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使者前來示好意,孫權權衡心意迷
曹操天崩開局,遇到我,他無敵了 作者:隱居的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蔣琬的聲音清晰地在大殿內響起:“外臣此番前來,是奉我家主公之命,特為吳侯獻上薄禮,以表荊州歸附之誠!”
他話音剛落,殿內便響起一陣低低的驚唿聲。
孫權目光一凝,原本平靜的麵容上,終於出現了一絲動容。
他不動聲色地端起茶杯,輕輕抿了一口,眼神卻始終鎖定在蔣琬身上。
“哦?歸附之誠?”孫權放下茶杯,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容,“王厚據荊州,兵精糧足,如今更是盡得荊南四郡,實力雄厚,何來歸附一說?”
蔣琬聞言,不慌不忙地拱手道:“吳侯此言差矣。我家主公胸懷大誌,心係天下,絕無與吳侯爭雄之意。如今曹操雖退迴北方,但仍是心腹大患,隨時可能卷土重來。荊州與江東唇齒相依,理應精誠合作,共抗曹操,方能保住南方百姓的安寧。”
他頓了頓,目光炯炯地看向孫權:“此番前來,我家主公除了獻上薄禮之外,更有一番肺腑之言,欲與吳侯共勉。望吳侯能以大局為重,放下成見,與荊州攜手並進,共創大業!”
蔣琬的一番話,說得有理有據,擲地有聲。
既表達了王厚的示好之意,又巧妙地抬高了孫權的地位,更點明了荊州與江東合作的重要性。
殿內眾人聽罷,皆暗自點頭,心中對蔣琬的才智和膽識感到佩服。
孫權聽著蔣琬的致辭,心中對蔣琬既表達謙卑又不失骨氣的態度心生讚賞,表麵上卻依舊不動聲色。
他心中暗忖:王厚此人,素來狡猾多端,如今卻突然示好,其中必有蹊蹺。
難道他真的甘心屈居人下,與我江東合作?
“蔣琬先生所言極是。”孫權緩緩起身,走到蔣琬麵前,親自將他扶起,“荊州與江東,本就應該守望相助,共抗曹操。王厚將軍有此心意,孤深感欣慰。”
他轉過身,對著殿內眾人朗聲道:“來人,設宴款待荊州使者,務必以禮相待!”
“吳侯客氣了。”蔣琬微微一笑,再次拱手行禮。
他知道,孫權雖然接受了自己的示好,但心中仍然有所疑慮。
不過,這也在他的意料之中。
畢竟,要讓一位雄踞一方的諸侯,輕易相信別人的誠意,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孫權舉起酒杯,對著蔣琬說道:“蔣琬先生遠道而來,一路勞頓,孤敬你一杯!”
蔣琬連忙舉杯迴應:“多謝吳侯!外臣敬吳侯一杯,祝吳侯武運昌隆!”
兩人一飲而盡,氣氛頓時變得融洽起來。
然而,就在這時,孫權卻突然放下酒杯,意味深長地說道:“不知王厚將軍,如今在荊州,可還安好?”
蔣琬聞言,心中一凜,暗道一聲:“來了!”但他臉上卻依舊帶著平靜的笑容,不緊不慢地迴答道:“我家主公一切安好,隻是近日偶感風寒,不便親自前來拜會吳侯,還望吳侯見諒。”
蔣琬辭別孫權,踏上歸程的船隻,江風拂麵,衣袂飄飄。
他此行順利完成王厚交代的任務,心中一塊大石落地。
迴望逐漸遠去的江東水寨,蔣琬嘴角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
孫權目送蔣琬的船隊消失在江麵上,這才轉身迴到大殿。
殿內氣氛與蔣琬在時截然不同,方才的歌舞升平,觥籌交錯早已不見蹤影,一股凝重肅穆的氣息彌漫開來。
文臣武將分列兩側,目光交匯,竊竊私語。
“諸位,對於荊州王厚的示好,有何看法?”孫權重新落座,語氣沉穩,目光掃過殿內眾人。
話音剛落,武將隊伍中一位身材魁梧,氣宇軒昂的男子應聲而出。
“主公,末將以為,王厚此舉必有詐!此人詭計多端,先前奪取荊州便可見一斑,如今示好,恐非真心!”說話之人正是周瑜,他麵色嚴肅,語氣堅定。
周瑜的話如同投入平靜湖麵的一顆石子,激起陣陣漣漪。
殿內頓時議論紛紛,武將們大多讚同周瑜的觀點,認為王厚不可輕信,甚至有人提議趁此機會出兵攻打荊州,徹底消除後患。
“公瑾所言,並非沒有道理。”孫權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麵,眉頭緊鎖,顯然也在權衡利弊。
“王厚此人確實深不可測,不得不防。隻是……”
他頓了頓,目光轉向文臣一側,“諸位以為如何?”
大殿內一時寂靜無聲,文臣們大多低頭不語,似乎在思考著什麽。
就在這時,周瑜再次開口,聲音洪亮:“主公,切莫被王厚的糖衣炮彈所迷惑!此人狼子野心,不得不除!末將願領兵前往荊州,將其一舉拿下!”
周瑜語氣堅決,充滿戰意。
他身後的武將們也紛紛附和,一時間,大殿內主戰的聲音占據了上風。
孫權看著群情激昂的眾人,心中卻更加猶豫不決。
“主公!”周瑜上前一步,拱手道,“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若錯失良機,恐養虎為患!”
孫權深吸一口氣,正要開口,卻見一位儒雅之士緩緩走出隊列。
正是魯肅。
他拱手向孫權行禮,而後轉向周瑜,緩緩說道:“公瑾此言……”
魯肅的聲音不高,卻帶著一種沉穩的力量,仿佛能穿透喧囂的殿堂,直達每個人的心底。
“公瑾此言,固然有其道理。”他微微一頓,目光掃過在場的眾人,眼神中透出一絲沉思,“然而,我們不能隻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長遠的考量。”
大殿內的氣氛因魯肅的發言而變得凝重起來。
武將們的議論聲漸漸平息,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等待著他接下來的分析。
“王厚此人,確實不可輕信。”魯肅繼續說道,“但我們要明白,曹操才是我們共同的敵人。荊州雖強,但若曹操卷土重來,江東和荊州都將難以獨善其身。因此,維持表麵的友好,不僅能夠為我們爭取時間,還能讓曹操陷入兩難的境地。”
他停頓了一下,仔細觀察著孫權的反應。
孫權的目光微微閃爍,顯然在認真思考魯肅的話。
“公瑾所言,確實可以解決眼前的威脅,但一旦出兵荊州,不僅會引發曹操的警惕,還會讓北方的敵人有機可乘。”魯肅的聲音更加堅定,“與其冒險攻打荊州,不如借此機會與其建立表麵的友好關係,作為緩兵之計。待時局明朗,再做進一步的打算。”
大殿內一片寂靜,所有人靜靜地聽著魯肅的分析。
周瑜的臉色變得有些複雜,顯然他也在權衡魯肅的話。
孫權緊鎖的眉頭漸漸舒展開,眼中露出一絲思索的光芒。
“主公,”魯肅再次拱手,“此時接納王厚的示好,不僅可以避其鋒芒,還能為我江東贏得更多的時間和空間。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孫權深吸一口氣,目光在周瑜和魯肅之間來迴轉動。
他低頭沉思,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麵,仿佛在權衡每一種選擇的利弊。
良久,他抬起頭,眼神中透出一絲決斷的光芒。
“傳令下去,”孫權的聲音雖不高,但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堅定,“準備厚禮,迴贈荊州。派人前往荊州,表達我江東的友好之意。”
魯肅聞言,麵露微笑,拱手道:“主公英明。”周瑜的
就在這時,大殿外突然傳來急促的腳步聲,一名衛兵匆匆跑了進來,神色慌張,氣喘籲籲地稟報:“啟稟主公,北方傳來急報,曹操大軍正向南進發,似有再次南征之勢!”
孫權眉頭一挑,目光驟然變得淩厲。
他站起身來,環視殿內眾人,沉聲說道:“看來,天意如此,我們必須立刻行動!”
孫權的話音未落,殿內頓時一片肅穆。
武將們紛紛挺身而出,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挑戰。
魯肅則緩緩點頭,心中暗自慶幸自己的建議得到了采納。
就在眾人準備行動之際,孫權的目光再次落在周瑜身上,從容地說道:“公瑾,你即刻前往前線,務必做好防範。魯肅,你隨我進宮,商議應對之策。”
周瑜拱手應命,而魯肅則麵帶微笑,隨孫權步入內殿。
空氣中彌漫著一股緊張而凝重的氣息,仿佛預示著一場新的風暴即將來臨。
金碧輝煌的大殿內,孫權來迴踱步,龍袍下擺輕掃過光滑的漢白玉地麵,發出細微的簌簌聲。
他眉頭緊鎖,時而抬頭望向雕梁畫棟,時而低頭沉思,顯然內心正在進行激烈的鬥爭。
周瑜的激昂之言猶在耳邊,魯肅的沉穩分析也讓他難以忽視。
窗外江風唿嘯,拍打著雕花窗欞,如同他此刻起伏不定的心緒。
最終,孫權停下了腳步,深吸一口氣,緩緩吐出,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擔。
“子敬之言,甚合孤意。”他沉聲說道,語氣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輕鬆。
“主公英明。”魯肅拱手道,臉上露出了一絲欣慰的笑容。
他知道,孫權的這個決定,對於江東的未來至關重要。
“傳我命令,”孫權轉身走向書案,拿起禦筆,在潔白的絹帛上寫下幾行字,“厚禮迴贈荊州,再派使者前往襄陽,告知王厚,江東願意與荊州保持友好往來。”
寫畢,孫權將絹帛遞給魯肅,目光中帶著一絲深意:“子敬,此事就交由你去辦吧。”
魯肅接過絹帛,鄭重地點了點頭:“肅定不負主公所托。”他明白,孫權的這番話,不僅僅是讓他去傳達一個簡單的信息,更是讓他去試探王厚的真實意圖。
魯肅快步走出大殿,江風迎麵吹來,帶著一絲水汽的涼意。
他抬頭望向遠方
翌日清晨,魯肅帶著孫權的迴禮和書信,踏上了前往襄陽的船隻。
江麵波光粼粼,映照著朝陽的光輝,如同他此刻的心情,充滿了希望和挑戰。
他站在船頭,迎著江風,目光堅定地望向遠方,心中默默地思考著此行的對策。
“先生此去襄陽,可有何打算?”身後傳來一個沉穩的聲音。
魯肅轉身,隻見周瑜不知何時來到了他身後,目光深邃地望著他。
“公瑾有何指教?”魯肅微微一笑,語氣平靜。
周瑜走到魯肅身旁,望著波濤洶湧的江麵,緩緩說道:“王厚此人,絕非善類。先生此去,務必小心謹慎,切莫被他蒙蔽。”
魯肅點了點頭,意味深長地說道:“公瑾放心,我心中有數。”他頓了頓,目光轉向周瑜,語氣中帶著一絲深意,“隻是不知,公瑾心中,可有良策?”
周瑜聞言,嘴角露出一絲意味深長的笑容,卻沒有迴答,隻是將目光投向遠方,
他話音剛落,殿內便響起一陣低低的驚唿聲。
孫權目光一凝,原本平靜的麵容上,終於出現了一絲動容。
他不動聲色地端起茶杯,輕輕抿了一口,眼神卻始終鎖定在蔣琬身上。
“哦?歸附之誠?”孫權放下茶杯,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容,“王厚據荊州,兵精糧足,如今更是盡得荊南四郡,實力雄厚,何來歸附一說?”
蔣琬聞言,不慌不忙地拱手道:“吳侯此言差矣。我家主公胸懷大誌,心係天下,絕無與吳侯爭雄之意。如今曹操雖退迴北方,但仍是心腹大患,隨時可能卷土重來。荊州與江東唇齒相依,理應精誠合作,共抗曹操,方能保住南方百姓的安寧。”
他頓了頓,目光炯炯地看向孫權:“此番前來,我家主公除了獻上薄禮之外,更有一番肺腑之言,欲與吳侯共勉。望吳侯能以大局為重,放下成見,與荊州攜手並進,共創大業!”
蔣琬的一番話,說得有理有據,擲地有聲。
既表達了王厚的示好之意,又巧妙地抬高了孫權的地位,更點明了荊州與江東合作的重要性。
殿內眾人聽罷,皆暗自點頭,心中對蔣琬的才智和膽識感到佩服。
孫權聽著蔣琬的致辭,心中對蔣琬既表達謙卑又不失骨氣的態度心生讚賞,表麵上卻依舊不動聲色。
他心中暗忖:王厚此人,素來狡猾多端,如今卻突然示好,其中必有蹊蹺。
難道他真的甘心屈居人下,與我江東合作?
“蔣琬先生所言極是。”孫權緩緩起身,走到蔣琬麵前,親自將他扶起,“荊州與江東,本就應該守望相助,共抗曹操。王厚將軍有此心意,孤深感欣慰。”
他轉過身,對著殿內眾人朗聲道:“來人,設宴款待荊州使者,務必以禮相待!”
“吳侯客氣了。”蔣琬微微一笑,再次拱手行禮。
他知道,孫權雖然接受了自己的示好,但心中仍然有所疑慮。
不過,這也在他的意料之中。
畢竟,要讓一位雄踞一方的諸侯,輕易相信別人的誠意,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孫權舉起酒杯,對著蔣琬說道:“蔣琬先生遠道而來,一路勞頓,孤敬你一杯!”
蔣琬連忙舉杯迴應:“多謝吳侯!外臣敬吳侯一杯,祝吳侯武運昌隆!”
兩人一飲而盡,氣氛頓時變得融洽起來。
然而,就在這時,孫權卻突然放下酒杯,意味深長地說道:“不知王厚將軍,如今在荊州,可還安好?”
蔣琬聞言,心中一凜,暗道一聲:“來了!”但他臉上卻依舊帶著平靜的笑容,不緊不慢地迴答道:“我家主公一切安好,隻是近日偶感風寒,不便親自前來拜會吳侯,還望吳侯見諒。”
蔣琬辭別孫權,踏上歸程的船隻,江風拂麵,衣袂飄飄。
他此行順利完成王厚交代的任務,心中一塊大石落地。
迴望逐漸遠去的江東水寨,蔣琬嘴角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
孫權目送蔣琬的船隊消失在江麵上,這才轉身迴到大殿。
殿內氣氛與蔣琬在時截然不同,方才的歌舞升平,觥籌交錯早已不見蹤影,一股凝重肅穆的氣息彌漫開來。
文臣武將分列兩側,目光交匯,竊竊私語。
“諸位,對於荊州王厚的示好,有何看法?”孫權重新落座,語氣沉穩,目光掃過殿內眾人。
話音剛落,武將隊伍中一位身材魁梧,氣宇軒昂的男子應聲而出。
“主公,末將以為,王厚此舉必有詐!此人詭計多端,先前奪取荊州便可見一斑,如今示好,恐非真心!”說話之人正是周瑜,他麵色嚴肅,語氣堅定。
周瑜的話如同投入平靜湖麵的一顆石子,激起陣陣漣漪。
殿內頓時議論紛紛,武將們大多讚同周瑜的觀點,認為王厚不可輕信,甚至有人提議趁此機會出兵攻打荊州,徹底消除後患。
“公瑾所言,並非沒有道理。”孫權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麵,眉頭緊鎖,顯然也在權衡利弊。
“王厚此人確實深不可測,不得不防。隻是……”
他頓了頓,目光轉向文臣一側,“諸位以為如何?”
大殿內一時寂靜無聲,文臣們大多低頭不語,似乎在思考著什麽。
就在這時,周瑜再次開口,聲音洪亮:“主公,切莫被王厚的糖衣炮彈所迷惑!此人狼子野心,不得不除!末將願領兵前往荊州,將其一舉拿下!”
周瑜語氣堅決,充滿戰意。
他身後的武將們也紛紛附和,一時間,大殿內主戰的聲音占據了上風。
孫權看著群情激昂的眾人,心中卻更加猶豫不決。
“主公!”周瑜上前一步,拱手道,“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若錯失良機,恐養虎為患!”
孫權深吸一口氣,正要開口,卻見一位儒雅之士緩緩走出隊列。
正是魯肅。
他拱手向孫權行禮,而後轉向周瑜,緩緩說道:“公瑾此言……”
魯肅的聲音不高,卻帶著一種沉穩的力量,仿佛能穿透喧囂的殿堂,直達每個人的心底。
“公瑾此言,固然有其道理。”他微微一頓,目光掃過在場的眾人,眼神中透出一絲沉思,“然而,我們不能隻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長遠的考量。”
大殿內的氣氛因魯肅的發言而變得凝重起來。
武將們的議論聲漸漸平息,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等待著他接下來的分析。
“王厚此人,確實不可輕信。”魯肅繼續說道,“但我們要明白,曹操才是我們共同的敵人。荊州雖強,但若曹操卷土重來,江東和荊州都將難以獨善其身。因此,維持表麵的友好,不僅能夠為我們爭取時間,還能讓曹操陷入兩難的境地。”
他停頓了一下,仔細觀察著孫權的反應。
孫權的目光微微閃爍,顯然在認真思考魯肅的話。
“公瑾所言,確實可以解決眼前的威脅,但一旦出兵荊州,不僅會引發曹操的警惕,還會讓北方的敵人有機可乘。”魯肅的聲音更加堅定,“與其冒險攻打荊州,不如借此機會與其建立表麵的友好關係,作為緩兵之計。待時局明朗,再做進一步的打算。”
大殿內一片寂靜,所有人靜靜地聽著魯肅的分析。
周瑜的臉色變得有些複雜,顯然他也在權衡魯肅的話。
孫權緊鎖的眉頭漸漸舒展開,眼中露出一絲思索的光芒。
“主公,”魯肅再次拱手,“此時接納王厚的示好,不僅可以避其鋒芒,還能為我江東贏得更多的時間和空間。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孫權深吸一口氣,目光在周瑜和魯肅之間來迴轉動。
他低頭沉思,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麵,仿佛在權衡每一種選擇的利弊。
良久,他抬起頭,眼神中透出一絲決斷的光芒。
“傳令下去,”孫權的聲音雖不高,但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堅定,“準備厚禮,迴贈荊州。派人前往荊州,表達我江東的友好之意。”
魯肅聞言,麵露微笑,拱手道:“主公英明。”周瑜的
就在這時,大殿外突然傳來急促的腳步聲,一名衛兵匆匆跑了進來,神色慌張,氣喘籲籲地稟報:“啟稟主公,北方傳來急報,曹操大軍正向南進發,似有再次南征之勢!”
孫權眉頭一挑,目光驟然變得淩厲。
他站起身來,環視殿內眾人,沉聲說道:“看來,天意如此,我們必須立刻行動!”
孫權的話音未落,殿內頓時一片肅穆。
武將們紛紛挺身而出,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挑戰。
魯肅則緩緩點頭,心中暗自慶幸自己的建議得到了采納。
就在眾人準備行動之際,孫權的目光再次落在周瑜身上,從容地說道:“公瑾,你即刻前往前線,務必做好防範。魯肅,你隨我進宮,商議應對之策。”
周瑜拱手應命,而魯肅則麵帶微笑,隨孫權步入內殿。
空氣中彌漫著一股緊張而凝重的氣息,仿佛預示著一場新的風暴即將來臨。
金碧輝煌的大殿內,孫權來迴踱步,龍袍下擺輕掃過光滑的漢白玉地麵,發出細微的簌簌聲。
他眉頭緊鎖,時而抬頭望向雕梁畫棟,時而低頭沉思,顯然內心正在進行激烈的鬥爭。
周瑜的激昂之言猶在耳邊,魯肅的沉穩分析也讓他難以忽視。
窗外江風唿嘯,拍打著雕花窗欞,如同他此刻起伏不定的心緒。
最終,孫權停下了腳步,深吸一口氣,緩緩吐出,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擔。
“子敬之言,甚合孤意。”他沉聲說道,語氣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輕鬆。
“主公英明。”魯肅拱手道,臉上露出了一絲欣慰的笑容。
他知道,孫權的這個決定,對於江東的未來至關重要。
“傳我命令,”孫權轉身走向書案,拿起禦筆,在潔白的絹帛上寫下幾行字,“厚禮迴贈荊州,再派使者前往襄陽,告知王厚,江東願意與荊州保持友好往來。”
寫畢,孫權將絹帛遞給魯肅,目光中帶著一絲深意:“子敬,此事就交由你去辦吧。”
魯肅接過絹帛,鄭重地點了點頭:“肅定不負主公所托。”他明白,孫權的這番話,不僅僅是讓他去傳達一個簡單的信息,更是讓他去試探王厚的真實意圖。
魯肅快步走出大殿,江風迎麵吹來,帶著一絲水汽的涼意。
他抬頭望向遠方
翌日清晨,魯肅帶著孫權的迴禮和書信,踏上了前往襄陽的船隻。
江麵波光粼粼,映照著朝陽的光輝,如同他此刻的心情,充滿了希望和挑戰。
他站在船頭,迎著江風,目光堅定地望向遠方,心中默默地思考著此行的對策。
“先生此去襄陽,可有何打算?”身後傳來一個沉穩的聲音。
魯肅轉身,隻見周瑜不知何時來到了他身後,目光深邃地望著他。
“公瑾有何指教?”魯肅微微一笑,語氣平靜。
周瑜走到魯肅身旁,望著波濤洶湧的江麵,緩緩說道:“王厚此人,絕非善類。先生此去,務必小心謹慎,切莫被他蒙蔽。”
魯肅點了點頭,意味深長地說道:“公瑾放心,我心中有數。”他頓了頓,目光轉向周瑜,語氣中帶著一絲深意,“隻是不知,公瑾心中,可有良策?”
周瑜聞言,嘴角露出一絲意味深長的笑容,卻沒有迴答,隻是將目光投向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