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水利肇始,困阻重重
穿越大明成為朱重八的兄弟朱重九 作者:常看常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水利肇始,困阻重重
晨光刺破雲層時,青銅閘門上的螺旋紋路泛起霜色。
李明彎腰撿起那粒滾出七尺的占城稻種,指腹摩挲著種皮上的裂痕,耳畔仍迴蕩著黎明前河床開裂的嗚咽。
遠處新栽的桑樹在風裏抖著蔫葉,河道裏幹涸的裂縫正貪婪吮吸著晨露。
\"參政大人,工部諸公已在寅時三刻候著了。\"隨從捧著銅製螺旋日晷跪在閘口,晷針投下的陰影堪堪壓住\"辰初\"刻度。
李明將稻種收進繡著螺旋纏枝紋的袖袋,轉身時銀魚袋上的玉螺佩撞在青銅閘門上,發出與關稅計量器同頻的清鳴。
他忽然駐足,指尖撫過閘門底部細若發絲的裂紋:\"著人取三合糯米漿來,混上占城稻殼碾成的細粉。\"
***
工部衙門裏,十二麵刻著新製計量單位的銅鏡將晨光折射成菱形光斑。
李明展開運河圖時,銅鏡忽然齊震,驚得站在\"石\"字刻度鏡前的大地主甲後退半步,腰間綴滿金算盤的玉帶撞得叮當亂響。
\"這河道偏要穿過老夫的祭田,莫不是要斷了謝氏祖墳的龍脈!\"大地主甲枯瘦的手指戳在圖卷某處,鑲著貓眼石的指甲套勾破了\"螺旋分水堰\"的標注,\"當年謝太後省親走的可是官道!\"
滿堂銅鏡嗡嗡震顫,宋訥捧著《水部備考》欲言又止,沐春的佩刀已壓得繡春刀鞘上的螺旋雲紋泛起青芒。
李明卻將圖卷往東一展:\"謝翁請看,若改道官田,需多耗三千民夫百日之功。\"他指尖點在圖紙邊緣的胭脂螺紋印上,\"但若取道貴府祭田......\"
話未說完,三五個豪紳突然推倒刻著\"丈\"字的銅鏡。
鑲金鏡框摔裂的刹那,李明袖中滑出枚螺旋紋銅尺,堪堪接住飛濺的鏡片:\"既然諸位心有疑慮,不如隨本官去實地丈量?\"
未時二刻的日頭曬得運鹽河故道泛起白堿。
大地主甲剛下轎便踩到塊刻著螺旋凹槽的青磚,踉蹌間被沐春扶住臂膀。
老豪紳正要甩袖,忽見那磚縫裏滲出渾濁水珠,在螺旋紋路裏匯成個\"卍\"字。
\"此乃前朝分水磚。\"李明用銅尺撬起青磚,露出底下蛛網般的陶製水管,\"當年謝太後令工匠燒製十萬螺旋引水磚,可保祭田百年不旱。\"他忽然指向遠處龜裂的田壟,\"可惜三年前有人偷換直筒陶管......\"
大地主甲的冷汗滴在銅尺上,尺麵忽現藍光,照出磚縫裏幾粒朱砂。
沐春刀鞘輕挑,帶出半截褪色的桃木符——正是謝氏宗祠鎮宅用的五雷符。
\"這...這定是刁民作祟!\"大地主甲攥著斷符的手背暴起青筋,忽然瞥見李明腰間晃動的玉螺佩,\"參政大人方才說的改道方案,容老夫再思量......\"
暮色染紅螺旋水車時,工部值房裏的銅壺滴漏發出異響。
沐春盯著案上堆成螺旋狀的銀錠,忽然抬腳踹翻鎏金秤盤:\"三百兩官銀熔了重鑄,竟少了二十七個螺旋紋!\"
小貪官乙的皂靴碾過滾落地麵的銀豆子,靴底暗藏的磁石吸起幾粒銀屑:\"沐將軍有所不知,新製的螺旋銀紋需多耗三錢火耗。\"他袖中滑出把鑲螺鈿的剪刀,哢嗒剪斷串著銅錢的麻繩,\"下官這可是為朝廷省銀子。\"
窗外忽然傳來市舶司關稅鍾的螺旋音階,沐春的刀鞘應聲壓住那堆銀錠。
月光透窗而過,照見銀錠底部的蜂窩狀氣孔——正是私鑄銀特有的\"蜂巢漩\"。
\"沐某在雲南平叛時,見過用蜂蠟鑄銀的伎倆。\"刀鞘上的雲紋擦過小貪官乙的喉結,\"不知這二十七個銀紋的空缺,能灌多少蜂蠟?\"
子時的梆子聲驚飛了工部屋簷下的銅風鈴。
李明獨坐在堆滿賬冊的螺旋梯閣上,指尖撫過市舶司新貢的暹羅螺鈿算盤。
忽然一陣穿堂風過,案頭刻著各國度量的銅尺齊齊震顫,竟在《四海同度量》的曲調裏拚出個殘缺的\"乙\"字。
他推開西窗,正見沐春拎著個濕漉漉的牛皮賬本踏月而來。
運河閘口方向忽然傳來悶響,像是有什麽重物墜入了新砌的螺旋分水渠。
寅時的梆子聲還在瓦簷下打轉,沐春的刀鞘已挑開牛皮賬本第三頁。
浸水的墨跡洇出團蜂巢狀紋路,正與銀錠底部的\"蜂巢漩\"嚴絲合縫。
李明指尖掠過暹羅螺鈿算盤,十三檔珠位突然倒轉,將月光折射成螺旋光斑,正照在賬本某處朱砂畫押的\"乙\"字上。
\"取銅匠巷的蜂蠟來。\"李明忽然抓起刻著螺旋密文的銅尺,在賬本上輕輕一刮。
尺麵藍光驟亮,照出紙縫裏嵌著的半粒蠟珠——與私鑄銀錠中的蜂蠟同出一爐。
卯正三刻的運河閘口,螺旋分水渠泛起魚肚白。
小貪官乙被捆在刻著新製度量的青銅柱上,腳邊散落著七零八碎的蜂蠟模子。
工部屬吏敲響市舶司的關稅鍾,三百工匠舉著火把圍成螺旋陣,火光將沐春鎧甲上的雲紋照得宛如遊龍。
\"按新頒《度支則例》,貪墨工程銀超十兩者——\"李明展開纏枝紋聖旨,腰間玉螺佩突然與關稅鍾共鳴,驚得柱頂銅風鈴叮咚作響。
他故意頓了頓,直到小貪官乙靴底的磁石開始吸聚沙粒。
\"絞刑!\"沐春的吼聲震落閘門霜花。
螺旋水車恰在此時轟然轉動,絞盤上的麻繩應聲繃直。
工匠們舉著刻有螺旋紋的夯杵跺地,震得河灘白堿騰起三尺煙塵。
不知誰先拋起沾著泥漿的襆頭,頃刻間兩百多頂襆頭在空中劃出螺旋軌跡,驚飛了棲在閘門上的白頸鴉。
巳時的日頭爬上螺旋分水堰時,那個顫巍巍的荊釵老婦擠過歡唿人群。
她龜裂的指尖捏著串用螺殼串成的項鏈,突然跪倒在李明剛丈量過的田埂上。
新鋪的螺旋引水磚滲出水珠,在她膝前匯成個歪斜的\"田\"字。
\"大人...\"老婦將螺殼項鏈按在李明掌心,混著河泥的指甲摳進他掌紋,\"這螺是去年幹死的田螺...\"她凹陷的眼窩裏忽然蓄滿濁淚,倒映著李明銀魚袋上晃動的玉螺佩,\"求您讓它們活過來...\"
李明彎腰扶起老人時,懷中的《四海同度量》銅尺滑落,正插進老婦筐裏的蔫秧苗中。
尺麵忽然藍光流轉,照見秧根上密布的鹽霜——那是運鹽河故道特有的堿土。
他心頭一顫,想起昨夜在螺旋梯閣演算的脫鹽方案。
未時的炊煙還未散盡,運河故道已架起三十架螺旋水車。
工匠頭目攥著李明繪製的分水堰圖紙,古銅色額頭上沁出細密汗珠。
他腰間別著的傳統魯班尺突然滑落,與李明的新製銅尺交疊成十字,在夯土上投下詭異的螺旋陰影。
\"這''流線型堰體''...\"工匠頭目用生滿老繭的拇指摩挲圖紙,指腹在墨跡上拖出條蜿蜒水痕,\"怕是鎮不住桃花汛。\"他從工具箱掏出個布滿螺旋凹槽的陶製分水魚嘴,往圖紙上一扣,\"不如用前朝傳下的分水法?\"
李明剛要開口,遠處突然傳來悶響。
新築的螺旋堰體崩開道裂痕,混著碎磚的濁流竟在河灘上衝出個逆時針漩渦。
工匠們紛紛舉起傳統夯具,銅鏡陣列在日光下折射出迷離光斑,將李明的身影切割成碎片。
戌時的梆子聲漫過工棚時,李明獨自站在堆滿傳統治水典籍的柏木架前。
案頭燭火將他的影子投在《河防通議》封麵上,與書架縫隙漏下的月光交織成螺旋紋樣。
忽然一陣穿堂風過,某卷泛黃的《螺旋分水經》自動攤開,露出頁描畫著蜂巢狀堤壩的殘圖。
他伸手欲取,袖口卻被個青銅螺旋鉤掛住。
這鉤子正勾著架蒙塵的元代治水工具——形似螺殼的疏浚鏟、刻滿逆螺旋紋的夯土錘、還有串用河蚌殼串成的量水儀。
窗外飄來工匠們打磨新製銅尺的聲響,叮叮當當驚醒了蟄伏在《四海同度量》書脊上的蠹魚。
晨光刺破雲層時,青銅閘門上的螺旋紋路泛起霜色。
李明彎腰撿起那粒滾出七尺的占城稻種,指腹摩挲著種皮上的裂痕,耳畔仍迴蕩著黎明前河床開裂的嗚咽。
遠處新栽的桑樹在風裏抖著蔫葉,河道裏幹涸的裂縫正貪婪吮吸著晨露。
\"參政大人,工部諸公已在寅時三刻候著了。\"隨從捧著銅製螺旋日晷跪在閘口,晷針投下的陰影堪堪壓住\"辰初\"刻度。
李明將稻種收進繡著螺旋纏枝紋的袖袋,轉身時銀魚袋上的玉螺佩撞在青銅閘門上,發出與關稅計量器同頻的清鳴。
他忽然駐足,指尖撫過閘門底部細若發絲的裂紋:\"著人取三合糯米漿來,混上占城稻殼碾成的細粉。\"
***
工部衙門裏,十二麵刻著新製計量單位的銅鏡將晨光折射成菱形光斑。
李明展開運河圖時,銅鏡忽然齊震,驚得站在\"石\"字刻度鏡前的大地主甲後退半步,腰間綴滿金算盤的玉帶撞得叮當亂響。
\"這河道偏要穿過老夫的祭田,莫不是要斷了謝氏祖墳的龍脈!\"大地主甲枯瘦的手指戳在圖卷某處,鑲著貓眼石的指甲套勾破了\"螺旋分水堰\"的標注,\"當年謝太後省親走的可是官道!\"
滿堂銅鏡嗡嗡震顫,宋訥捧著《水部備考》欲言又止,沐春的佩刀已壓得繡春刀鞘上的螺旋雲紋泛起青芒。
李明卻將圖卷往東一展:\"謝翁請看,若改道官田,需多耗三千民夫百日之功。\"他指尖點在圖紙邊緣的胭脂螺紋印上,\"但若取道貴府祭田......\"
話未說完,三五個豪紳突然推倒刻著\"丈\"字的銅鏡。
鑲金鏡框摔裂的刹那,李明袖中滑出枚螺旋紋銅尺,堪堪接住飛濺的鏡片:\"既然諸位心有疑慮,不如隨本官去實地丈量?\"
未時二刻的日頭曬得運鹽河故道泛起白堿。
大地主甲剛下轎便踩到塊刻著螺旋凹槽的青磚,踉蹌間被沐春扶住臂膀。
老豪紳正要甩袖,忽見那磚縫裏滲出渾濁水珠,在螺旋紋路裏匯成個\"卍\"字。
\"此乃前朝分水磚。\"李明用銅尺撬起青磚,露出底下蛛網般的陶製水管,\"當年謝太後令工匠燒製十萬螺旋引水磚,可保祭田百年不旱。\"他忽然指向遠處龜裂的田壟,\"可惜三年前有人偷換直筒陶管......\"
大地主甲的冷汗滴在銅尺上,尺麵忽現藍光,照出磚縫裏幾粒朱砂。
沐春刀鞘輕挑,帶出半截褪色的桃木符——正是謝氏宗祠鎮宅用的五雷符。
\"這...這定是刁民作祟!\"大地主甲攥著斷符的手背暴起青筋,忽然瞥見李明腰間晃動的玉螺佩,\"參政大人方才說的改道方案,容老夫再思量......\"
暮色染紅螺旋水車時,工部值房裏的銅壺滴漏發出異響。
沐春盯著案上堆成螺旋狀的銀錠,忽然抬腳踹翻鎏金秤盤:\"三百兩官銀熔了重鑄,竟少了二十七個螺旋紋!\"
小貪官乙的皂靴碾過滾落地麵的銀豆子,靴底暗藏的磁石吸起幾粒銀屑:\"沐將軍有所不知,新製的螺旋銀紋需多耗三錢火耗。\"他袖中滑出把鑲螺鈿的剪刀,哢嗒剪斷串著銅錢的麻繩,\"下官這可是為朝廷省銀子。\"
窗外忽然傳來市舶司關稅鍾的螺旋音階,沐春的刀鞘應聲壓住那堆銀錠。
月光透窗而過,照見銀錠底部的蜂窩狀氣孔——正是私鑄銀特有的\"蜂巢漩\"。
\"沐某在雲南平叛時,見過用蜂蠟鑄銀的伎倆。\"刀鞘上的雲紋擦過小貪官乙的喉結,\"不知這二十七個銀紋的空缺,能灌多少蜂蠟?\"
子時的梆子聲驚飛了工部屋簷下的銅風鈴。
李明獨坐在堆滿賬冊的螺旋梯閣上,指尖撫過市舶司新貢的暹羅螺鈿算盤。
忽然一陣穿堂風過,案頭刻著各國度量的銅尺齊齊震顫,竟在《四海同度量》的曲調裏拚出個殘缺的\"乙\"字。
他推開西窗,正見沐春拎著個濕漉漉的牛皮賬本踏月而來。
運河閘口方向忽然傳來悶響,像是有什麽重物墜入了新砌的螺旋分水渠。
寅時的梆子聲還在瓦簷下打轉,沐春的刀鞘已挑開牛皮賬本第三頁。
浸水的墨跡洇出團蜂巢狀紋路,正與銀錠底部的\"蜂巢漩\"嚴絲合縫。
李明指尖掠過暹羅螺鈿算盤,十三檔珠位突然倒轉,將月光折射成螺旋光斑,正照在賬本某處朱砂畫押的\"乙\"字上。
\"取銅匠巷的蜂蠟來。\"李明忽然抓起刻著螺旋密文的銅尺,在賬本上輕輕一刮。
尺麵藍光驟亮,照出紙縫裏嵌著的半粒蠟珠——與私鑄銀錠中的蜂蠟同出一爐。
卯正三刻的運河閘口,螺旋分水渠泛起魚肚白。
小貪官乙被捆在刻著新製度量的青銅柱上,腳邊散落著七零八碎的蜂蠟模子。
工部屬吏敲響市舶司的關稅鍾,三百工匠舉著火把圍成螺旋陣,火光將沐春鎧甲上的雲紋照得宛如遊龍。
\"按新頒《度支則例》,貪墨工程銀超十兩者——\"李明展開纏枝紋聖旨,腰間玉螺佩突然與關稅鍾共鳴,驚得柱頂銅風鈴叮咚作響。
他故意頓了頓,直到小貪官乙靴底的磁石開始吸聚沙粒。
\"絞刑!\"沐春的吼聲震落閘門霜花。
螺旋水車恰在此時轟然轉動,絞盤上的麻繩應聲繃直。
工匠們舉著刻有螺旋紋的夯杵跺地,震得河灘白堿騰起三尺煙塵。
不知誰先拋起沾著泥漿的襆頭,頃刻間兩百多頂襆頭在空中劃出螺旋軌跡,驚飛了棲在閘門上的白頸鴉。
巳時的日頭爬上螺旋分水堰時,那個顫巍巍的荊釵老婦擠過歡唿人群。
她龜裂的指尖捏著串用螺殼串成的項鏈,突然跪倒在李明剛丈量過的田埂上。
新鋪的螺旋引水磚滲出水珠,在她膝前匯成個歪斜的\"田\"字。
\"大人...\"老婦將螺殼項鏈按在李明掌心,混著河泥的指甲摳進他掌紋,\"這螺是去年幹死的田螺...\"她凹陷的眼窩裏忽然蓄滿濁淚,倒映著李明銀魚袋上晃動的玉螺佩,\"求您讓它們活過來...\"
李明彎腰扶起老人時,懷中的《四海同度量》銅尺滑落,正插進老婦筐裏的蔫秧苗中。
尺麵忽然藍光流轉,照見秧根上密布的鹽霜——那是運鹽河故道特有的堿土。
他心頭一顫,想起昨夜在螺旋梯閣演算的脫鹽方案。
未時的炊煙還未散盡,運河故道已架起三十架螺旋水車。
工匠頭目攥著李明繪製的分水堰圖紙,古銅色額頭上沁出細密汗珠。
他腰間別著的傳統魯班尺突然滑落,與李明的新製銅尺交疊成十字,在夯土上投下詭異的螺旋陰影。
\"這''流線型堰體''...\"工匠頭目用生滿老繭的拇指摩挲圖紙,指腹在墨跡上拖出條蜿蜒水痕,\"怕是鎮不住桃花汛。\"他從工具箱掏出個布滿螺旋凹槽的陶製分水魚嘴,往圖紙上一扣,\"不如用前朝傳下的分水法?\"
李明剛要開口,遠處突然傳來悶響。
新築的螺旋堰體崩開道裂痕,混著碎磚的濁流竟在河灘上衝出個逆時針漩渦。
工匠們紛紛舉起傳統夯具,銅鏡陣列在日光下折射出迷離光斑,將李明的身影切割成碎片。
戌時的梆子聲漫過工棚時,李明獨自站在堆滿傳統治水典籍的柏木架前。
案頭燭火將他的影子投在《河防通議》封麵上,與書架縫隙漏下的月光交織成螺旋紋樣。
忽然一陣穿堂風過,某卷泛黃的《螺旋分水經》自動攤開,露出頁描畫著蜂巢狀堤壩的殘圖。
他伸手欲取,袖口卻被個青銅螺旋鉤掛住。
這鉤子正勾著架蒙塵的元代治水工具——形似螺殼的疏浚鏟、刻滿逆螺旋紋的夯土錘、還有串用河蚌殼串成的量水儀。
窗外飄來工匠們打磨新製銅尺的聲響,叮叮當當驚醒了蟄伏在《四海同度量》書脊上的蠹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