微微搖頭,眼神中帶著一絲警示。
劉備心中一動,將書信暫時放下,目光轉向馬良,語氣意味深長地說道:“馬先生遠道而來,一路辛苦,不如先用些茶點,休息片刻,我們稍後再談……”
馬良雙手將書信呈上,畢恭畢敬。
信封上,“劉皇叔親啟”五個字蒼勁有力。
劉備接過信,指尖觸到信封粗糙的質感,一股淡淡的墨香撲鼻而來。
他深吸一口氣,緩緩拆開信封,抽出裏麵的信箋。
信箋上的字跡龍飛鳳舞,筆力雄健,正是王厚親筆所書。
劉備逐字逐句地讀著,臉上的表情也隨之變化。
起初,他眉頭緊鎖,麵色凝重;漸漸地,嘴角微微上揚,眼神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最後,他忍不住放聲大笑,將信箋狠狠地拍在桌案上,震得茶盞叮當作響。
“好!好一個王厚!真乃英雄也!”劉備興奮地來迴踱步,仿佛體內蘊藏著一股巨大的能量,急需宣泄出來。
“曹操欺我太甚,屢次侵犯荊州,如今我與王厚聯手,定要讓他付出代價!”
關羽和張飛見狀,連忙上前詢問。
劉備將信遞給關羽,激動地說道:“雲長,你看看,這是王厚寫給我的信!他提議與我們結盟,共同對抗曹操!”
關羽接過信,快速瀏覽了一遍,濃眉一揚,眼中精光爆射:“大哥,王厚此舉,正合我意!我早就想與曹操決一死戰了!”
張飛更是興奮得抓耳撓腮,大聲嚷道:“大哥,俺也早就想揍那曹賊一頓了!如今有了王厚相助,我們何愁大事不成!”
劉備哈哈大笑,豪邁之情溢於言表:“不錯!如今我們兵強馬壯,又有王厚相助,正是對抗曹操的大好時機!傳令下去,大擺筵席,我要與諸位兄弟痛飲一番,慶祝這天賜良機!”
府內頓時熱鬧起來,侍從們忙著準備酒菜,將士們歡唿雀躍,喜氣洋洋。
劉備看著眼前的一切,心中充滿了希望和憧憬。
他仿佛已經看到曹操兵敗如山倒,自己一統天下的輝煌景象。
就在這時,諸葛亮輕輕地咳了一聲,打破了熱鬧的氣氛。
他手持羽扇,緩步走到劉備麵前,輕聲說道:“主公,此事……”
府內歡慶的氣氛如被潑了一盆冷水,瞬間凝滯。
諸葛亮羽扇輕搖,目光深邃,語氣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擔憂:“主公,王厚此舉,恐怕另有深意。”
劉備的笑聲戛然而止,轉頭看向諸葛亮,疑惑道:“軍師何出此言?王厚在信中言辭懇切,又送來糧草輜重,可見其誠意十足。” 他拿起信,又細細讀了一遍,試圖從字裏行間找出諸葛亮所說的“深意”。
關羽濃眉緊鎖,粗聲道:“莫非軍師擔心王厚假意結盟,實則另有所圖?” 他仿佛能聞到空氣中彌漫的火藥味,緊握刀柄,指節泛白。
張飛性子急躁,聽聞此言,頓時怒吼道:“那王厚若是敢耍什麽花招,俺老張第一個不饒他!” 他粗重的唿吸聲在寂靜的大廳中格外清晰,仿佛一頭蓄勢待發的猛獸。
諸葛亮輕歎一聲,緩緩說道:“王厚此人,智謀超群,雄才大略,絕非池中之物。他如今歸荊,實力大增,又怎會真心實意地與我們結盟?隻怕……”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眾人,語氣意味深長,“隻怕他是想借我們之力,消耗曹操的實力,而後坐收漁翁之利。”
大廳內頓時鴉雀無聲,氣氛凝重得令人窒息。
劉備眉頭緊鎖,來迴踱步,沉思不語。
關羽和張飛二人麵麵相覷,
馬良坐在一旁,將眾人的表情盡收眼底。
他能感受到空氣中彌漫的猜疑和敵意,手心微微出汗。
他努力保持著鎮定,臉上依舊掛著淡淡的微笑,心中卻暗自思忖:看來,想要說服劉備與王厚結盟,並非易事啊……
良久,劉備停下腳步,目光轉向馬良,沉聲問道:“馬先生,對於軍師所言,你可有何解釋?”
馬良起身,不慌不忙地答道:“我家主公一片赤誠,絕無二心。如今曹操大軍壓境,荊州危在旦夕,唯有我等精誠合作,方能共渡難關……”
他的話還沒說完,諸葛亮便打斷道:“馬先生此言差矣……” 他羽扇指向北方,目光如炬,“如今曹操新敗,正是我們出兵北伐的大好時機……”
劉備眼神閃爍,陷入兩難的境地。
他看了看諸葛亮,又看了看馬良,最終將目光落在手中的信上,喃喃自語道:“王厚……你究竟意欲何為……” 他突然抬頭,目光銳利地盯著馬良,“先生可否告知,王厚手中,究竟有多少兵馬?”
王厚端坐於上首,目光掃過堂下眾人,一股上位者的威嚴油然而生。
賈詡、龐統、馬良等謀士分列兩旁,氣氛嚴肅而凝重。
“諸位,”王厚沉聲開口,“宛城一役,曹操雖敗,然其勢未衰。今荊州初定,百廢待興,該如何應對曹操,還請諸位暢所高言。”
賈詡捋了捋胡須,率先發言:“主公,曹操生性多疑,主公如今功高震主,恐其心生忌憚。依詡之見,不如早與劉備結盟,共抗曹魏,如此方能保全荊州。”
龐統聞言,卻有不一樣的看法:“主公,劉備雖有關羽、張飛等猛將,但其勢力尚弱,不足為懼。我以為,當務之急是鞏固荊州內部,發展民生經濟,積蓄力量,待時機成熟,再與曹操決戰,方為上策。”
馬良則提出了不同的見解:“主公,劉備仁義之名遠播,深得民心,若能與之結盟,則可壯大我軍聲勢,共禦外敵。且劉備與曹操有不緩之仇,正可借其之力,牽製曹操,減輕我方壓力。與其為敵,不如為友,共同抵禦曹賊,方為長久之計。”
眾人之言,各有千秋,王厚陷入了沉思。
他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麵,發出有節奏的聲響,像是在權衡著利弊。
荊州初定,民心未穩,曹操的威脅又近在咫尺,任何一個決策都可能影響荊州的未來。
賈詡的結盟之策,固然可以緩解眼前的壓力,但卻有可能引狼入室,後患無窮。
龐統的穩固荊州之計,雖然穩妥,但卻需要時間,而時間正是他們現在最缺乏的東西。
馬良的聯合劉備之策,看似可行,但劉備是否真心合作,卻是一個未知數。
王厚的目光在三位謀士身上來迴掃視,最終停留在馬良身上。
他緩緩開口,語氣堅定:“季常之言,甚合吾意……” 他頓了頓,目光轉向門外侍衛,“來人,備紙筆,我要修書一封!”
王厚深吸一口氣,目光如炬,掃視堂下眾人,沉聲道:“季常之言,甚合吾意!如今曹操虎視眈眈,荊州腹背受敵,唯有聯合劉備,方可共抗強敵,保我荊州百姓安寧!”
他頓了頓,目光轉向門外侍衛,威嚴的聲音響徹整個書房:“來人,備紙筆,我要修書一封!”
侍衛得令,立刻送上筆墨紙硯。
王厚提筆蘸墨,略作思索,便在紙上揮毫潑墨。
筆走龍蛇間,一封情真意切的書信躍然紙上。
信中,王厚表達了對劉備仁義之名的敬佩,詳細分析了曹操的威脅,並鄭重許下承諾:“若能結盟,荊州與合肥互為犄角,互通有無,共保太平,絕不相負!”
寫畢,王厚放下筆,仔細端詳著信上的字跡,確保每一個字都飽含誠意。
他將信紙吹幹,折疊整齊,交給馬良,沉聲道:“季常,此番前往江夏,任務艱巨。劉備此人,素來謹慎,你要以誠相待,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務必說服他與我荊州結盟,共抗曹操!”
馬良接過書信,雙手抱拳,神色莊重:“主公放心,良必不辱使命,定當竭盡所能,說服劉備,促成聯盟!”
王厚點了點頭,我等在此靜候佳音!”
賈詡捋著胡須,他深知,此番結盟,關乎荊州的生死存亡,馬良肩上的擔子,不可謂不重。
龐統雖然表麵上依舊一副傲然的神態,但眼中也難掩一絲擔憂。
畢竟,劉備的實力不容小覷,能否順利結盟,變數實在太多。
“季常先生,此去務必小心謹慎,多加提防。”徐庶上前一步,低聲叮囑道,“劉備麾下,臥龍鳳雛,皆是人中龍鳳,切不可掉以輕心。”
馬良微微一笑,心中充滿了自信:“多謝元直先生提醒,良必當謹記在心!”
夕陽西下,染紅了半邊天空。
馬良帶著王厚的親筆書信,辭別眾人,踏上了前往江夏的道路。
眾人目送著馬良遠去的背影,心中都充滿了期待。
王厚望著天邊殘陽,喃喃自語:“曹操啊曹操,這一次,鹿死誰手,尚
馬良策馬揚鞭,一路向東,朝著江夏的方向疾馳而去。
暮色漸濃,天邊殘陽如血,將大地染成一片金紅。
官道兩旁,樹影婆娑,晚風習習,帶來陣陣涼意。
馬良緊了緊衣襟,心中思緒萬千。
此次前往江夏說服劉備結盟,可謂是身負重任,荊州的命運,或許就係於此行。
他迴想起臨行前王厚殷切的目光,賈詡意味深長的笑容,龐統傲然中帶著一絲擔憂的神情,以及徐庶語重心長的叮囑,心中更添幾分壓力。
劉備雄踞江夏,麾下謀士如雲,猛將如雨,尤其是諸葛亮和龐統,更是世之奇才,想要說服他們與王厚結盟,絕非易事。
“該如何才能打動劉備呢?”馬良眉頭緊鎖,苦苦思索著。
他反複揣摩著王厚的親筆書信,試圖從中找到突破口。
信中言辭懇切,曉以利害,既表達了與劉備合作的誠意,又分析了曹操的威脅,可謂是用心良苦。
“或許,可以從曹操的威脅入手。”馬良心中暗忖。
曹操兵強馬壯,野心勃勃,如今雖在宛城受挫,但實力猶存,對荊州依然虎視眈眈。
劉備與曹操勢不兩立,唇亡齒寒的道理他不可能不明白。
隻要能讓他認識到與王厚結盟的重要性,便有成功的希望。
想到這裏,馬良心中稍定,策馬的速度也加快了幾分。
他必須盡快趕到江夏,將王厚的書信親手交給劉備,並盡力說服他與王厚聯手抗曹。
與此同時,江夏城內,劉備正與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人商議對策。
曹操大軍壓境,荊州岌岌可危,劉備心中焦慮不安,如坐針氈。
“軍師,如今曹操大軍壓境,我等該如何應對?”劉備眉頭緊鎖,憂心忡忡地問道。
諸葛亮羽扇輕搖,沉吟片刻,道:“主公莫慌,曹操雖強,但宛城之戰使其元氣大傷,短時間內難以發動大規模進攻。我等隻需固守城池,以逸待勞,待其糧草耗盡,士氣低落之時,再出兵反擊,必可大獲全勝。”
關羽和張飛二人聽得熱血沸騰,齊聲應道:“願聽軍師調遣!”
就在這時,一名侍衛匆匆來報:“報!城外有一使者求見,自稱是荊州王厚派來的。”
劉備等人聞言,皆是一愣。王厚派人前來,所為何事?
劉備接過書信,草草掃了一眼,臉色頓時一變。
“好一個王厚!”劉備猛地一拍桌案,霍然起身。
諸葛亮見狀,心中疑惑,連忙問道:“主公,信上所言何事?”
劉備將書信遞給諸葛亮,沉聲道:“你自己看看吧。”
諸葛亮接過書信,仔細閱讀起來。
信中,王厚言辭懇切地表達了與劉備結盟的意願,並詳細分析了當前的局勢。
他指出,曹操雖然在宛城受挫,但實力猶存,對荊州依然構成巨大威脅。
隻有劉備與王厚聯手,才能共同抵禦曹操的進攻,保全荊州的安危。
諸葛亮看完信後,眉頭緊鎖,陷入了沉思。
劉備見狀,急切地問道:“軍師,你怎麽看?”
諸葛亮羽扇輕搖,緩緩說道:“主公,此事……”
江夏城門巍峨,守衛森嚴。
馬良翻身下馬,將韁繩交給隨從,整理了一下衣冠,這才緩步走向城門。
守城士兵見他衣著不凡,氣度不俗,也不敢怠慢,連忙上前問道:“來者何人?有何貴幹?”
馬良拱手施禮,朗聲道:“在下乃荊州牧王厚帳下幕僚馬良,奉命前來拜會江夏劉皇叔,還請通報一聲。”
士兵一聽是王厚派來的使者,不敢怠慢,連忙入城通報。
不多時,城門開啟,一名將領率領數名士兵走了出來。
此人身高八尺,麵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正是關羽關雲長。
關羽來到馬良麵前,上下打量一番,沉聲道:“你便是王厚派來的使者?”
馬良再次拱手施禮,恭敬道:“正是。還請將軍引薦,在下有要事求見劉皇叔。”
關羽見馬良態度謙恭,語氣誠懇,心中稍稍放鬆警惕,點頭道:“請隨我來。”
江夏城內,劉備正與諸葛亮等人在府中商議軍機大事。
忽然,一名侍衛匆匆來報:“啟稟主公,城外有一使者求見,自稱是荊州牧王厚派來的。”
劉備聞言,心中疑惑。
王厚派人前來,所為何事?
他與王厚素無往來,也從未有過任何交集。
“哦?王厚派人前來?”劉備放下手中竹簡,饒有興致地問道,“可知是何人?”
侍衛答道:“來人自稱是王厚帳下幕僚,名叫馬良。”
“馬良?”劉備沉吟片刻,對諸葛亮問道,“軍師可曾聽聞此人?”
諸葛亮羽扇輕搖,緩緩說道:“馬良,字季常,襄陽宜城人,博覽群書,才華橫溢,素有‘白眉馬良’之稱。此人雖年輕,卻頗有才幹,如今在王厚帳下效力,想來是身負重任。”
劉備點了點頭,道:“既如此,便請他進來吧。看看王厚究竟有何意圖。”
片刻之後,馬良在關羽的帶領下走進了府中。
他一眼便看到了端坐在主位上的劉備,以及站在他身旁的諸葛亮等人。
馬良心中暗讚一聲,果然是人中龍鳳!
他定了定神,上前一步,恭恭敬敬地施了一禮,說道:“荊州牧帳下馬良,拜見劉皇叔!”
劉備見馬良舉止得體,談吐不凡,心中不由生出一絲好感,連忙起身說道:“馬先生不必多禮,請坐。”
馬良謝過劉備,在侍從的引領下,坐到了客座上。
劉備目光炯炯地盯著馬良,開口問道:“不知馬先生此番前來,有何貴幹?”
馬良微微一笑,說道:“在下此番前來,是奉我家主公之命,特來拜會劉皇叔,並呈上我家主公的親筆書信。”說罷,他從袖中取出一封書信,雙手遞上。
劉備接過書信,正欲拆開觀看,卻見諸葛亮微微搖頭,眼神中帶著一絲警示。
劉備心中一動,將書信暫時放下,目光轉向馬良,語氣意味深長地說道:“馬先生遠道而來,一路辛苦,不如先用些茶點,休息片刻,我們稍後再談……”
馬良雙手將書信呈上,畢恭畢敬。
信封上,“劉皇叔親啟”五個字蒼勁有力。
劉備接過信,指尖觸到信封粗糙的質感,一股淡淡的墨香撲鼻而來。
他深吸一口氣,緩緩拆開信封,抽出裏麵的信箋。
信箋上的字跡龍飛鳳舞,筆力雄健,正是王厚親筆所書。
劉備逐字逐句地讀著,臉上的表情也隨之變化。
起初,他眉頭緊鎖,麵色凝重;漸漸地,嘴角微微上揚,眼神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最後,他忍不住放聲大笑,將信箋狠狠地拍在桌案上,震得茶盞叮當作響。
“好!好一個王厚!真乃英雄也!”劉備興奮地來迴踱步,仿佛體內蘊藏著一股巨大的能量,急需宣泄出來。
“曹操欺我太甚,屢次侵犯荊州,如今我與王厚聯手,定要讓他付出代價!”
關羽和張飛見狀,連忙上前詢問。
劉備將信遞給關羽,激動地說道:“雲長,你看看,這是王厚寫給我的信!他提議與我們結盟,共同對抗曹操!”
關羽接過信,快速瀏覽了一遍,濃眉一揚,眼中精光爆射:“大哥,王厚此舉,正合我意!我早就想與曹操決一死戰了!”
張飛更是興奮得抓耳撓腮,大聲嚷道:“大哥,俺也早就想揍那曹賊一頓了!如今有了王厚相助,我們何愁大事不成!”
劉備哈哈大笑,豪邁之情溢於言表:“不錯!如今我們兵強馬壯,又有王厚相助,正是對抗曹操的大好時機!傳令下去,大擺筵席,我要與諸位兄弟痛飲一番,慶祝這天賜良機!”
府內頓時熱鬧起來,侍從們忙著準備酒菜,將士們歡唿雀躍,喜氣洋洋。
劉備看著眼前的一切,心中充滿了希望和憧憬。
他仿佛已經看到曹操兵敗如山倒,自己一統天下的輝煌景象。
就在這時,諸葛亮輕輕地咳了一聲,打破了熱鬧的氣氛。
他手持羽扇,緩步走到劉備麵前,輕聲說道:“主公,此事……”
府內歡慶的氣氛如被潑了一盆冷水,瞬間凝滯。
諸葛亮羽扇輕搖,目光深邃,語氣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擔憂:“主公,王厚此舉,恐怕另有深意。”
劉備的笑聲戛然而止,轉頭看向諸葛亮,疑惑道:“軍師何出此言?王厚在信中言辭懇切,又送來糧草輜重,可見其誠意十足。” 他拿起信,又細細讀了一遍,試圖從字裏行間找出諸葛亮所說的“深意”。
關羽濃眉緊鎖,粗聲道:“莫非軍師擔心王厚假意結盟,實則另有所圖?” 他仿佛能聞到空氣中彌漫的火藥味,緊握刀柄,指節泛白。
張飛性子急躁,聽聞此言,頓時怒吼道:“那王厚若是敢耍什麽花招,俺老張第一個不饒他!” 他粗重的唿吸聲在寂靜的大廳中格外清晰,仿佛一頭蓄勢待發的猛獸。
諸葛亮輕歎一聲,緩緩說道:“王厚此人,智謀超群,雄才大略,絕非池中之物。他如今歸荊,實力大增,又怎會真心實意地與我們結盟?隻怕……”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眾人,語氣意味深長,“隻怕他是想借我們之力,消耗曹操的實力,而後坐收漁翁之利。”
大廳內頓時鴉雀無聲,氣氛凝重得令人窒息。
劉備眉頭緊鎖,來迴踱步,沉思不語。
關羽和張飛二人麵麵相覷,
馬良坐在一旁,將眾人的表情盡收眼底。
他能感受到空氣中彌漫的猜疑和敵意,手心微微出汗。
他努力保持著鎮定,臉上依舊掛著淡淡的微笑,心中卻暗自思忖:看來,想要說服劉備與王厚結盟,並非易事啊……
良久,劉備停下腳步,目光轉向馬良,沉聲問道:“馬先生,對於軍師所言,你可有何解釋?”
馬良起身,不慌不忙地答道:“我家主公一片赤誠,絕無二心。如今曹操大軍壓境,荊州危在旦夕,唯有我等精誠合作,方能共渡難關……”
他的話還沒說完,諸葛亮便打斷道:“馬先生此言差矣……” 他羽扇指向北方,目光如炬,“如今曹操新敗,正是我們出兵北伐的大好時機……”
劉備眼神閃爍,陷入兩難的境地。
他看了看諸葛亮,又看了看馬良,最終將目光落在手中的信上,喃喃自語道:“王厚……你究竟意欲何為……” 他突然抬頭,目光銳利地盯著馬良,“先生可否告知,王厚手中,究竟有多少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