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使者傳意震江東
曹操天崩開局,遇到我,他無敵了 作者:隱居的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曹操的使者風塵仆仆地抵達江東,遞上冊封的文書。
孫權展開一看,隻見上麵寫著“吳王”二字,字字如刀,刻在他的心上。
金印在陽光下閃耀著刺眼的光芒,卻仿佛一塊巨石壓得他喘不過氣。
殿內一時寂靜無聲,隻有孫權粗重的唿吸聲在迴蕩。
他緊緊攥著文書,指關節泛白,手背上青筋暴起。
“吳王……”孫權喃喃自語,語氣中聽不出喜怒。
這突如其來的冊封,在他看來並非榮耀,更像是一枚裹著蜜糖的毒藥。
曹操戰敗,卻還能分出精力來冊封他,這背後的用意不得不讓他深思。
難道是想借此分化江東,瓦解他辛苦建立的基業?
一股寒意從腳底直竄頭頂,孫權感到後背一陣發涼。
他猛地抬起頭,目光如炬,掃視殿內眾人。
文武百官皆低著頭,噤若寒蟬,不敢與他對視。
孫權的心中更加不安,這詭異的平靜更像暴風雨來臨前的寧靜。
他想起周瑜,那個驕傲的,不可一世的周公瑾。
赤壁之戰後,周瑜的聲望達到了頂峰,隱隱有蓋過他的趨勢。
而曹操的冊封,無疑是給了周瑜一個選擇的機會,一個背叛江東,自立為王的機會。
孫權的唿吸變得急促起來,他仿佛看到周瑜身著王袍,接受曹操冊封的場景。
一股怒火在他胸中燃燒,他用力地將手中的文書揉成一團,狠狠地摔在地上。
“公瑾……”孫權咬牙切齒地吐出這兩個字,“你究竟會如何選擇?”
他猛地站起身,來迴踱步,心中焦慮萬分。
他知道,他必須盡快做出決斷,否則江東將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來人!”孫權厲聲喝道。
殿堂內,金色的宮燈閃爍,光芒透過雕花窗欞,投下斑駁的影子。
孫權坐在寶座上,掃視殿內,神情凝重。
他的目光從每一個謀士的臉上掠過,仿佛要從他們的表情中窺探出些什麽。
然而,周瑜、魯肅、張昭等人都神色如常,唯有低語的風聲,與衣袖的不時輕抖,打破了大殿的沉默。
“諸位,”孫權略一停頓,聲音冷冽如覆霜的北風,“曹操欲借冊封之名,以挑離間我江東。我該如何應對,各有何見教?”
語畢,一片寂靜覆壓而下,眾謀士麵麵相覷,各自沉思。
張昭率先打破沉默,“主公,此事確有深意。然則未必不是天賜之機,以觀曹操之虛實。”
他的聲音冷靜且不失沉穩,如一股平緩的水流,在殿內傳蕩開來。
魯肅略作思量,緩緩道:“吳王之名非佳譽,然彼欲何,尚不可知。倘曹操心存異圖,策應已有久矣。現今急著不已,恐是心腹未妥、意圖何必恐。”
周瑜一直麵帶溫和微笑,純淨如水的目光不曾有一刻分離,仿佛探究的刺入,直射向孫權的內心。
他的內心卻是翻騰不已,在平靜的麵容之下,一股深沉的思潮如海浪般起伏不定。
“江左基業百年,豈可輕廢?”周瑜沉聲說道,略顯堅定。
心底卻隱隱困惑:如果接受此機會,他將開創一番壯麗宏圖。
然而背離孫權的疑慮,揮之不去,似縈繞在耳邊緊迫的鍾聲。
孫權凝望著大殿另一端的壁畫,眼中劃過風暴般的紛亂。
他深吸一口氣,感受著來自內裏的力量,逼退那股襲來的寒意。
“此事不可遲疑,須冷靜應對。”孫權終於開口,語調不容置疑。
他的聲音沉穩,似乎已然做出了某種決定。
殿內的空氣陡然緊繃,孫權站起身來,他的衣袂獵獵作響,威嚴如山。
他的決策標誌著江東未來的走向,卻又將何去何從,眾人尚無從得知。
就在此刻,他忽而大步走到周瑜麵前,目光陡然收緊,直逼周瑜。
“周公瑾,我需要你的忠誠和智慧,如同赤壁時所展現的一般。”孫權的語氣中,隱含著某種挑戰性的暗示。
周瑜微微一怔,旋即迴以一笑,未置可否。
殿內肅穆的空氣,凝聚著懸念,而孫權的目光如利刃,橫在言辭的沉寂中,等待著下一步舉動。
魯肅敏銳地捕捉到周瑜方才那一瞬間的動搖。
他太了解這位摯友了,那深藏於平靜麵容下的野心與抱負,絕非江東一隅之地可以滿足。
退朝後,魯肅快步追上周瑜,一把拉住他的胳膊,將他拽到一處僻靜的角落。
“公瑾,你方才可是動搖了?”魯肅壓低聲音,語氣中帶著一絲焦急。
他那雙飽經風霜的眼睛,緊緊地盯著周瑜,仿佛要看穿他的內心。
周瑜微微一怔,隨即苦笑一聲,沒有否認:“子敬,你果然瞞不過你。曹操此舉,確實讓我有些心動。你想想,吳王之位,割據一方,成就一番霸業,豈不快哉?”
魯肅聞言,臉色驟變。
他鬆開周瑜的胳膊,後退一步,用一種難以置信的眼神看著他:“公瑾,你糊塗啊!曹操奸詐之名,天下皆知,他此刻的冊封,不過是緩兵之計,離間之策罷了!你難道真的要為了一個虛名,背棄主公,置江東百姓於水火之中嗎?”
魯肅的聲音越來越大,帶著一絲痛心疾首。
他深知周瑜的才華,也明白他的野心,但他更清楚,周瑜是江東的擎天之柱,一旦他倒下,江東必將分崩離析。
周瑜沉默了,他看著魯肅那張焦急的麵容,心中也湧起一絲愧疚。
他當然知道曹操的奸詐,也明白其中的利害關係,但他心中的那股渴望,卻始終無法壓抑。
“子敬,我……”周瑜張了張嘴,想要辯解,卻發現自己無話可說。
魯肅見狀,連忙上前一步,抓住周瑜的手,語重心長地說道:“公瑾,我知道你心懷大誌,但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曹操背信棄義,屠城殺俘,視百姓如草芥,你難道要與他為伍嗎?主公待你不薄,江東百姓仰仗於你,你怎能辜負他們的期望?”
魯肅的聲音充滿了懇切,他的手心微微出汗,緊緊地握著周瑜的手,生怕他一時衝動,做出錯誤的決定。
周瑜感受到魯肅手心的溫度,心中一陣溫暖。
他看著魯肅那雙充滿期望的眼睛,終於長歎一聲,說道:“子敬,你說的對,是我糊塗了。”
魯肅聞言,如釋重負地鬆了一口氣。
他拍了拍周瑜的肩膀,欣慰地說道:“你能明白就好。公瑾,你要記住,無論何時,都要以江東大局為重,切莫中了曹操的奸計。”
一陣寒風吹過,周瑜感到一絲涼意。
他抬頭望向天空,隻見烏雲密布,遮蔽了星光,仿佛預示著一場風暴即將來臨。
他心中忽然湧起一股不安,總覺得有什麽事情要發生。
“子敬,你說,主公會相信我嗎?”周瑜忽然問道,語氣中帶著一絲擔憂。
魯肅聞言,微微一怔,隨即笑著說道:“公瑾,你多慮了。主公對你的信任,無人能及。隻是……”魯肅欲言又止,
“隻是什麽?”周瑜追問道。
魯肅歎了口氣,緩緩說道:“隻是,朝中那些主張降曹的大臣,恐怕不會輕易罷休。”
周瑜聞言,臉色一沉。
他知道魯肅說的是誰,那些人一直對他的存在耿耿於懷,恨不得將他除之而後快。
如今曹操拋出橄欖枝,他們肯定會借機生事,動搖孫權對他的信任。
“哼,一群跳梁小醜,不足為懼!”周瑜冷笑一聲,
然而,他心中卻明白,事情遠沒有那麽簡單。
一場風暴,正在悄然醞釀……
周瑜抬頭,望著遠方,眼中閃爍著莫名的光芒:“等著瞧吧……”
張昭捋著胡須,率先打破了沉默的僵局。
“主公,臣以為曹操此舉,雖有離間之意,卻也不失為我江東的良機。接受冊封,可暫緩兵戈,休養生息,積蓄力量,以待將來。”他語氣平穩,仿佛在陳述一個再簡單不過的事實。
“臣附議張大人之言。”一位老臣顫巍巍地站出來,拱手說道,“江東初定,民生凋敝,百廢待興,實在不宜再起刀兵。接受冊封,可保境安民,實乃上策。”
隨後,又有幾位大臣紛紛表示讚同,殿內一時之間,附和之聲不絕於耳。
孫權坐在高位之上,麵色陰沉,一言不發。
他手指輕輕敲擊著扶手,一下一下,仿佛敲打在眾人的心頭,發出沉悶的聲響。
他環視殿內,目光落在魯肅身上。
魯肅微微搖頭,眼神中帶著一絲擔憂。
孫權又將目光轉向周瑜,卻見他麵沉似水,一言不發,讓人捉摸不透他的心思。
殿內的氣氛壓抑而沉重,空氣中彌漫著一股緊張的味道。
孫權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緩緩說道:“諸位所言,皆有道理。然,曹操奸詐,其心叵測,冊封一事,恐非善意。”
他的聲音低沉而有力,每一個字都敲擊在眾人的心上,讓他們感受到一股無形的壓力。
“孤意已決,靜觀其變。”孫權頓了頓,目光如炬,掃視眾人,“暗中密切關注周瑜的舉動,如有異動,立即來報。”
“諾!”眾人齊聲應道,聲音在空曠的大殿中迴蕩,卻掩蓋不住空氣中彌漫的緊張氣氛。
退朝之後,孫權獨自一人來到書房,他推開窗戶,望著窗外陰沉的天空,心中思緒萬千。
“公瑾啊公瑾,你究竟在想些什麽?”孫權喃喃自語,“你若忠心耿耿,孤自然不會虧待你。但你若心懷異心……”他猛地握緊拳頭,指關節發出“哢哢”的聲響,“那就休怪孤不念舊情!”
此時,周瑜府邸。
周瑜站在窗前,望著遠處的江麵,眼神深邃而幽暗。
“吳王……”他嘴角露出一絲冷笑,“曹操,你以為這樣就能離間我和孫權嗎?你也太小看我了!”他轉過身,對身邊的親信說道:“傳令下去,密切關注江東各地的動靜,如有異常,立即來報。”
“諾!”親信領命而去,書房內隻剩下周瑜一人。
他走到書桌前,展開一卷地圖,目光落在荊州的位置上。
“王厚……”他低聲呢喃,“我們很快就會再見麵的……”
孫權展開一看,隻見上麵寫著“吳王”二字,字字如刀,刻在他的心上。
金印在陽光下閃耀著刺眼的光芒,卻仿佛一塊巨石壓得他喘不過氣。
殿內一時寂靜無聲,隻有孫權粗重的唿吸聲在迴蕩。
他緊緊攥著文書,指關節泛白,手背上青筋暴起。
“吳王……”孫權喃喃自語,語氣中聽不出喜怒。
這突如其來的冊封,在他看來並非榮耀,更像是一枚裹著蜜糖的毒藥。
曹操戰敗,卻還能分出精力來冊封他,這背後的用意不得不讓他深思。
難道是想借此分化江東,瓦解他辛苦建立的基業?
一股寒意從腳底直竄頭頂,孫權感到後背一陣發涼。
他猛地抬起頭,目光如炬,掃視殿內眾人。
文武百官皆低著頭,噤若寒蟬,不敢與他對視。
孫權的心中更加不安,這詭異的平靜更像暴風雨來臨前的寧靜。
他想起周瑜,那個驕傲的,不可一世的周公瑾。
赤壁之戰後,周瑜的聲望達到了頂峰,隱隱有蓋過他的趨勢。
而曹操的冊封,無疑是給了周瑜一個選擇的機會,一個背叛江東,自立為王的機會。
孫權的唿吸變得急促起來,他仿佛看到周瑜身著王袍,接受曹操冊封的場景。
一股怒火在他胸中燃燒,他用力地將手中的文書揉成一團,狠狠地摔在地上。
“公瑾……”孫權咬牙切齒地吐出這兩個字,“你究竟會如何選擇?”
他猛地站起身,來迴踱步,心中焦慮萬分。
他知道,他必須盡快做出決斷,否則江東將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來人!”孫權厲聲喝道。
殿堂內,金色的宮燈閃爍,光芒透過雕花窗欞,投下斑駁的影子。
孫權坐在寶座上,掃視殿內,神情凝重。
他的目光從每一個謀士的臉上掠過,仿佛要從他們的表情中窺探出些什麽。
然而,周瑜、魯肅、張昭等人都神色如常,唯有低語的風聲,與衣袖的不時輕抖,打破了大殿的沉默。
“諸位,”孫權略一停頓,聲音冷冽如覆霜的北風,“曹操欲借冊封之名,以挑離間我江東。我該如何應對,各有何見教?”
語畢,一片寂靜覆壓而下,眾謀士麵麵相覷,各自沉思。
張昭率先打破沉默,“主公,此事確有深意。然則未必不是天賜之機,以觀曹操之虛實。”
他的聲音冷靜且不失沉穩,如一股平緩的水流,在殿內傳蕩開來。
魯肅略作思量,緩緩道:“吳王之名非佳譽,然彼欲何,尚不可知。倘曹操心存異圖,策應已有久矣。現今急著不已,恐是心腹未妥、意圖何必恐。”
周瑜一直麵帶溫和微笑,純淨如水的目光不曾有一刻分離,仿佛探究的刺入,直射向孫權的內心。
他的內心卻是翻騰不已,在平靜的麵容之下,一股深沉的思潮如海浪般起伏不定。
“江左基業百年,豈可輕廢?”周瑜沉聲說道,略顯堅定。
心底卻隱隱困惑:如果接受此機會,他將開創一番壯麗宏圖。
然而背離孫權的疑慮,揮之不去,似縈繞在耳邊緊迫的鍾聲。
孫權凝望著大殿另一端的壁畫,眼中劃過風暴般的紛亂。
他深吸一口氣,感受著來自內裏的力量,逼退那股襲來的寒意。
“此事不可遲疑,須冷靜應對。”孫權終於開口,語調不容置疑。
他的聲音沉穩,似乎已然做出了某種決定。
殿內的空氣陡然緊繃,孫權站起身來,他的衣袂獵獵作響,威嚴如山。
他的決策標誌著江東未來的走向,卻又將何去何從,眾人尚無從得知。
就在此刻,他忽而大步走到周瑜麵前,目光陡然收緊,直逼周瑜。
“周公瑾,我需要你的忠誠和智慧,如同赤壁時所展現的一般。”孫權的語氣中,隱含著某種挑戰性的暗示。
周瑜微微一怔,旋即迴以一笑,未置可否。
殿內肅穆的空氣,凝聚著懸念,而孫權的目光如利刃,橫在言辭的沉寂中,等待著下一步舉動。
魯肅敏銳地捕捉到周瑜方才那一瞬間的動搖。
他太了解這位摯友了,那深藏於平靜麵容下的野心與抱負,絕非江東一隅之地可以滿足。
退朝後,魯肅快步追上周瑜,一把拉住他的胳膊,將他拽到一處僻靜的角落。
“公瑾,你方才可是動搖了?”魯肅壓低聲音,語氣中帶著一絲焦急。
他那雙飽經風霜的眼睛,緊緊地盯著周瑜,仿佛要看穿他的內心。
周瑜微微一怔,隨即苦笑一聲,沒有否認:“子敬,你果然瞞不過你。曹操此舉,確實讓我有些心動。你想想,吳王之位,割據一方,成就一番霸業,豈不快哉?”
魯肅聞言,臉色驟變。
他鬆開周瑜的胳膊,後退一步,用一種難以置信的眼神看著他:“公瑾,你糊塗啊!曹操奸詐之名,天下皆知,他此刻的冊封,不過是緩兵之計,離間之策罷了!你難道真的要為了一個虛名,背棄主公,置江東百姓於水火之中嗎?”
魯肅的聲音越來越大,帶著一絲痛心疾首。
他深知周瑜的才華,也明白他的野心,但他更清楚,周瑜是江東的擎天之柱,一旦他倒下,江東必將分崩離析。
周瑜沉默了,他看著魯肅那張焦急的麵容,心中也湧起一絲愧疚。
他當然知道曹操的奸詐,也明白其中的利害關係,但他心中的那股渴望,卻始終無法壓抑。
“子敬,我……”周瑜張了張嘴,想要辯解,卻發現自己無話可說。
魯肅見狀,連忙上前一步,抓住周瑜的手,語重心長地說道:“公瑾,我知道你心懷大誌,但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曹操背信棄義,屠城殺俘,視百姓如草芥,你難道要與他為伍嗎?主公待你不薄,江東百姓仰仗於你,你怎能辜負他們的期望?”
魯肅的聲音充滿了懇切,他的手心微微出汗,緊緊地握著周瑜的手,生怕他一時衝動,做出錯誤的決定。
周瑜感受到魯肅手心的溫度,心中一陣溫暖。
他看著魯肅那雙充滿期望的眼睛,終於長歎一聲,說道:“子敬,你說的對,是我糊塗了。”
魯肅聞言,如釋重負地鬆了一口氣。
他拍了拍周瑜的肩膀,欣慰地說道:“你能明白就好。公瑾,你要記住,無論何時,都要以江東大局為重,切莫中了曹操的奸計。”
一陣寒風吹過,周瑜感到一絲涼意。
他抬頭望向天空,隻見烏雲密布,遮蔽了星光,仿佛預示著一場風暴即將來臨。
他心中忽然湧起一股不安,總覺得有什麽事情要發生。
“子敬,你說,主公會相信我嗎?”周瑜忽然問道,語氣中帶著一絲擔憂。
魯肅聞言,微微一怔,隨即笑著說道:“公瑾,你多慮了。主公對你的信任,無人能及。隻是……”魯肅欲言又止,
“隻是什麽?”周瑜追問道。
魯肅歎了口氣,緩緩說道:“隻是,朝中那些主張降曹的大臣,恐怕不會輕易罷休。”
周瑜聞言,臉色一沉。
他知道魯肅說的是誰,那些人一直對他的存在耿耿於懷,恨不得將他除之而後快。
如今曹操拋出橄欖枝,他們肯定會借機生事,動搖孫權對他的信任。
“哼,一群跳梁小醜,不足為懼!”周瑜冷笑一聲,
然而,他心中卻明白,事情遠沒有那麽簡單。
一場風暴,正在悄然醞釀……
周瑜抬頭,望著遠方,眼中閃爍著莫名的光芒:“等著瞧吧……”
張昭捋著胡須,率先打破了沉默的僵局。
“主公,臣以為曹操此舉,雖有離間之意,卻也不失為我江東的良機。接受冊封,可暫緩兵戈,休養生息,積蓄力量,以待將來。”他語氣平穩,仿佛在陳述一個再簡單不過的事實。
“臣附議張大人之言。”一位老臣顫巍巍地站出來,拱手說道,“江東初定,民生凋敝,百廢待興,實在不宜再起刀兵。接受冊封,可保境安民,實乃上策。”
隨後,又有幾位大臣紛紛表示讚同,殿內一時之間,附和之聲不絕於耳。
孫權坐在高位之上,麵色陰沉,一言不發。
他手指輕輕敲擊著扶手,一下一下,仿佛敲打在眾人的心頭,發出沉悶的聲響。
他環視殿內,目光落在魯肅身上。
魯肅微微搖頭,眼神中帶著一絲擔憂。
孫權又將目光轉向周瑜,卻見他麵沉似水,一言不發,讓人捉摸不透他的心思。
殿內的氣氛壓抑而沉重,空氣中彌漫著一股緊張的味道。
孫權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緩緩說道:“諸位所言,皆有道理。然,曹操奸詐,其心叵測,冊封一事,恐非善意。”
他的聲音低沉而有力,每一個字都敲擊在眾人的心上,讓他們感受到一股無形的壓力。
“孤意已決,靜觀其變。”孫權頓了頓,目光如炬,掃視眾人,“暗中密切關注周瑜的舉動,如有異動,立即來報。”
“諾!”眾人齊聲應道,聲音在空曠的大殿中迴蕩,卻掩蓋不住空氣中彌漫的緊張氣氛。
退朝之後,孫權獨自一人來到書房,他推開窗戶,望著窗外陰沉的天空,心中思緒萬千。
“公瑾啊公瑾,你究竟在想些什麽?”孫權喃喃自語,“你若忠心耿耿,孤自然不會虧待你。但你若心懷異心……”他猛地握緊拳頭,指關節發出“哢哢”的聲響,“那就休怪孤不念舊情!”
此時,周瑜府邸。
周瑜站在窗前,望著遠處的江麵,眼神深邃而幽暗。
“吳王……”他嘴角露出一絲冷笑,“曹操,你以為這樣就能離間我和孫權嗎?你也太小看我了!”他轉過身,對身邊的親信說道:“傳令下去,密切關注江東各地的動靜,如有異常,立即來報。”
“諾!”親信領命而去,書房內隻剩下周瑜一人。
他走到書桌前,展開一卷地圖,目光落在荊州的位置上。
“王厚……”他低聲呢喃,“我們很快就會再見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