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交通布局,困局重重
穿越大明成為朱重八的兄弟朱重九 作者:常看常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交通布局,困局重重
李明深吸一口氣,站在那張巨大的全國地圖前,隻覺得一股無形的壓力撲麵而來。
這地圖可不是鬧著玩的,上麵密密麻麻的線條,每一條都代表著一條道路,每一條道路都連著無數人的生計和希望。
“大人,您這是……要玩真的?”一旁的小吏看著李明那嚴肅的表情,忍不住咽了口唾沫,小心翼翼地問道。
李明沒有迴答,隻是用手指輕輕敲打著桌麵,發出“咚咚咚”的聲響,仿佛敲在了每個人的心頭。
他心裏清楚,構建全國性的交通網絡,這可不是過家家,也不是嘴上說說就能實現的。
這需要真金白銀的投入,需要無數人的辛勤付出,更需要一個科學合理的規劃。
他之前在城市建設中積累的經驗,雖然讓他對“基建狂魔”這四個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但那畢竟隻是“局部戰爭”。
現在,他要麵對的是一場“全國戰役”,難度係數直接飆升了好幾個等級。
首當其衝的,就是資源分配問題。
這就像一個巨大的蛋糕,每個人都想多吃一口,但蛋糕就這麽大,怎麽分才能讓大家都滿意?
李明知道,現有的資源遠遠不夠。
別說修路了,就連維持基本的運轉都捉襟見肘。
他想起之前在現代社會看到的那些關於“基建狂魔”的紀錄片,心裏不禁感慨:“人家那是有錢任性,想怎麽修就怎麽修。可我現在呢?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他揉了揉眉心,感覺一陣頭疼。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李明把工部的工程師們都召集了過來。
這些人都是大明朝最頂尖的工程人才,一個個都經驗豐富,技術精湛。
“諸位,今天把大家叫來,是為了什麽,想必大家都清楚。”李明開門見山,直奔主題,“我們現在要做的,是為整個大明朝,打造一個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這關係到國家的未來,關係到百姓的福祉,意義重大,不容有失!”
工程師們聽了,一個個都挺直了腰板,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對於他們來說,能夠參與到這樣一項偉大的工程中,那是無上的榮耀。
但是,興奮過後,現實的殘酷很快就擺在了他們麵前。
“大人,您說的我們都明白,可是……這資源從哪裏來啊?”一位頭發花白的工程師提出了一個關鍵問題。
“是啊,大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沒有足夠的資源,再好的規劃也隻是空中樓閣。”另一位工程師也附和道。
“大人,我們這兒,可是‘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啊!您看看這地形,這山,這水……要修路,那得投入多少人力物力啊!”一位來自西南地區的工程師指著地圖上那些蜿蜒曲折的山脈,一臉的愁容。
“我們這兒倒是平原,可是一到雨季,就到處都是泥濘,根本沒法施工。而且,我們這兒的戰略意義……咳咳,您也知道,上麵恐怕不會批太多資源。”一位來自中原地區的工程師也說出了自己的難處。
工程師們七嘴八舌地討論著,爭論著,一個個都麵紅耳赤,誰也不肯讓步。
李明靜靜地聽著,看著,眉頭越皺越緊。
他知道,工程師們說的都是實話,都是擺在眼前的難題。
如何權衡這些因素?如何才能把有限的資源,用在刀刃上?
這可真是個“世紀難題”!
就在工程師們爭論不休的時候,李明突然開口了:“好了,大家靜一靜!”
他的聲音不大,但卻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讓所有人都安靜了下來。
李明走到地圖前,用手指著地圖上的一個個區域,緩緩地說道:“諸位,我知道你們的難處,也知道你們的擔憂。但是,我們不能因為困難就退縮,不能因為擔憂就放棄!”
他深吸一口氣,目光堅定地看著眾人:“我有一個方案,大家聽聽看。”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我的方案是,綜合考慮各個地區的人口密度、經濟發展潛力和戰略重要性等因素,進行資源分配。簡單來說,就是‘按需分配,重點傾斜’。”
“人口密度大的地區,交通需求自然就大,我們要優先保障。”
“經濟發展潛力大的地區,交通建設可以帶動經濟發展,我們要重點扶持。”
“戰略重要性高的地區,即使再難,我們也要克服困難,確保暢通無阻。”
李明侃侃而談,將他的方案詳細地闡述了一遍。
他利用自己在現代社會學到的知識,結合大明朝的實際情況,提出了一套全新的資源分配方案。
這套方案,既考慮了公平性,又兼顧了效率,既照顧了大多數人的利益,又突出了重點,讓在場的每一位工程師都眼前一亮。
“大人,您這個方案……真是太妙了!”那位頭發花白的工程師聽完之後,忍不住拍案叫絕,“我幹了這麽多年的工程,還是第一次見到這麽科學合理的方案!”
“是啊,大人,您這簡直就是‘神來之筆’啊!有了這個方案,我們就可以放開手腳,大幹一場了!”另一位工程師也興奮地說道。
“大人,您真是太厲害了!我們之前還擔心資源不夠,現在看來,完全是多慮了!”
工程師們一個個都對李明的方案讚不絕口,之前的爭論和擔憂,都煙消雲散了。
李明看著工程師們那興奮的表情,心中也感到一陣欣慰。
他知道,自己又解決了一個難題,離實現“星辰大海”的目標,又近了一步。
“但是……”李明話鋒一轉,語氣變得嚴肅起來,仿佛一盆冷水澆在了眾人頭上,讓剛剛還沉浸在“基建狂魔”美夢中的工程師們,瞬間又清醒了過來,“資源分配隻是第一步,接下來,線路規劃才是真正的‘硬骨頭’!”
他走到地圖前,手指在上麵輕輕劃過,仿佛一位將軍在沙盤上排兵布陣:“線路規劃,不僅要考慮地形地貌、技術難度,更要考慮各個地區的利益平衡。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稍有不慎,就會引發矛盾,甚至……”
李明沒有繼續說下去,但工程師們都明白他話裏的意思。
在大明朝這個龐大的帝國裏,各個地區之間的利益關係錯綜複雜,牽一發而動全身。
如果線路規劃不當,很可能會引起某些地區的強烈不滿,甚至引發更大的動蕩。
果然,不出李明所料,線路規劃的難題很快就擺在了眼前。
為了充分了解各地的需求,李明決定親自出馬,召集各地民眾代表,舉行一場“交通規劃聽證會”。
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轟動。
各地民眾紛紛派出代表,帶著自家鄉親父老的殷切期望,千裏迢迢趕來參加會議。
會議當天,場麵那叫一個熱鬧。
來自五湖四海的民眾代表,穿著各具特色的服飾,操著不同的口音,齊聚一堂,把整個會場擠得滿滿當當。
“大人,我們那兒可是‘窮山惡水’,祖祖輩輩都盼著能有一條好路啊!您可一定要把線路修到我們那兒啊!”一位來自山區的老漢,滿臉皺紋,眼中含淚,激動地說道。
“大人,我們那兒雖然不窮,但地理位置重要啊!連接南北,貫通東西,要是沒有一條好路,那可怎麽行啊!”一位來自交通要道的商人,也急切地表達著自己的訴求。
“大人,我們那兒……”
“大人,我們這兒……”
民眾代表們爭先恐後地發言,一個個都爭得麵紅耳赤,誰也不肯相讓。
他們的聲音,或高亢,或低沉,或激昂,或懇切,交織在一起,仿佛一首嘈雜的交響樂,在會場上空迴蕩。
李明坐在主位上,靜靜地聽著,看著,眉頭越皺越緊。
他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一個巨大的漩渦之中,被各種各樣的聲音和訴求裹挾著,幾乎喘不過氣來。
他能理解這些民眾代表的心情。
對於他們來說,交通線路的走向,關係到自家地區的未來發展,關係到子孫後代的福祉,自然是寸步不讓。
但是,李明也清楚,他不能隻聽一麵之詞,更不能被這些情緒化的表達所左右。
他必須保持冷靜,做出最科學、最合理的決策。
“大家靜一靜,靜一靜!”李明提高了嗓門,試圖讓會場安靜下來。
但是,他的聲音很快就被淹沒在了更大的爭吵聲中。
“大人,您不能偏心啊!我們那兒才是最需要修路的地方!”
“胡說!我們那兒才更需要!”
“你們那兒算什麽?我們那兒才是……”
會場上的氣氛越來越緊張,眼看著就要失控。
李明深吸一口氣,猛地一拍桌子,“砰”的一聲巨響,讓所有人都嚇了一跳,會場瞬間安靜了下來。
“都給我住口!”李明怒吼一聲,聲音中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震懾全場,“你們這樣吵吵鬧鬧,成何體統?!”
他站起身來,目光如炬,掃視著在場的每一個人:“我知道你們都希望線路能經過自己的家鄉,但你們有沒有想過,大明朝是一個整體,我們不能隻顧自己,不顧大局!”
李明的話,擲地有聲,讓在場的民眾代表們都低下了頭,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
就在這時,一位小吏急匆匆地跑了進來,手裏拿著一份文件,臉色焦急:“大人,不好了!出事了!”
“什麽事?”李明心中一沉,預感到了一絲不妙。
小吏喘著粗氣,聲音顫抖地說:“剛剛收到消息,之前建成的幾條道路……出現了質量問題,路麵塌陷,橋梁斷裂……”
李明一把奪過文件,飛快地掃了一眼,臉色瞬間變得鐵青。
“這……”在場一位老工程師扶著額頭,聲音無比虛弱。
李明深吸一口氣,站在那張巨大的全國地圖前,隻覺得一股無形的壓力撲麵而來。
這地圖可不是鬧著玩的,上麵密密麻麻的線條,每一條都代表著一條道路,每一條道路都連著無數人的生計和希望。
“大人,您這是……要玩真的?”一旁的小吏看著李明那嚴肅的表情,忍不住咽了口唾沫,小心翼翼地問道。
李明沒有迴答,隻是用手指輕輕敲打著桌麵,發出“咚咚咚”的聲響,仿佛敲在了每個人的心頭。
他心裏清楚,構建全國性的交通網絡,這可不是過家家,也不是嘴上說說就能實現的。
這需要真金白銀的投入,需要無數人的辛勤付出,更需要一個科學合理的規劃。
他之前在城市建設中積累的經驗,雖然讓他對“基建狂魔”這四個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但那畢竟隻是“局部戰爭”。
現在,他要麵對的是一場“全國戰役”,難度係數直接飆升了好幾個等級。
首當其衝的,就是資源分配問題。
這就像一個巨大的蛋糕,每個人都想多吃一口,但蛋糕就這麽大,怎麽分才能讓大家都滿意?
李明知道,現有的資源遠遠不夠。
別說修路了,就連維持基本的運轉都捉襟見肘。
他想起之前在現代社會看到的那些關於“基建狂魔”的紀錄片,心裏不禁感慨:“人家那是有錢任性,想怎麽修就怎麽修。可我現在呢?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他揉了揉眉心,感覺一陣頭疼。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李明把工部的工程師們都召集了過來。
這些人都是大明朝最頂尖的工程人才,一個個都經驗豐富,技術精湛。
“諸位,今天把大家叫來,是為了什麽,想必大家都清楚。”李明開門見山,直奔主題,“我們現在要做的,是為整個大明朝,打造一個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這關係到國家的未來,關係到百姓的福祉,意義重大,不容有失!”
工程師們聽了,一個個都挺直了腰板,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對於他們來說,能夠參與到這樣一項偉大的工程中,那是無上的榮耀。
但是,興奮過後,現實的殘酷很快就擺在了他們麵前。
“大人,您說的我們都明白,可是……這資源從哪裏來啊?”一位頭發花白的工程師提出了一個關鍵問題。
“是啊,大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沒有足夠的資源,再好的規劃也隻是空中樓閣。”另一位工程師也附和道。
“大人,我們這兒,可是‘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啊!您看看這地形,這山,這水……要修路,那得投入多少人力物力啊!”一位來自西南地區的工程師指著地圖上那些蜿蜒曲折的山脈,一臉的愁容。
“我們這兒倒是平原,可是一到雨季,就到處都是泥濘,根本沒法施工。而且,我們這兒的戰略意義……咳咳,您也知道,上麵恐怕不會批太多資源。”一位來自中原地區的工程師也說出了自己的難處。
工程師們七嘴八舌地討論著,爭論著,一個個都麵紅耳赤,誰也不肯讓步。
李明靜靜地聽著,看著,眉頭越皺越緊。
他知道,工程師們說的都是實話,都是擺在眼前的難題。
如何權衡這些因素?如何才能把有限的資源,用在刀刃上?
這可真是個“世紀難題”!
就在工程師們爭論不休的時候,李明突然開口了:“好了,大家靜一靜!”
他的聲音不大,但卻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讓所有人都安靜了下來。
李明走到地圖前,用手指著地圖上的一個個區域,緩緩地說道:“諸位,我知道你們的難處,也知道你們的擔憂。但是,我們不能因為困難就退縮,不能因為擔憂就放棄!”
他深吸一口氣,目光堅定地看著眾人:“我有一個方案,大家聽聽看。”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我的方案是,綜合考慮各個地區的人口密度、經濟發展潛力和戰略重要性等因素,進行資源分配。簡單來說,就是‘按需分配,重點傾斜’。”
“人口密度大的地區,交通需求自然就大,我們要優先保障。”
“經濟發展潛力大的地區,交通建設可以帶動經濟發展,我們要重點扶持。”
“戰略重要性高的地區,即使再難,我們也要克服困難,確保暢通無阻。”
李明侃侃而談,將他的方案詳細地闡述了一遍。
他利用自己在現代社會學到的知識,結合大明朝的實際情況,提出了一套全新的資源分配方案。
這套方案,既考慮了公平性,又兼顧了效率,既照顧了大多數人的利益,又突出了重點,讓在場的每一位工程師都眼前一亮。
“大人,您這個方案……真是太妙了!”那位頭發花白的工程師聽完之後,忍不住拍案叫絕,“我幹了這麽多年的工程,還是第一次見到這麽科學合理的方案!”
“是啊,大人,您這簡直就是‘神來之筆’啊!有了這個方案,我們就可以放開手腳,大幹一場了!”另一位工程師也興奮地說道。
“大人,您真是太厲害了!我們之前還擔心資源不夠,現在看來,完全是多慮了!”
工程師們一個個都對李明的方案讚不絕口,之前的爭論和擔憂,都煙消雲散了。
李明看著工程師們那興奮的表情,心中也感到一陣欣慰。
他知道,自己又解決了一個難題,離實現“星辰大海”的目標,又近了一步。
“但是……”李明話鋒一轉,語氣變得嚴肅起來,仿佛一盆冷水澆在了眾人頭上,讓剛剛還沉浸在“基建狂魔”美夢中的工程師們,瞬間又清醒了過來,“資源分配隻是第一步,接下來,線路規劃才是真正的‘硬骨頭’!”
他走到地圖前,手指在上麵輕輕劃過,仿佛一位將軍在沙盤上排兵布陣:“線路規劃,不僅要考慮地形地貌、技術難度,更要考慮各個地區的利益平衡。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稍有不慎,就會引發矛盾,甚至……”
李明沒有繼續說下去,但工程師們都明白他話裏的意思。
在大明朝這個龐大的帝國裏,各個地區之間的利益關係錯綜複雜,牽一發而動全身。
如果線路規劃不當,很可能會引起某些地區的強烈不滿,甚至引發更大的動蕩。
果然,不出李明所料,線路規劃的難題很快就擺在了眼前。
為了充分了解各地的需求,李明決定親自出馬,召集各地民眾代表,舉行一場“交通規劃聽證會”。
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轟動。
各地民眾紛紛派出代表,帶著自家鄉親父老的殷切期望,千裏迢迢趕來參加會議。
會議當天,場麵那叫一個熱鬧。
來自五湖四海的民眾代表,穿著各具特色的服飾,操著不同的口音,齊聚一堂,把整個會場擠得滿滿當當。
“大人,我們那兒可是‘窮山惡水’,祖祖輩輩都盼著能有一條好路啊!您可一定要把線路修到我們那兒啊!”一位來自山區的老漢,滿臉皺紋,眼中含淚,激動地說道。
“大人,我們那兒雖然不窮,但地理位置重要啊!連接南北,貫通東西,要是沒有一條好路,那可怎麽行啊!”一位來自交通要道的商人,也急切地表達著自己的訴求。
“大人,我們那兒……”
“大人,我們這兒……”
民眾代表們爭先恐後地發言,一個個都爭得麵紅耳赤,誰也不肯相讓。
他們的聲音,或高亢,或低沉,或激昂,或懇切,交織在一起,仿佛一首嘈雜的交響樂,在會場上空迴蕩。
李明坐在主位上,靜靜地聽著,看著,眉頭越皺越緊。
他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一個巨大的漩渦之中,被各種各樣的聲音和訴求裹挾著,幾乎喘不過氣來。
他能理解這些民眾代表的心情。
對於他們來說,交通線路的走向,關係到自家地區的未來發展,關係到子孫後代的福祉,自然是寸步不讓。
但是,李明也清楚,他不能隻聽一麵之詞,更不能被這些情緒化的表達所左右。
他必須保持冷靜,做出最科學、最合理的決策。
“大家靜一靜,靜一靜!”李明提高了嗓門,試圖讓會場安靜下來。
但是,他的聲音很快就被淹沒在了更大的爭吵聲中。
“大人,您不能偏心啊!我們那兒才是最需要修路的地方!”
“胡說!我們那兒才更需要!”
“你們那兒算什麽?我們那兒才是……”
會場上的氣氛越來越緊張,眼看著就要失控。
李明深吸一口氣,猛地一拍桌子,“砰”的一聲巨響,讓所有人都嚇了一跳,會場瞬間安靜了下來。
“都給我住口!”李明怒吼一聲,聲音中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震懾全場,“你們這樣吵吵鬧鬧,成何體統?!”
他站起身來,目光如炬,掃視著在場的每一個人:“我知道你們都希望線路能經過自己的家鄉,但你們有沒有想過,大明朝是一個整體,我們不能隻顧自己,不顧大局!”
李明的話,擲地有聲,讓在場的民眾代表們都低下了頭,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
就在這時,一位小吏急匆匆地跑了進來,手裏拿著一份文件,臉色焦急:“大人,不好了!出事了!”
“什麽事?”李明心中一沉,預感到了一絲不妙。
小吏喘著粗氣,聲音顫抖地說:“剛剛收到消息,之前建成的幾條道路……出現了質量問題,路麵塌陷,橋梁斷裂……”
李明一把奪過文件,飛快地掃了一眼,臉色瞬間變得鐵青。
“這……”在場一位老工程師扶著額頭,聲音無比虛弱。