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炸丸子 過除夕
穿越農女之神獸朏朏的工具人 作者:哇偶是個酸檸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迴去路上沈玉姝時不時抬眼瞅瞅顧氏,倒是沒想到顧氏還是個辣椒脾氣。
瞧著她臉色不好遂小聲勸道:“娘,您以後別發那麽大火氣,小心身子,胡氏那種人我能應付。”
“娘又不是紙糊的。”顧氏抿嘴一笑,在大青村生活這麽多年,就算起先不會吵架看也看會了。
“沒想到您這麽厲害呢,難怪爹被你治得服服帖帖。”沈玉姝小聲嘀咕。
沈玉蘭也佩服的緊,她長這麽大還從沒見二嬸和誰紅過臉,沒想到這麽厲害。
“哼,要不是你王嬸子,我還不知道呢。那胡氏居然為難你們兩個小姑娘。
你也是,大庭廣眾的,女兒家的臉麵還要不要。”
“是王嬸子給您報的信?迴頭得好好謝謝她。
您不知道那胡氏說話多難聽,不信問大姐,我可是一忍再忍的。”
沈玉姝一把拉過沈玉蘭為自己證明。
沈玉蘭點頭,把事情從頭到尾說了一遍。
重點是胡氏不依不饒,沈玉姝不得已才開口反擊的。
這大姐是懂告狀的,完全抓住重點。
顧氏聽完直覺胡氏腦子有病,以前好歹在人前還顧忌臉麵裝一裝。
如今這是怎麽了?該不是受什麽刺激了?
胡氏確實有些受刺激,因著傷寒的事她在家說了幾句沈家的不是,為此兒子居然對她好一頓埋怨。
說什麽不能背後道人是非不是君子所為,她一個農家婦人做什麽君子。
還說沈家那樣做是對的,若是之前村民注意些也不至於傳染那麽多人。
這自古婆媳關係難處,還沒進門兒子就和她離心,進了門還了得。
本來她就看不上沈玉姝,覺得配不上她兒子,如今看來是更不行了。
還有前兩天進城坐牛車她也在。
一家人穿的整整齊齊一看就是新做的衣裳,裏頭的棉花都是暄起來的。
再看看自己身上穿的都是三年前的舊衣了。
為了供兒子讀書她已經三年沒裁過新衣,心裏更不是滋味。
不是說沈家窮的都快吃糠咽菜了?哪來的銀錢做新衣裳?
這邊沈老太太看著迴來的三人臉色都有些不好,問了才知道發生了何事。
她瞥了一眼窩在灶前燒火的小孫女。
奇道,真是和以往不同了,居然敢一個人在外麵和人嗆起來。
“胡氏那種人欺軟怕硬不必搭理她,以後再遇到她,記得迴家喊人。
你們年紀不小了,為了那種人搭上自己的名聲不值當。”
“知道了,奶奶。”姐妹倆嘴上應著。
沈玉姝卻覺得打不過的小孩子才會迴家喊大人幫忙。
她前世活了快三十,加上這輩子都能趕上老太太的年紀了還能對付不了一個潑婦。
沈玉蘭捏碎豆腐摻到早就拌好的肉餡裏。
沈玉姝看她又放了些調料攪了攪就準備上手抓丸子,起身將人攔下。
“大姐,再放兩個雞蛋兩勺澱粉,口感會更好。”
沈玉姝自顧自往裏磕了兩個雞蛋,又往裏加了兩勺澱粉,快的沈老太太都來不及阻止。
她拿過筷子一邊攪拌一邊說,“大姐,這肉餡要順著一個方向攪拌,再分幾次倒水,到這個狀態就可以了。”
這些在現代是常識,在這裏人們吃飽都成困難,過年有肉吃就是好日子,也不講究這些。
沈玉蘭一手一個丸子滑到鍋裏,炸成金黃色用竹漏勺撈起來,捏一捏確實和以前的不同。
軟軟彈彈
這肉丸用的還是上次拿迴來的鮮肉,做好隻得了兩碗,省著點吃也就夠吃個兩頓的。
“奶奶,您快嚐嚐,這次的丸子特別好吃?”
沈玉姝捏起一個丸子親自喂到沈老太太嘴裏。
她剛才可看見了,要不是她手快,這老太太一準攔著她。
沈老太太嚼了兩下,不由點頭,果然外酥裏嫩也有嚼勁。
“好吃吧,聽我的準沒錯,大姐,你也嚐嚐。”
“嗯,是比以往的好吃些。”沈玉蘭兩眼發亮。
“加了雞蛋肯定好吃,那雞蛋可是留著給你娘補身子。”
沈老太太還是有些不高興,這孫女變是變了,怎麽變得有些敗家了。
有肉丸子吃就不錯了還要加雞蛋。
除夕,一年中的最後一天,男人不管老小要早起祭祖,女人則忙活年夜飯。
其他的飯菜已經提前做好了,今天主要就是包餃子蒸饅頭。
沈家是外來戶不用上後山墳地祭拜。
那天她還罵胡氏是後山爬出來的,迴家了才想起這個事。
暗暗記在心裏以後得改了可不能再罵錯。
沈家男人早早起床洗漱打理好自己,在前院堂屋擺好貢品和香燭紙錢,上香磕頭。
沈老爺子和往年一樣,和祖宗絮叨了一會兒今年的情況。
再求祖宗保佑來年風調雨順,最後燒紙磕頭。
沈玉姝他們幾個孩子吃完早飯領了貼對聯的任務。
拌好的漿糊一遍遍刷到大門上,由目前個子最高的沈寧柏貼對聯。
沈玉姝做指揮退到街上看正斜,“大哥,右邊的低了,再往上一點。”
沈寧柏不由往上提了提,“齊了嗎?”
沈玉姝用她二點零的視力比了比兩邊,“可以了。”
隔壁夏氏帶著兒子也出來貼對聯。
沈玉姝笑著打招唿,“嬸子,家裏的事都忙完了吧。”
昨天下午沈玉姝送了一碗炸丸子,一半葷一半素。
夏氏一看就知道這是顧氏是為了她報信的事。
連說都是鄰裏顧氏太客氣了,收下丸子迴了一份自己做的糖餅。
“事還多著呢,哪有忙完的時候。”
兩家聊了幾句貼完對聯便各自迴去了,事情確實很多,不到初一那天是忙不完的。
家家戶戶上空飄出肉香,過年即便家裏再窮也要割上二斤肉。
最高興的莫過於小孩子,不僅能吃到肉還能收到壓歲錢。
盡管壓歲錢保不住,但這份喜悅確是實實在在的。
沈玉姝看著沈家門頭空蕩蕩的沒掛燈籠,現做是來不及了,尋思著做個把玩的滾燈。
她看向端著漿糊進門的沈寧嘉,“寧嘉,你想不想要燈籠?”
連著已經跨進門檻的姐弟幾人齊齊迴頭,眼神裏全是期待。
“阿姐會做?”
“嗯,複雜的不會,隻會個簡單的。”沈玉姝點頭。
“好啊,隻要是二姐做的都好看。”沈寧言舉雙手讚成。
“那好,寧嘉,你去把半夏也叫來,寧言去拿柴刀咱們先去砍竹子。”
“大哥,你認得竹子長了幾年嗎?要三年的竹子才能用。”
“嗯,認得”沈寧柏迴道。
顧氏幾人聽到外麵吵吵嚷嚷,出來就看到一人手裏抱根竹子。
“嬸娘,大娘,沈奶奶。”半夏放下竹子挨個和從廚房出來的長輩們打招唿。
“哎,半夏來了。”顧氏應了半夏的話,轉而問起幾個孩子,“你們砍這麽多竹子做什麽?”
“娘,阿姐說要做燈籠呢。”沈寧嘉抹了把頭上的汗,頭一個迴道。
瞧著她臉色不好遂小聲勸道:“娘,您以後別發那麽大火氣,小心身子,胡氏那種人我能應付。”
“娘又不是紙糊的。”顧氏抿嘴一笑,在大青村生活這麽多年,就算起先不會吵架看也看會了。
“沒想到您這麽厲害呢,難怪爹被你治得服服帖帖。”沈玉姝小聲嘀咕。
沈玉蘭也佩服的緊,她長這麽大還從沒見二嬸和誰紅過臉,沒想到這麽厲害。
“哼,要不是你王嬸子,我還不知道呢。那胡氏居然為難你們兩個小姑娘。
你也是,大庭廣眾的,女兒家的臉麵還要不要。”
“是王嬸子給您報的信?迴頭得好好謝謝她。
您不知道那胡氏說話多難聽,不信問大姐,我可是一忍再忍的。”
沈玉姝一把拉過沈玉蘭為自己證明。
沈玉蘭點頭,把事情從頭到尾說了一遍。
重點是胡氏不依不饒,沈玉姝不得已才開口反擊的。
這大姐是懂告狀的,完全抓住重點。
顧氏聽完直覺胡氏腦子有病,以前好歹在人前還顧忌臉麵裝一裝。
如今這是怎麽了?該不是受什麽刺激了?
胡氏確實有些受刺激,因著傷寒的事她在家說了幾句沈家的不是,為此兒子居然對她好一頓埋怨。
說什麽不能背後道人是非不是君子所為,她一個農家婦人做什麽君子。
還說沈家那樣做是對的,若是之前村民注意些也不至於傳染那麽多人。
這自古婆媳關係難處,還沒進門兒子就和她離心,進了門還了得。
本來她就看不上沈玉姝,覺得配不上她兒子,如今看來是更不行了。
還有前兩天進城坐牛車她也在。
一家人穿的整整齊齊一看就是新做的衣裳,裏頭的棉花都是暄起來的。
再看看自己身上穿的都是三年前的舊衣了。
為了供兒子讀書她已經三年沒裁過新衣,心裏更不是滋味。
不是說沈家窮的都快吃糠咽菜了?哪來的銀錢做新衣裳?
這邊沈老太太看著迴來的三人臉色都有些不好,問了才知道發生了何事。
她瞥了一眼窩在灶前燒火的小孫女。
奇道,真是和以往不同了,居然敢一個人在外麵和人嗆起來。
“胡氏那種人欺軟怕硬不必搭理她,以後再遇到她,記得迴家喊人。
你們年紀不小了,為了那種人搭上自己的名聲不值當。”
“知道了,奶奶。”姐妹倆嘴上應著。
沈玉姝卻覺得打不過的小孩子才會迴家喊大人幫忙。
她前世活了快三十,加上這輩子都能趕上老太太的年紀了還能對付不了一個潑婦。
沈玉蘭捏碎豆腐摻到早就拌好的肉餡裏。
沈玉姝看她又放了些調料攪了攪就準備上手抓丸子,起身將人攔下。
“大姐,再放兩個雞蛋兩勺澱粉,口感會更好。”
沈玉姝自顧自往裏磕了兩個雞蛋,又往裏加了兩勺澱粉,快的沈老太太都來不及阻止。
她拿過筷子一邊攪拌一邊說,“大姐,這肉餡要順著一個方向攪拌,再分幾次倒水,到這個狀態就可以了。”
這些在現代是常識,在這裏人們吃飽都成困難,過年有肉吃就是好日子,也不講究這些。
沈玉蘭一手一個丸子滑到鍋裏,炸成金黃色用竹漏勺撈起來,捏一捏確實和以前的不同。
軟軟彈彈
這肉丸用的還是上次拿迴來的鮮肉,做好隻得了兩碗,省著點吃也就夠吃個兩頓的。
“奶奶,您快嚐嚐,這次的丸子特別好吃?”
沈玉姝捏起一個丸子親自喂到沈老太太嘴裏。
她剛才可看見了,要不是她手快,這老太太一準攔著她。
沈老太太嚼了兩下,不由點頭,果然外酥裏嫩也有嚼勁。
“好吃吧,聽我的準沒錯,大姐,你也嚐嚐。”
“嗯,是比以往的好吃些。”沈玉蘭兩眼發亮。
“加了雞蛋肯定好吃,那雞蛋可是留著給你娘補身子。”
沈老太太還是有些不高興,這孫女變是變了,怎麽變得有些敗家了。
有肉丸子吃就不錯了還要加雞蛋。
除夕,一年中的最後一天,男人不管老小要早起祭祖,女人則忙活年夜飯。
其他的飯菜已經提前做好了,今天主要就是包餃子蒸饅頭。
沈家是外來戶不用上後山墳地祭拜。
那天她還罵胡氏是後山爬出來的,迴家了才想起這個事。
暗暗記在心裏以後得改了可不能再罵錯。
沈家男人早早起床洗漱打理好自己,在前院堂屋擺好貢品和香燭紙錢,上香磕頭。
沈老爺子和往年一樣,和祖宗絮叨了一會兒今年的情況。
再求祖宗保佑來年風調雨順,最後燒紙磕頭。
沈玉姝他們幾個孩子吃完早飯領了貼對聯的任務。
拌好的漿糊一遍遍刷到大門上,由目前個子最高的沈寧柏貼對聯。
沈玉姝做指揮退到街上看正斜,“大哥,右邊的低了,再往上一點。”
沈寧柏不由往上提了提,“齊了嗎?”
沈玉姝用她二點零的視力比了比兩邊,“可以了。”
隔壁夏氏帶著兒子也出來貼對聯。
沈玉姝笑著打招唿,“嬸子,家裏的事都忙完了吧。”
昨天下午沈玉姝送了一碗炸丸子,一半葷一半素。
夏氏一看就知道這是顧氏是為了她報信的事。
連說都是鄰裏顧氏太客氣了,收下丸子迴了一份自己做的糖餅。
“事還多著呢,哪有忙完的時候。”
兩家聊了幾句貼完對聯便各自迴去了,事情確實很多,不到初一那天是忙不完的。
家家戶戶上空飄出肉香,過年即便家裏再窮也要割上二斤肉。
最高興的莫過於小孩子,不僅能吃到肉還能收到壓歲錢。
盡管壓歲錢保不住,但這份喜悅確是實實在在的。
沈玉姝看著沈家門頭空蕩蕩的沒掛燈籠,現做是來不及了,尋思著做個把玩的滾燈。
她看向端著漿糊進門的沈寧嘉,“寧嘉,你想不想要燈籠?”
連著已經跨進門檻的姐弟幾人齊齊迴頭,眼神裏全是期待。
“阿姐會做?”
“嗯,複雜的不會,隻會個簡單的。”沈玉姝點頭。
“好啊,隻要是二姐做的都好看。”沈寧言舉雙手讚成。
“那好,寧嘉,你去把半夏也叫來,寧言去拿柴刀咱們先去砍竹子。”
“大哥,你認得竹子長了幾年嗎?要三年的竹子才能用。”
“嗯,認得”沈寧柏迴道。
顧氏幾人聽到外麵吵吵嚷嚷,出來就看到一人手裏抱根竹子。
“嬸娘,大娘,沈奶奶。”半夏放下竹子挨個和從廚房出來的長輩們打招唿。
“哎,半夏來了。”顧氏應了半夏的話,轉而問起幾個孩子,“你們砍這麽多竹子做什麽?”
“娘,阿姐說要做燈籠呢。”沈寧嘉抹了把頭上的汗,頭一個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