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戶籍排查,隱患終消
穿越大明成為朱重八的兄弟朱重九 作者:常看常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晨光初現時,李明已經站在六合縣衙的青磚照壁前。
昨夜撿到的青金石碎片在袖袋裏硌著手腕,像塊永遠燒不盡的火炭。
他望著簷角垂落的冰淩,突然想起那半塊畫滿算符的瓦片——鹽場的位置,不正與通政司直奏文書上的暗紋相合?
\"大人來得真早。\"蹇達抱著兩摞黃冊從月洞門轉出,官靴踏碎薄霜,\"架閣庫當值的書吏說,北城廂的戶籍卷昨日才歸檔。\"
李明接過最上層那本黃麻紙冊,指尖在\"鹽戶\"二字上摩挲:\"昨夜醉酒的流民,可查出身份?\"
\"說是城東槐樹巷的孤兒,但......\"蹇達忽然壓低聲音,袖口露出半截紅繩——正是昨夜神秘女子拋來的銅鑰匙,\"架閣庫第三排木架,有處暗格總對不上鎖。\"
話未說完,縣衙深處傳來算盤珠子的脆響。
李明抬眼望去,隻見小吏丙正趴在條案上謄寫文書,硯台邊還擱著半碗冒著熱氣的槐花蜜水。
那蜜色清透得不似凡品,倒像是摻了......
\"下官拜見尚書大人!\"小吏丙慌慌張張起身作揖,衣袖帶翻了蜜碗。
琥珀色的液體在黃冊上洇開,恰好模糊了某戶鹽丁的名諱。
李明用腳尖勾起傾倒的木凳,狀似無意地踩住那片洇濕的紙頁:\"聽聞丙書吏精於算術,本官正欲借閱去歲鹽戶丁稅簿。\"他分明記得,昨夜承天門拋鑰匙的女子腕間,也有這般清甜的槐香。
架閣庫裏黴味刺鼻,小吏丙搬來賬冊時特意挑了背光的位置。
李明隨手翻開某頁,瞳孔驟然收縮——鹽戶數比實際少了十七戶,但總稅額竟分毫不差。
這種現代審計學才能發現的數字遊戲,竟出現在六百年前的賬簿上。
\"丙書吏可知,青金石研磨的顏料遇醋會變色?\"李明突然將半塊硬饃蘸了隨身攜帶的米醋,重重按在賬冊某處。
靛藍的字跡瞬間泛起詭異的紫紅,像潰爛的傷口。
蹇達的刀鞘已經抵住小吏丙的後頸。
這個平日唯唯諾諾的文書突然癲狂大笑,從袖中抖落數張蓋著鹽引的私契:\"大人真以為流民畫的是算符?
那些瓦片上的鬼畫符,分明是私鹽船隊的暗號!\"
當衙役們從小吏丙的床板下搜出整匣青金石粉時,李明正對著黃冊上的紫紅痕跡出神。
這些本該用於繪製宮廷瓷器的礦物,為何會出現在縣衙賬冊裏?
昨夜禦街碎陶上的青藍幽光,又在記憶深處閃爍。
\"流放瓊州。\"李明將判決書擲在公案上,看著其餘官吏慘白的臉色,\"明日辰時,本官要看到近三年所有鹽鐵稅簿。\"他說這話時,手指無意識地撫過袖中銅鑰匙的浪花紋——那紋路與通政司密卷的騎縫章,簡直如出一轍。
暮色四合時,李明獨自留在架閣庫。
暗格開啟的瞬間,數十卷用青金石印泥封緘的密信滾落出來。
最上麵那封的收件人署名稱謂,赫然是午門方向未熄的燭火映照的某個姓氏。
晨霧還未散盡,李明已經在架閣庫裏擺開七卷黃冊。
昨夜密信帶來的震撼仍縈繞心頭,但此刻他更在意案頭三份矛盾的丁口記錄——這是方才核對北城廂魚鱗圖時發現的蹊蹺。
\"大人,這戶姓周的人家去年秋收時還有五口人。\"蹇達用銀針挑開粘連的紙頁,露出被米漿糊住的批注,\"您看這行小字,寫著''次子溺斃'',可今春的賑災糧冊裏,周家仍按五口領糧。\"
李明蘸著槐花蜜水在黃冊上畫圈,清甜的香氣讓他想起昨夜神秘女子:\"讓戶房把近三年紅白事記錄搬來。
叫兩個衙役去周家隔壁借五斤黃豆——就說官府要核驗春耕種子。\"
當隔壁王婆戰戰兢兢送來豆子時,李明正對著三本截然不同的戶籍冊微笑。
周家聲稱次子溺亡,可王婆借出的黃豆數量,分明是五口之家十日的口糧。
衙役從灶膛搜出的竹製學牌,更印證了那個\"溺亡\"的次子正在私塾念書。
\"好一招''活死人''。\"李明將學牌擲在周老漢麵前,\"藏丁匿口逃避勞役,按律當杖八十。
不過...\"他話鋒一轉,從蹇達手中接過新製的魚鱗圖,\"若願供出替你偽造路引之人,本官許你將功折罪。\"
午後陽光斜照進縣衙時,李明已經處理完十三起類似案件。
他獨創的\"三冊對照法\"在胥吏間傳得神乎其神——但凡黃冊、稅簿、賑濟記錄對不上號,定要被請去喝特製的槐花蜜水。
\"大人,應天府送來急遞。\"當蹇達捧著蓋有朱雀紋印的公文進來時,李明正在研究某富戶田契上的蠅頭小楷。
這些用青金石粉寫就的附注,在蜜水暈染下顯出\"漕運\"二字。
公文裏掉出半片靛藍瓷片,與李明袖中的青金石碎片完美契合。
朱砂筆批注的\"鹽課如數\"四字力透紙背,落款處鮮紅的印章,卻讓他想起通政司密信上的浪花紋。
十日後的慶功宴上,六合縣二十三位裏長舉著新頒的戶帖輪流敬酒。
這些用桑皮紙製成的憑證,不僅蓋著縣衙大印,還有隻有紫外光下才能顯現的暗記——李明用夜光貝粉調製的防偽標識,成了胥吏們最新的噩夢。
\"李尚書這套''戶籍四驗法''當真妙極。\"酒過三巡時,某位微醺的參政舉著戶帖讚歎,\"驗紙張、驗筆跡、驗暗記、驗齒齡,怕是神仙也作不得假。\"
李明笑著抿了口蜜水,餘光瞥見蹇達正在廊下比對某商賈的牙牌。
自從推行\"齒齡登記製\",那些謊報年齡避稅的老翁,再也藏不住豁口的牙床。
月光照在院中新立的戶政碑上,碑文裏\"五年一造黃冊\"的字樣泛著青輝。
宴席散盡時,李明獨坐架閣庫。
他摩挲著今日剛送到的象牙算籌,案頭攤開的《戶政改良疏》才寫到\"建立常設稽查\"六字,窗柩突然傳來三長兩短的叩擊聲。
推開窗,簷角掛著個竹編食盒,盒底鋪著的新鮮槐花瓣間,露出半截繪有漕船符號的素箋。
昨夜撿到的青金石碎片在袖袋裏硌著手腕,像塊永遠燒不盡的火炭。
他望著簷角垂落的冰淩,突然想起那半塊畫滿算符的瓦片——鹽場的位置,不正與通政司直奏文書上的暗紋相合?
\"大人來得真早。\"蹇達抱著兩摞黃冊從月洞門轉出,官靴踏碎薄霜,\"架閣庫當值的書吏說,北城廂的戶籍卷昨日才歸檔。\"
李明接過最上層那本黃麻紙冊,指尖在\"鹽戶\"二字上摩挲:\"昨夜醉酒的流民,可查出身份?\"
\"說是城東槐樹巷的孤兒,但......\"蹇達忽然壓低聲音,袖口露出半截紅繩——正是昨夜神秘女子拋來的銅鑰匙,\"架閣庫第三排木架,有處暗格總對不上鎖。\"
話未說完,縣衙深處傳來算盤珠子的脆響。
李明抬眼望去,隻見小吏丙正趴在條案上謄寫文書,硯台邊還擱著半碗冒著熱氣的槐花蜜水。
那蜜色清透得不似凡品,倒像是摻了......
\"下官拜見尚書大人!\"小吏丙慌慌張張起身作揖,衣袖帶翻了蜜碗。
琥珀色的液體在黃冊上洇開,恰好模糊了某戶鹽丁的名諱。
李明用腳尖勾起傾倒的木凳,狀似無意地踩住那片洇濕的紙頁:\"聽聞丙書吏精於算術,本官正欲借閱去歲鹽戶丁稅簿。\"他分明記得,昨夜承天門拋鑰匙的女子腕間,也有這般清甜的槐香。
架閣庫裏黴味刺鼻,小吏丙搬來賬冊時特意挑了背光的位置。
李明隨手翻開某頁,瞳孔驟然收縮——鹽戶數比實際少了十七戶,但總稅額竟分毫不差。
這種現代審計學才能發現的數字遊戲,竟出現在六百年前的賬簿上。
\"丙書吏可知,青金石研磨的顏料遇醋會變色?\"李明突然將半塊硬饃蘸了隨身攜帶的米醋,重重按在賬冊某處。
靛藍的字跡瞬間泛起詭異的紫紅,像潰爛的傷口。
蹇達的刀鞘已經抵住小吏丙的後頸。
這個平日唯唯諾諾的文書突然癲狂大笑,從袖中抖落數張蓋著鹽引的私契:\"大人真以為流民畫的是算符?
那些瓦片上的鬼畫符,分明是私鹽船隊的暗號!\"
當衙役們從小吏丙的床板下搜出整匣青金石粉時,李明正對著黃冊上的紫紅痕跡出神。
這些本該用於繪製宮廷瓷器的礦物,為何會出現在縣衙賬冊裏?
昨夜禦街碎陶上的青藍幽光,又在記憶深處閃爍。
\"流放瓊州。\"李明將判決書擲在公案上,看著其餘官吏慘白的臉色,\"明日辰時,本官要看到近三年所有鹽鐵稅簿。\"他說這話時,手指無意識地撫過袖中銅鑰匙的浪花紋——那紋路與通政司密卷的騎縫章,簡直如出一轍。
暮色四合時,李明獨自留在架閣庫。
暗格開啟的瞬間,數十卷用青金石印泥封緘的密信滾落出來。
最上麵那封的收件人署名稱謂,赫然是午門方向未熄的燭火映照的某個姓氏。
晨霧還未散盡,李明已經在架閣庫裏擺開七卷黃冊。
昨夜密信帶來的震撼仍縈繞心頭,但此刻他更在意案頭三份矛盾的丁口記錄——這是方才核對北城廂魚鱗圖時發現的蹊蹺。
\"大人,這戶姓周的人家去年秋收時還有五口人。\"蹇達用銀針挑開粘連的紙頁,露出被米漿糊住的批注,\"您看這行小字,寫著''次子溺斃'',可今春的賑災糧冊裏,周家仍按五口領糧。\"
李明蘸著槐花蜜水在黃冊上畫圈,清甜的香氣讓他想起昨夜神秘女子:\"讓戶房把近三年紅白事記錄搬來。
叫兩個衙役去周家隔壁借五斤黃豆——就說官府要核驗春耕種子。\"
當隔壁王婆戰戰兢兢送來豆子時,李明正對著三本截然不同的戶籍冊微笑。
周家聲稱次子溺亡,可王婆借出的黃豆數量,分明是五口之家十日的口糧。
衙役從灶膛搜出的竹製學牌,更印證了那個\"溺亡\"的次子正在私塾念書。
\"好一招''活死人''。\"李明將學牌擲在周老漢麵前,\"藏丁匿口逃避勞役,按律當杖八十。
不過...\"他話鋒一轉,從蹇達手中接過新製的魚鱗圖,\"若願供出替你偽造路引之人,本官許你將功折罪。\"
午後陽光斜照進縣衙時,李明已經處理完十三起類似案件。
他獨創的\"三冊對照法\"在胥吏間傳得神乎其神——但凡黃冊、稅簿、賑濟記錄對不上號,定要被請去喝特製的槐花蜜水。
\"大人,應天府送來急遞。\"當蹇達捧著蓋有朱雀紋印的公文進來時,李明正在研究某富戶田契上的蠅頭小楷。
這些用青金石粉寫就的附注,在蜜水暈染下顯出\"漕運\"二字。
公文裏掉出半片靛藍瓷片,與李明袖中的青金石碎片完美契合。
朱砂筆批注的\"鹽課如數\"四字力透紙背,落款處鮮紅的印章,卻讓他想起通政司密信上的浪花紋。
十日後的慶功宴上,六合縣二十三位裏長舉著新頒的戶帖輪流敬酒。
這些用桑皮紙製成的憑證,不僅蓋著縣衙大印,還有隻有紫外光下才能顯現的暗記——李明用夜光貝粉調製的防偽標識,成了胥吏們最新的噩夢。
\"李尚書這套''戶籍四驗法''當真妙極。\"酒過三巡時,某位微醺的參政舉著戶帖讚歎,\"驗紙張、驗筆跡、驗暗記、驗齒齡,怕是神仙也作不得假。\"
李明笑著抿了口蜜水,餘光瞥見蹇達正在廊下比對某商賈的牙牌。
自從推行\"齒齡登記製\",那些謊報年齡避稅的老翁,再也藏不住豁口的牙床。
月光照在院中新立的戶政碑上,碑文裏\"五年一造黃冊\"的字樣泛著青輝。
宴席散盡時,李明獨坐架閣庫。
他摩挲著今日剛送到的象牙算籌,案頭攤開的《戶政改良疏》才寫到\"建立常設稽查\"六字,窗柩突然傳來三長兩短的叩擊聲。
推開窗,簷角掛著個竹編食盒,盒底鋪著的新鮮槐花瓣間,露出半截繪有漕船符號的素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