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戶籍事畢,交通新啟
穿越大明成為朱重八的兄弟朱重九 作者:常看常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戶籍事畢,交通新啟
簷角的銅鈴在暮色裏叮咚作響,李明沾著朱砂的筆尖懸在《漕運全圖》上方,燭火將兩個人的影子投在斑駁的磚牆上。
蹇達抱著半人高的船籍黃冊踉蹌撞進書房,嘩啦啦的卷軸滾過青磚,驚得守夜的老吏連聲告罪。
\"您要的揚州船戶黃冊。\"蹇達用牙咬著束帶,騰出手拂開案幾上堆積的驛站驛馬統計,\"三年前增設的七座驛站,倒有六處是沿河鹽商捐建的。\"他忽然嗤笑一聲,指尖點在寶應縣的位置,\"您瞧這個周扒皮,當年為逃船稅連艄公的草鞋都要折算銅錢,如今倒舍得拿三千兩白銀修驛道。\"
李明將青瓷筆洗推向燭台,粼粼水光映著漕運圖上蜿蜒的河道:\"把燈芯挑亮些——你說這河道像什麽?\"他忽然用銀刀劃開半幹的朱砂墨,殷紅痕跡順著漕運支流漫過山東地界,\"像不像浸在血裏的蜈蚣?\"
蹇達舉著銅撥子的手僵在半空。
窗外巡更的梆子聲漏進來,驚醒了蜷在炭盆邊的狸貓。
那畜生突然炸毛竄上書架,撞翻了永樂年間繪製的《九邊驛路圖》,泛黃的絹帛如瀑布般垂落,露出密密麻麻標注著\"急遞鋪\"的墨點。
\"北直隸去年修補官道的錢糧,倒有八成進了工部員外郎小妾的妝奩。\"李明突然冷笑,將三本不同年份的河道清淤賬冊摔在蹇達麵前,\"同樣的河段,弘治年間清淤費是三千兩,正德年間變成八千兩,到嘉靖朝——\"他屈指叩著最新那本賬冊,\"工部敢報兩萬四千兩!\"
更漏滴到子時三刻,蹇達突然發現案幾上的茶湯結了層薄冰。
他正要喚人添炭,卻見李明握著半塊硬得硌牙的炊餅,就著燭火在宣紙上畫起古怪符號。
那些橫平豎直的線條逐漸拚成橋梁模樣,橋墩處卻標著\"股份製年息八厘\"等令人費解的小字。
\"明日早朝...\"李明突然抓起繪著奇怪符號的宣紙,墨跡未幹的紙角掃翻了筆架,\"我要請聖上開大明交通建設債券。\"他蘸著茶水在桌麵畫圈,水痕漸漸匯成運河模樣,\"讓鹽商認購債券,完工後按裏程分紅——蹇主事覺得周世昌肯出多少?\"
五更天的雪粒子砸在琉璃瓦上,奉天殿前的銅鶴卻蒸騰著熱氣。
朱元璋摩挲著那疊畫滿三角符號的奏折,忽然抬腳踢了踢鎏金暖爐:\"咱當年要是有這路數,鄱陽湖大戰何至於啃三個月樹皮。\"他抓起朱筆在\"商人監理\"四字上畫了個圈,突然盯著奏折末尾的補充條款笑起來,\"讓工部那群蠹蟲跟著商人學打算盤?
妙極!\"
暮春的運河泛著胭脂色,李明站在天津衛碼頭,看民夫將刻著\"周記鹽號\"的條石嵌進堤岸。
蹇達舉著新製的債券憑證追上來,紅穗子掃過賬簿上\"認購超募三成\"的字樣:\"揚州商會要把分紅換成漕船優先通行權,說是在鎮江設了三十座義倉...\"
突然有快馬衝破晨霧,馬背上滾落的驛卒捧著鎏金木匣。
李明掀開匣蓋時,十七省工匠聯名的萬言書正巧被河風吹開最後一頁,密密麻麻的紅手印像燒著的火星子,在\"改良水閘四輪馬車\"等墨字間明明滅滅。
暮春的柳絮飄進敞開的軒窗,李明用炭筆在青石板上畫著拋物線,碎屑簌簌落在剛曬幹的《營造法式》抄本上。
三十七個行省的老匠人圍坐在工部衙門後園,有人叼著煙袋在紫藤花架下敲算盤,有人用草繩編著橋梁模型,樹影裏浮動著桐油與鬆墨的氣息。
\"諸位請看這個。\"李明突然將茶湯潑向石板,水流順著炭筆痕跡蜿蜒而下。
蘇州老匠頭陸九韶猛地撐起獨眼,煙杆敲在青磚縫裏:\"李大人這泄洪道斜度,比《河防一覽》記載的還陡三分!\"
\"若是用三合土澆築閘槽,再配雙絞盤啟閉......\"鬆江船匠王鐵錨突然扯斷腰間皮尺,布滿老繭的手指顫抖著丈量圖紙,\"閘門啟閉時間能省半炷香!\"
蹇達抱著鎏金算籌箱擠進人群,突然被個滿臉刺青的西南匠人拽住衣袖。
那漢子指著圖紙上奇怪的齒輪符號,用生硬的官話嚷道:\"大人說的那個...那個''軸承'',用我們苗疆淬火秘法造的鋼珠,保準比工部的銅套耐用!\"
日頭西斜時,滿園老匠竟像少年人般爭得麵紅耳赤。
揚州石匠劉三斧把旱煙鍋插進發髻,揮著半截斷鑿在《水閘改良圖》上刻出火星:\"給我三個月,這泄洪閘能扛住黃河春汛!\"他忽然轉身扒開衣襟,露出胸口當年修皇陵留下的鞭痕,\"但工部那幫龜孫子要是再克扣石料......\"
李明突然將半塊虎符拍在石桌上,驚飛了啄食碎屑的麻雀:\"從今日起,所有工程物料由錦衣衛直管。\"他蘸著朱砂在圖紙寫下\"技術津貼\"四字,斜陽將字跡染得宛如凝血,\"凡有改良工藝者,按省銀兩成發賞——陸師傅覺得這章程如何?\"
陸九韶的煙袋鍋突然掉在石板上,迸出幾點火星。
老匠人彎腰拾煙袋時,獨眼裏閃過水光:\"正德十二年修淮安閘,老朽獻上個省料的法子,反被工部書辦抽了二十鞭......\"他忽然扯開衣領,露出鎖骨處烙著的\"僭越\"二字,周圍頓時響起此起彼伏的抽氣聲。
三日後,當蹇達捧著《工程改良紀要》走進值房,發現李明正對著十七省送來的改良方案發笑。
案頭堆著苗疆淬火鋼珠樣品、閩南紅夷大炮改造的夯土機圖紙,最上麵竟是用宣紙包著的半塊麥芽糖——那是河南老窯工為謝\"技術津貼\"新政,特意留給尚書大人的謝禮。
暮色降臨時,李明獨自登上玄武門城樓。
遠處漕船燈火在暮色中連成金鏈,新鋪的官道上還有牛車拖著條石吱呀作響。
守城老兵捧著溫酒湊過來:\"大人聽這聲音——\"他指著城牆下蜿蜒的火把長龍,\"自打您讓商人監理工程,保定府到通州的官道,工期比工部預計快了整整四十天!\"
夜風送來碼頭勞工的號子,混著更夫報時的梆子聲。
李明扶在垛口的手掌突然觸到凹凸不平的刻痕,湊近看竟是\"洪武六年春,張二狗在此修牆\"的稚拙字跡。
他望著燈火通明的六部衙門,忽然聽見身後傳來蹇達的驚唿——東南天際竟有數百盞孔明燈同時升起,每盞燈罩上都用朱砂寫著\"李\"字。
\"是通州匠人們放的祈願燈。\"蹇達將披風搭在李明肩頭,\"他們說......\"話未說完,夜風突然送來城樓下百姓的歡唿。
賣炊餅的老漢、挑夜香的婦人、巡夜的兵丁,不知何時聚在護城河邊,朝著城樓方向深深作揖。
子時的鍾聲裏,李明轉身欲走,忽然發現雉堞縫隙裏卡著片泛黃的紙。
借著燈籠細看,竟是工部某位員外郎的手書:\"......黃河故道流沙層厚達三丈,李明小兒妄言架橋,且看他如何收場......\"紙角還沾著幹涸的胭脂,想來是從哪位官員相好的妝奩裏飄出來的。
蹇達舉燈照見內容,頓時變了臉色。
李明卻將字條湊近燈焰,看火舌慢慢吞沒那些蠅頭小楷。
飄散的灰燼裏,他望著黑暗中蟄伏的古老河床,突然想起穿越前在圖書館翻到的史料——洪武八年秋,黃河將在開封府決堤,淹沒七縣二十一鎮。
簷角的銅鈴在暮色裏叮咚作響,李明沾著朱砂的筆尖懸在《漕運全圖》上方,燭火將兩個人的影子投在斑駁的磚牆上。
蹇達抱著半人高的船籍黃冊踉蹌撞進書房,嘩啦啦的卷軸滾過青磚,驚得守夜的老吏連聲告罪。
\"您要的揚州船戶黃冊。\"蹇達用牙咬著束帶,騰出手拂開案幾上堆積的驛站驛馬統計,\"三年前增設的七座驛站,倒有六處是沿河鹽商捐建的。\"他忽然嗤笑一聲,指尖點在寶應縣的位置,\"您瞧這個周扒皮,當年為逃船稅連艄公的草鞋都要折算銅錢,如今倒舍得拿三千兩白銀修驛道。\"
李明將青瓷筆洗推向燭台,粼粼水光映著漕運圖上蜿蜒的河道:\"把燈芯挑亮些——你說這河道像什麽?\"他忽然用銀刀劃開半幹的朱砂墨,殷紅痕跡順著漕運支流漫過山東地界,\"像不像浸在血裏的蜈蚣?\"
蹇達舉著銅撥子的手僵在半空。
窗外巡更的梆子聲漏進來,驚醒了蜷在炭盆邊的狸貓。
那畜生突然炸毛竄上書架,撞翻了永樂年間繪製的《九邊驛路圖》,泛黃的絹帛如瀑布般垂落,露出密密麻麻標注著\"急遞鋪\"的墨點。
\"北直隸去年修補官道的錢糧,倒有八成進了工部員外郎小妾的妝奩。\"李明突然冷笑,將三本不同年份的河道清淤賬冊摔在蹇達麵前,\"同樣的河段,弘治年間清淤費是三千兩,正德年間變成八千兩,到嘉靖朝——\"他屈指叩著最新那本賬冊,\"工部敢報兩萬四千兩!\"
更漏滴到子時三刻,蹇達突然發現案幾上的茶湯結了層薄冰。
他正要喚人添炭,卻見李明握著半塊硬得硌牙的炊餅,就著燭火在宣紙上畫起古怪符號。
那些橫平豎直的線條逐漸拚成橋梁模樣,橋墩處卻標著\"股份製年息八厘\"等令人費解的小字。
\"明日早朝...\"李明突然抓起繪著奇怪符號的宣紙,墨跡未幹的紙角掃翻了筆架,\"我要請聖上開大明交通建設債券。\"他蘸著茶水在桌麵畫圈,水痕漸漸匯成運河模樣,\"讓鹽商認購債券,完工後按裏程分紅——蹇主事覺得周世昌肯出多少?\"
五更天的雪粒子砸在琉璃瓦上,奉天殿前的銅鶴卻蒸騰著熱氣。
朱元璋摩挲著那疊畫滿三角符號的奏折,忽然抬腳踢了踢鎏金暖爐:\"咱當年要是有這路數,鄱陽湖大戰何至於啃三個月樹皮。\"他抓起朱筆在\"商人監理\"四字上畫了個圈,突然盯著奏折末尾的補充條款笑起來,\"讓工部那群蠹蟲跟著商人學打算盤?
妙極!\"
暮春的運河泛著胭脂色,李明站在天津衛碼頭,看民夫將刻著\"周記鹽號\"的條石嵌進堤岸。
蹇達舉著新製的債券憑證追上來,紅穗子掃過賬簿上\"認購超募三成\"的字樣:\"揚州商會要把分紅換成漕船優先通行權,說是在鎮江設了三十座義倉...\"
突然有快馬衝破晨霧,馬背上滾落的驛卒捧著鎏金木匣。
李明掀開匣蓋時,十七省工匠聯名的萬言書正巧被河風吹開最後一頁,密密麻麻的紅手印像燒著的火星子,在\"改良水閘四輪馬車\"等墨字間明明滅滅。
暮春的柳絮飄進敞開的軒窗,李明用炭筆在青石板上畫著拋物線,碎屑簌簌落在剛曬幹的《營造法式》抄本上。
三十七個行省的老匠人圍坐在工部衙門後園,有人叼著煙袋在紫藤花架下敲算盤,有人用草繩編著橋梁模型,樹影裏浮動著桐油與鬆墨的氣息。
\"諸位請看這個。\"李明突然將茶湯潑向石板,水流順著炭筆痕跡蜿蜒而下。
蘇州老匠頭陸九韶猛地撐起獨眼,煙杆敲在青磚縫裏:\"李大人這泄洪道斜度,比《河防一覽》記載的還陡三分!\"
\"若是用三合土澆築閘槽,再配雙絞盤啟閉......\"鬆江船匠王鐵錨突然扯斷腰間皮尺,布滿老繭的手指顫抖著丈量圖紙,\"閘門啟閉時間能省半炷香!\"
蹇達抱著鎏金算籌箱擠進人群,突然被個滿臉刺青的西南匠人拽住衣袖。
那漢子指著圖紙上奇怪的齒輪符號,用生硬的官話嚷道:\"大人說的那個...那個''軸承'',用我們苗疆淬火秘法造的鋼珠,保準比工部的銅套耐用!\"
日頭西斜時,滿園老匠竟像少年人般爭得麵紅耳赤。
揚州石匠劉三斧把旱煙鍋插進發髻,揮著半截斷鑿在《水閘改良圖》上刻出火星:\"給我三個月,這泄洪閘能扛住黃河春汛!\"他忽然轉身扒開衣襟,露出胸口當年修皇陵留下的鞭痕,\"但工部那幫龜孫子要是再克扣石料......\"
李明突然將半塊虎符拍在石桌上,驚飛了啄食碎屑的麻雀:\"從今日起,所有工程物料由錦衣衛直管。\"他蘸著朱砂在圖紙寫下\"技術津貼\"四字,斜陽將字跡染得宛如凝血,\"凡有改良工藝者,按省銀兩成發賞——陸師傅覺得這章程如何?\"
陸九韶的煙袋鍋突然掉在石板上,迸出幾點火星。
老匠人彎腰拾煙袋時,獨眼裏閃過水光:\"正德十二年修淮安閘,老朽獻上個省料的法子,反被工部書辦抽了二十鞭......\"他忽然扯開衣領,露出鎖骨處烙著的\"僭越\"二字,周圍頓時響起此起彼伏的抽氣聲。
三日後,當蹇達捧著《工程改良紀要》走進值房,發現李明正對著十七省送來的改良方案發笑。
案頭堆著苗疆淬火鋼珠樣品、閩南紅夷大炮改造的夯土機圖紙,最上麵竟是用宣紙包著的半塊麥芽糖——那是河南老窯工為謝\"技術津貼\"新政,特意留給尚書大人的謝禮。
暮色降臨時,李明獨自登上玄武門城樓。
遠處漕船燈火在暮色中連成金鏈,新鋪的官道上還有牛車拖著條石吱呀作響。
守城老兵捧著溫酒湊過來:\"大人聽這聲音——\"他指著城牆下蜿蜒的火把長龍,\"自打您讓商人監理工程,保定府到通州的官道,工期比工部預計快了整整四十天!\"
夜風送來碼頭勞工的號子,混著更夫報時的梆子聲。
李明扶在垛口的手掌突然觸到凹凸不平的刻痕,湊近看竟是\"洪武六年春,張二狗在此修牆\"的稚拙字跡。
他望著燈火通明的六部衙門,忽然聽見身後傳來蹇達的驚唿——東南天際竟有數百盞孔明燈同時升起,每盞燈罩上都用朱砂寫著\"李\"字。
\"是通州匠人們放的祈願燈。\"蹇達將披風搭在李明肩頭,\"他們說......\"話未說完,夜風突然送來城樓下百姓的歡唿。
賣炊餅的老漢、挑夜香的婦人、巡夜的兵丁,不知何時聚在護城河邊,朝著城樓方向深深作揖。
子時的鍾聲裏,李明轉身欲走,忽然發現雉堞縫隙裏卡著片泛黃的紙。
借著燈籠細看,竟是工部某位員外郎的手書:\"......黃河故道流沙層厚達三丈,李明小兒妄言架橋,且看他如何收場......\"紙角還沾著幹涸的胭脂,想來是從哪位官員相好的妝奩裏飄出來的。
蹇達舉燈照見內容,頓時變了臉色。
李明卻將字條湊近燈焰,看火舌慢慢吞沒那些蠅頭小楷。
飄散的灰燼裏,他望著黑暗中蟄伏的古老河床,突然想起穿越前在圖書館翻到的史料——洪武八年秋,黃河將在開封府決堤,淹沒七縣二十一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